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梦中宋韵55
到底是什么机会呢说来很风雅,宫里大太监来杭州城给新皇帝挑名人字画了。说到字画,放眼当时天下,连苏轼在内,蔡京也足以排进前三甲!以蔡元长之能,无论亲自操刀还是帮着挑选,该太监都会搞到精品中的精品。满载而归…
如此一来,蔡京能让太监满意、太监能让皇帝满意,利益链条转动,蔡京前途一片光明!可后患也真不小。前面说了:这会有骂名的,文彦博文大人就是前例!当年他只是送了件蜀锦袄给宋仁宗的爱妃张美人,就被一直念叨到宋哲宗的同文馆之狱中,当成了文家的历史污点!
这怎么受得了当宋朝的官,第一重要的就是名声!可时至今日,名声值几个钱纵观帝国20年,名声越大的,被泼的污水越多、受的迫害最惨,新旧两党谁都没跑了,都在受害之列!
蔡京早就想通了。名声是这时代里最没用、最虚伪的东西!我不要!我要的是享受!
而这一切都要从这个机遇抓起!蔡京打点起十二分精力,陪着该大太监在杭州城周围寻觅,把散落在民间的高人遗迹挖出不少,更精益求精,施展全身解数。创作了十几幅字画,托大太监带进宫去…蔡元长有十足的信心,用自己作品打动新皇帝。政治上不说,在丹青笔墨方面,他十分清楚:苏轼死后,自己就是活着的传奇!而这一点,就连他的政敌们也没法否认…
该大太监满载而归。回京后才知他带回来蔡京的作品有多正确。赵佶作为古往今来所有帝王中文艺天赋数一数二的大天才,早就在珍藏蔡京的作品了——有记载:当年蔡京作京官时,最热的三伏天,有两个管事为他挥扇乘凉。蔡京很满意,一时高兴,在两人扇子上各题了首杜甫的诗。小事一桩。蔡京过后就忘了,可隔了几天,突然间这两个管事衣帽崭新、喜气洋洋,听说各自家里都重新装修了…一问才知:当时的端王赵佶以2万贯把扇子收购珍藏了…
这样一来,本是给蔡京通关节的事。突然间对这大太监也有了好处。活干得漂亮,很有办事能力,重点培养!
从这时起,这位大太监走上了宋朝官场,成了宋徽宗赵佶的心腹!不久的将来,一次次决定了北宋王朝的命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他给宋朝造成的影响,比蔡京更大!
该大太监名叫童贯!童贯是个有来历的太监,在庞大的太监群落里,从出身上就高人一等。因他的师傅…
太监,这是非常特殊的一群人。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奴仆,可在功能上来讲,就实在太恐怖了!功能正常的男人能做的事,他们做不了。功能正常的男人做不到的事,他们却做得风声水起。
太监最风光的时代是唐、明2朝,唐朝的太监能随便决定皇帝的生死废立,明朝的东厂太监像开屠宰作坊似的成批杀大臣。这都空前绝后,可在一项对国家最重要的工作上,他们比宋朝的同行们差远了——宋朝的太监是历朝太监里的战斗机!他们是武装太监!
北宋一代,太监在军中的地位、贡献堪称卓绝。远的不说了,大家应绝对记得神宗朝的大太监李宪!李公公威风八面,最辉煌时率军冲上天都山,把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修筑的皇宫烧得片瓦不存!这是何等的战功!放在任何一位名将身上,也是主要的军功章!
可以说:在宋朝想当位名太监,就要从军!童贯也走上了这条路,而他的师傅就是李宪!有这位显赫的师傅,加上赵佶的赏识,可说一条光明大路已铺在了他的脚下——战旗在向他招手、军功在向他招手!
童贯高兴兴奋之余有了更大的追求。他不像李宪,最大理想就是当一名成功的军功大太监。童贯要的堪称这世上最终极的目标——出将入相!而要达到这一点,童贯知道自己必须有政治班底,换言之就是要找到同党…
要成为同党,起码要有几样基本条件:1共同的追求。2相近的性情。3相似的手段。4差不多的境遇…前三样好说,第4点才最重要!没差不多的境遇,就不会是同党,而是上下级关系…
此时,童贯在后宫刚刚展露头脚、蔡京在杭州忧心忡忡,两人都急于在开封城里站稳脚跟,这把他们牢牢绑在了一起。在不久的将来,以这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同党越来越多,以童贯、蔡京为核心。把触角伸到了宋帝国每一个角落…
如说新、旧两党的党争毁了大宋官场,那么童、蔡两人的同党则毁了北宋帝国的一切!
现在童贯要为这个小集团做第一个贡献,在邓洵武《爱莫助之图》的基础上,童贯要再接再厉。拉蔡京回开封。为此,他甚至动用了师傅李宪的老关系,让赵佶的耳边时刻若有若无,响着同一个声音——蔡京是好人、蔡京是能人、蔡京是风雅人…
就这样,崇宁元年(1102)3月19日,蔡京经
元佑党人篇
蔡京要的是涵盖天下英杰,所有人都在掌控之中!9月13日,蔡京先将元符3年的臣僚名单列了一张榜,分正邪、各3等。正上有钟世美、邓洵武等6人;正中13人;正下22人。列为“正”的只有41人。邪上尤甚有范柔中等39人;邪上41人;邪中150人;邪下312人;居然共542人!
而这只是开始,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些官场小杂鱼。油炸也好、活切也罢,都不能真正确定什么!
4天后才是大宋官场的末日!
17日,又一张名单出炉!共120人,里面宰执官25人,包括司马光、文彦博、吕大防、刘挚、王岩叟、范纯仁、韩维、苏辙、陆佃、章惇、曾布。待制官35人,包括苏轼、范祖禹。普通官员48人,有秦观、黄庭坚、程颐等。外加著名太监8人、武官4人!
这些人名由宋徽宗赵佶御笔亲书,勒石刻在端礼门外的石碑上。它,就是著名的元祐党人碑!
党人碑是终极版的政治迫害,所有能想到的招数,除限于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大臣”这一条外,都用上了。上碑的人里,死了的如司马光、吕公著他们,追回一切追封,打成牛鬼蛇神,永世不得翻身!还没死的,远远贬到南方烟瘴地面,进行极地生存训练。可预见:他们要是没苏轼的气魄、范纯仁的操守,基本上是死定了!
这还只是普及型打击,下面是精确针对型的:
碑上的名人们,谁是有一技之长的,该嚎啕痛哭了。他们一生的心血,不止变成了追命符,更面临着在世间毁灭消失的噩运。
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中的黄庭坚,参与过修撰《神宗实录》,内容专门和新党唱对台戏。很好!他的著作手迹全部销毁!
苏轼。这位不世出的大天才、宋朝的荣耀,刚刚才赦回北方,恢复名誉。可这时上碑了,那么《东坡文集》之类著作也保不住了。不止他。三苏的文字、苏门四学士的文字,也都在毁禁之列!
其余的像宋朝历史系名人,号称唐史最强的范祖禹《唐鉴》还有范镇《东斋纪事》刘攽《诗话》僧文莹《湘山野录》等也全毁掉!
唯一幸免的是老混蛋的《资治通鉴》。这本巨著不管出发点是什么、由什么人写成,它的本身价值的确无法估量,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瑰宝,这一点不能因厌恶老混蛋而恨乌及屋…
可蔡京不管,毁!真要爱才的话,东汉的蔡邕还会死吗人都能杀,何况一本书!烧!连印板一起烧掉!危急关头,一个太学博士站了出来。他叫陈莹中。此人非常聪明,他没明着反对,而是在太学的某次考试里出了道题,题目引用的正是《资治通鉴》的序文!
安全了!这下子谁也不敢再动这本书!《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给官方写的皇帝教科书,当年由宋神宗御笔写的序文。经新政老祖宗认可的东西。还不是圣物吗
对《资治通鉴》有心无力,实在有损蔡太师的威名。他在另一些方面找回了平衡。打击面扩散,辐射到党人的子孙后代身上…
这是开一代之先河了,前所未有的事!之前最狠的章惇也不过夺了司马光等人子孙的恩荫,让这帮富二代们不能出生就当官罢了。如他们争气,自己能考出文凭来,仍是不受限制的。如文彦博儿子文及甫。同文馆之狱案发前,还好好当着官…
可这时蔡京宣布:凡党人碑上的子弟们,1不得与宋朝宗室结亲,已定亲没举行仪式的,全部取消。2不管有官没官,都不许在京城居住。京城四周各处设立盘审点、严格监控。有私自入京的,监审点人员与党人子弟同罪!
这两点让原先含着金匙出生的**们比平民百姓的孩子还惨。失去了一切特权,不仅不能当驸马爷,连当官都成了白日梦…
如一叫程端彦的小官,只是鄢陵县尉。典型的芝麻官,萤火虫一样的前程,可在这场运动中,他被罢免了,变成一介白丁。至于原因很简单,他老爸叫程颐。
再如一叫李阶的年青人,科举夺魁、礼部试第一名会元!可惜皇帝这时看了看他出身,把状元换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因李阶的老爸叫李深,是资深型党人,且他舅舅更厉害,是上船给章惇讲课的陈瓘。这样的祸根怎能留,直接摁到18层地狱里去!
如此这般,完成了一个体系的打击,应算斩草除根了吧不!蔡京想了想,根据以往丰富的党争经验,还不到位!
还剩下一批人,差点漏网了!前面这些党人,都是元祐时期露头、截止宋哲宗去世为止的造反派!那么在哲宗刚死到赵佶初立这段时间内的呢那批堪称向太后嫡系的旧党人!他们怎么处理
这类人被整理出27个人,以刘奉世为首,全都贬官外放!注意:这次的贬官是一贬到底!连之前担任一些宫观之职、领点补贴金之类的待遇都没,变成彻底的下岗无业人员,只能自食其力了!
到这步仍没完,不久后蔡京想出了新点子。根源在当年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在西京洛阳组成的顶级元老会,那时他们俨然是另一个小朝廷,论资历、威望,简直比开封城的皇国班底还高,直接影响国家政策的实行!
这怎么成现在好几百的元老贬了出去,要再组成元老会谁负责为杜绝这一点,蔡京下令:所有贬出的官员,不许扎堆生活,个个都分开,散在不
岳飞出生篇
10月2日,大辽萧海里叛乱,打劫了乾州的武器库后,逃亡女真部。天祚帝命郝家奴率兵平叛。11月14日,郝家奴因平叛不力而被免官。年末的萧海里已潜入女真部,派族人额特勒与此时女真部最强的完颜部落首领盈哥联系“愿与太师为友,同往伐辽”盈哥权衡利弊之后,将额特勒缚送回大辽。大辽于是任命盈哥平叛。盈哥在得到辽天祚帝的旨意后大肆募兵,共招募甲士千余。有这千余女真勇士,盈哥已不把辽兵放在眼里。一路杀到混同江,正遇上一队辽兵被萧海里打败溃逃。盈哥道“辽军可退,看我独取海里”盈歌的侄子、未来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一马当先杀出,萧海里中流矢坠马,被杀。
崇宁2年(1103)1月1日,大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来到混同江。女真部首领盈哥献上萧海里的首级。耶律延禧大喜,再给盈哥赐赏加爵。
5日,一批旧党的台谏官全部被流放边远之州,且遇赦不还。
12日,中书侍郎温益去世。27日,蔡京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在盈哥去世、女真部即将辉煌的半年多前,在第二次熙河开边即将打响之前的1103年2月15日,发生了一件在当时很不起眼、没引起任何人注意的小事。河南汤阴县的一家农舍里传出了婴孩的啼哭声,一新生命诞生了。传说该孩子哭声响起时,一只硕大的鸟从天而降,巨大的羽翼遮天蔽日,在农舍上空盘旋飞舞…那不是鹰、不是雕,那是传说中的金翅大鹏鸟!而那家农夫,姓岳!
帝国崩溃、延续的种子都在这时种下。引发崩溃的一方是赵佶、耶律延禧、蔡京、童贯、完颜阿骨打等人,延续的种子以这位刚刚出生的岳姓孩子为分界,也已存在于这世上了…从这时起,我们要随时留意他们的成长。以最近距离去观察:挽救一个时代的人,都是怎样的他们怎样出生、成长、怎样壮盛、怎样凋零…或怎样堕落
岳姓孩子是其中年岁最小的,他刚刚降生,其他人早已长大。年纪最大一个姓张。他出生在1086年,这时18岁。西北天水成纪人。这是一名将之乡,有时也等同于贫困之乡。天水地理偏僻,物产贫瘠,张姓少年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这样他的成长之路可想而知,必将艰难困苦…
一般来说这是好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只要熬过这一关,心灵的坚韧程度、操守的坚贞程度。都将牢不可破。可熬不过去呢或说在熬的过程中让他的心灵受损呢那就不好说了…
1103年,酷烈的西北阳光下,18岁的张姓少年默默低着头,走向了自己的命运。他走进军营,当了名弓箭手。此时没人留意他的名字。偌大军营,他只是其中一根矮得不能再矮的野草。他的前途如一切正常、一切平常,永远都是个兵蛋子…
他叫张俊,字伯英。
第二大的孩子姓韩,张俊是因卑微而无人留意,这位韩姓少年却是因名气太大了,没人敢不认识他。他生于1089年。老家在西北的延安,也是个平民子弟,这时只有15岁,却是当地风云人物了,因他实在混蛋!
韩姓少年每天快活无比,没家没业、父母双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当然:在他吃饱的过程里,延安当地老百姓们实在是郁闷透了!
韩少年天生神力,传说10岁出头后,延安当地成年汉子们就都噩梦了。10岁孩子,能打得他们头破血流、鼻青脸肿。要知那可是民风强悍的大西北,民间爷们比军队里大兵们都不差!
如单单是暴力还好说,韩姓少年貌似粗鲁,其实精明得让人头晕,这就让人没法活了。不说想骗他,就连拿他开心都很凶险。在他14岁左右发生了一件事,让当地人传为笑柄,又都深深忌惮,面对他时更小心。那次的事本该名留青史,说话的、做事的,都是活神仙一样的存在,因算得准啊!可事情的发展过程实在太意外了,让当事人没脸留下姓名…
有人走近韩少年,说“君当大贵,位列三公”三公是司徒、司马、司空。自古以来的朝中顶级三大佬。这样祝福的话谁不爱听,况且以后韩少年真的名留青史、国之柱臣,一点都没乱讲!可韩少年当时一听就突然暴怒,把那人当街拖倒,一顿暴打,打得遍体鳞伤…丫的敢当面骂我!俺是谁边远山区一街头混混!居然三公我打到你阿公都不认识你!
这就是韩少年的风格,他拳头威猛,想搞谁都能让对方头破血流,就算以后面对的是超强民族的超强将领也一样。且非常精明冷静,什么阿谀奉承、骗局陷阱,基本上什么歪门邪道都瞒不过他,在以后生命里,军界政界两不误,既办了正事,还没倒霉…
1103年,韩少年仍快乐逍遥着,还要再过4年,他才会突然猛醒,厌倦这种无所事事的浪荡日子,跑去军营里当大兵…
他姓韩名世忠,字良臣。
第三大的孩子姓刘,也出生在1089年,从资料上没法比较他和韩姓少年谁大谁小。但出于种种原因,包括刘姓少年的人品问题,从古至今,从没人把他排在韩少年之上。
刘少年是所有国之少年中,唯一一个出身名将之家的将门之后,父亲名叫刘延庆,官衔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保信军节度使。这意味着从小到大,刘少年都是接触职业军人、且以成为职业军人为目标,在接受训练…这样的出身、系统的学习,他本应是众少年中最神勇、最智慧、最职业的一位军人,对国家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才对!可奇妙的是,教育型的人才永远比不了自我觉醒的人。因自我觉醒的人,叫天才…
他叫刘光世,字平叔。
上面3人加上刚出生的岳姓孩子就是30年后,神州板荡、中原沦丧时,汉民族的最后屏障。他们是最强的英雄。各有自己独到之处,足以压倒世间其它豪杰,但一对亲生兄弟除外!
这是两位姓吴的少年!他们远远站在国家西南边疆的丘陵高地间,护卫蜀川大地。这是最致命的地段!自古以来。中国各朝代如想统一天下、混成江南,必须先把长江上游的蜀川征服。如大秦、强汉、西晋、北周、盛唐,甚至北宋…无一例外!因如不这么做,就得在长江两岸列阵,强攻硬打,只有稍有闪失,就会像曹操、
王厚再战篇
刚刚有点根基的完颜部一连串出现3个过渡型人才,感觉上是昙花一现、好景不在了。但奇妙的是,这3人都有一个特点——死得快!在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死亡里,新兴的完颜部没被烙上谁的坚实印迹,让后来者难以驾驭。也没谁能作威作福,把刚刚攒起的家业败光。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死了,死在完颜阿骨打长到壮年、意气风发的时候!
30日,因王厚大军回撤,吐蕃人阿章再次进犯来宾、循化等城。洮西安抚使李忠率兵前往救援。11月,在距循化城五六里的骨延岭,与吐蕃军相遇。结果三战三败,李忠战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