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赵洞庭
第384章 权之妙处
以赵昺的年纪,就算心思再为成熟,也不至于偏偏选这个山高皇帝远的贫瘠之地做封地才是,除非他是真正想要刻苦磨砺自己。
可要磨砺,难道广西就没有其他难以管理、发展的地方了么
赵洞庭回到卧室内,坐在书桌前,并没有立刻提笔画国旗,而是沉思起来。
邕州
赵昺这简直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啊,在那地方,稍有不慎惹怒乱民,死在那里都不奇怪。
赵昺为何要这样做呢
是因为年少气盛,想要表现自己
以赵昺年少老成的性子,应该不至于这般幼稚才是。
那是后头有人出谋划策了
邕州虽险,却也是皇权最为薄弱之地。在那里,赵昺屯兵造反都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赵洞庭脸色渐渐有些沉重起来,“兄弟相残的事赵昺,你可要好自为之。”
如果赵昺这些年来老实,他生母俞修容又为国而死,赵洞庭绝不愿意放他去那里。
当然,现在已经许下承诺,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
良久,赵洞庭轻轻叹息两声,终于提笔在纸上写画起来。
权利动人心啊
赵洞庭并没有画国旗,而是在纸上首先画了个大圆,里面写上元字,然后又画个稍小的圆,写上理字,再画更小的,写了宋字。最后想想,又添上西夏、蜀中两个圆,且神情凝重的在大宋的小圆里轻轻分出去一小点,写了个昺字。
这大概是现在天下的局势,有希望争雄且可能具备这种心思的就这几家。
想想,赵洞庭还是又将那个昺字涂去,让大宋这个圆再度变得完整。
他还是希望赵昺不会怀有异心的。
盯着纸张怔神数分钟,赵洞庭点燃油灯,将纸放在油灯上点燃,拿在手里把玩,直到整张纸逐渐化为灰烬,飘落于地面上,“要是真有人从中作祟,那就怪不得我打开杀戒了。”
如果真是有人唆使赵昺这么做,那无论是谁,赵洞庭都绝不会放过。
其后,赵洞庭才又坐回到椅子上,这才开始设计国旗的样子。
既是国旗,就不能大意,总得能让人感觉到旗上图案蕴含的特殊意义。
“士、农、工、商”
赵洞庭嘴里边念叨着,手边在纸上写写画画。这是他的习惯,边思量边记录,因为他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灵感稍纵即逝,其后可能想追回来都做不到。
时间缓缓流逝着。
屋外杨淑妃和颖儿聊了会,便带着赵昺离去。
张茹和颖儿坐在院子里看着荷花池,也没有进屋打扰赵洞
庭。其实,这个年代的大家闺秀真的很无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又不能随便出门。而颖儿这样的皇妃更加如此,她连女红都不能做。
皇室的女子,本来就应该养尊处优的。
过十余分钟,赵洞庭终于心满意足地收笔。
他觉得自己设计的国旗也差不多了,设计得太繁复,别人也未必懂。
纸上,是长方形的旗帜。
旗帜左上角位置有条龙盘踞,呃,赵洞庭画工惨不忍睹,姑且先说是条龙吧而在龙的右侧半圆,有四个小巧图案拱卫着,如众星捧月。
书代表士,麦穗代表农,镰刀代表工,算盘代表商。
这是古代的四民,赵洞庭将四民图案拱卫在金龙旁侧,实有让百姓以朝廷为中心靠拢的寓意想法。
只是,这些图案自他手里画出来,着实有些惨不忍睹而已。
甩了甩纸,赵洞庭站起身走到门口,冲外喊道“将宫内画师全部宣来。”
顿了顿,又道“将吴公公也宣来。”
现在军情处在各地铺开,已成为赵洞庭的暗刃,要查事,自然还是让吴连英去查最为容易。
院外有太监领命。
赵洞庭走到梨树下,看着百无聊赖的两女,不禁轻笑“很无聊”
其实两女脸上就差写上无聊两个字了。<
br/>
干坐着,面对面瞧着,不是无聊又是什么
赵洞庭砸吧砸吧嘴,“要不然朕教你们个小游戏,排解排解时光”
两女眼中都是冒出光彩来,颖儿道“皇上,什么小游戏”
琴棋书画都是修身养性的东西,少些趣味,总不能时时刻刻都研究这些。
赵洞庭让宫女端来围棋,将其摆在书桌上,“朕教你们玩五子棋。”
然后,他便手把手教两女玩起来。
五子棋规则极为简单,但其中又暗含趣味。等到众画师和吴连英到时,颖儿和张茹两女已是玩得不亦乐乎。
赵洞庭让众画师在外等着,带着吴连英到卧房里。
众画师起身,眼巴巴看着赵洞庭。
 
第385章 黄华归宋
其后,赵洞庭又叫人宣来宫廷内的乐师们,让他们着手编曲国歌。
这是提高百姓们爱国之心最为直接的办法。
虽然现在大宋境内连广南西路之地都没有彻底掌握下来,但赵洞庭以后势必是要在全国推行义务教务的。到时候,学生们每日上课前都要在国旗下高唱国歌,等长大,心中或多或少对有爱国之心吧
过两日。
郑之因带着画师们率先将国旗画作呈到赵洞庭书案上。
赵洞庭细细看过,多是大同小异。不过郑之因的画作却着实符合他的心意。
在算盘、麦穗等外头,郑之因特意画上边框,是那种花边纹的,金色,显得是威严。
这让得整个画作都充斥着高大上的气息。
赵洞庭当即拍板,“就是这副了。”
其后,少不得要赏郑之因些华夏币。
大年刚过,海康县的百姓们已经最先接纳这种新发行的纸币了。
民坊间,用华夏币交易的百姓、商人越来越多。
大年热闹的气氛仍在持续,不见稍减。
又过数日,赵洞庭拍板将国歌也定下,并且着人在各地民坊间传唱。
国歌歌词由他亲自谱写,很是简单,和前世的国歌有些相似。
赵昺出发去了邕州,仅带着数百士卒。
赵洞庭亲自送到城门口,又目送赵昺车辇远去,眼神难免有些凝重。
经过吴连英的查探,竟是都没能查出来赵昺这些时日和谁有过过多的接触。
难道真的只是赵昺初生牛犊不怕虎
赵昺的离开,并没有在朝中掀起什么波动。
他是亲王,掌权是早晚的事。如今只不过是稍微提前两年而已。
而且,邕州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在众臣看来,赵洞庭也只是想让赵昺下去历练历练。
皇上自己就是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给弟弟的任务艰巨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是
出正月十五。
过年的气氛过去,海康县终于渐渐恢复以往的平静。
而在这时,从福建路那边也传来让宋朝君臣极为振奋的消息。
建宁路管军总管黄华终于宣布抗元归宋了。
他建立“头陀军”,军民共计数十万,在建州数县竖起大宋军旗。
虽然福建仍有元将高兴持重兵把守,但起码大宋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在那里放出光华。
赵洞庭还记得史书上有写过,黄华建立头陀军以后,在铅山败于元将高兴之手,而后。
这让得他有些担心,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将许夫人请到了自己的寝宫院子里。
许夫人现在整日都面带微笑,算是完全沉浸在和
洪无天的爱恋当中了。
这辈子都没谈过恋爱的两人,如今初尝这般滋味,简直比寻常年轻情侣还要更为腻歪。
哪怕是来见赵洞庭,许夫人也拽着洪无天来了。
在院中,三人分坐在梨树下。
许夫人问道“不知皇上宣老身何事”
赵洞庭道“黄华将军已归宋的事,夫人应该听到消息了吧”
许夫人脸上并无波动,显然已经知晓,“这件事老身确已得到消息,这是大好事。”
说着她微微沉吟,“皇上莫非是对黄将军不放心老身直言,黄将军此前虽投元,但老身熟知他的秉性,将大宋看得比自己性命还要更为重要,当初降元只不过是为保存实力的无奈之举,老身敢以性命担保,黄将军绝对不会负皇上信任。”
“不不不,不是这个。”
赵洞庭笑着摆手道“朕此前也听夫人你提及过黄将军,对他,朕自然是信任的。朕请你来,只是想问问,在福建路的那位元将高兴,本事如何”
许夫人脸色微微凝重,给出四个字的评价,“能征善战。”
“黄将军可能胜”赵洞庭又问。
许夫人迟疑道“这点,老身却是不敢断言。”
当下,她的眉头也是深锁起来。
这些天沉浸在爱河里不能自拔,她还真没想过这事。
&nbs
p;黄华虽然在福建路再竖宋旗,但终究还只是孤军而已。随时有被覆灭的危险。
福建沿海,距离南宋前都城临安又不远,元朝在那里布置的力量还是相当浑厚的。
头陀军军民虽有数十万,但真正的军卒,怕是连五万都不到。
黄华又是起义军出生,行军打仗多用的是野路子,面对高兴,客观而论的话,怕是真的胜算不大。
如此,刚刚在福建兴起的力量岂不得又被压制下去
大宋现在力量薄弱,还没来得及稳固广南西路,手要伸到福建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
他只想着赵洞庭将他派出宫去就好。
赵洞庭却是又摇头,“朕并非是这个意思。夫人和黄将军都是能人,但各自为政尚且不如齐心协力。”
那妮子,也不知道是跑到哪里去了
第386章 官船出海
等过数十分钟,文天祥到了。
赵洞庭跟他说黄华和高兴的事,如文天祥这样满心为宋的忠臣,自然是当即领命。
只是他却也有些疑虑,领命后道“皇上,臣心中有些担忧。臣前往福建,携头陀军和畲民义士们和高兴作战倒是不难。只是,臣担心江南西路元军会有异动,伯颜、也速儿军卒十余万盘踞江南西路,若是到时候挥兵东进,以头陀军和畲民义士们的装备,怕是难以抵挡。”
“嗯”
赵洞庭微微沉吟着点头,“军机令觉得伯颜、也速儿可能会挥兵东进”
其实这种可能性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觉得,这不太可能。
伯颜、也速儿刚逢大败,怕是要面临忽必烈的责难,自顾不暇,还会去福建
文天祥道“伯颜、也速儿刚刚被我军大败,按理说应回大都请罪才是,但他们两人却是驻兵江南西路,臣觉得这其中怕是有些缘由。要么就是两人不愿回大都去受责罚,宁愿冒犯忽必烈,也不愿丢掉手中兵权,要么,就是忽必烈默许两人驻军江南西路,挽救岌岌可危的南方局势。而他们军中又有余粮,任是这其中哪种缘由,都可有可能会挥兵进福建的。因为若在福建取胜,不仅仅能挽救元朝之危,再显元军之盛,他们两人也能将功赎罪,不至于受到太重的责罚。”
赵洞庭沉默了。
他没将事情想得这么深,只以为伯颜、也速儿是暂且在江南西路驻军。
作为臣子,他们有胆量违抗忽必烈的命令么
但现在想来,还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广西元军被覆灭数十万之巨,他们两回去,能不能活还说不定。
再者,谁又知道忽必烈是怎么想的呢
若是真如文天祥想的这样,忽必烈让他们两人稳住南方局势,暂且不追究他们兵败之过呢
十余万军马并不算太多,但要都汇聚到福建去,联合高兴,对头陀军和畲民都将是灭顶之灾。
沉默过后,赵洞庭些微凝重道“那朕派遣飞天军和飞龙军随军机令前往福建。”
“多谢皇上,臣必不辱命。”文天祥拱手。
他也知道,这是赵洞庭能够尽的最大的帮助了。
其余诸军现在还在休养生息,招募士卒,短时间内显然无法出去征战。就算有兵,也没有粮草。
大宋在打完广西之战以后,已经算是弹尽粮绝了。
飞天军和飞龙军,是大宋最为精锐的两支部队,说是能抵数万大军,都毫不为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