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任怨
哪怕是在王胜离开时的地球上,造纸依旧还是工业污染中排名前列的行业,那还是在各种高科技的运用以及监管极严的情况下。
不过,乾生元本身就是走精品极品路线的,所以,王胜还是决定小规模的制造一批极品书画用纸。
既然要做传世千年的精品,那纸的选择肯定不会是别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号称纸寿千年的宣纸。
王胜并不知道造纸的完成流程,更不知道宣纸的制造方法,唯一知道的就是宣纸的原料,用的是青檀,某地特产的稻草,以及杨桃藤汁。其他的基本上不清楚,知道生宣和熟宣的区别,也知道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吸水性,工艺上貌似是多了一层矾水的处理程序而已,剩下的就全都不清楚了。
早在召集各位宗师大宗师之前,王胜就说过,他有点子,但还需要各位宗师们去验证。王胜不知道不要紧,只要那个造纸的宗师知道具体过程就行,区别无非就是原料而已。
明白原料不同之后,那位造纸宗师就开始利用王胜早已经花大价钱买过来的各种原料进行试验,后面的事情,基本上就和王胜没多大关系了。
媚儿曾经提过一嘴,说乾生元能不能也捎带做一点点女子的生意。王胜对此可有可无,反正文房四宝,男子女子都用。有时候,女才子使用起来,可比那些臭男人更能扬名。所以,在说到造纸的时候,王胜也把这部分考虑了进来。
地球上中华历史中,薛涛笺绝对是鼎鼎大名的。这种诗笺大小合适,特别适合作诗作词,或者是通信使用,再加上染上不同的颜色,立刻男女通杀,只要挑选自己合适的颜色就行。
染色也简单,貌似是用花瓣和一些胶,纸就用熟宣好了,也不用再多一种制造工艺。。本来王胜打算叫媚儿笺的,结果媚儿这小丫头满脸欢喜的扭捏了半天,居然拒绝了。
最后王胜只能用了薛涛笺的别名“浣花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薛涛这个人,就算有也和这诗笺扯不上关系,还是浣花笺合适。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位造纸的宗师竟然姓宣。巧合的不能再巧合了,以后这些纸,全部都叫宣纸。当王胜宣布这个名字的时候,那个宣姓宗师的样子,一看就是能连续不断的加班几十天不会累。
总之,乾生元只卖三种纸,生宣,半生宣,熟宣。生宣叫玉版宣,半生宣其中要撒上金粉,就叫洒金宣,熟宣叫澄心堂。裁好的彩色诗笺浣花笺属于熟宣,反正每一种都有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称,当然,这名称是王胜直接照搬过来的。
接下来就是墨。还是那句话,传世精品,那就不用考虑别的,只把徽墨中的李廷圭墨拿出来就行。
制墨的同样也是一位宗师,他本身造出来的墨已经是精品,至少乾生元里提供的那些精品墨有超过八成都是出自这位姓李的宗师。多巧合的事情?李姓宗师造李墨,名正言顺啊!
同样的,具体什么过程王胜肯定不清楚。不过王胜依稀记得传说中李墨的原料:松烟,珍珠,白檀,鱼胶,鹿角胶等等。
“造出来的墨要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磬,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王胜冲着李宗师说道:“做到这些,以后这种墨就叫李墨,李宗师你造的墨。”
于是王胜又看到了一个宗师站在自己面前打摆子。前面有一个宣宗师,现在又是一个李宗师。
可惜,造笔的那位不姓胡,否则真可以叫湖笔了。但姓陆当然可以叫陆笔,同样也能铭传天下。之前王胜没有和那位陆宗师这么说过,但他听到宣纸和李墨这两个名号之后,早已经暗暗发誓,绝对要把陆笔变成这世上最顶尖的毛笔。
相对来说,砚台就比较简单了一些。只要石质选择的好,以鲁大师的实力,绝对能把一块合适的石头变成天下最顶级的“鲁砚”。
和鲁大师一说这事,鲁大师也不淡定了,直接问王胜需要什么样的石质。
“细,润,嫩。”王胜对这个世界的石材了解,比鲁大师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直接说要求就行。总之,就是简单的几个字,把砚台需要的特点归纳的干干净净:“下墨最好要快,发墨要细而不滑涩而不粗。”
“如果再加上一些蓝天碧海一般的颜色,或者黑白分明,蕴含至理的色彩,齐活。”王胜和鲁大师说话就相对简单:“剩下的就是雕工,一定要君子,一定要温润,总是什么体现高洁,气节,文化什么就雕什么,越高深莫测越好。”
“另外,墨和纸都不方便用阵法,但砚台上一定要有阵法。”既然在这个有阵法的世界,王胜当然不会拒绝阵法的使用:“砚台上的阵法,首先要能保湿润墨,经久不干,其次,要能营造出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让书写的人每一次在砚台上舔笔锋,都能让笔和砚之中的阵法交汇,明心调气,养生润燥,还能保养笔锋。”
“总之,就是要要让使用之人时时刻刻都神清气爽,每一次写字研墨挥毫泼墨都如同修行一次一般。”王胜把自己想要的理想状态说出来,然后才冲着鲁大师笑道:“基本上,这就达到我的要求了。大师,这个对您来说,应该不难吧?”
鲁大师差点想要一巴掌把王胜给抽到这个跨院外面。这还叫不难?那什么才叫难?不过,仔细想想,如果真的能做到王胜说的这些,那这砚台还不被人追捧到天上去?
一想到日后一枚枚传世千古的名砚上面都有一个鲁字标记,鲁大师的心中就狂热无比。以前这把老骨头当真是活到狗身上了,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想不到,幸亏这半个徒弟还不错,让自己居然有了一个名传千古的机会。
元龙 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手在民间(上)
笔墨纸砚并不是全部,其他的附属配件还有很多。笔洗,水丞、砚滴、镇纸、笔架、笔掭、墨床、印盒、糨糊盒,这是文房四宝之外的文房小九品,
光是伺候笔的文玩就很多,诸如笔筒、笔海、笔格、笔洗、笔挂、笔屏、笔船、笔插、笔帘、笔盒,以及笔觇与笔掭。这些用具各司其职,又都成为文房中既实用又能摩挲的东西,故被视为文房珍玩。
如果再加上一些相关外设的话,还可以拓展印章,印泥,书桌上用的小屏风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如果再加上裱糊的话,那画轴画布什么的又是一堆。
别说是这些工匠宗师们,就连自诩要做乾生元,对文房的东西已经觉得很精通的媚儿,听完王胜讲述的这些东西之后,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光是书房里的东西,居然就有这么多?
乾生元除了这些之外,还要做茶室,少不了各种茶具茶道。这还没算上各种适合在手里把玩的珠串葫芦核桃什么的乱七八糟,真要每一样都出一个大宗师,玲珑阁里的人估计能疯掉。
零零总总算下来,之前说过的不算,阵法师,铁匠,木匠,皮匠,烧陶的,烧瓷的,调香的,各个行业,天工坊内,几乎九成九的宗师大宗师,可能都能够涉及到。
仅有的那一个可能不涉及其中的,或许就是正在和清灵老道一起炼丹的丹道宗师李子云了。不过,那是因为王胜知道他们在炼丹,所以没有打扰,真要是认真起来,李子云也逃不过。
也就是说,玲珑阁里所有的宗师大宗师,只是在小小的乾生元的范围之内,就都能找到让他们把各自技艺巅峰的作品做成传世精品的可能。
这还只是王胜只针对每一种行业指点了一到两种材质应用的结果,要是再把各种材质广泛的分布开来,几位和王胜熟识的大宗师们计算了一下,整个玲珑阁给王胜打工,估计都赶不上王胜想出各种行业发展方向的速度。
都已经是宗师大宗师了,要钱有金币要势有玲珑阁,他们还求什么?无非就是身上的技艺和身后的名声,谁不愿意做那个能把自身行业推向极致的那个超级大宗师?
于是,这次有幸来到王胜侯府中的那些宗师大宗师们,几乎是排着队向王胜请教问题。他们并不缺乏手艺,再复杂的收益,对这些宗师们来说也不过尔尔,他们现在欠缺的是创意,是方向。
“镇纸看起来简单,但也不简单。选材肯定要华丽,什么金丝楠,什么万年乌木,能上的全上。要用最好的雕工,务必展现君子之风。上面还得有阵法,两块镇纸一压,纸面要绝对平整,而且还得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感觉。重,君子不重则不威嘛!”
“笔洗一定要那种一看就能和清水颜色对上,干净,温润内敛的玉石或者瓷器。拿起来就给人一种清爽的滋味,要让人恨不能拿在手里摩挲才行。当然要有阵法,笔锋一浸入就要能迅速洗净,笔一拿出就得把污水吸掉换成清水,这个要结合纳戒一起,自己琢磨怎么做吧。”
……
每一样东西王胜都能给众人说出个子丑寅卯,说出个头头是道。如果再把每种东西的材质再洗分开的话,恐怕玲珑阁一年下来不用做别的,光是王胜要求的这些东西没种材质来一种,基本上就能占据天工坊里面所有人的工时。
媚儿整天跟在王胜身边,听着王胜给每一个来请教的宗师每一种东西的定位,不时的还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都记录下来,等日后销售的时候,也是说辞。
奇怪的是,王胜明明出身蛮子,怎么说起君子之道来简直是句句珠玑,让媚儿都觉得惊讶不已。
听着王胜的讲述,媚儿完全相信,当这些东西有朝一日摆在乾生元的珍品阁之中的时候,那些号称学问家当世文宗什么的家伙们,肯定会认不全。媚儿从小出身宝庆馀堂的大东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可王胜说的这些很多她都是第一次听说,媚儿就不信,那些文宗什么的能比宝庆馀堂的大东家见识的还要多?
跟着王胜小尾巴一样的媚儿,终究还是被王胜揪住了。旁人都在忙碌,媚儿可不能例外,先让一位木匠宗师练手一般的做了一套木质的茶盘什么的,从一位烧陶宗师那边先定做了一套最简单的茶具,然后逼着媚儿开始学茶道。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清灵道长和丹道李子云宗师已经炼制完了他们的一炉丹,一起来了侯府之中。于是,两人就成了媚儿茶道的检验人,媚儿烹出来的茶必须要经过他们两位点了头,才能通过。
茶道之中蕴含着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清灵道长顿时间发现,这和道家的有些东西,真的是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很快就沉浸了进去,不可自拔。
没多长时间,精通道门修道方式的清灵道长,就指点着媚儿更改了一些不合适的手法姿势,使得茶道的手法越发的自然清静,妙不可言。
由于清灵道长的关系,连带李子云李大宗师也被拉着成了茶道发烧友。然后,李大师就悲剧了,因为王胜终于找到了一个牛人抱怨茶的味道还不够极品,并且还说了一种炒茶的方法。
身为当时名列前茅的炼丹宗师,怎么可能连小小的炒茶都搞不定?拉上清灵道长,由清灵道长先把茶叶预处理一番之后,李子云宗师又按照王胜说的方法琢磨一番,终于,王胜舌尖的味蕾再次尝到了熟悉的绿茶滋味,恩,还是极品绿茶的滋味。
可怜的丹道大宗师,就因为交友不慎,被王胜给生生的祸害成了一个炒茶工。不过,当 王胜让媚儿给府中所有的宗师大宗师们表演过一次茶道,请众人喝了一次香茶之后,李大师的不满就直接被同样出自玲珑阁的一批老友无情的镇压。
元龙 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手在民间(下)
王胜以为这么多东西制作起来一定会很慢。慢工出细活嘛,越慢才越精妙。特别是造纸,光是用水把那些材料炮制发酵成浆的过程就不是一两个月能够拿下的。
可当王胜看到宣宗师已经开始打浆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惊讶了。这才几天,难道就可以打浆了?怎么做到的?
这个疑问问出来,宣宗师很快就给了王胜答案。他亲自上手,给王胜演示了一遍最开始的过程。
王胜准备的那些青檀,稻草等等,全部被宣宗师浸入到了一种提前炮制好的液体之中。这是宣宗师的不传之秘,如果王胜想知道的话,他也不介意传授,但被王胜拒绝了。王胜可不想成为宣宗师的传人,再被考核一番。
浸泡差不多几天之后,宣宗师开始将浸泡的原料用某种特别的兽皮一包,然后开始抡起手掌,一掌一掌的拍在上面。每一个地方都拍到之后,打开兽皮,王胜就看到了几乎已经碎成了最细微纤维模样的原料。
刚刚宣宗师拍掌的手法,以及现在看到的效果,让王胜直接瞪大了双眼。这不就是太极柔劲吗?宣宗师是什么时候掌握的?能把那些原料打成纤维却又不会碎的更细更短,这要什么修为才行?
“这个劲力?从学造纸开始的那天就每天练习了。一天至少要打两个时辰纸浆,否则都不习惯。”宣宗师听到王胜问起,也不怎么惊讶,轻描淡写的说道:“打到第十年的时候,基本上就能打成这个程度了。不过那个时候要比现在多耗费几倍的时间,这几十年打下来,不管什么样的材料,只要泡那么几天,都能打成我想要的浆。”
高手在民间啊!又是一个在自己的日常劳作中掌握了绝技的高手,和鲁大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不知道宣宗师到底什么修为。
“修为嘛,惭愧。”说起自己的修为,宣宗师脸色一红,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么多年下来,也不过才六重境中期而已,想赶上鲁大师,还差的远。”
六重境的高手,而且一手太极柔劲几十年下来锤炼的炉火纯青,说句不客气的话,王胜现在的太极柔劲水准都差的宣宗师不是一点两点。真要说差不多的,恐怕也只有凌虚老道,不过凌虚老道是什么修为?完全就没有可比性。
果然一切都是生活之中来的,连太极柔劲都不例外。凌虚老道他们估计也从来没有这样造过纸,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过。否则以凌虚老道的那种悟性和修为,哪里还轮得到王胜来引导他学太极。
清灵道长再次被王胜邀请了过来,看了一番宣宗师的手法之后,清灵道长也是大惊失色。道长也从来没有想到过,王胜自创教给凌虚老祖才没几年的太极柔劲手法,在宣宗师这里居然已经接近大成。
高手在民间,清灵道长脑子里几乎是和王胜耗费了同样的时间就闪现出了这几个字眼。不过清灵道长想的更多,他甚至想到了自己在处理某些药材的时候,除了自己的那些独门手法之外,是不是也可以触类旁通试试太极的手法?
除了宣宗师之外,其他宗师们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手法,以至于王胜以为最快也得要三个月之后才能看到成品,可没到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大部分都摆到了王胜的面前。
这时候王胜才意识到,灵气加阵法,在手工时代,简直就是堪比作弊器的逆天神器,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的工作效率。
随便举个例子,就拿打铁来说,五斤十斤的锤子得抡多少下才能和数百斤数千斤以及数万斤的锤子抡上一下午的效果相比?手工磨金粉,一个普通人要磨多久,才能和一个六重境七重境的高手半天的工作量相当?能磨到同样细腻的程度吗?
第一个送到王胜面前的居然就是宣纸,而不是王胜想象中的砚台。稍微了解了一下之后,王胜就知道了原因,笔和砚台这些东西需要布置阵法,而且还要成套的能够一脉相承互相呼应的阵法,这个难度高出不少,这些日子里正把一个阵法大宗师琢磨的心力交瘁。
当第一张宣纸洁白,平展,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放在王胜面前的时候,王胜的心也激动了起来。这是生宣,也是号称的玉版宣,别的不敢说,但这和王胜在地球上看过的极品宣纸也不相上下,甚至于比地球上的水准还要高。
毕竟这世界还是有很多地球上不存在的东西,特别是灵气,导致就算是青檀木,也比地球上的青檀木要长势好很多,做出来的效果,更是高出数筹。
稍微的撕扯了一下,感觉的确是比地球上的宣纸更坚韧。光是这个,就可以保证保存时间会更长。
陆笔还没有造出来,但为了试验各种笔毫比例的那些最简陋的笔已经做出来不少。王胜拿了一支,开始蘸墨书写,测试宣纸的吸水性。
第一笔下去,王胜感觉就有了。这种感觉,就是王胜在地球上乔装文玩店主时那些精品生宣的感觉,一点都没错,甚至更优秀。毕竟这些纸浆的纤维,是一个高手用过太极柔劲拍出来的,更均匀,更细腻。
至于说宣纸和这个世界上原本的那些麻纸的比较,只要把两张纸放到一起,麻纸的制作者估计就能直接惭愧到一头撞死。
第二张是熟宣,也是王胜号称的澄心堂纸,王胜更是写起来得心应手。哪怕把皇宫里送过来抄家明细的兽皮卷轴拿过来,和这个一比,除了坚韧程度上能够胜过澄心堂纸之外,兽皮无论哪一方面,都和澄心堂纸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洒金宣则是体现出了真正的土豪本色,纸上那些璀璨的金色光芒,那是真的金粉。只看到这个卖相,王胜就相信,这绝对会成为一些暴发户们的最爱。
“就按这个标准,再提一级。”王胜冲着宣宗师说道:“我知道你能做到,做好之后,一个金币一张起卖。”
元龙 第二百七十九章 潜在威胁(上)
哪怕是记账用的那种鞣制好的兽皮,在普通的店铺里也不过就是一个银币的价格,甚至于在物价高涨的无忧城和京城里,最多也不过就是几个银币。可刚刚王胜试验过的纸,居然要一个金币一张。
宣宗师眼中放射出一股心动的目光,刚刚王胜说了,那个质量还要提升一级。对此,宣宗师很有把握,毕竟刚刚这些都是第一趟出的浆造的纸,而第一次,从来都意味着没经验,生疏,以及日后熟练之后的巨大提升。
从宣纸诞生之后,笔墨砚相继有成品拿出来,连那些配套的东西也都陆续出现,经过王胜的检验,至少都达到了王胜要求的最低标准。
很显然,对于王胜的最低标准,那些宗师大宗师们肯定是不会满意的。还是那个道理,第一次摸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大家都在憋着劲拿出来一个直接能惊艳世人的作品。
相对于这些宗师大宗师们的进度,乾生元开张,最大的瓶颈反而是人手上。媚儿带过来的几个掌柜的当然不用说,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掌柜,掌控一个分店自然是绰绰有余。问题是,下人们的素质无法满足王胜的要求了。
每一个乾生元店,王胜都要求店里的每一个伙计侍女什么的都要识字,而且都得能写一笔工整漂亮的楷书,都要能够熟练的侍弄茶道,都要能熟练的使用店里的每一种新出产的文房珍品。
于是,这些宗师大宗师们辛苦摸索第一次做出来的已经算是这个世上少有的奇珍的那些作品,就成了媚儿培训员工的道具。
书法早在王胜和媚儿决定要做乾生元的时候就已经把一批精挑细选的侍女伙计集中到了乾生元的某个大院中每天练习,短时间内灌输大量的知识。还好这些人都来自原先的七皇子和四位重臣的府上,也都算是有文化底子,这才不至于太过于急迫,可是毕竟还是拖了后腿。
王胜除了每天和这些宗师们交流之外,其他时间,要么是和清灵道长一起学习辨识药材,要么就是在某个单独的跨院中自己练习某些药材的处理手法。貌似最近研究的是研磨,用一个很重很平整的石磨,将某些干燥的东西研磨成极细的粉尘。
只是练习,用药材当然是太过于奢侈了,所以,王管事知道的是,侯爷让他买了一批极品的木炭,每天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研磨成粉末。
前面有段时间,侯爷以制冰为由,让王管事购买了一批硝石。反正府里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需要那几个修行冰系功法的人消耗修为给大家制冰,偌大府中,连带那些下人们在内,每天都能吃上一些凉爽的冰块。
当然,王管事更看不懂的是,侯爷还让王管事从药房大量购买了一批硫磺,每天有时间就学着宣宗师拍打那些纸浆一样,拍打那些硫磺。每拍打一阵,都要打开看看效果,看看有没有拍成宣宗师那般的细致。
这个小院中的一切,除了王管事之外,也就只有媚儿知道一些。不过媚儿来过几次之后,就嫌小院的味道有些呛人,从此不怎么过来。可王胜从来没有中断过,每天都来,哪怕是味道的确有些刺激,王胜也会戴着厚厚的口罩继续。
分辨药材王胜已经学了很多,但是辨识药材的味道最近却面临一个瓶颈。人毕竟不是那些嗅觉发达的动物,当一些味道浓郁辨识度高的药材王胜一一辨识之后,那些几乎没什么味道,或者没什么气味散发出来的无毒药材,王胜想要闻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
尝出来对王胜来说很轻松,因为味觉强化过,可闻出来要求太高,实在做不到。这也导致元魂空间中狻猊巨鼎现在只是凝实了三条腿,大部分的鼎身还是处于虚幻的状态。
没能闻出更多药材,王胜就无法让元魂升级,难道要冒险去闻那些有毒的药材?虽然王胜九字真言能保证一些微毒性或者剂量极小的毒药不会对自己身体产生什么影响,但毕竟是毒药,所依王胜还是决定先学完理论上的药效并且确定致死剂量之后再进行。
看起来一切都在步入正轨,只等宗师们的极品面世,以及乾生元的伙计侍女培训到位就能开店的时候,王胜这里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偌大的寝殿中,王胜正在睡觉,忽的潜意识察觉一阵危险,人还在睡梦中就已经条件反射一般的跳起来,飞速的冲向距离床最近的那个大柱子后面。
“还行,警惕性还很高,没有因为锦衣玉食就荒废。”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黑暗中响起,王胜紧绷的身体顿时间放松下来。这声音是凌虚老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