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第六百一十四章:军威始振
    崇祯二十一年春,崇祯皇帝下达了全面剿除李自成的圣旨。

    同年,五省明军开始西进,数月之后,京军也开始分批向南进军,正月底,京军还在顺德府的时候,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明顺之间爆发了潼关南原会战。

    据说此一战,在堵胤锡和练国事的运筹指挥下,明军先后投入包括宣镇军、大同军、山东军在内的近二十万兵力,大顺方面也先后由李过、刘汝魁等人率部前来驰援,亦号称五十万之众。

    世人传言,明庭做出如此之大的手笔,想来是要一举剿灭李自成,而后者却也毫不示弱的派出大军分头迎击,成败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如此规模浩大的战事,虽在明顺交锋以来不是首次,却是自一六四四年由明廷发起反攻的第一战。

    天下人都是屏住呼吸,静待这一场大战的结果。

    南原会战爆发的半个月之后,张世泽、王先通、马进忠等人率领的各地京军业已自顺德府南下,连续爆发了彰德之战与开封之战。

    饱经战火摧残的陕西、河南等处百姓,再一次尝到了连绵战乱的苦果,可这还仅仅只是几处,明军开始全面反攻的时候,湖广一带,左良玉却是溃败不堪。

    ......

    崇祯十七年三月,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下诏,封左良玉为宁南伯,他的儿子左梦庚也领平贼将军大印,并许诺大功告成以后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

    当时的左良玉十分受用,痛哭流涕向钦差表明死战心迹,随后便向下进军攻击当时还在湖广境内声威大振的张献忠。

    出人意料的是,连战连捷的张献忠遇到左良玉就像见到了天生的克星,屡战屡败的左大帅却接连立功。

    被闯营打得溃不成军的左营遇到大西军反倒个个生龙活虎,直接将张献忠撵出湖广,逼入四川,就这一点来说,左良玉当属首功。

    不过当时的形势对大明来说很不好,左良玉击退张献忠以后立即向朝廷报捷,正喜滋滋的等着封赏,却传来一个噩耗,李自成挥兵百万北上去了。

    左良玉深知自孙传庭所部全军覆没之后朝廷并无良将劲旅,心中沉重,便决定在武昌自立,仍打出朝廷大旗,静观其变。

    可是没想到,李自成一路北上,到处都是即将改朝换代的易旗换帜之景,却在一个小小的宁武关损兵折将,被挡了大半年。

    在这之前毫无名声可言的宁武关总兵周遇吉死守宁武,由此声威大振,崇祯皇帝赞誉其“骁勇绝边”,钦赐其部宁武军的军号。

    这种变故令左良玉完全没有料到,为了再次向朝廷表明心迹,他只好挥兵南下去寻张献忠,想要故技重施,立功获赎。

    可他却没想到,经过这大半年,被自己逼入四川的张献忠反倒如鱼入江河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他遇到的张献忠,已是称帝建国之后,号称拥兵五十万,麾下战将无数的大西开国皇帝,再不是从前那个被他打成抱头鼠窜的八大王。

    初战,一个大西军的无名小辈李定国将左良玉打的满地找牙,左营的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即便左良玉极力收拢,最后也才不到二十万。

    这点数量,令左良玉惊心胆颤。

    当时的他,南边是大西,西面是大顺,北面也是被大顺占据的河南,向右却是黄得功、周经武等人镇守的南直隶一带。

    这四个方向的三个派系无论哪一方对他都是拒不接受,李自成和张献忠与他更是不共戴天,左良玉深知,无论如何,自己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到朝廷身上。

    左良玉在武昌过了一段无人搅扰的日子,可好景不长,很快就遭到了五雷轰顶一般的灭顶之灾。

    崇祯二十年下半年,张献忠为了整合四川,决心与明廷任命的四川总督秦良玉彻底决战,为防左良玉南下搅扰,所以他派张可望率领一支偏师北上与高一功所部的大顺军合作。

    高一功和张可望的目的



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战 确定形势
    二月五日,是真正意义上汉族人民的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代表着辞旧迎新和新气象的到来。

    在民间,各地的百姓们从岁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新年到二月十九日才算结束。

    这期间,即便是朝会也要适当停止,按大明惯例,各地的官员们要开始轮番休假,这也是大明朝特色的“年假”。

    其实到了这里崇祯才发现,明朝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和后世很接近,非常尊重传统便是其一。

    除了养济院、惠民药局这些官办的福利机构以外,官员也有各种法定的节假日,除非是重大事务,不然便是连每日一次的朝议也要推迟。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节日,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但是如今这个战乱年代,春节只会令人想起不堪回首的往昔岁月。

    各处的百姓家中几乎没有能团团圆圆的,不是老人没了儿女,就是妻子死了丈夫,亦或孩子没了爹娘。

    在这种大灾的年景,天下局势纷纷攘攘,不仅连年不绝的蝗灾、水灾、旱灾、虫灾、瘟疫,就连兵和贼也都成了灾。

    谁也不知道明天到底会怎样,所有人都是拿出了最后一分力气,在这人吃人的世道里,拼死的挣扎着。

    大明的京畿、宣大和山东如今已经算得上四平八稳,虽然还是很穷,但逢年过节的时候,民间百姓依旧会用仅有的资源,来庆贺自己又多活了一年。

    许多人都是多活一日赚一日的心态,好不容易又熬到了新年,下一个新年,谁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过得上。

    江南虽然历经诸王之乱,但却依旧还是那样的歌舞升平,似乎复社和东林党的相继消亡,并没有对民间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在湖广的东北部,武昌以南的江夏一带,却没人把心思放在崇祯二十一年的春节上,所有人的家里,都在忙忙碌碌。

    城里的人,都在拼命的准备着存粮,城中乱象四起,各大典铺相继被流民攻破,百姓们疯了似的争抢各种物资。

    那些城外的村落或市镇,人们则是分成两股,要是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家底搬上车,准备携家带口出去逃兵灾,要么就是万众一心的开始修建矮墙,寄希望于将即将到来的流贼挡在屋外。

    虽然在山西和辽东战场上,大明军队在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领导下节节胜利,一扫颓势,可在整个湖广唯一还能成建制的官军,也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左营。

    左营与其说是官兵,还不如说是匪,若不是左良玉良心发现,做了一连串百姓们都不敢相信的好事,将会有更多的人全家出逃。

    当然,即便如此,也没有人几个人相信左营能击退大顺和大西的联军,就算击退了,左营怕还是立刻就要恢复原状,自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一些地主来说,乱世之中,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刀剑和寨子,这寨子加固一分,流贼来时活下来的把握也就大了一分。

    接到儿子左梦庚和张立战死汉阳的邸报以后,左良玉痛哭不已,当即率领左营朝汉阳冲杀过去。

    接到消息的高一功和张可望也是惊讶不已,获悉落水狗一般被自己追得到处溃败的左营,这是他们四年来头一次如此血性的时刻。

    另一方面,大西和大顺的流贼联军在攻破汉阳以后,发生了第一次分歧,原因是一个想按照惯例进城劫掠,一个却想着收拢民心。

    张可望和高一功都不是能随随便便听话的主,前者更加冲动,话不投机半句多,直接下令大西军开进汉阳。

    多少有些朝大顺军示威的意思,大西军入城之后除了劫掠,甚至还当街奸女,驱赶百姓,鞭打已经投降的明廷官员,对于所有



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讲究技巧的
    “是朝廷的人马......”

    张可望看了一眼身旁的部将吴真,冷哼一声,“朝廷这不过是左良玉自家的人马罢了,朝廷早就弃他而去,在这湖广,他是独木难支!”

    “此时左良玉是瓮中之鳖,本王早已料到他会倾兵前来,果真不出所料。传令给高一功,让他率部正面进攻,本王将在侧面率部响应,待一举消灭左良玉之后,湖广之地,他们大顺与我大西可以一家一半。”

    不多时,高一功听到原话,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李锦在一旁阴阳怪气地道,“大哥,这张可望自恃被张献忠封了个王,压你这国公一筹,难道咱们就一直忍下去”

    “要不咱们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先照着他的意思来,将左良玉击溃以后,再反手再打张可望一个措手不及!”

    “胡说八道,张献忠封的王和咱们皇上封的国公能比吗,不要再胡言乱语,当务之急,是要联合大西军将朝廷在湖广的势力彻底清除。”

    高一功说到这里,见李锦等人神色黯淡下去,话却是又留出一线,“至于其它的事儿,等击退了左良玉再说,君子报仇还十年不晚,你们急个什么劲”

    “嘿嘿,那俺听大哥的,先击退左良玉这手下败将再说!”李锦听出这话中的意思来,也就不再执拗的钻牛角尖。

    对侧,见大顺军与大西军分别开动以后,左良玉身旁的部将牛勇皱了皱眉头,“大帅,这张可望和高一功怎么不一起来”

    “莫不是他们生了嫌隙,想各打各的”

    听他自问自答,左良玉张了张嘴,想想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张可望和高一功不是同类人,就像文臣和武将的区别,估计他俩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本来自己人数比他们任何一方都要多,他们再这样分军,要么是打着将自己合围抱死的念头,要么就是如牛勇所说,这俩人已经暗地较上劲了。

    这样反倒好,因为如果大顺军和大西军铁板一块铁了心的要先把自己给灭了,左良玉估计今日只是三七开,这样一来,倒起码是四六的局面了。

    这些年虽然左良玉已经是武昌名义上的“土皇帝”,不过武昌虽然是大城,但他却一点也捞不到耀武扬威的机会,前头是大顺,屁股后头跟着大西,自然被这些流贼压得死死的。

    本来左营得了畏李症,而面对大西军却生龙活虎,起码有一边儿是能打得过的,可自打甲申年之后,便是大西军他们也打不赢了。

    这四年以来,左良玉是打也打不得,跑还无处收留,也就只好在武昌一带自己强行占据的地盘横行,外加每日里打熬力气,锤炼筋骨了。

    偶尔闲下来,左良玉还学崇祯皇帝搞上那么一次阅兵,漫山遍野插上自己的旗帜,别管是不是纸糊的,反正能达到稳固武昌这个目的就成。

    眼下见了大西和大顺的联军,虽说这回是背水一战,该给百姓的好处他也都给了,可却总还是觉得瘆得慌。

    要是按以往来说,闯营一个冲锋,他的左营基本就得回去放鸭子了,这回还有十几万的大西军,要真是铁板一块,这仗可怎么打

    左良玉虽然只是名义上的武昌“土皇帝”,可好歹也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兵头子,虽然连年吃败仗,但是在军中威望一直都不小,靠的就是他那副收拢兵马还能养活得起的本领。

    无论怎么败,左营现如今还是拥兵二十余万,虽说大的场面指望不上,可大家一起骑马射猎,抢小娘头巾,吓吓农家老母鸡之类的,倒也是个顶个的生龙活虎。

    有时候战场上最怕的就是这样忽然遭遇,因为双方无论是谁,看着杀气腾腾,可心底总归是没什么底气。

    往常打仗之前,都要探马四出来打探虚实,有了确切可靠消息之后,知道基本上能打赢,这才嗷嗷叫着向上冲。

    这次不一样,两边都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有没有什么绝招还藏着。

    大西军这个时候已经撤到东面,留下大约



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后再做一次大明的兵
    高一功领着十几个老营留在后面观战,在中间地带,大顺军已经和左营兵马接了头,正厮杀的天昏地暗。

    可自己这边毕竟才对方一半的人数,无论怎么样,左营上来的人马也才四成,剩下的六成又要有起码四成在溃逃和不知所措,这也就是说,左良玉还是有余存兵力可以做出适当回旋的。

    虽然人数众多的左营面对老冤家大顺军依旧有些打不赢的意思,可这次左良玉亲自上阵,却也并没有从前溃败得那么迅速。

    这就给左良玉制造了时机,高一功想到这里准备叫回来一些人马的时候,却忽然跑回来一名老营。

    “左良玉带着家丁冲过来了!”

    听了这老营的话,高一功大眼一瞧,果真见到左良玉已然是抓住了自己的这个致命破绽,带着所能命令动的最后两成兵马压了过来。

    “咱们闯军人多,不怕死。”李锦说道。

    高一功听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当即陷入沉思。

    自己带来这营人马有七八万,真正能被称为核心的军事力量差不多也就是一两千的老营。

    这些老营要么是各部起家底子留存下来的老弟兄,要么就是原本明军投降过来的山陕边兵,高一功真正损失不起的,也就还是这批精锐。

    按他们闯王的话去说,只要老营还在,向后退个几十里地,转眼就能再拉出一支几万人的大部队来,所以李锦说他们不怕死,那是死得起的意思。

    起事多年,的确有这些炮灰为了混一口饭吃而跟随闯营,原本的称呼就叫“流民营”,简单直观。

    虽然如今大顺改革的军制,但依然还是炮灰填坑,精锐压阵的打发,既然被称为炮灰,这些人就是消耗品,随时可以被舍弃掉。

    在起家之初,闯营的确是穷苦人为了求活地造反组织,大家彼此都是兄弟,生死与共,可自从李自成继任闯王大位以来,就变了。

    追随李自成出生入死这些年,不断地有人死去,不断的有新血加入进来,如今就连高一功也不是原先那么单纯,他明白李自成究竟是个什么人。

    起初老闯王高迎祥的确是聚拢流民,率领大家求活,但慢慢就变了质,现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李自成这个所谓的大顺皇帝去转。

    高一功、田见秀和郝摇旗等人当日在鱼腹山区可都是杀妻小和李自成表忠心的人物,这等冷血凉薄,自然不会有什么怜悯之心。

    此时他犹豫的,根本不是眼前这昨日还称兄道弟的几万大顺军性命,而是一个失误败在左良玉手中,他不甘心。

    “张可望呢,饶到哪儿去了”高一功问。

    李锦冷哼一声,“这厮只怕是巴不得见咱们闯军多损失些人马,你看看,这田野上哪里还有他们大西军的影子”

    这个时候,张可望只怕是都要跑到岳州去了。

    这个想法虽然夸张了点,但高一功却是明白的很,以张可望那个獐头鼠目的模样,指望他能摒弃前嫌一致对敌,显然是自己脑袋让门给挤了。
1...16716816917017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