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唐通闻言抬头看了看头顶‘迎恩门’这三个大字,却是呵呵冷笑一声。

    转身回顾身后的几十车饷银,唐通心知无可奈何,无奈之下正要催促快些上报,但转念一想,却又含笑道:

    “小兄弟,你误会了。本帅找的是朝廷在山海关的总兵,不是吴三桂。”

    说罢,唐通身后众将均是点头,说是让高第开城相迎,城上的吴军把总听不懂唐通这话外之意,只是面色不动的道:

    “什么总兵不总兵这山海关是我家爵爷说了算,没有爵爷的命令,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那也不开门!”

    听见这话,唐通身边参将袁之琦心中震惊,冷笑几句,“若来的是当今皇帝,他吴三桂难不成也敢不开门!”

    那把总闻言正要说话,却忽然间反应过来,知道这种话不是他能轻易说出口去接的,便是闭紧双唇故意不吭声,紧跟着脖子一扭,权当没听见。

    袁之琦也没什么办法,用询问的目光看向眼前那人。

    唐通做手势示意他心安,而后则是阴恻恻笑了笑,不过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反正方才那番话已经足够证明一些东西。

    大约过了两炷香,唐通等一应朝廷兵马在城外等到人困马乏的时候,城头总算是传来一声略有歉意的大笑。

    唐通、袁之琦等人抬头一看,却见一名面色中正,身材魁梧,穿着厚黑铁甲的大将站在城头,拍着城砖大声训斥道:

    “怎么办的事,朝廷发饷,那是咱们关宁军求之不得的事,赶紧开城,赶紧开城!”

    在场这些自然不是傻子,都知道吴三桂在演戏给自己看,当下都是满脸的不买账,在心中骂了句恬不知耻。

    吴三桂带着夏国相等一批人高马大的吴军将领出城迎接,唐通等朝廷军将虽是以发饷而来,但当他们见到周围戒备森严的吴军兵士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各有心思。

    军将们比起文官而言,一般的步骤都是能省便省,谁也不愿在这俗套上多花功夫,相互大笑几句,客套一番,便是纷纷顺着‘迎恩门’下的护城河进了城。

    唐通看了几眼瓮城周围不断走动的吴军兵士,似笑非笑的道:

    “平西伯从宁远撤军入卫山海关,应当是下了很大决心吧”

    “哪里哪里,陛下有命,为臣子的怎么能不遵从。”吴三桂笑着打哈哈,但心中却也明白唐通意在提醒自己,吴军在山海关是客非主。

    唐通见吴三桂跟自己打马虎眼,当下也不愿多说,几句有的没的之后,一行人走过吴军营来到宏伟的钟鼓楼前。

    这时候唐通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说道:

    “怎么没见高总兵本候在离京之前,陛下可是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要将这三百万两饷银发到每一个在关上的将士手中,见不到高总兵,这银子也就是发不得了。”

    吴三桂闻言脑中飞快的思索片刻,在刚才他沿途沿途留意观察了唐通麾下这些来自京畿兵马的阵容。

    虽然已经比在松锦一带见到那次好了许多,但是在见惯大阵仗的吴军面前,却还是显得羸弱不堪,看来这些兵马的战斗力似乎也就比原本关上的高第部强上一些而已。

    由于如上的心思,吴三桂心中立刻对唐通在良乡城外野战击溃阿巴泰的大捷产生疑虑,原来的忌惮之情消失,只是剩下百思难解的疑问。

    毕竟,就连他




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
    “老高,在定西候面前说话,可要慎重考虑才是。”还没等高第说出什么,吴三桂却先在一旁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

    吴三桂说完见唐通等人看过来,居然还背着手转过头走远几步,不与他对视。

    吴三桂这话听在唐通眼里,那就是当着自己的面装逼,仗着手下关宁军战力的强大而有恃无恐。

    尽管明面上没有表示什么,但唐通心中的厌恶之情却还是怎么都抹除不去。

    高第显然是对吴三桂深有畏惧,闻言张了张嘴,原本已经到嘴边的感慨话被他硬生生咽下去,犹豫刹那,却还是面无表情的抱拳道:

    “末将见过定西侯爷。”

    “屋外风寒,还是请定西候到镇府内一叙,如何”吴三桂似乎对高第的表现十分满意,边说边笑着上前,不由分说就要把唐通拽走。

    吴三桂看似没用多大力气,但唐通却以为他要动手,花了四分气力硬抗,多年戎马生涯使得他神经高度紧张,甚至随时都可能拔刀相向。

    两人在众人面前执拗几下,最后又是毫无事端的平安分开,唐通握了握生疼的手腕,看向吴三桂的眼中比方才更为忌惮,强笑着道:

    “平西伯如此待客之道,本候已是明晓,若是平常闲暇时来此,本候定要与平西伯痛饮三杯,不醉不休!但如今却是不可。”说着,唐通满脸的可惜,又道:

    “此是本候第二次来到山海关,上次已经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之情,这次前来发饷,务必要将正事妥当办完才是。”

    “话说回来,本候日后也是要与平西伯日夜相见,到那个时候,你我二人再把酒言欢,岂不痛快”

    “定西伯说要与我日夜相见,此言何意”吴三桂感觉唐通话里有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之前显然对此毫不知情。

    “哦平西伯还不知道”唐通心中乐开了花,朝京师方向拱手,笑吟吟说道:“平西伯不知此事也是情有可原,毕竟陛下的心腹,不是谁都能做得。”

    “陛下感念山海第一雄关之重,让臣发饷之后留在关内协助高总兵镇守山海关。哦对了,陛下还说待建奴退却之时就要重建宁远城防,以此作为我朝收复辽东的基点,届时平西伯就可以带着关宁军回老家去了,在下先行恭贺了。”

    看着眼前笑面虎似的唐通,吴三桂猛然捏紧右拳,却是在最后一刻强行按捺住心中的冲动,咬牙切齿道:

    “既然如此,你还是发饷吧,关内还有要事,本将不便久留了!”

    ......

    发饷以后某天夜里,镇守府。

    唐通看着脚步沉重来到自己身边一屁股坐下的高第,皱眉道:“你究竟是怎么搞的,自己的地方,为何却让那吴三桂占了去”

    听见这话,高第却没有急着回答,朝窗外做了个眼色,唐通看见之后恍然大悟,微微一瞥,果然见到两道黑影,便是不再多说。

    高第故意发大声调,叹息说道:“定西候初来乍到,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你且仔细说来我听。”

    唐通和高第浅谈几句,总算是对日前山海关发生的事情有了个大概了解,这吴三桂显然是从一开始就没安什么好心!

    接到勤王旨意的时候,一开始他跑的飞快,带着宁远城内的几十万军民五日之内便是赶到山海关,高第亲自迎他入关,本打算好吃好喝招待几日送走了事,谁成想这货进来就不走了。

    当时崇祯皇帝决定不让吴三桂勤王的旨意还没有到达山海关,吴三桂就已经以安置宁远百姓为由停在山海关,足足拖了半个多月未曾寸进。

    待崇祯皇帝的旨意到了,朝廷忙于对付流贼的时候,吴三桂自导自演了吴高两方兵士之间细微的



第一百四十章:意外
    第二天一大早,唐通忽然接到来自夏国相的请帖,说是平西伯吴三桂在关内新宅邸落成,邀他前去相聚。

    请帖上还说,自从唐通来到山海关,吴三桂还未曾尽得地主之谊,为他接风洗尘,此番也是借花献佛之意。

    唐通当即冷笑不止,心道这吴三桂还真是后入为主,尽地主之谊的事儿不该是高第这个山海关总兵来做吗,轮得到他这个宁远团练总兵什么事

    况且自己来山海关才多久,竟然迫不及待就要用鸿门宴和自己露两手。

    吴三桂这个话说的正儿八经,唐通无法反驳,并且他身为侯爵自然也不能在众人面前向吴三桂一个伯爵示弱,所以是非去不可。

    不过唐通也不是初入军旅的小白脸,自然不会毫无准备的去。

    将夏国相那边儿的人打发走以后,唐通叫来自己的几名心腹吩咐几句话,这才是带着十几个家丁优哉游哉的驾马奔着吴三桂的新宅邸去了。

    到那儿一看,唐通还真是倒吸了一口气。

    吴三桂这新宅子比起他爹在京师的老吴府都要大,不少人在这里张灯结彩,一派歌舞升平,无数仆人进进出出。

    吴三桂素服角带,带着一班吴军兵丁满脸笑容的站在门前迎接,若非唐通早就明白吴三桂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时怕还可能被他蒙住。

    说起来,听闻朝廷新来的定西候和平西伯关系要好,山海关内的百姓们不会想太多,对此都是深信不疑。

    皇帝陛下如此重视山海关,又是发饷又是增兵,当真是圣明无比。

    一提朝廷将积欠多年的军饷一股脑儿发齐的事,人人便是笑逐颜开,有不少人家甚至都在燃放爆竹,争相庆贺。

    吴府之中,两军紧张异常,似乎稍有不对便会引起一场火并,城外却正相反,百姓们奔走相告,倒像逢年过节一般热闹。

    吴三桂一见唐通,便如沐春风地拱手道:

    “侯爷光临屈尊,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前日侯爷把军饷一文不落的发到将士们手里,大家都是高兴的紧,早就想让在下摆这么一出酒宴,来为侯爷接风洗尘。”

    吴三桂在演,唐通也不想戳穿,摆手说道:“平西伯说的哪里话,你我之间就像亲兄弟一样,还分什么彼此,发军饷一事都是皇上圣明,与本候又有何干”

    吴三桂闻言呵呵一笑,躬身让过,边请边道:

    “按朝廷的意思,今后侯爷便是要留在山海关,宁远复建还需要些时日,你我既然日夜相见,何不借此机会结为兄弟,以显共同抗虏之决心,如何”

    此时一众人刚刚越过前门来到中院,听见这话,唐通停下脚步,似笑非笑的看着吴三桂,心道这厮真是把演戏的功夫练到家了,居然要拜把子

    犹豫片刻,唐通笑了一声,说道:

    “如此也好。”

    进得房内,吴三桂牵着唐通的手大声叫道:“来呀,大摆宴席,今日我要与侯爷不醉不休!”

    仆人喜笑声声,闻言也是赶紧忙开。

    没有多久,仆人在大堂正中摆上香案,旁侧供奉上刘、关、张的香火,唐通和吴三桂各怀鬼胎,有模有样的歃血钻刀,纷纷跪在案前道:

    “我二人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共守山海雄关,矢志报国。如有贰心,天诛地灭,五雷轰顶,不得好死!”

    结拜已罢,吴三桂论唐通比自己年长许多,硬是要认他为兄,唐通也是个好面子的人,觉得不过是走个过场,当下没推辞几句便欣然接受。

    吴三桂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叫一声:“大哥!”

    “哎,贤弟!”唐通也是大喊应声,但他拿着案上的酒杯,面上虽然满是笑容,却怎么都不敢喝下去,唯恐其中有毒。

    吴三桂已连喝三杯,见唐通仍然不动,心中便是明白他有所顾忌,忽然起身,腾腾几步走到唐通面前。

    吴三桂这个忽然之间的动作使得唐通和他身后家丁大惊失色,唐通更是差点没从位子上蹦起来,家



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风
    第二天一早,唐通在头痛欲裂中醒来。

    醒过来的一瞬间他便是想都不想的将佩刀抽出来,满怀敌意的向周围看去,但是却并没有发现一个人,只见到空荡荡的房间。

    唐通冲过去想要开门,但房门已经上锁,门外侍立的两名吴军兵士听见里面的动静,便是朝里面冷哼着道:

    “呦,侯爷醒过来了”

    “我家爵爷有过吩咐,说等侯爷醒来,先喝口茶醒醒酒,今夜有要事商谈!”听那兵士说完,唐通转头果然见到早就摆在桌上的那碗凉茶。

    唐通昨日真是被吴三桂那忠肝义胆的表现给骗了,一个不小心多喝几杯就被灌倒,说实在的,他不仅低估了吴三桂的酒量,也高估了自己的酒量。

    亦或者,这酒中可能下了什么蒙汗药,但唐通怎么想都想不通,如果是下了药,吴三桂喝的比自己还多,为什么没事

    踢门无果之后,唐通愤恨坐在桌上,看着那碗淡黄色的凉茶,却怎么看怎么觉得气,哪里还有心思去喝。

    极度愤怒之下,唐通‘哐啷’一声将桌案踢翻,扯脖子喊道:

    “吴三桂!你关宁军到底有多少人,关得住老子和高第两个人,下面那忠于朝廷的近十万人马,你他娘关得住吗”

    “到时候风大闪了腰,惹得皇帝震怒,将京城吴府满门抄斩,你哭都来不及!!”

    ......

    总的来说,这崇祯十七年的事情还称得上一切顺利,虽然磕磕撞撞,但总归是快将这要命的一年撑过去了。

    崇祯皇帝虽然恢复了朝会,但毕竟在后世慵懒惯了,想在短时间内养成勤劳早朝的好习惯显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大明朝每日例行的朝会也就变成三日一次,这又开了一次先河。

    朝臣们对此颇有微词,崇祯皇帝却毫无反应,依旧我行我素。

    开玩笑,自己可不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整天和东林党斡旋,哪还有什么时间去做实事。

    甚至厚脸皮的崇祯皇帝还在想,万历皇帝三十一年不上朝,自己这两天一次,实在是太勤快了。

    大约是五日之后的清晨,正在和群臣例行朝议的崇祯皇帝忽然接到来自山海关的急报,当即是吃了一惊。

    这次朝议的主旨是山东总兵刘泽清部属的处置和新任山东总兵的人选。

    本来崇祯皇帝想让刘泽清死的惨一些,但没成想他死的更惨,本来崇祯还想将刘家满门抄斩,但现在也被那些地方的人提前搞定。

    由此,崇祯皇帝见到了百姓对这些地方上弄权的武将究竟有多么痛恨。

    山东一带临近京畿,非常重要,所以下一个总兵的人选也是要精挑细选,崇祯皇帝和朝臣们商议了几日,也是广收建议,不会断然决定。

    要是一个不小心再出一个刘泽清,那可就是自掘坟墓了。

    实际上,崇祯皇帝心中对此早有人选,杨御藩和牟文绶都不错,之所以在朝堂上议,一是要走正常程序,二则是想听听自己是不是遗漏了哪位忠于朝廷的将才。
1...3940414243...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