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赵洞庭
“赵安见过老师。”
赵安改口。
齐武烈带着些微遗憾的笑容点点头,这抹遗憾他隐藏得很好。
赵洞庭也点点头。
赵如、赵安修习剑道的事情算是这么定下。
君天放破天荒般的显得焦急,好像马上要坐稳师父位置,连对赵洞庭说道:“皇上,那老夫这就带大皇子去试试”
说完还看了眼张茹。
他和张茹之间关系也很亲密,以前带着张茹从蜀中逃亡。千里迢迢,关系如同爷孙。
张茹对着他微笑。
赵洞庭点头,“辛苦前辈了。”
说着又对赵如说道:“可要下十足苦功,别辜负你的天赋。”
他倒没有嘱咐赵如要听君天放的话,因为不用嘱咐。赵如是孩子们里面最听话的。
君天放回头对着元真子一笑,裹着赵如很快又向着武鼎堂去。
元真子瞥瞥嘴。
几个天师道的天师都大为觉得可惜。
“皇上,我等也告退了。”
铁离断、无名、青衫等人看着君天放带赵如离去,都笑着对赵洞庭躬身。他们都是冲着赵如来的,这会儿,又要追到武鼎堂去。估计不亲眼看到赵如施展剑意,他们不会罢休。
赵洞庭又笑着点头。
齐武烈道:“皇上,那老夫是否也带着二皇子殿下先去武鼎堂”
赵洞庭点头道:“好。”
一众人相继离开这院子,蹿上屋顶很快远去。
只元真子和天师道的天师们没走。
元真子笑眯眯对着赵洞庭道:“皇上,若是再有哪位皇子、公主天赋如大皇子这般,您可得想起我这可怜的老头子啊!可怜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个衣钵传人呢……唉……”
说着好像是要趟泪似的,一张老脸紧巴巴成一张老树皮。
赵洞庭知道他这是故意装的,有些哭笑不得道:“天师你就放心吧,到时候朕肯定先告知天师你。”
元真子这才带着众天师离开。
但谁心里都没报太大希望。
这样级别的妖孽,以前大概没出现过。现在出现一个赵如已经足够惊天动地,应该不太可能再出现第二个。
“皇上,就这样让如儿和安儿到武鼎堂练武么”
众人的身影才刚刚消失在眼前,颖儿便有些担忧地问道。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赵安没体现出过人的剑道天赋,她也不觉得可惜。颖儿其实更希望赵安以后能够成为大学者。
只是赵安从小顽劣,对骑马射箭这些更感兴趣,她也没辙。
但她还是不希望赵安在武道上耗费太多的时间。
赵洞庭是知道颖儿心里头想法的,微笑道:“放心吧,不会耽误他上课的。我自会命人去接他回来上课。”
赵安、赵如他们都并没有上皇家创办的初学学堂,请老师在宫内教导。很多时候,都是赵洞庭亲自教导他们。
因为赵洞庭掌握的许多知识都是这个年代别人没有掌握的。不单单只是学术方面,还有见识方面。
赵洞庭想要从小就将他们的眼界、想象力都培养出来。
说着他看向张茹,道:“至于如儿,学业且先放放吧!让君前辈给他先打好剑道基础,可好”
他实在不想浪费赵如在剑道方面的天赋。至于学业,稍作耽误也没什么关
1710.永享荣华
自从赵如出生以来,在宫中并未经历过任何的人生威胁,就更谈不上什么创伤。
如果非要说创伤,那就是赵如更小些的时候还不太会走路,自己摔在台阶上把脑袋磕出血了。
就那,都还让张茹抹了眼泪。
这种几近全方位的保护,也让得赵洞庭思维渐渐成为惯性。他没想过赵如、赵安他们在皇宫内会出什么安全问题。
但这会儿黄六甲突然提出来,还真对他有些警醒。
赵如、赵安他们安然无恙成长到现在,固然和他对孩子们的保护有莫大关系。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他们。
纵是赵洞庭自己,也不敢保证自己以前的那些仇敌,还有现在的大敌,就没有安插间谍在宫中。
而那些人,未必没有能力对赵如他们造成威胁。以前没出手,很可能只是觉得没必要为此暴露自己的身份而已。
毕竟说到底,赵如、赵安他们都还只是孩子,纵是被刺,也只是让赵洞庭他们伤心。而不会对大宋造成太大实质性影响。
但现在不同,赵如的剑道天赋假若被传出去,说不准便会有人顶着必死的代价将赵如给扼杀在萌芽状态。
赵洞庭自己就是文武双全,想来,如元朝这样的国度,绝对不会希望大宋再出现如他这样的帝王。
“嗯……”
沉吟过后,赵洞庭轻轻点头,对黄六甲道:“黄殿主你回去告诉乐堂主,让他务必严令武鼎堂众人不得将如儿剑意天赋之事外传。再者,这些天如儿便跟在君供奉身边,除去他的两位贴身婢女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以外,外人不得随意接近他的居所。”
“臣领旨。”
黄六甲答应,然后向着御书房外走去。
赵洞庭用很短的时间将剩下的奏折全部批阅完以后,也很快离开御书房,回到寝宫中。
他回到寝宫的头件事情便是将寝宫中的全部人都召集起来,包括众女在内,然后以颇为严肃的语气和他们说及赵如之事。
他要让赵如的剑意天赋成为秘密,除去已经知道的人外,争取不再让更多的人知道。
但这到底能不能做到,谁也不知道。
……
夜。
元皇宫深处。
屋内仅仅亮着一盏灯,灯光昏黄晦暗。里面的布置很是简单,除去桌椅、床,便再无其他物件。
大概这是奢华的元皇宫中最为简朴的屋子。
但住在这间屋子里的人在宫中,尤其是太监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他是神秘的,同时也是高贵至极的。连黄粱策都要尊称他声大师父的神秘老太监、蛛网的实际掌舵者。
在这样的夜色里,这个在元宫中无数人眼中都是神秘莫测的老太监就这样一个人枯坐在桌旁,看上去,便似一株枯木。
还好他多少有些动作,双手搁在桌上,时不时的在翻阅着东西。
那是一沓纸。
若是有别的人看到这沓纸,大概会大惊失色。因为这是来自于元朝各地的蛛网成员的汇报,而其内容,正和暗夜行动有关。
自从大宋暗夜行动实施以后,自元朝各地便不断有这样奏折雪花般呈送到皇宫里边。元皇真金为此大怒不已,据说还吐血了。
而事实上,真金知道那些官员被刺的时间,怕是还不如这老太监来得早。蛛网的传递信报能力同样是恐怖的,比驿马更快。
这会儿真金应该还没收到元朝和大宋根据地接壤沿线城池的官员遇刺的奏折,但这些名单,却已经出现在老太监这里。
庆阳府达鲁花赤……延安府达鲁花赤、御史……
这些离着元中都可以说最远的边疆城池,官员被刺的消息也都出现在老太监面前这沓纸
1711.老太监出宫
“老祖宗啊……”
真金深深将脑袋叩到地上,声音中带着悲恸之色,“自太祖建国以来,我孛儿只斤一脉便和大元国运密不可分。大元盛则孛尔只斤盛,大元衰则孛尔只斤衰。难道老祖宗您觉得那些宋国贼军大败我大元铁骑以后会放过我们孛尔只斤一族么宋国那小皇帝会念在图兰朵的份上便任由我们孛尔只斤这草原的皇室一脉继续生存下去么若是等到宋国大军围困中都,纵是以老祖宗您的修为,到时候又能带走多少人呢能将我们孛尔只斤生活在中原的人全部都带回草原上去么”
他慢慢抬起头,缓缓又说:“即便是能够逃到草原上,以宋国之盛,如此下去……又岂会有我们孛尔只斤一脉生存之地……”
“唉……”
老太监闻言,难得的轻轻叹息起来,“宋国将亡之际,出现此等帝王,乃是天命啊……你可知道,天命难违”
真金又低头,不语。
老太监接着道:“前线大军形势不利,宋国按兵不动,必是暴雨前的宁静。时下他们又大举刺杀我大元官员,让得我大元内忧外患不得消停,你心里担忧,我能够理解。但天命这东西,任何人在其面前都是极其渺小的,即便我前去宋国刺杀他们的皇帝,也未必能够成事……而且即便我成事,你就能应付那些必然拼死复仇的宋军”
“我……”
真金说不出话来。
说赵洞庭遇刺,宋国便会衰弱下去,那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实际上未必就会这样,这点他自己心里都很清楚。
以现在赵洞庭的大宋军民心中的声望,若是遇刺,宋国必定会不计代价继续攻元。到时候,即便赵洞庭没了,元朝能够胜利的希望其实也很渺茫,甚至比现在都还要渺茫也说不定。
真金只是寄希望于刺杀赵洞庭以后,能够让宋国纷乱起来而已。毕竟,赵洞庭是大宋的主心骨。
老太监看着真金,道:“不过你既然称我这声老祖宗,我倒也该做点什么才对。但你也不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和大元并没有太多的干系,大元是否能够延续下去我不关系,我要做的只是你们孛尔只斤一脉继续延续下去而已。你要想大元国延续下去,还得你自己去想法子。”
“是……”
真金虽然眼中有着失望之色,但也只得答应。
老太监又坐下去,不再说话。
“真金告退。”
真金站起身来,施礼后向着门外走去。他这般谦卑,若是落在别人眼中,肯定能惊讶得将眼珠子都掉出来。
“吐蕃、大夏、大理、倭、流求、越李朝等国都已经对宋国俯首称臣,再有麻逸、渤泥、天竺等国也和宋国交好,仅剩的真腊、占城等宋国南面的国家已经被宋国吓破胆,不会再敢对宋国有什么企图。宋国据中原俯瞰八荒之相早已明显,你现在和宋国交战,眼界要放宽些,不要仅仅只看着大元和宋国之间的实力对比。要知道,树大好乘凉……却也招风……”
而在真金转身之时,老太监忽然又开口。这让真金顿住了脚步。
待老太监说完,真金回头,若有所思,“真金谨记老祖宗教诲……”
其后直到他走出门,再回到寝宫之中,都始终是若有所思的模样。
图兰朵的娘亲,也既是现在的大元皇后躺在真金的旁边。看着真金皱眉不解的模样,轻轻抿嘴,没有说话。
现在的真金越来越深沉了。
其实以前他不是这样的。
那个位置,真能对人的性格造成太多的改变了。
这整夜,真金辗转反侧,最后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竟是披着衣服起身,干脆不睡了。
他坐在寝宫内书桌前,看着地图怔怔出神。
倭已经尽属宋国,流求和宋国之间也可以说只是国号未改而已,流求完全可以说是宋
1712.红叶谷主
来自于各地、各界的明镜们相继汇聚到长沙城内。这已经不是首届明镜台会议,他们中间不少人也就显得轻车熟路。
祥兴十三年十月赵洞庭设立明镜台,至今,明镜台会已经举办过两届。这回是第三届。
各地的明镜们除去那些因为各种缘故而不能够在继续担任明镜的,并没有太多的变化。虽从各地到长沙来不轻松,但没谁会故意不来参加这样的大会。明镜,虽然算不上是正统的官职,但在现今的大宋觉得是个极具殊荣的身份。
不是谁想当明镜都可以当的。首先,需得能够代表大宋的子民们才行。
而要做到这点,便非得是各界的佼佼者,亦或是德高望重、资历极高者不可。
且拿教员来说,能被推举成为明镜的教员们必然是在各地颇有名望的夫子。再有江湖高手,亦是如此。
刚刚组建时的明镜台还相当的简陋,但这三年来在温庆书的管理下,明镜台已经成为颇具规模、体系的团体。
原本被遗漏的各行各业如今都有代表被推举出来,除非那些下九流的行当。而那些颇具影响力的行当,明镜们也是越来越多。
江湖势力也算在其中。
大宋的国级明镜中,不乏各地名门大派的掌舵人之流。而且其中有些宗门还是武鼎宗门。
这些人当然都是大人物。但是他们的到来,却并没有在长沙城内造成多大的轰动。
当然这并非是百姓们不够关注这件头等大事,而是如今朝廷对明镜台大会的准备越来越完善。
各地代表们进京不仅都有武鼎堂安排的供奉护送,相当神秘不说,且会直接被送到明镜台的客栈里面。
也既是说,寻常百姓们想要见到这些明镜们都不容易,就更别说和他们交流。这有效的避免明镜台大会之前发生什么意料不到的事情。
虽然直到这个时候都仍然有些明镜没有赶到长沙,但在长沙皇宫外围的几个明镜台客栈里都已经是热闹非凡。
相聚在这里的明镜们有很多本来就是熟识,那些出自于相同地方的更是如此。在明镜台大会正式开始前,他们当然要热络交流。各行各业的明镜们几乎都有自己的小圈子。郎中、教书先生、商人、工人、江湖人、农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