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成皇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赵洞庭

    要说现在南宋将领中最为感激赵洞庭的是岳鹏,那紧随其后的,应该就是张红伟了。

    张红伟在军中并不如岳鹏和苏泉荡那般出名,军功也远远没有那么显赫,能成为天机军的都指挥使,都是因为赵洞庭的器重。当初在碙州他以箭矢救下赵洞庭,也只是被封为侍卫亲军龙卫左厢军统帅。

    虽然说救圣驾已经是难得的大功,但这样的功劳在军中显然并不足以人尽皆知。

    岳鹏闯到现在,杀敌多少立功多少

    原本张红伟只是岳鹏麾下偏将,连侍卫亲军中的前五把手都算不得,随军打仗,功劳自然要小得多。

    但是,赵洞庭建立天罡十五军时,仍是将张红伟提拔为天机军都指挥使。

    这点,连文天祥当时都提出过疑虑,认为张红伟无论是资历,还是军功,亦是声望,都不足以为都指挥使。

    赵洞庭是这么说的,“张红伟虽军功不足,但他心中的大义,军中罕有人及。”

    是的,他看中的不是张红伟的箭术,更遑论军事才能,而是张红伟对大宋的忠心。

    赵洞庭至今仍然记得碙州之战时,张红伟在大军之中的表现。他身处雷州军中,只是区区小卒,但却并未随波逐流。可以说,当初雷州军军心涣散,倒戈者众多,其中张红伟有很大的功劳。

    是他的大义和举动,感染到其他士卒。

    他是有主见的人。

    军事才能可以学,但这种忠心和心中对大义的坚守,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原南宋将领无数,可当元军犯境时,有多少人望风而降

    在赵洞庭看来,与其启用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将领,倒不如将类似于张红伟这样的人培养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新建的十五军都指挥使都非老将的原因,南宋剩余的忠义老将不多了,那些得过且过的,赵洞庭又看不上。

    高州城外,见到赵洞庭车辇到,张红伟率着偏将和士卒们跪倒在地叩迎。

    赵洞庭走出车辇,让他们起身,眼神扫过眼前的士卒还有高州城头。

    在高耸的城墙上,旌旗飘扬,有许多持枪而立的士卒。

    这些士卒的精气神大概比不得岳鹏的天魁军,但也已经让得赵洞庭颇为满意。

    他们都是昂首挺胸,这足以说明,他们是有战意的。如果张红伟是草包,麾下将士不可能有这样的精神。

    将领影响士卒,而他麾下的军卒就足以。

    若是麾下军卒懒散,那大概军中将领也就那样。

    赵洞庭轻轻笑着,道“天机军不错。”

    张红伟微有激动之色,道“都是皇上所定的军纪严明。”

    这句话虽有拍马屁之嫌,但赵洞庭也看得出来,张红伟这句话是由心而发。

    当初张红伟升任天机军都指挥使,可以说是空降,只是从侍卫亲军中带走几个亲信而已。麾下天机军更是由原阿里海牙的降卒组成。在短短时间内,降卒能够有这样的神气,不可能和军纪没有关系。

    而南宋的军纪,全部都是由赵洞庭定下的。

    他定下的军纪仿照现代军队,没有动不动就斩首的条例,但关禁闭什么,也算是恩威并施了。

    这些降卒本来就是宋军,先是降元,现在又降宋。本来心有惶惶,甚至还有人趁机为乱,但那些为首者被斩首后,他们便也安分下来。其后再见到自己在军中并未受到什么歧视,没有光做那些脏乱苦的活,而是和其余禁军有相同的待遇,自是更为安分下来。

    这年头跟着军队打仗,只是为混口饭吃而已,在宋军中的待遇比在元军还好,为什么不跟着宋军干

    虽然现在宋朝处于绝对的劣势,可这些降卒,当初领教过宋军的厉害,对大宋,也抱有不小希望了。

    赵洞庭轻轻点头,眼神带着笑意在张红伟麾下诸位偏将面上扫过,大步入城。

    这些偏将也都是降将,其中便有原来阿里海牙麾下的那个万夫长,见赵洞庭眼神,都是若有所思。

    皇上这是在鼓励我们还是在警告我们

    无疑,刚刚赵洞庭微带着笑意的眼神很是有些深邃,让他们琢磨不透其中意味。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赵洞庭是皇上。若是他是寻常人,谁会理他什么眼神

    随着赵洞庭入城的途中,众偏将显得更为恭敬几分。

    而其后军容齐整的飞龙军,也让得他们心中微凛。

    个个都是墨甲银枪,腰间还垂着匕首和神龙铳,神情傲然,这样的精卒,他们在元军中都没有见过。

    可以说,赵洞庭特意打造的这支特种兵,完全超乎这些偏将对军队的认知。

    如飞龙军这样的军队,是超出这个时代的产物。

    虽然赵洞庭什么也没说,但光是飞龙军,也足以微微震慑这些偏将了。

    而其后到高州府衙内,众将坐定,赵洞庭更是当众宣布留下赵虎率领两百飞龙士卒和两百挺掷弹筒协助守城。

    这让得张红伟大喜。

    他当然知道掷弹筒的威力,有两百挺掷弹筒,便是万元军来攻高州,他也不怕。

    偏将们也是满脸喜色,但心中到底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

    这日夜里,赵洞庭睡在府衙内,却是给赵大下了道密令。

    &




第240章 纸上谈兵
    这日傍晚,一行人便到信宜。

    信宜和茂名都是高州境内的县城,离着主府高州城并不远,只有不到百里路程,呈三角分布。

    赵与珞率着五千刚字军已经率先赶到信宜,赵洞庭到时,他和东河里等人都在城外恭迎。

    赵洞庭为什么特意将天闲军安置在信宜,做机动之用,自然是有安排的。

    军中火器,他也大幅度偏颇于天闲军。

    这是因为现在南宋十五军中,严格来说,只有天闲军、天雄军和天勇军是他的嫡系部队。

    而天雄军和天勇军前身是文天祥的兴,现在仍是由他统帅,赵洞庭也就只有天闲军可用。

    天闲军的前身是神丐军,论忠臣度,自然要高出那些降卒不少。在赵洞庭心里,也比其余投诚、勤王的军马要亲近不少。

    原本他最重用的是侍卫亲军和殿前司禁卫军,可惜,广西之战,两支军马却是近乎全灭了。

    现在的天魁军和天罡军中虽有侍卫亲军和殿前司的老卒,但更多的,是从各军中安排过来的人,有投诚的匪寇,有民间的义军,亦有厢军和降卒。成份太杂,赵洞庭不敢将他们随便带在身边,因为这支机动部队势必要掌控着极多的火器。

    到信宜城内,赵洞庭当即命令赵大率两百飞龙士卒携带两百掷弹筒赶往岑溪。

    元军现在还在向广西开进,到底作何部署还无从得知,他只能将军队铺开。让诸军能够互相援助。

    赵大离开时,他嘱咐赵大,让赵大协助守岑溪和梧州,见机行事。

    也就是说,元军若是攻梧州,那他就带两百士卒和掷弹筒去帮助守梧州,元军攻岑溪,那就守岑溪。如果元军并分多路进攻的话,那他就自己看着办。

    不过按着赵洞庭的估计,元军应该不会分太多路数进攻的。

    他们本来就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分多路进攻攻城,那不是傻么

    要知道,攻城可要比守城难得多,需要起码多投入数倍的军力。

    如果元军分多路攻城的话,那便等于是将他们本身的兵力优势给消弭了。

    纵然有五十万大军,齐攻有万人驻扎的十多座城池,能攻得下几座

    而赵大离开以后,赵洞庭就带着剩余的飞龙士卒和武鼎堂供奉在信宜安顿了下来。

    除去柳弘屹的粮草应该还未运到偏远的武黎、太平镇等城以外,宋朝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万事俱备了。

    夜里,赵洞庭宣来秦寒还有东河里、赵与珞在房间内议事。

    屋中桌面上摊开的是广西、广南两地的地图。

    不过这个年代的地图自然不会太过详细,只是标明大致山河走向和城池所在而已。

    地图上,有宋军驻扎的城池都已经被赵洞庭用圆圈标记。

    从图上看,铁桶防线已成。

    虎将张珏亲自坐镇宣化,统筹永定、宣化、武黎、太平镇、冻州五城防守事宜。

    文天祥坐镇,统筹镡津、、浔州、石门、郁林、宁浦六城之军事。

    赵洞庭自己暂且坐镇信宜,统梧州、岑溪、高州等城军事。

    从压力上来说,现在无疑还是赵洞庭这边最大。

    他仅仅六万军马,可要面对的,却可能是伯颜的二十多万大军。

    赵洞庭用手指点点地图,道“三位可觉得朕的布置还有什么疏漏”

    东河里道“皇上布置长达近两千里的防线,以城相连,遥相呼应,臣不觉得有什么疏漏。”

    赵与珞才是刚来,看着地图沉思,没有说话。

    秦寒沉吟两声,则是道“若也速儿和伯颜两军汇合,哪座城池能挡其锋芒皇上此番布置看似没有疏漏,可若是被元军撕开裂口,整个防线,就也就破了。特别是如果元军选择岑溪、浔州、宣化作为突破之地的话,届时城破,我军可是有首尾不能相顾之忧。阵如长蛇,被抓七寸的话,也就灵活不起来了。”

    他说的岑溪、

    浔州、宣化,正是三道防线中的三个居于中间的城池。

    东河里听到秦寒这话,脸上的笑容猛然僵住。

    赵洞庭听得出来,秦寒还是不赞同他的这种兵力布置。他虽然没反对,但心里恐怕还是固执己见。

    赵洞庭自己是下定主意便很难被别人劝动的人,秦寒是鬼才,傲气斐然,自然也同样如此。

    谁不觉得自己的法子才是最稳妥的

    赵洞庭眼中微微闪过精芒,道“以元军现在的军力部署,伯颜不可能假道去宣化,他的粮草不能供应这么远,而且有被我军切断粮草的危险。也速儿倒是可能从夔州前往荆湖北路或是荆湖南路和广西南路接壤的地方,然后和伯颜呼应,他在这两地,元朝对他的粮草供给更为方便。”

    &n



第241章 梧桐岭之战(一)
    远在宣化的张珏飞鸽传信信宜,请示赵洞庭是否率军往东,收缩防线。

    赵洞庭只是让他再等等,明确元军动向再说。

    又过六天,伯颜大军从肇庆府压到德庆府主府端溪,这里距离梧州、岑溪都已是不远。

    也速儿大军也已到荆湖北路地境,似有直接挥军到广南西路静江府的打算。

    静江府依山而立,城墙高耸,着实是个可攻可守的军事重城。

    张珏调动冻州、太平寨的天贵、天富两军往宣化聚集,收缩防线,欲往文天祥防线靠拢。

    而就在双方紧锣密鼓行军之时,伯颜终是率先向宋军发起攻势。

    元将阿剌罕率五万军卒从端溪赶往最接近梧州城的封川府,兵压梧州,距离梧州不到百里。

    元将孔元率兵两万,在端溪城外横渡郁水,直奔岑溪。

    双方的探目来来往往,在荒野中川流不息,到现在,自然都已是对对方的动静了于指掌。

    宋军知道元军的动向,元军亦是知道宋军的防御布置。

    说到底,还是得在战场上见真章。

    赵洞庭和秦寒等人在信宜研究局势,都很清楚,阿剌罕的五万军卒大概没有胆气进攻梧州,突然进军封川府,只是为牵制梧州府的天魁军而已。天魁军不过万人,岳鹏不可能有多余的兵力驰援岑溪。

    而岑溪有天罡军驻扎,这点元军应该知晓。孔元做先锋,大概也只是探宋军虚实而已。

    就在得到这个消息的当天,赵洞庭信鸽传令苏泉荡,让他务必击退孔元,打好这第一仗。

    双方大摆阵势,这第一仗的胜负,对士气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将近十天过去,孔元两万大军到岑溪县外二十余里处山丘上安营扎寨。但是,却并未向岑溪发起进攻。

    也速儿大军接近静江府。

    张珏麾下五万大军齐聚,放弃原本驻扎的城池,到宁浦,和天满军汇合。六万大军驻扎宁浦。

    赵洞庭夜里和秦寒、东河里、赵与珞继续探讨局势,忽然发觉有些不妙。

    阿剌罕五万元军牵制岳鹏,似乎是想给兵发岑溪的孔元制造机会,但是孔元却按兵不动,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在房间里,赵洞庭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岑溪,问道“孔元按兵不动,到底想作何打算”

    因为也速儿这个时候还未到静江,伯颜的每个举动,便都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也速儿不到,不正式摆开架势,实在让人无法预料元军到底打算如何突破赵洞庭的防线。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大军接近静江府,便绝不可能再从广南西路的西边迂回进攻了。他的后勤补给线无法延续这么远,而且,他也不可能这样浪费时间来故布疑阵。

    秦寒、东河里、赵与珞都是低头看着地图沉思着。

    过数分钟,秦寒忽然道“要是元军先围后攻,我军怕是就麻烦了。”

    赵洞庭的眼眸猛然凝缩起来。

    秦寒这句话如同针似的直直插在他的心里。

    他脑海中极速盘算着双方的兵力配比,是啊,如果孔元并不是欲取岑溪,而是牵制岑溪呢
1...9899100101102...8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