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养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喝大麦茶
周恒把饭菜递给她,说道:“你在这里这么辛苦,给你送点饭算什么麻烦,来,趁热吃。”
女助理名叫陶慧明,和周恒熟悉了之后,经常也会自嘲,说同学们都叫她“慧明师太”,这名字她简直都不想提啊!不知道爹娘当初为什么给她起个这么土的名字。
其实也是个开朗的女孩子。
周恒对她一一引荐了孙计安等人,几个人也就算是熟识了。
孙计安看到这么一面湖,知道周恒在这里办的养鱼,感觉也很不错。这老同学的发展眼光很好。
此时傍晚时分,湖面的风光很是迷人,倒映着天边紫金色的晚霞,阵阵飞鸟归巢的声音,透出静谧的山水美景。
刚刚从城里到山村的孙计安,这会儿觉得真的很不错。
在这里建个小别墅,门口放张躺椅,傍晚欣赏一下湖光山色,真是再舒服没有了。
他问道:“周恒,你这湖里养了多少鱼啊这么大面积,可以养不少啊!”
周恒还没说话,陶慧明笑着替他回答:“周大老板的战略眼光不一样啊,他养的全是超经济类的鱼,一条都不止顶十条普通鱼了,就不需要大规模化的走量型养殖啦!”
她也算是一个小专家了。
周恒笑道:“养了好几种,先试着养,后面再看着适量增加。”
“以后这里可以钓鱼了,现钓现吃,这个名头肯定能吸引人来。”孙计安说道。
他已经知道,这湖里有一种新物种鱼,所以这位“慧明师太”在这里守着研究呢。
目前初步来判断,这种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大量繁殖的话,是很有经济价值的。不过,这鱼有点难伺候,在别的地方养,活不了两天。
周恒笑道:“前景想想是好的,但也要时间熬啊,鱼现在才这么点大,谈经济价值的话,最快都得一年后了。”
这倒是实话啊!
家里养的鸡也还是鸡崽,鱼也是鱼苗,什么都是刚起步。
孙计安顿时懂了,说道:“所以你现在又开始搞养殖野兔啊那个听说时间短,几个月就可以出栏,这样资金运转得快些。”
这计划很可以了,就是前期需要一个劲的投入,准备资金需要雄厚,养殖技术也需要过关。
等一切都走入正轨之后,这些东西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运转。
这样的计划是很合理的。
周恒点点头,他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陶慧明听他们聊着天,自己吃着周恒送来的饭菜,吃得很香。
孙计安看她吃得香,再想到心里的事情,便问她:“陶专家,我想请问你一下啊,周恒他们家的土鸡,你们也可以化验吧看看它是什么成份,我感觉特别好吃啊,吃着对人也很好的样子。”
陶慧明脸都快红了,说道:“您不用跟我这么客气,嗨,搞得我都跟着客气起来了,就叫我的名字吧。他们家的鸡,我正在化验啊,是很不错的。营养元素非常高。”
她是生物系的,虽非主研禽类,但这样程度的检测化验还是没问题的。
前两天,周恒与她熟悉了之后,就委托了她这件事情。反正她一天到晚监测数据,闲时也很多,做这个事情也不费力。
目前,她正准备给整理出一份数据出来,这样才能有理有据。而把数据给吴教授审定之后,就更权威啦!
这就是周恒先前的打算,有了这样的专家数据,宣传起来肯定是更省力的。
人家那些伪专家们天天在电视上讲些什么,都能有人信,何况这个真专家呢。
光他自己知道鸡好,这不行,有科学的数据拿出来,就更能有说服力。
孙计安听着他的解说,真是觉得他的这条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等小鸡崽长大之后,再配合品牌的打造和宣传,说不定还真的能成功。
本来认为被安排到一个没有希望的穷村里,没想到这里有个超现成的政绩等他拿下啊!
孙计安摩拳擦掌,这是周恒的机会,也是他的机会,这肯定要牢牢抓住啊!
第一百零二章 参观鸡舍(求首订)
几个人就在湖边这么闲聊着,坐的凳子是陶慧明这里的马扎,远没有躺椅来得舒服,但湖边的微风这么吹着,人都不想走。
天空突然一声奇怪的叫声,引得人们都抬起头去。
周恒心头叹一口气,这是黏上自己了。就惦记着喂它的那点牛蛙肉。
他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子,想了想又放下了,然后就假装手里有东西,朝天空扔去,喊道:“走开滚”
上次救治的沙雕,伤口一好就送它走了,从哪里捡的放回哪里去了。
结果倒好,那家伙时不时就回来了。他去那片山地,要走个小半天,结果沙雕拍拍翅膀就又飞回来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周恒不想与它太接触,也不想它太亲近人,万一遇到偷猎什么的,它还自己往枪口上送,不是枉费自己救它一场吗
其实,就是这沙雕在他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他房间里呆着,没让它多见人,就是不想让它以为人类都是可以亲近的。
所以,他现在对这家伙态度很恶劣。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天空那坨黑影已经掠了下来,落在湖边的地上,但距离他们还比较远,在那朝这边观望着。
几个人见周恒的态度奇怪,纷纷问他是怎么回事。听他解说后,都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
这么大的鸟,屡次回来找周恒,是想要报恩吗
周恒摇摇头说道:“我看不像,我看是这家伙找不到吃的了,又想我给它喂牛蛙吃。”
那天张峰父亲给周发强的那一袋子牛蛙,本来是可以做菜的,结果恰好捡回了这家伙,想着它没吃,就把牛蛙切给它吃了。
以后换药的那几天,那袋牛蛙就成了它的口粮,家里人一口都没吃到。
这下子,沙雕给惦记上了,找不到吃的就飞去找周恒。
陶慧明听得哈哈大笑,说道:“周大老板,它可能把你当成它妈了。”
周恒问她:“这种鸟有这样的习性吗可它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刚出壳,不应该吧”
陶慧明摇头笑道:“我跟你开玩笑的。对了,这是什么鸟啊”
周恒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都叫它沙雕。”
“沙雕这名字挺好的,贴切,哈哈,确实有点沙雕,你看那走路的样子。”
沙雕试图走向周恒,但又对他身边的几个人有点戒备,所以走路的样子有点怪异。
它的翅膀微张着,仿佛随时作好准备起飞,但又还是鼓着勇气朝这边走过来。
那微张的翅膀,像极了打着背手的老领导,再配上它那走路的动作,十足有点沙雕。
几个人都没动,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生怕吓跑了它。
实际上人们看到没见过的鸟类时,都忍不住就会慢下来,就想多看几眼。
周恒说道:“你们出个声啊,快吓跑它吧。”
没人响应他。
他自己出声没用,他都用吼的了,这鸟完全不怵。
沙雕走近了些,陶慧明一直打量着,然后小声说道:“这个有点像是蛇雕的亚种啊。我想想看,咱们这里有这种鸟也是正常的。”
她虽然跟着吴教授当助理,但生物学得扎实,一些罕见的鸟也能从外形上去判断。她一出口,基本上也不太会错了。
周恒问:“什么蛇雕”
“就是一种猛禽啊,咱们这里会有这个亚种的,它吃蛇很厉害。而且一般也不亲近人类的,住大森林里。”陶慧明说道。
它可能本来就是住后面大山里的,后来可能是飞出来猎食时受伤,才被周恒无意中捡到救治。
按道理来说,它不应该亲近人类的。既然周恒没有锁住它,它应该会向往自由的蓝天才对。
周恒一摊手:“这我哪知道啊!我就是喂了它几天牛蛙而已。”
可能牛蛙真的很对这沙雕、哦不,这蛇雕的胃口。
周恒说道:“它不能自己去找吃的吗老依赖我可不行啊!白瞎了那么大的个头吗”
“哈哈哈,嗟来之食多容易啊!找不到吃的就来你这里打打秋风呗。”
几个人听了都觉得很有趣。
周恒这边一直有人,沙雕也不走过来,就在稍远处走来走去徘徊着,时不时到湖边喝点水。
看来它还挺有耐心的,打算等这些人都走了,再来缠着周恒
唉,有这耐性就自己猎食去啊,就是装死也能骗到口吃的吧
周恒决定今天不理它了,不像上次一样,来找他后,他还于心不忍,把最后的牛蛙又喂给它了。
今天硬下心肠来,就是不理它,让它饿着回去,自己捕猎去。
天色越来越黯,天空已经变成深灰色了,再晚一点走路都要打电筒,不方便走夜路,于是他们一行人准备离开了。
说真的,留下陶慧明一个人在这里,几个大男人还有点于心不忍,但这是人家的工作,也不能说什么。
好就好在,这一带的民风尚算淳朴,一个人住在这里也问题不大。
周恒对她说道:“你反正有我的手机号码,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你就打电话给我。千万别一个人逞强,知道吗”
孙计安也说道:“对对,一定要联系我们。反正离得不远,有事我们一会儿就赶到了,别不好意思开口。”
陶慧明笑着谢了他们,说道:“我这小房子可以的,你别看是临时小屋,用料都是好的,不是塑料制品。晚上我也会锁门的。”
一行人终于离开,留下陶慧明和那只沙雕。
孙计安又跟着周恒来到他们家承包的山地,看看养殖的小鸡崽们。
新修的鸡舍,里面全是叽叽喳喳的小鸡,看着就壮观,这都是经济价值啊!
看到旁边还有一个鸡窝,上面有只母鸡正在孵蛋,孙计安笑道:“二代都开始走入计划了吗”
周恒说道:“你还真说对了,这个确实是我们的第二代鸡,将来也准备养殖的,就是现在还在孵蛋中啊,旷日持久。”
孙计安说道:“只要开始了就不用怕。久怕什么,咱们不都还年轻吗总有出头之日。另外,我有个想法啊,你看看,你这小鸡将来长大,再下蛋,再孵小鸡,那不是可以扩大规模吗你这鸡品种这么优秀,就应该这么干啊!”
一直很少出声的胡金华说道:“放心吧,周大老板已经这么计划了。村里很多人,都想养殖他们家的二代鸡呢。”
不过,现在鸡蛋还少,还没正式开始出鸡蛋,而且这三百只鸡早已经卖掉,出货前也存不下多少鸡蛋来。
真正到下一批的二代鸡开始产蛋,才能多起来,但那至少要到过年后的春季了。
话说回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半年计划好,总比到时候匆忙间再去想办法好。
现在村民看周恒家干得还不错,养殖的意愿都很足。
孙计安觉得这想法真是太好了。等要是全村都干起来了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规模效应,到那时候还更好宣传一些。
他这个下派的村书记,把这事给干好了,政绩自然不会少。
这里面肯定有他这个村支书的事情啊,周恒想大规模发展,村民也都有干养殖的意愿,但具体下来也得规划好。
村里后山的山地很多,二次开发养殖也合情合理,但人多了以后,矛盾就会多,他到时候肯定要帮着处理和协调,比如各家承包山地的事情等等。
到时候各家承包地,涉及到远近、面积、地形等等,必然会生矛盾起争执。
这些争执什么的,于发展肯定不利,要提前想好管理。
而他这个村书记出面的话,量地分地、协商承包什么的,由他来主持这个事情,尽量做到公正公平,这些矛盾就能大大减少。
真万一有个什么矛盾,他也可以出面调停。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一些看似小矛盾的地方,如果没有处理好,会引来麻烦的。
这些也是跟在外面大城市谈合作有所不同的地方,人多事情就杂,得好好处理。
再一个,如果全村都开始干这件事情,那统一给他们在山里通水通电什么的,也好操作啊。这有他出面的话,事情进展会快很多。
还别说,孙计安在下派之前,还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的,对农村的现状和民风等等,也是比较了解,不是来打无准备之仗的。
他这些话题一说,周恒真是打心里舒坦,连忙感激老同学。
说真的,这几天来,倒是陆续有村里人找他父亲商量养殖的事情,虽然大家都理解了,要到明年才能正式大伙一起干,但还是感觉出了,人和人之间真是有不同。
有些人比较斤斤计较、有些人比较事儿妈,一个处理不好,也是很麻烦的。
合作是真的,但麻烦也是真的。
而有了村书记的出面协调,事情就会容易很多有些人真的就吃这套,私下就不肯好好说话,但来个当官的一说,就屁事都没了。
就在这间鸡舍,几个老同学对未来一番计划,相谈甚欢。
村长张昌炎还打了电话过来,问问孙书记休息的事情,第一天来不要太辛苦了,早就休息云云。
孙计安客气的回了他。
谈完这些事情,他们说去胡金华住的小层里再小坐一下,反正时间还早,也不可能这么早就睡觉。
刚走出鸡舍,就见到李芸莲正往山上来,手里拿着个托盘,上面搁着几碟下酒小菜,周发强跟在后面,提着一只桶,桶里装着几瓶啤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