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未知
“再说,我也很赞同你把未来的帝都设在那里,许昌是中原米仓,粮草丰富,生活富足,至于皇宫的选址等事,你和荀彧他们商议好了,我去不了这么远的地方了......”说了这么多话,明显有些接不上气的曹操急喘之时,曹智坐到曹操的身边,伸出右手为他顺着后背,让他感觉好点了,曹操看了一眼曹智,点了点头,继续道:“袁术对汝南、颍川控制不好了,他竟相信几个黄巾贼把他看住家门,这也是我们的机会,你在去往洛阳之时,也要分兵拿下这两下地方,一来他们的地理位置围绕在许昌周围,离得许昌太近,拿下这两地,我们就有足够的缓冲、回旋兵马的余地,对将来把帝都、皇帝安排在那里大有好处。二来也可趁机在扩张一番,听说在合肥一战中袁术也吃了你不小的亏?”
“嗯!”曹智点头承认。
“袁术不足为虑,这个人我很了解,刚愎自用,心比天高,但却眼高手低,终是难成大事。你记住你今后最大的敌人将是北边的袁本初,他现在也已有两州的实力,我想很快公孙瓒的幽、青两州也会落入他的囊中,你不可过分冲动地现在就去撩动他的虎须,我们这几年的进展,得到的这两州,都没他顺利,不是缺粮,就是损兵折将的,元气一直未复,就又有新的麻烦接连不断,所以最好等有了足够的力量,再去动他!”
曹智很认真地听着,他深深地对这个本该驰骋神州大地传奇人物的判断、遇见、分析都是那么的符合历史的进程,是那么的准确、到位。
但是曹智还是有心提醒一下曹操,再后来,最大敌人会转变,到时刘备和孙权会崛起,并各分了这块汉室的三分之一天下。但为了不引起那些不必要的误会,曹智忍住没有说出来。再说既然由他这个熟知历史的人,即将去帮助曹操完成接下来的历史使命,那刘备、孙权的发展,他就将特别关注和防备,一切都要将他们抹杀在起步阶段,三国也将会只有一国!
曹操给曹智分析了一下未来数年里的大势之后,已经明显体力不支,他急喘着对曹智道:“或许,这是你最后一次听到我对你面授机宜了,下次你再回兖州时,或许我已经不在了......”
“不会的,不会大哥,这天下应该是你的......”曹智扶着曹操躺下,急忙地公布着未来的历史。
曹操听了曹智的安慰,躺在床榻里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朝着曹智笑了笑后,不自觉的掉了两滴眼泪。这引发了曹智的悲意,进而演变成了痛哭。
兄弟俩就这么哭了会儿,谁不愿意长命百岁,亲眼去鉴证辉煌,曹操也怕死,但他不希望别人看出这一点,他当了一辈子强者,在死之前,他也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有着正常人一样懦弱的一面。就算是在结发夫妻的丁氏面前,他也没掉过一滴眼泪。也许在这刻,曹操在曹智面前抑制不住的表现出了最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
但很快曹操就从这份亲情和悲哀中拔身而出,他让曹智先去准备东去洛阳之事,他累了,要先睡了。
曹智怀着悲痛的心情,出了房间,但曹操却没睡,在华佗从新进入房间内,大约半个时辰后,荀彧很快被唤进了这间充满药味的大屋。
“外面……怎么样?”曹智如果还在的话,他会惊讶的发现曹操的精神头又好起来了。
荀彧躬身回道:“有很多人要来看望主公,更有人要来向主公祝贺兖州平叛成功,主公重新执掌兖州!”
搅乱三国 第七百三十二章 制定国策
华佗也算倒了霉,曹操病逝的这天他又正好在曹操身边,曹操突然的倒地,之后就是鼻血长流,用尽了法子都止不住,鲜血湿透了十余条毛巾,未过多久竟然逝去。其实后来才发现曹操这时何止鼻孔在流血,他死前七窍都在流血。这是一种晚期病症,最后得不到控制血崩的现象,实属正常。但曹丕伏在曹操尸身上痛哭,谁劝也不听,作为今侍在侧的华佗正为小主公曹丕着急之时,不合时宜的进言劝了曹丕一句。这就引起了曹丕的注意,他立时拔下房内臂上的长剑,一路追着华佗要他给父亲陪葬。
后来曹洪等及时劝下了曹丕,但曹丕三不罢四不休,一定要拿华佗问罪。拗不过曹丕的曹洪、曹纯后来也就顺曹丕之意,把华佗逮捕,下了大狱,准备在曹操大殓时,血祭了他。一个郎中的生死,医术再高超,在曹洪、曹纯这些人眼里,都不算什么。
之后,也有无人问津这位旷世神医的命运,直到在商议曹操丧事各项事宜上,曹洪就提到了准备被血祭的华佗,曹智才得知华佗已被下狱一事。
曹智对把责任怪罪在华佗身上,很是不赞同。华佗虽说在后世被称为神医,但他毕竟人,而不是神仙,那有能保证人不死的。再说曹智振振有词的对曹洪等人明言,要给曹操当祭品的不是可怜的华佗,而是吕布、陈宫之流。他们接下来最大的任务就是早日拿下吕布、陈宫之流,因为曹操的死和他们的叛乱是分不开关系的,不是他们曹操也不会受重伤,而引发多年的顽疾彻底失控,最后殒命。
曹智的这一表态,让曹洪等人感到羞愧,而曹智在曹氏一族,或是朝廷的声望却更进一步。不以妄杀蝼蚁为荣,却以报父兄之仇为己任,这无论如何都是会引起别人尊重的。
曹智把华佗接出了监狱,并带往许昌,推荐给了献帝,入了太医院,成为一名有官衔的医生。
华佗两世为人,从差点被凌迟,到成为一名太医,真是感慨自己人生的坎坷。对曹智的及时搭救,和举荐感激涕零的发誓今生今世效忠曹智。
其实华佗还是很愿意做官的,不像后世一直描述的他是如何如何超凡脱俗,不愿沾染红尘之中朱门酒肉臭的超凡之士。古代“且耻以医见业”的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定性,使很多人对医生、郎中这个行业望而却步。华佗也在年轻时,想过要出仕为官的理想。华佗更是在年轻时通晓数经,是个非常有才能,很年轻有为的年轻俊杰。曾被沛相陈珪(陈登的父亲)举为孝廉,太尉黄婉亦曾辟他为幕宾。
但不得不说华佗的官运一直很是不济,想找个大靠山,待价而沽,有一番作为,却一直未能如愿,最后机缘巧合之下,就让他走上了医道,并做的很是有成就。
华佗能碰到曹智也算人过中年后的一大机遇,曹智不但很是信任与他,还让他圆了大半生的出仕为官梦想,虽说这个官职只不过是一个太医,但这已经代表了华佗医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到了许昌之后,曹智已是无暇再过多接见华佗,因为各种事物缠身的他,整日要处理很多国事,及积极的投身为这个分崩离析的旧国,制定新的国策,以期待带来转机。
曹智扶曹操灵柩回到许昌,入葬东郊皇陵区后,就迎来了多个好消息,首先是张邈的首级被张邈的属下送到许昌。兖州叛乱张邈也算首恶之一,这下曹操的祭品倒是不缺了。
张邈是在跟谁吕布等人逃亡徐州的路上,左思右想,觉得跟着吕布、陈宫是没出头之日了。张邈失了地盘,带到吕布这儿的兵马又不多,早就不受吕布待见。于是张邈决定转道去豫州,投奔老兄弟袁术。张邈考虑到他和袁术关系不错,上次屯兵封丘的情分还在,到袁术那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当张邈的千余部下护卫着他入豫州后,才发现,曹军早在那,大半个豫州也已经不姓袁了,而早已是曹军的地盘。恐慌之下,张邈的部下,立时发生了叛变,杀了张邈,捧着他的首级投降了曹军。张邈就这样死了,死的很是默默无闻。
曹智在收到张邈首级的这一天,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奋。毕竟他和张邈认识十几年,感情也一直不错,没想到他今天的首级就这样放在了他的面前。如果此时曹操还能大声笑出来,那他可真不是人了。
但再怎么说,张邈最后的人生走错了方向,成了曹操、曹智的敌人。对待敌人的首级只能成为祭奠亡兄的一种工具,而对于反叛张邈的部下,曹智也没有特别重赏,只是和收编了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军中的一员。
接下来就是前线传回捷报,在于禁、郭嘉、徐晃等曹军文武同心之下,曹军前锋一到颍川,就在徐晃的率领下,大败黄巾军,贼首何仪被徐晃斩杀,刘辟在连失数城后,迫于曹军的强大,只得投降。
曹智对于这份战果还是满意的,立即升任于禁为振武将军,郭嘉拜他为军事祭酒,成为曹智帐下参谋军事之官的第一人。徐晃升任为平寇将军,投奔曹智没多少时日,就有了兵权,可见曹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一贯作风,和对徐晃的信任。
拿下颍川后,曹智挟天子实际控制的地域已不仅仅是兖、杨两州了,从司隶的河东、河南、河内到豫州的颍川、汝南到兖州,南到临海的地域,最远道现今的台湾,都已成了曹智的地盘。而盛及一时的袁术,现在差不多被曹智辖制在一半豫州和大半个九江这块地域里,并形成了包围。
但袁术这个袁氏的嫡传,却在这种形势下,脑子越来越不清醒,正积极准备着他的称帝事宜。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已,故袁术获得玉玺后,一直梦想自己成为皇帝。
等到建安二年时,他实在等不及了,即于寿春称帝,自诩为天子,建号仲氏,广置公卿,像模像样的设置朝廷机构,祠南北郊。
袁术称天子的行为,直接惹来天下人的反感。首先是孙策在江东正式公开脱离袁术而自立,逐走袁术任命的袁胤等人,吴景、孙贲等隶属袁术的官员、大将,也纷纷倒戈他,正式加入孙策阵营。
此时,曹智刚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的行为等于否定了曹操手上的天子正统地位。曹智首先让献帝发诏,先天下公开定性袁术为反贼,要求各路诸侯讨伐。袁术很快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到多方的叛盟与打击。
但在还没人打他之前,称了帝的袁术生活开始急剧奢侈荒yin,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
曹智在准备出兵讨伐袁术之前,先采用政治上联合多方打压袁术的方法,并且自己并不急着出兵,先采取观望一段时间的策略。
因为曹智在这一段时间的扩张后,也的确需要修养生息一段时日。连年的征战和迎帝,曹操的突然故去等一系列事,都不但让曹智心力交瘁。他需要喘口气,理一理思路,他的属下,他的兵马同样需要。于是曹智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暂且罢兵,在巩固现有地盘的同时,积极开始未来发展的国策。
通过连年的战乱,当时的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一点天灾,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二年新春刚过,曹操就要荀彧以他尚书令的职权,召集朝廷四十几名官员讨论未来治国若干建议。曹智的扬州,曹操的兖州,在去年实行下的屯田制,效果明显,去年的收成相当好,得谷百万斛。现在曹智治下的军粮供应稳定,养活自己和曹操遗留下来的数十万军队,在未来一年之内,基本不成问题。并根据毛玠的统计,以目前的储备,曹军在今年完全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之需。
既然这个政策实施效果很好,曹智建议继续采纳这一屯田政策,并要在现有的土地上全面推广。之后并有以献帝名义颁布命令的方式,正式在现有的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智采纳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智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作为现代户籍民警出身的曹智,在重新修订户籍制度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此外,曹智还陆续以献帝的名义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搅乱三国 第七百二十四章 密令
“还祝贺什么?他们大概知道一些我的情况了吧?都想看看到底应该叫谁主公了,好早作准备吧?”曹操语带调侃的,人已经仍旧在华佗的扳扶下,坐在了刚才的床榻边,问着荀彧话。
“我已经劝慰过大家了,让大家都散了去……我想……”荀彧尽力小心着自己的措辞。眼角抬了抬,看着墙角里,那个沉默地如影子一般的魁梧身影还立在那儿。那是典韦,曹操的最亲信的人之一,荀彧不知曹操派这个典韦召见他后,为什么还要让典韦站在那儿?
“不用了......不用了,我也不想知道了,庆功宴怎样了?”
“曹将军说兖州刚刚平定,我们的日子很不宽裕,曹将军下令庆功宴免开,还严令各部官员禁止一切庆贺活动,倒是一些老百姓和城内的商贾送来了好些劳军物品,今早街头巷尾的本城居民自发的在城门口迎了迎曹将军和他的部属!”
“喔!他倒是知道分寸!我这个弟弟小时候我还一度以为他是个庸才,没想到现在韬光养晦都懂了。嗯!很好……喔!这是给你的!”
荀彧接过曹操从衣襟内掏出的一封文书,荀彧不知曹操交给他什么,打开匆匆一阅后,陡然眼睛一亮!
那是一封预支的封赏。这张轻若无物的纸上,只写着,曹操从今日起就和荀彧结成儿女亲家。曹操将才几岁的女儿许配给了荀彧同样不大的儿子。让荀彧和曹操,曹家关系更加紧密的同时,曹操还以兖州牧,费亭侯,东征将军及曹家长者的名义正式要求他的未来继承者、后代保证荀彧和他的家族世世代代与曹氏一族共享荣华富贵外,还保证他在将来迎帝之后,担任朝中第二重要人物,一门上下,但凡能被拎出来的,将来封厚爵高官自是不在话下。永远,永远,让荀彧或是他的一门成为这个朝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和家族!
虽说有些东西可能在曹**后,会不受他意志的控制,但荀彧只觉得手里的这份密令沉重到了极点,他感觉到自己的手指都快痉挛了,只是死死咬着牙,才终于没有再让手里的这一纸书文丢在地上。
“他这是要干什么?”
其实像荀彧这么聪明的人,不难看出,曹操这是在为自己安排身后事。但给予他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荀彧的脑子,就只有那如闪电一般的一个词儿直插入他的心头!
“他要防备自己的亲弟弟?这份东西有朝一日要是公布的话,那可是一种公然的命令,他要自己当什么?权臣?遏制自己弟弟的权臣吗?”如果将来曹家真有人能改朝换代的话,那只要有人知道这份东西的存在,只要曹氏的威势还在的话,那么那个朝代的历史之中,他和他的家族和手中的这份东西,都将成为皇帝心目中最忌讳的那个人!
荀彧心里的那一点荒乱,此时犹如翻江倒海一样。
曹操,这位他一直敬仰的主公居然命令自己在未来的统治者手里当权臣!哈哈!哈哈哈......这个曹操是不是疯了,居然主动请求自己当未来的权臣?
“荀彧,你怕了吗?”曹操凝视着老朋友荀彧,缓缓问道。
荀彧深深的吸了口气,脸上瞬间变得毫无表情,轻轻的声音,一字一字,犹如石头一般冷硬:“是的……主公,我怕!”
曹操的眼神,似乎要将面前这相交多年的老朋友的身子都看穿了,那锐利的目光,让荀彧几次都险些站立不住,只是不知道心里哪里来的一点坚持,维持着他没有倒下,死死的咬牙支撑着身子。
过了会儿,荀彧仿佛也叹了口气,随即一番悠悠的,轻轻的,仿佛叹息一般的话语,却直戳人心。
“……是的,你怕了!因为你怕但凡当权臣的,没有一个好下场!你怕将来固然满门显赫一时,却最终难道大难!你怕你一旦收藏着这张东西,若是曹智或是曹丕,或是另外什么人,真能有我说的那番景象,今后这数些年甚至更长时间,你和你的家族将站在风口lang尖,除非你族破家灭,否则就没有结束的一天!你更怕今天我给你这份密令,既是一场大富贵,更是将来大难临头时的一张催命符?”
曹操的语速越说越快,语气越说越凌厉,最后,那如电的两道眼神之下,一向沉稳、冷静地荀彧已经满头大汗,身体摇摇欲坠。
权臣,怀揣着能遏制未来霸主,甚至是帝王咽喉之物的……自古,就没有一个好下场的。要么,篡逆……要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除此无他!
就在荀彧眼前发黑,真的就快晕倒的时候,终于,那坐在前面的曹操,已经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轻轻的,一声叹息传来。
那叹息声里,尽显疲惫,尽显虚弱!轻轻的,一声更轻微的声音传了来。
“文若……请你明白,我不是在逼你,是在……求你!”曹操的眼神里,那锋芒已经消散,剩下的,此刻就只有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即将要死之人,那双眸子里,剩下的,只有浑浊,还有那么一点子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哀求!那锐利的目光,不曾让荀彧晕倒,那锋利如刀的眼神,不曾让荀彧低头。但是偏偏,是这最后的一点子哀求的眼神,却让荀彧的眼神霍然一变!他抬头纹皱了起头来,直视着曹操的眼睛,过了会儿,再缓缓的垂下头深吸了口气,语气如山一般凝重。
“主公……我明白,你是为了子桓,但……另一个不也是你……”
荀彧没说下去,双手将那份密令捧过头来,行了一个礼,再缓缓转头,转身离去。
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儿子,但儿子永远比弟弟来的要亲!曹操有这份私心,能理解。但在荀彧心中此时更多的是感到失望,一个他一直敬佩的人,一个他曾经誓死效忠的人,一个曾经无数次生死与共的战友,竟然有如此重的私欲,这太令人失望了。
若干年后,荀彧这样回忆曹操的重托:也许这位老友真的病了,病得很重,他一时把自己那份应有的大度和胸怀给忘了,他糊涂了……
曹操看着慢慢行出他的卧室的荀彧,眉目间仿佛动了动,轻轻的,一句话又飘了过去。
“这份东西……我已经派人送到了子桓那做了备份,并且华佗和典韦皆已看过了……还有让曹仁进来吧!”
荀彧听了,身子顿了顿,也没有回头,只是顿了一下首,加快步伐,大步走出了门外。
直到荀彧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曹操的身子才摇晃了一下,奋力抬手按住了床头,用力站直了身子。
曹操的声音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一般,又似乎是在自责:“荀彧是一个聪明人,他很清楚,接下运道命令,他全族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我……对不起他!也对不起很多人……”
华佗担心曹操会摔倒而迅速站到了曹操身侧,他懊恼自己也被卷进了这场隐藏地伏笔阴谋之中,他只是一个在错误的时间,成为了一个错误人的“私人医生”。
但他不敢反对,甚至不敢对曹操让他加入见证此事行列的异议。因为曹操此时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可怕,还有那个穿着一套软甲,全副武装,佩戴着长剑,走路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上紧了的发条,充满了力量和杀意的典韦,也已经站在了他和曹操的身后。这位曹操亲卫营的统领,曹操最忠心的死士,他今天的打扮和穿戴,却好像不是一个真正的将军,而更像一部杀人机器。
当他站在华佗身后的时候,腰板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一种死亡的沉寂味道,那双眼睛就如同黑夜里的猫头鹰一样,盯着华佗。曹操给予他的职责很是明确,只是盯着今晚曹操来到身边的人。
只要此时的华佗,甚至是刚才的荀彧,现在或是将来稍有差池,这个只听命于曹操的杀人机器,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他和荀彧给干掉。像一只大象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华佗祈求曹操就此死去,让这件事仅限于刚才这四人知道,也祈求荀彧出了门就已把那份密令撕毁,永远不要去想起它!
当然,这只是一个医生的理想情怀,事实当然不会按着华佗的想法去走。
荀彧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曹操同样也是,甚至于曹操很可以被冠以一个天下一等一的阴谋家。曹操那怕在即将死去时,也要策划一场大阴谋。
荀彧很明白曹操最后那句话的意义,保存在年仅七岁的曹丕处代表了什么,最后叫他唤曹仁进屋又是传达了什么意思。
荀彧从这时起就为曹智真有一天权倾天下,称王称霸之时,所要面对的这份密令的诸多后事而担忧起来。毕竟曹智就算有那么一天,围绕在他身边最重要的团队,权力最大的那部分人,永远都是曹氏一脉的宗室,或者曾经像荀彧一样曹操的亲信。
搅乱三国 第七百二十五章 后悔的献帝
天知道这样的密令曹操预备了多少封,将来曹智成长的道路上,永远都会有已在天堂曹操的眼睛注视着他,替曹操的阴谋保驾护航……
曹仁疑惑着荀彧脸色极差的原因,走进了曹操房间的时候,那位曹操的死士亲卫统领典韦已经接受了曹操最后嘱托:“洪飞(典韦字),告诉我,你愿意为我去死么?”曹操直接冷冷的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典韦的回答仿佛毫无迟疑:“每一个你的死士团成员,都随时准备为您去死,主公。”
曹操深呼吸了一下,这次呼吸,仿佛将他全身的力气都呼出了身体外,他的脸色渐渐苍白起来,紧紧盯着典韦。
“那么,或许有朝一日就请你和你的人,为我去死一次,子桓、子建就摆脱你了!”
#########建安元年七月甲子,献帝刘协终于回到了梦牵魂绕的东都洛阳,几杆肮脏的破旗在热风中乏力的舞动。献帝的车架发出一阵类似“哎呀呀!”的惨呼和呻唤,拉车的马也是有气无力般走不动路。刘协的“銮驾”就这样驶入了夏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