搅乱三国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未知
这时,整个河南京伊到野王之地间,人烟稀少,野兽倒是出奇地繁盛。休问箭法如何,出行狩猎之人,俱各收获多多。
入夜,杨奉、张扬等人就在野地里升起篝火,将白天收获的野味烤的滋啦啦流油,趁热佐酒,酒酣之时又相邀舞蹈,倒也快活。
张扬、杨奉不知此时曹智的三万大军已经进入洛阳,献帝也已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此时,这群狐朋狗友,饮酒吃肉之时,不知为何,竟把话题扯到了曹智、曹操身上。对于曹智、曹操正处的杨、兖两州叛乱和曹操“三让封爵“等曹家兄弟之事。
众人对曹智、曹操哗众取宠的做法鄙夷不屑的嘲讽大笑着,只有德高望重的太尉杨彪,一言不发,面无表情着。
这时有个叫台嵩的侍中,忽然凑近杨太尉的耳旁嘀咕了几句。杨彪眼睛一亮,皱眉“嗯“了声。
杨奉看在眼里,便问台嵩:“你跟杨公说了些什么?”
台嵩道:“也没什么大事儿……”然后,眼神却神秘兮兮的。杨奉看着台嵩的表现,就越发感到奇怪,借着酒劲儿,西凉军的虎狼本性展露无遗。只见杨奉冲到台嵩面前,一把抓住台嵩的颈项,亦真亦假地大喝道:“老匹夫,不说,抹了你的脖颈!”
台嵩只好告饶道:“近来董昭董议郎似与兖州方面有所联络,而且多次面圣密议……”
本来一脸惬意在饮酒的张扬一听“董昭”二字,便敏感地绷紧了神经,忙问台嵩:“他如何与曹操联系的?”
其他人也都停了手中的吃食,齐刷刷的看着台嵩,静候他的下文。但台嵩吞吞吐吐的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好像有过信件往来,他也只是听别人说的,并未亲眼所见。
台嵩满头大汗的放了一统屁,没消除众人的疑虑,倒是让人越发的着急了。
在连连逼问下,台嵩又蹦出一句:“我也是从皇上身边的人那儿听说过一言半句!”
“皇上!”这事儿怎么又扯上皇上了?
台嵩点完这把本应和他无关的火,这会儿眼看就要烧着自己,不免紧张的瞟向张扬,想把火引过去。很明显董昭应该是张扬的人,他的意思很明确这事儿应该问张扬了。
但台嵩又不敢把事挑明了说出来,于是他又把眼神瞟向德高望重的杨彪。杨彪那是六十多岁的官场**湖了,岂有不明台嵩的眼神暗示了什么意思。但正因为杨彪老成世故,所以马上明哲保身的来了个装聋作哑,像是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的样子,未接受台嵩的暗示。
正当台嵩和杨彪眉来眼去之际,张扬自己开口了:“不会的,公仁是个识大体之人,不会做出这种买主之事,待我派人找他来,一问便知……”
但就在这会儿功夫,受董承委派的原羽林卫兵校赶到了,报告了“曹智带兵入京”的消息。所有人“哦”了一声,随之说什么都晚了。
之后张扬的手下有人来禀报说董昭无辜失踪了,有人看到他今日一早就直奔洛阳而去。
谜底出来了,杨奉等各级官员立即各回驻地,以应不测。张扬在发完一通火,大骂董昭是卖友求荣的卑鄙小人后,也只能赶紧调集兵马,向杨奉的梁县而去。他们还企图以合兵的方式,胁迫曹智叫出献帝。
八月辛亥,即曹智带兵入洛阳的第六天,汉献帝在“杨安殿“,百官们站在由曹军刚铲除的废墟、杂草的空地上,听一位老太监宣读,一封重要的圣旨:
“侍中台嵩、尚书冯硕等图谋不轨,危害社稷,赐死!”
圣旨刚下,站在台阶下的众官中,立时有人想奔出喊“冤枉”,但未奔出两步,就被身后早已站立好的新羽林卫押解而下。众官一下子吓得人人自危,然后就是跪地山呼万岁,但好些官员在呼完万岁后,眼睛却是频频扫视着站在众官第一位的车骑将军曹智的反应。
曹智啥反应也没有,正当所有人跟在曹智身后爬起身时,就听人丛中咕咚一声,不知那名官员跌倒在尘埃中。
曹智持着他的节钺,来到声响发出的地方,一看是为老臣晕倒了。晕倒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几日还和台嵩、杨奉、张扬等人吃过烧烤,饮过美酒的太尉杨彪。
谁都明白现在曹智已经在开始清楚和他有二心的臣子,这是他回到献帝身边的一种显示,一种示威。
曹智冷漠地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杨彪,杨彪快要真晕倒了,但又急切地想解释他不是张扬、杨奉**的。
但还未等他开口,曹智已经冰冷地关切道:“杨公,这是怎么了?”
“老夫年迈了,体力不济……”
“是啊,杨公是老了!”
曹智悲哀似的叹了一声,接着把脸一变,朝殿下喝声道:“抬走!快快抬走!”
当即就有几名羽林卫跑上殿前的空地,将杨彪死啦硬拽的弄走了。接着曹智上奏献帝,欲治董承“乱国”之罪。
然而,献帝以“护驾东迁有功,又是国丈”为由,与曹智商议,不予以追究董承。
董承这会儿也已回到洛阳,他们都是被杨奉派回来探听曹智这次来的风向的。董承一看自己现在无兵,又无权,知晓自己肯定斗不过曹智,又不想在被杨奉当跑腿的利用,于是,在这天夜里,董承向曹智表示了臣服。
这还不算完,曹智和所有的人都明白,曹智这些雷霆手法,只是清除了洛阳这座废墟里的一些反对者。在这座废墟的外面还有两个真正的对手等着他。
杨奉、张扬在获知曹智率军到达洛阳的消息后,只是在调整自己的兵力部署,而真正的动作却没有。很明显他们忌惮这个曹二世祖,倒不是曹智兵马比他们强大或多多少,而是他们都知道曹智手上有那种瞬间摧毁一切的厉害武器——炸药。
曹智现在把三万兵力分两个营,一个设在皇宫东面的步广里,一个设在城外的北邙山。城内由他坐镇,赵云指挥,城外则有曹仁领兵,一副对阵的架势。
而张扬和杨奉加起来也有二万多人马,绝不是没有一拼的实力。但曹智的来势汹汹,一口气杀了倾向他们的两位朝廷重臣,软禁了一名,还差点把国丈也赶下台。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曹智对自己打赢张扬,杨奉独霸献帝很有信心,所以这会儿杨奉他们不敢动。甚至张扬移了一部分兵马到梁县,但自己却迟迟未到梁县和杨奉共进退。
杨奉啐着口水骂张扬是个缩头乌龟,尽想那他当探路石。杨奉可不傻,他仅仅收缩兵马,严谨属下先去挑衅曹智,点燃战火。
这会儿所有的人都在等,等谁先忍不住动手,或是别的什么!
十日后的一个上午,天阴的厉害,倒有点像是黄昏的样子。说实话,辛亥日可是吉日,可这样的天,却像一张哭丧脸,叫人心里高兴不起来!
曹智进宫面完圣,这会儿正在回程的路上。看着破落的街景,曹智回想起了从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失败,当时的少帝和现在的献帝给张让劫持到北邙山的事,第二天董卓就来了,随后杀了少帝和董太后等人,朝廷大权从此落入“凉州狼”之手,这个朝代的大劫难就此开始……
七年了!七年前的洛阳是何等的热闹、繁华,真是“牛马车架,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而现在呢?
到处是死气沉沉,一片冷寂。唯有那荆棘与杂草中露出的雕刻精美石柱,长了蘑菇和苔藓的木梁,还能叫人回忆起曾经有过的玉阶金柱,高阁庭院……
曹智想到这一切心都碎了!
曹智知道现在光心碎是不够的,他要加紧加快实施他的计划,把献帝弄出这个鬼地方!
曹智吃饭时,依然瘦长的董昭来了
搅乱三国 第七百二十八章 杀张扬 迎献帝
张扬知道眭固很想升官,所以无事就来献殷勤。张扬倒也不是很爱这种会拍马屁之人,但他总认为自己现在贵为大司马,身边总是缺不了这种人。
多一两个阿谀奉承之辈,在一些场合才配得起他日益增长的身份……
“张稚叔,那杯茶好喝吗?”
“嗯,味道不错......眭固,你大胆,敢直呼本将之名字,你......”
正要发火的张扬刚站起身,只觉一阵晕眩,从新跌坐入席。他双眼模糊的伸手戳指着面前的茶杯,一直遥指到冷笑着的眭固,“你”了半天,也叫不出一个字。
他明白了,这茶里被下了蒙汗药之类的药。眭固为什么要麻翻他,其目的不言而谕!
张扬想立即大声呼救,或是弄出些动静,好让帐外的亲卫听到,进来救他。通常能在主将身边担任亲卫的,都是极受主将信任之人。
但张扬刚摒足力气,把面前的茶杯掀翻在地,“咔嚓!”茶杯清脆地摔裂声刚响起,只听帐外闷哼、惨呼迭起,随即就听帐外各处都乱了起来。
而眭固对逐渐丧失抵抗能力的张扬,并不急着下毒手,只是阴笑着不让他逃出帐外。
“曹......曹智,给了你......你什么好处,值得你买主......”
被眭固一脚踢翻在地的张扬气急败坏的质问神情淡定的眭固。
“张稚叔,你错了,跟着你一辈子我们都不会出头,只有跟着向曹智那样有雄心的人,我们才会得偿所愿。而你这辈子也不会有人真心效忠你,先是董昭,再有我们......”
“你们?难道杨丑他.....”
“对,你终于说对了一件事,我告诉你吧,你现在身边已经没人了,唯一效忠你的那些亲卫和将官,这会儿大概也都成了杨丑的刀下亡魂,哈哈...哈哈哈......”
在眭固肆无忌惮的狂笑声中,帐门突然被掀开,浑身血迹斑斑的杨丑领着十几名军士冲了进来。并且证明着眭固刚才的话,“外面的都解决了!”
“杨丑,你个卑鄙小人,妄我......妄我一直信任与你......你为什么要背叛我.....”张扬喘着急气,倒在地上拼着最后的意志,也要问个明白。
本以为眭固已经把张扬解决的杨丑,一看倒地的张扬还活着,不由一错愕,但马上神色狰狞道:“良禽择木而栖,曹主公才是未来的雄主,你......永远都当不了......”
“曹智......他要我怎样?”
“他要你死!”
张扬在昏迷前,人生最后一次看到的情景就是一道寒光直飞向自己的脖颈。
张扬的首级被送到“杨安殿”时,整个皇宫,整个司隶地区都震动了。
曹智很是客气的没有把张扬定性为“霍乱社稷”或是“叛党”等罪名,只是对外声称张扬不慎失足,坠马而死。甚至还让献帝赐了谥号给他,但谁都明白张扬是怎么死的。
在曹智表举杨丑为河内太守,眭固为骑都尉后,一切都很明显,就是一个有老又瞎的太监都明白,张扬不该站在曹将军的对立面。
也就在曹智接受张扬的五千兵马,表封杨丑、眭固官职的当日,献帝刘协以国家正值为难,大司马一职不能空缺为由,让已是车骑将军,录尚书事的曹智,接任了大司马一职。
同一天,同样收到张扬死讯的大将军杨奉,惶惶不可终日,他在梁县与属下商议,是否要把大将军的职务让出,给曹智,以求自保。
但这时杨奉手下的大将徐晃站出来坚决反对,他劝说杨奉立即截留住已经派往梁县的张扬兵马,再加上他们原有的兵马,未必不能和曹军一战。
杨奉不比张扬,他随李傕在凉州征战多年,经历的血雨腥风,造就了他们这种人坚强的信念,并且决断非常的果断。他一听徐晃的建议,很是有道理,于是马上截住欲退回野王的张扬部众,以大将军的名义立时收编了这万余兵马,准备与曹智周旋一把。
但就在杨奉决心自卫之时,曹智的特使李儒到了。李儒向杨奉呈上曹智的书信,并表达了曹智愿与杨奉共得献帝的意愿。
杨奉开始有点发闷,不明白一些=切都占优势的曹智为什么突然愿意与他和解了,并且还是主动派人来谈。杨奉抱着既然曹智伸出了橄榄枝,他就先接接看的心境,试探性的问了问李儒,曹智合作所需的条件。
令他没想到的是,李儒非但没提什么要求,还在杨奉表达愿意和解的语音刚落地,就又呈上一份礼单,说是他家主公的一点心意。
杨奉接过礼单,匆匆一阅,就立马坐直了身子,大呼:“曹智好心意啊......”接着他无论从接待李儒的规格上,还是会谈的气氛都一把八十度大转弯,变得热情非常。
当徐晃进来打断杨奉与李儒的谈话,问要不要接受李儒带了的好几车礼物时,杨奉立时丢了最后一层夹里,眯着眼睛对徐晃道:“既然曹大人如此盛情,我就却之不恭了......”
接下来无论徐晃如何暗示杨奉不可中了曹智奸计的忠言,杨奉全都当成了耳边风。
杨奉只知这天是他时来运转的一天,他和李儒相谈甚欢,宛如两个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在谈话的最后,李儒向杨奉提出曹智想迁都。
杨奉一听迁都,有些警觉,便问:“曹公欲将皇上迁到何处?”
李儒很是客气的回道:“洛阳太过残败,实在不适合皇上和众大臣居住,我家主公想把皇上迁往鲁阳县居住。”
“喔!鲁阳!”杨奉手托下巴,开始若有所思李儒说的这项提议。
李儒岂会容他细想,只听他主动进言道:“鲁阳并未出了司隶范畴,离杨公的驻地也近,今后我家主公供给粮草和皇帝一切的应用之物,而杨公就近负起禁卫帝都之职,这样各司其职,供奉好皇上,共图天下之大事!”
刚运转起脑细胞的杨奉,一听还有这么傻的曹智,“他要帮我供应粮草养我和那小皇帝,那不是太好了吗!有这个傻帽出钱出粮养我的军马,那我不就可以省事多了,假以时日招兵买马超过曹智后,在灭了他,到时这天下不都是我的了,而且洛阳那破地方真不是人住的,鲁阳就不一样了,那人口多,物资丰富,并且离我的梁县真的很近,哈哈哈......”
明显脑运速趋于浆糊状的杨奉,在李儒一阵劝说之下,马上答应了曹智的计划,迁都鲁阳。
就在杨奉点头首肯曹智“迁都”一事时,洛阳“杨安殿内也是一声略显幼嫩的惊呼响起。
“什么?迁都?”
刘协一脸惊讶的看着曹智,怎么刚过上条件好点的日子,就又要搬家了。但很快刘协很快就把张大的嘴闭上了,现在的生活条件能稍有好转,完全是靠他的曹大夫带人带粮带钱来支撑着的。但这又能维持多久,长久以往就是坐吃山空的结局。刘协走出“杨安殿”环顾着一片破旧的洛阳,心中思量道:“赋税不能从这片废墟中收取,各路诸侯的供奉物品难以跃过洛阳外的山川阻挡,在这种要住没住,要粮没粮的破败之地,的确不是长久之计!看来还是要到一个人丁旺盛之地!”
“那曹大夫以为把帝都迁往何处为妥呢?”自己想通洛阳不是长呆之地的刘协,转过身问就在身后的曹智。
曹智不同与一般的权贵或是军阀,更没法和那些“凉州狼”相提并论。他到现在从来都没在刘协面前表现出霸道,或是丁点霸气都未成展露。这是贾诩来洛阳之前,就跟曹智提点过的注意事项。后来曹智很快就印证了贾诩这种分析的依据所在:献帝刘协从小一直生活在阴谋、暗杀、敌视和挣扎当中,他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史几乎是扭曲的,所以献帝刘协直到今时今日做了皇帝,他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比别人强得多,身心中都极为排斥那种不停紧逼他的人,使他生活在恐慌中的人。
因此曹智一直以一种大哥哥的亲切态度,对刘协进行诱导,来达成自己的所愿。这是一种极佳的方式,也是一种长久的方式。刘协因此和曹智的关系更为亲近,对他现在正在成熟期的心智也是有矫正的功效。
对于刘协略带天真地问话,曹智微一欠身,直接干脆的回道:“许昌!”
“许昌?在哪里?很远吗?”
“不远,就在陈留旁边......”
“哦,陈留我知道,我还差点被兄长封到那里做藩王!”
点头基本应允曹智迁都之想后的刘协,行出几步,又想起了群臣会不会对此事有异议。于是,又问曹智:“朝中有些老臣跟着我东迁长安,后又一路西返,疲惫之身还未恢复,不知这时再次迁都,会不会......”
曹智马上接口道:“皇上不必担忧,臣前几日已着太史令夜观天象,说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荧惑又逆行,金火交汇革命之象也.....”
曹智反正说了一大堆专业天象术语,不要说献帝没听懂,就连曹智自己也没闹明白这些什么星的东西,只是最关键最后一句“魏地将要兴旺”让刘协明白了迁都不是他或是曹智的意愿,而是老天的意愿,而这个“魏地”指的正是许昌。
既然连老天都这么说了,在第二日的升殿议事上,新尚书荀彧的提议,以全体通过的高票,决定了迁都事宜。
十日后,圣驾起行,浩浩荡荡地出洛阳向鲁阳进发。
身处梁县的杨奉,这天乐呵呵的,他已经派人往鲁阳开始着手准备接驾事宜。尽管徐晃一再提醒曹智狡诈,此事中定然有诈,但这时的杨奉那还听得进去,直到他在鲁阳望眼欲穿的等了三日,也未见献帝的“銮驾”,更别说浩浩荡荡随行地文武百官了,在通往洛阳的管道上只有那几根杂草一直在摇晃,像是在嘲笑杨奉的愚蠢。
“报......”悠扬的马蹄和禀报声,终于响起在了官道上。杨奉精神一振,暗道:“终于来了!”
但很快杨奉再次失望了,因为来的人数明显少得可怜,那根本不是帝驾或是迁都的队伍,而是他自己的斥候骑兵。
“快讲,帝驾呢?”
“禀大将军,曹军出洛阳后,突然改道,由道关,直放许昌而去!”
“放屁......”杨奉一把摔了手中的大将军斧钺,人却因为太激动,直接坠下了马。
徐晃等一干将领,忙冲下马,来搀扶摔倒的杨奉。
杨奉急喘着粗气对徐晃吩咐道:“快,快,徐晃率部赶上去,务必把皇上给我夺回来......”
千骑铁骑从鲁阳奔出时,曹智正随着献帝的“銮驾”盘旋在道关之上。
道关是一座险要的古关,因山路十二曲,往返都要盘旋上下而得名。曹智选择这条路也是经过精挑细选,这条路偏僻,又可隐藏千军万马的踪迹。但缺点就是献帝的迁都队伍庞大,因为道路曲折,所以行进的速度很慢。在一路上曹智下令把好些重、大、不易运输之物统统扔掉。刘协好生舍不得,因为这些好东西都是曹智到达洛阳后为其置办的,他已经好些年没用上这些好东西。
但曹智为了行军速度,还是坚决下令“扔”,并宽慰刘协,等到了许昌,已经为献帝置办下更好的御用之物。终于在曹智的催促下,献帝和他的三万大军顺利通过了道关,在关下接上等候在那里的满宠一行人,曹智和荀彧等人都是大松了一口气。
这时低一些级别的官员才从闲言碎语中得知,曹智一直担心有人会扼守道关,而造成他归途的险阻,所以才会急着要通过这里。
是啊!众人回头望向曲折盘旋的道关,才恍然到要是真有一支兵马扼守住此关,只要不多的兵马,他们想要如此顺利的通过,真是千难万难。
曹智来这之前,他的兄长曹操就面授机宜过他,“要想成功,就要不择手段,管别人怎么看你!”现在曹智就是这么做的,带着皇帝爬山钻洞,应该是件丢人的事,但曹智不在乎,关键是结果。曹智现在认为曹操的话很对,成者王败者寇,世人不都是看结果的吗?有谁会注意事情的过程?
曹军和帝驾出了道关后,速度加快,在不引人注目的道路上行了四日后,终于还是被杨奉的先头部队追上了。
“曹智,你个奸诈小人,妄我家主公信任与你,你却藏头露尾的劫持帝驾,速速归还帝驾,不然休怪徐晃不客气!”
曹智听得明白,原来是徐晃,看来杨奉的大军后面也不会太远了。曹智根本不在乎徐晃的骂词,令前军和帝驾继续前行,只是对着羽林中郎将许褚道:“许褚,你的老对手来了,去迎接一下!”
“好嘞,驾......”
许褚率领五千后军骑兵,立即与徐晃摆开阵势对杀起来。没想到徐晃知道轻重缓急,不与许褚多做纠缠,留下二千兵马抵挡许褚,自己则领兵直冲曹军大队,不求别的,只求拖延曹智和圣驾的步伐。
不得不说在徐晃不要命的纠缠之下,曹智恐圣驾有失,不得不停下步伐,派兵与徐晃对杀。此时赵云请命出战,曹智心想赵云武艺高强,直接下令击杀徐晃。但徐晃还是只和赵云交手一招,就弃了赵云,率部直冲匆匆在层层重兵护卫之下的献帝銮驾。
徐晃的目标很明确,盯牢圣驾,别人一概不管。徐晃前后一共对这处根本不可能冲破的防守,连冲十九次,三千人打剩下六百人,自身上下受八处不同伤痕,浑身是血,但他还不停息,在他率部发起第二十次冲锋时,终
搅乱三国 第七百二十九章 曹**
曹氏一族可说现正处在荣耀的巅峰状态,曹嵩最大的官职也只不过是太尉,还是花钱买的,坐了没几日就下了台。但现在呢?
曹氏一门光将军就出了好几个,曹嵩的两个儿子都有了爵位,他自己虽说已经躺在宛陵的宅子里连地也下不了了,但还是被献帝封了个列侯。
曹氏一门可谓荣耀无比,特别是操操已经是这个国家的大将军,这是在三公之上的国家最有权势的,集军政于一身的最大官职。消息传回鄄城,满城庆贺。曹操居住的府宅却在这一天选择了将高大的宅门紧闭,却只有一道侧门旁开着,一个老迈的仆人,坐在门口的一张椅子上,懒洋洋的看着天,轻轻的叹息着:“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什么都是过眼云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