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尸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娘子
“我有名字,叫张心斋。”那小伙子竟感知到了我的意念,漫不经心的回答了我,整的我有些尴尬。
大黑蛇则道:“他啊,就是让毛家兄弟跟秦三爷忌惮那小子。”
大黑蛇的话让我吃了一惊,就是眼前这个小伙子的到来,让秦三爷坐不住了,去找毛家兄弟商议该怎么办这小子看起来长得白白净净,个头跟我差不多高,比我还瘦点儿,穿着一身休闲装,看着就跟个大学生似得,为什么让他们那么紧张呢
好奇之下,我忍不住出口问张新斋,“你是什么人你的到来似乎让他们很害怕啊”
张新斋说:“他们不是害怕我,是碍于当年的一些规矩,与我的身份。”
“规矩什么规矩你有什么身份”我问张新斋。
大黑蛇的目光也落在他的身上,道:“我也纳闷,你们张家跟他们之间到底怎么回事儿,现在反正闲来无事,你跟我们说道说道。”
“不说了,睡觉。”张新斋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睛。
大黑蛇这下不干了,道:“你说不说,不说给我出去,我这里可不收留你。”
“不走,我祖上留了话下来,说如果再回夹子沟,就来南棺山找你,当年他对你有恩,你不能恩将仇报。”张新斋闭着眼睛说。
大黑蛇听了张心斋的话,直翻白眼道:“那张老头,当年对我有恩不假,想我渡劫失败后,身负重伤,血流不止,当时他正巧路过,看到我伤重,就去山中薅了
些止血的草药给我,我心里念着他的好,伤好之后,曾去找过他,许下了要报恩的诺言,后来,我也不止一次的帮过他,最严重的那一次,是张家离开夹子沟的那天晚上,张家不知得罪了什么人,那晚全家几乎被人杀光,是我及时出现,救出了五个人,
第265章 浮尸
而“命”则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差不多就是江湖上的算命先生之流。
“相”的包含的则很多,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观察其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风水先生,相师就是出自“相”一脉。
卜则是根据占卜、选吉、测局等,结合天、地、人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跟算命有所不同,例如大家熟知的《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等,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这就是卜,古时主要运用于军事,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特别高深。
祖师爷,也就是紫阳道人,在世的时候,曾创建了一派,名为“五道门”,听这名字就知道,是根据五术而来。五道门分五个小门派,分别为“天山,天医,天命、天相,天占”,每一门中,又各有一名大弟子执事,这样做是因为,整本《道藏》涵盖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深奥,一人难以习尽其中玄妙,所以,他根据各徒儿的心性,资质,让他们分别修习五术中的一种。
五个小门派实力相当,各大弟子平起平坐,关系甚好,五门门徒众多,高手如云,是当时最为鼎盛,强大的门派,就连正一跟茅山道,在那时都被他们略压一筹。
可是树大招风,又加之生不逢时,正遇秦世,秦王好仙术,求长生,网罗天下奇人异士。当时“五道门”算是一顶一的名门大派,紫阳道人自然而然的被秦始皇召进了宫中,成了他手下众多方士中的一员,帮着他寻找仙迹。
张新斋说到这里,问我们:“你们可听说过,秦始皇见过宛渠之仙这事”
“宛渠”我心下重复着张新斋的话,脑中想到《拾遗记》中的一则记载。记载说:秦时,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视为神人。大概意思是说,秦始皇遇到了乘坐飞碟,从宛渠来的外星人,跟他们促膝长谈,把他们当成了神仙。
“难道秦始皇当年真的遇到了神仙”我问张新斋。
张新斋摇头道:“他说他遇到了,可真假谁又知道毕竟除了听他说之外,谁都未亲眼目睹,可就那不知道真假的事情,助长了秦王寻求长生不老的想法,于是派了很多方士去给他寻找仙方仙药,紫阳道人也在其中。”
听张心斋说道这里,我心下为那个紫阳道人鸣不平,这秦始皇也太扯淡了,就算宛渠那地儿真的存在,人家宛渠的人是坐着飞碟来的,这让
那些方士去哪儿找去
张心斋继续说,“紫阳道人开宗立派,收徒授徒,只为弘扬道法,广度众生,将道家发扬光大,本无心世俗之事,自然不想去找什么仙踪仙迹,当时,也确实有许多修者,出去之后直接归隐,再也没有回去复命,例如史上大名鼎鼎的徐福,带着五百童男女出海后,直接没有回来。可是紫阳道人不同,他还有一重徒子徒孙在,秦王专横跋扈,如果他不回来,五道门恐受到牵连,可他若空手而归,也不好交代
第266章 照骨镜
渔民被那具尸体不凡的气势所震撼,将其视为神明,纷纷匍匐在地磕头。紫阳道人上前查探古尸,亦觉的他异于常人。
那时的紫阳道人,在外多年,早已疲于奔波,遇见这古尸,不由计上心来。
他于是找到了地方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告诉他,那具浮尸是海中仙人的遗蜕,让其派人去通知秦王。
秦王寻仙之事,世人皆知,地方官一听这话,自然不敢怠慢,快马加鞭去了咸阳,把事情跟秦王一说,秦王当即带人亲自赶赴蓬莱洲。
见到那具古尸后,同样被他的气势折服,一具尸体,竟有那等气势,他信了紫阳道人的话,问紫阳道人,这仙人遗蜕可有什么用处”
紫阳道人说:“既然是仙,即便是遗蜕也具有仙气,秦王只要命人将其带会咸阳,供奉起来,求仙人赐下不死之药,诚心以往,或会有所收获。”
如此,秦始皇当即派人将尸体运回了咸阳,特意修建了寺庙,将那具尸体供了起来。
紫阳道人得以暂时的解脱。不过好景不长,当时,秦始皇的手下有很多方士,那些方士唯恐天下不乱,善于煽风点火,对秦王说,他们认为,这具千古不化的尸体是古之僵尸,乃妖邪之物,一定是从海眼里浮出来的,见之已属不祥,更谈何祭拜求药再者说,它出世之前,天降雷劫七天,这似乎象征着什么不好的预兆。
能在秦始皇面前说上话的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桩桩分析其利害关系,劝秦王还是将古尸及早的处理了为好。
秦始皇虽有一统六国的魄力,但在方士面前,他是个耳根子挺软的人,架不住那些人说的跟真事似的,加上他求药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什么收获,心里已经对古尸持了怀疑的态度,担心海眼中浮出的古尸,真是亡国之兆,便问那些进言的方士,当如何处理那具尸体
那群方士煽风点火的本事有,可真正的遇到事儿,他们也怂,那古尸打带回来,放寺里供奉了将近两个月了,身体却没有任何的变化,还跟刚捞上来的时候一个样,秦王弄了一个佛龛,将古尸供奉其中,古尸站在佛龛内,乍一看就跟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那样的尸体,虽然没作妖,但想必也是有些道道的,那几个方士唯恐触怒了他,令其缓醒过来,就献计秦王,说既然这古尸是紫阳道人带回来的,那自然还该由紫阳道人来处置。【 !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于是乎,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的紫阳道人,又被秦王给召进了宫中。
听了秦王的意思之后,紫阳道人一时也失了主意,这尸体异于常人众人有目共睹,该怎么处理才妥帖呢
为免生出事端,他不敢加之薪火刀斧,不敢再将其放归于海,思来想去,便唯有穴地葬之,再施以镇物镇压,使
其永远不要醒来,方为最好。
秦始皇问他,那应当葬在什么地方
这时,又有方士进言说,“若为僵尸,或妖邪之物,自是最畏惧阳气,不如就找个火山口葬了吧,火山口内蕴含地火之阳,是克制妖鬼最
第267章 手札
紫阳道人看着镜中的影像,激动的浑身发抖,他觉得那是仙界,只有仙界才会有朱雀,金龙,才会有那般巍峨沉浑的光景,只有仙界才有那种御空而行,睥睨天下之人,照此看来,仙是真的存在的,秦王说的是对的。
那镜子中的画面如同放电影,一幕一幕走马灯般掠过,最后画面定格,那人立身在虚空中俯视身下,少顷,他伸手往下一指,画面突变,像是切换了一个镜头,一切仙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山,一片凡间的山,接着,镜子又变成了那面寻常的镜子。可不多时,镜中影像又开始了。
紫阳道人一连看了三遍,才缓过神来,吩咐那些抬棺的人,赶快将棺材抬回咸阳宫。
众人自是不依,莫说是宫中,就是寻常百姓家,已经抬出来的棺材,也没有再抬回去的道理,俗话说“棺回头,招人走”那可是大忌,弄不好是要被杀头的。
紫阳道人也是激动的昏头了,经人提醒,心下平复了一些,这才想起,那照骨镜时灵时不灵,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照出一些东西,且谁都不知道,特定的情况指的是什么情况,思来想去,紫阳道人觉得,照骨镜之所以在这地方显化出一些东西,可能是因为此地占了地利,若就这么将棺材抬回去,照骨镜再不灵了,以秦王的性子,恐怕要治他个欺君之罪。
于是权衡再三之下,紫阳道人嘱咐人看好棺材,千万不要移动,他回去将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了秦王,怎么处置,请秦王定夺。
秦王一听有这等奇事,带着一众方士,快马加鞭的赶了过去,见那照骨镜中出现的画面,果然跟紫阳道人说的如出一辙。
秦王看后大喜,觉得是他寻仙的决心感动了上苍,上苍有所示了,认为镜中男人最后那一指,是给他指点迷津,指的是一条成仙路,于是,他立刻命人去请了画师来,将影像最后出现的那座山,完完整整的画了下来。
之后,他命人就地挖坑,将那古尸葬在了棺落之地。
回宫后,秦王召集了大批画师,将那张图一幅幅的临摹了下来,临摹了无数张,发往各州县,请各地官员,百姓,辨认那图中所画是什么地方若能找到那个地方者,必有重赏。【 … ¥…免费阅读】
各州县的办事效率还是很可观的,没用多久,就确定了图中所绘的地方是真的存在的,没错,就是这夹子沟,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四周一片深山野岭。
世间竟真的存在那仙人所指的山,这让秦王更加确信,是神仙授意于他,确定了位置之后,他带着数十个方士,来此地认认真真的勘察了一番,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座纯阴无阳的背阴山,那可是传说中能通过其去往九幽的路径,是世间少有之地。
这般
,秦王更是觉得此地不凡,他认为,既然有路径能够通往九幽,说不定也有路径能通往仙界呢那照骨镜中的神仙不都授意了吗。他于是让诸方士寻找那条路。
若搁在以前,诸方士一定以为秦王又头脑发热,敷衍他一番也就罢了,可有了照骨镜中的情景,大家也都认定了此地不凡,一个个干劲儿十足,就连紫阳道人也深信此地定藏有密藏。甚至一些本已经抛弃了秦王,隐居了的方士,跟一些原本隐世不出的高人,也纷纷出世,参与进了其中,一些个别没参与的,也都在暗处观望。
其实作为修者,尤其是道行高深的修者,修炼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有时
第268章 静候时机
手札中只有五个字“吾已去,五道门门徒今起各自散去。”
紫阳道人这是要解散五道门啊,“吾已去”是什么意思是紫阳道人已经死了吗死了也不至于把五道门解散吧那毕竟是他多年的心血
有人说,紫阳道人常伴秦王左右,八成是得罪了秦王,写这封信回来,给大家提个醒,让大家赶紧离开,晚了恐遭难,有人说,他们拜入五道门,本就是奔着跟紫阳道人修习道术来的,既然他不在了,再待在五道门中也没有意义了,不如另择木而栖。
各种言论一出,五道门的门徒当即就散了一半,剩余的那些,亦是人心涣散。
紫阳道人手札上的话,如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不仅在五道门内传的沸沸扬扬,其它各门派也得到了消息,于是,各派争相赶往五道门。紫阳道人在的时候,他们还有所忌惮,不敢放肆,紫阳道人一走,他们惦记上了那本堪称神书的“道藏”,于是纷纷上门讨要道界神书。
可派中无人知道那本书在哪里,它似乎随着紫阳道人的消失一同消失了。
其他各派自然不相信,趁着五道门无主,将其翻了个底朝天,剩余的门徒试图反抗,却因各派来人众多未能阻止。
一个门派可以任人欺凌,说明他已经没落了,那些本还对五道门抱有一线希望的门徒,看到那情形后也走了。
大部分的人都是随波逐流的,见多数人离开后,那一小部分原本很有心留下的人,也呆不住了,纷纷跟着离开,如此没多久,五道门的门徒几乎全走了,仅剩下了几十个人,近千人散的仅剩了几十人,五道门算是完了。
那几十个人中,就有我们张家先祖,当时他是“山”字脉的执事人,当然,他没有离开,不是因为自己在五道门的身份,而是因为他对紫阳道人的感情。
他本是紫阳道人收养的孤儿,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被紫阳道人从街角抱到山上抚养长大,教他识字、修行,他从小没有父母,紫阳道人就是他的父母,他没有家,五道门就是他的家。
我家先祖亲证了五道门的兴盛,又亲眼见一个好端端的门派,旦夕之间门徒四散、凋零。可他没有一蹶不振,还是依照紫阳道人所教,晨起练功,夜晚打坐、观想,白天就去担水、劈柴、种地,他想着,无论五道门变成什么样子,他都要留下来,守着那片土地。【#!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原本他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波澜不惊的过下去,却不想,在半年后的某一天,有人到五道门,点名找我家先祖,交给他一个包裹,说是紫阳道人让其转交给他的。
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木头箱子,箱子里面有一封信,还有五把怪模怪样的钥匙。
信中,紫阳道人说,他从小将我家先祖带大,知道以他
的秉性,是不会离开五道门的。还说,五道门内可能还有零散的一些人没有离开,有些可能是真心实意的想要留下,有些可能是离开之后无处可去,真心留下的人不能亏待,无处可出去的人,紫阳道人也帮忙做好了打算,他说,在五道门的某处,有一个隐藏的宝库,里面有不少天材地宝,让我家先祖打开宝库,分给那些想走,却不知道去哪儿的人,让其变卖之后留作度日,至于那些执意不走的,就让我家先祖带
第269章 幸运
“那命字脉的传人就是刘稳婆了”我问张心斋。我跟刘稳婆接触的不多,但我那次在山上遇到她,她知道我上山去找青枝时,告诉我青枝已经死了,打那时候起,我就觉得她会看命。
张心斋肯定了我的回答,说:“刘家上去几代就没有男丁了,但是她家先祖很执着,每一辈必留一女在家中,招个上门女婿,姓着他刘家的姓,修习祖上留下的术法,不过到这一代,刘稳婆似乎没将她会的教给孩子,估计跟秦三一样,不想让后代再搀和进这件事情中来了。”
我心说,她是不想让后代搀和这事了,她是想自己搀和呢,为此不惜借了子孙寿,如果刘稳婆不死,时机也一直不到,不知道她会不会为了活下去杀光自己的子孙。
张心斋继续说:“那“相”字脉传人则是毛家,要说他家人丁倒是一直挺旺的,一直到清朝时期,他家也还一直干着看阴阳风水的营生,祖传的,看的准,名气也大,赚钱不少,可他家就是穷,前脚赚钱,后脚就出事,不是生病,就是因为各种事情受伤,钱花完了,病就好了,跟受了诅咒一样,不仅如此,他家人寿命还短,没有活过五十的,且多半不是寿终正寝。”
“因此,他家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还时刻担忧会英年早逝,后来,他们就琢磨,可能是祖祖辈辈干这个,泄露的天机多了,受到了惩罚,于是他家祖上一气之下,烧了所有的“相”书,一身本事也随着他进了棺材,啥都没再传下来,所以毛金山的爹,爷爷,乃至太爷爷,都不懂相术,可到了毛家这一辈,不知怎么回事,又给拾起来了,可能这就是命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