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赵洞庭
之前赵洞庭没在这事情上面多想,此时他有意让张茹离宫,张珏却不愿意,他自然就想明白了。
嫁到那些大臣家里,怎么会有嫁入宫中为妃好
南宋并无世袭罔替的先例,以后那些大臣的后代到底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还很难说。
可赵洞庭又没得法子,不好强行要张珏带张茹离开,毕竟那样也太伤张珏的心。
张茹终究还是继续留在宫中,成了赵洞庭的贴身侍女。
虽是侍女,但寝宫内的太监、婢女,还有朝臣武将,谁都没认为她会永远是侍女。
估摸着,等到惠妃的事情彻底过去,皇上便会纳她为妃。
甚至有的人已经在想,张茹成为侍女伺候皇上,是不是已经在为怀龙子龙女做准备。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时候,赵洞庭却是突然出宫了。
他要前往无量观所在的青云峰结庐修习剑术。
眼下朝中各部门都已正常运转起来,没什么事需要他这个做皇帝的操心,杨淑妃和群臣想拦,也没有理由拦。而且,青云峰离海康县又不远,真有什么事,去青云峰禀报也不迟。
正月二十,赵洞庭仅带着乐无偿、君天放还有众武鼎堂供奉前往青云峰,追寻剑道。
数十人刚到青云峰下功
德无量牌坊,已有数十无量观道士由真人无源子亲自领着,在此等候。
“福生无量寿福”
见得赵洞庭等人到,无源子忙领着人迎上,作揖施礼。
赵洞庭一行并无车马,双方见礼后,无源子等道士便带着赵洞庭一行往山上而去。
少不得在无量观内和无妄子几位师兄弟寒暄几句,然后又到后山,数十道士帮衬着结庐。
无源子身为观中祖师,陪在赵洞庭旁边,在身侧还有个年岁和赵洞庭相仿的小道士,眉清目秀,颇具灵气。
在其余道士和众武鼎堂供奉忙碌的时候,老道士忽然问道“皇上真有意在此习剑”
眼前,是望无边际的苍翠竹海,山风拂过,绿波飘摇。
赵洞庭意味深长道“真人担心朕在此习剑,会影响你们全真的气运”
全真教祖庭在北方,眼下元宋两朝交锋,他们的态度倒是暧昧得很,两不相帮,满满的超然世外。
无源子眼神微凝,沉吟道“无量观只是小观,福佑雷州区区之地而已,何以能影响全真气运。”
赵洞庭轻轻点头,听出来无源子的意思。
无量观虽然出自全真,但全真为道门泰斗,却未必会在意无量观这个子孙观。无源子等人估计也不想高攀,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全真是全真,他们无量观虽是全真教系,但
也和全真教并无太大关系。
请赵洞庭上山祭祀,再有进献丹药,都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他的这种态度,还是让得赵洞庭颇为满意的。
此时南宋朝廷坐镇雷州,要是无量观还不摆清楚立场,说不得他便要拿无量观开刀。
这些道教深处山中,但在民间的影响可是不小。
见赵洞庭不说话,无源子忽地指向旁边席地而坐发呆的小道士,又道“皇上,这位乃是掌观师弟的亲传弟子白玉蟾。他在内丹之道极具天赋,悟得我观周天法,以后便由他在此陪着皇上如何”
“周天法”
赵洞庭瞧瞧小道士白玉蟾,“周天法是什么法”
始终没有开口的小道士道“人体为周天,内力在体内运行,即是周天法。”
赵
第204章 金丹之道
是夜,小道士在草庐外观看夜空直到天色近亮。
赵洞庭这时候已经起来,开门准备到外面修习剑意,看到小道士还在发呆,也不禁是心中佩服。
这样执着专注的人,不论走哪条道路,成就都将不可限量。
且不说小道士能否真的在金丹之道上面帮到他,光是这是处事的态度,就已经让赵洞庭受益匪浅。
他没有打扰小道士,悄然爬上屋顶凝神养剑意。
剑意即是金丹之道中的“神”,是以刀客也能养出刀意,枪客亦能养出枪意。
很快赵洞庭凝神于上丹田,心中再无他物,连小道士离开都不曾发觉。
而在旁侧不远的屋顶上,君天放、乐无偿也同样在凝神养剑。
这倒也不是修习剑意非得在屋顶上不可,而是登高者总能心神磅礴,望着云海缭绕,山头隐现,于养剑有诸多裨益。
剑意终究更为亲近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赵洞庭神思清明,较之在宫中时,剑道造诣提升更为迅速。
过半个时辰,三人差不多时候停下来。
有无量观的道士送来早膳。
其后赵洞庭又跟着乐无偿练习基本剑术。
剑意飘渺难测,剑法奥妙繁复,剑客的根基终究还是基本剑术,避不过快、准两字。
除去剑意极为高深的,任由剑法再为奥妙,没有基本剑术做根底,那也只能沦为花架子而已。
只有如乐无偿、君天放这样眼力、准度都练到接近巅峰者,才能不再修习基本剑术。而这,少不得要十余年的功夫,赵洞庭此时显然还差得远。
乐无偿还是用老法子,在竹海中挂上十余个用纤细竹枝变成的竹环,让赵洞庭刺。
他以前说过,三息内若能够将这些竹环全部刺到,便算是剑术小成。
而赵洞庭到现在,三息时间也不过最多能刺中个竹环而已。
饶是如此,乐无偿也说,赵洞庭已具备和寻常游侠儿交手的实力。
赵洞庭偶尔和武鼎堂供奉中实力最低的那拨人切磋,也能坚持十余招不败。
其实,若是他全心习剑,实力定然更强。只可惜以前俗事缠身,还是耽搁了。
小道士从草庐内走出来,到竹林中,身形飘忽,无数竹叶飘落,竟是随着他的身形飘动,始终不落。
这让得注意到这幕的赵洞庭惊为天人。
小道士的功夫造诣绝对不低。
学习基本剑术,又是两个时辰。直到赵洞庭手软脚麻,丹田发胀,连内气都提不上来,才算作罢。
到下午,赵洞庭又跟着君天放学习逍遥游和归元剑法。
逍遥游是轻功,由提气之法和步法配合。甚为繁复,但说到底也是滴水石穿的功夫。
而归元剑法,较之逍遥游还要繁复些。
天下剑法大致分为四类,工、行、绵、醉,工剑法有板有眼,套路规范,便似楷书;行剑法行云流水,万般自然,有如行书;绵剑法柔中带刚,意境高深,便如同时下最为流行的瘦金,看似单薄,却不失其骨。而最后的醉剑法,则是癫狂至极却暗藏杀机,好似狂草。
这四种剑法说不出孰高孰低,练到极境都有莫大威力,大概还是逃不过殊途同归四字。
君天放在宫内的那段剑舞,应是属于醉剑法。而他真正精研的归元剑法,则是行剑法。
整套归元剑共有剑式三十六,可以分为无数种组合,练至绝颠境界,整套剑法可连绵不绝。
当然,赵洞庭现在还指出处于熟练三十六中剑式的阶段。距离纯熟于心,剑随心走的境界,还不知道有多远的距离。
倒是小道士白玉蟾在竹林里露的那手,让君天放和乐无偿都颇为惊叹。
小道士好似不习剑,但那手拂树叶的功夫,却含着剑意。
君天放说,若是小道士学归元剑,大概可以在两年之内就深得其精髓。
这让得
&
nbsp;赵洞庭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再苦再累,也咬牙撑着。
到夜里,赵洞庭练完房中术,小道士还在屋外发呆。
他走到门口,对小道士喊道“小道士,你进来。”
小道士回过头,不急不慢走到门口,“皇上,贫道名白玉蟾。”
“哦。”
赵洞庭点点头,将他拉到屋里坐着,“小道士,你那手拂树叶的功夫是怎么练的”
“扫地。”
小道士终究露出无奈之色,仙风道骨的他有被赵洞庭拽下凡尘的苗头。
“扫地”
赵洞庭砸吧砸吧嘴,“扫地都能练功,不得了,不得了。”
&
第205章 酒肉穿肠过
到夜深,丹田有些发胀发酸,赵洞庭才睁开眼。
走到屋外,小道士又在看着夜空发呆。
赵洞庭道“小道士,朕有些饿了,不如你去林中捉些竹鼠来铐着吃”
青云峰天地林秀,可是有着不少野味。而无量观的斋饭却又寡淡,赵洞庭难免会起些歪心思。
竹鼠肉质鲜嫩,带着淡香,他上辈子吃过饲养的,都已经算是难得的美味。
小道士却不回头,知道“上苍有好生之德,万物皆是生命。皇上何意让我这小道士杀生”
赵洞庭砸吧砸吧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还嘴,“得,你不去,我自己去。”
到这深山云野,他心性回归,却也不愿意再随便去差遣那些武鼎堂供奉。
等赵洞庭走到竹林里,不多时,里面便传来叽叽的叫声。
小道士悲天悯人,手指拈花,长长叹了声,“唉”
随即轻轻捏起爬到自己膝盖的一只小蚂蚁,放到地上去。
“哈哈”
而这时,赵洞庭已提着两只硕大的竹鼠从竹海中跑出来,“你们青云峰的竹鼠可真大。”
赵洞庭心里美滋滋,这可都是野生的。他就知道山里野味多,还真不枉自己将孜然等香料带过来。
他提着竹鼠跑到屋里,拿起刀又到屋外,对着小道士喊“小道士,去弄些干柴来。”
小道士充耳不闻。
“皇帝说的话都不听”
赵洞庭嘴里喃喃嘀咕,却也没想着真和白玉蟾计较。自己跑到山泉旁将竹鼠剥皮洗净,又去捡拾干柴。
还好山里什么都缺,却怎么也不会缺干柴,倒也不费什么事。
仅仅过数十分钟,竹海外便有清香飘溢。
这肉香飘啊飘啊,飘到旁边的草庐里,直将不少武鼎堂高手吸引出来。连君天放、乐无偿两人都从里面走出来。
那些武鼎堂供奉不敢在赵洞庭面前放肆,他们稍好,只是走到赵洞庭旁边坐着。
赵洞庭不着痕迹地翻了下白眼,递一只竹鼠给君天放。
君天放面无表情,接过竹鼠在火上烤。
到处咕咕响。
这夜,竹海中的竹鼠算是遭了殃。
篝火越生越多,小道士苦着脸,在犹豫着是不是要去告诉师父。要不然,青云峰以后怕是再也见不到竹鼠了。
不过想想,师傅怕也不敢拿皇上怎么样,又只得作罢。眼观鼻,鼻观心,来个眼不见为净。
但眼睛不看,那香味却一个劲地往他鼻子里钻。
赵洞庭笑着喊道“小道士,过来一起吃啊”
小道士不理不睬。
赵洞庭却不作罢,等竹鼠肉稍微焦黄,走到小道士面前,在小道士面前晃荡,
“这竹鼠是朕捉的,是朕宰的,也是朕烤的。这些杀孽都由朕来背,你只是吃而已,怕什么老天怪罪也怪罪不到你头上去。”
小道士忽然觉得自己道行还是太低了,甩甩袖,往草庐里走去。
赵洞庭将他的郁闷表情都看在眼里,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年轻人嘛,装什么老成,他打定主意要改变小道士,满足自己的恶趣味。
山中无岁月,如此很快过去两个月光景。
赵洞庭全心修剑,进境不俗。基本剑术几近小成,归元剑法三十六剑式也掌握了二十四式。
竹海中常常能见到他拔腿狂奔的身影。脚下绑着铅块,却仍是健步如飞。
他内功造诣不浅,眼下已有四颗窍穴放出光芒,练起轻功来自然也是一日千里。
雷琼两州安然无事,那边也不见什么动静。
伯颜继续坐镇广南东路,而在夔州路,元将也速儿等人也并没有急于进军广南西路。
元朝廷意识到宋军不好对付,改变策略,似乎也有徐徐图之的打算。
赵洞庭意料元军若动,定然会有雷霆之势,但也无可奈何,在收到从送过来的军情奏章之后,也只能着令文天祥继续收纳降卒、义军、各地厢军,壮大部队。
至此时,等县已有宋军共计接近十五万人。
其中从各地赶往勤王的义军、厢军七万五千之众,降卒三万二千,其余的,则是各地入伍的新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