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修行在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沐飞尘

    指挥使部副都尉田尚家,十里,

    巴中城普通狱卒,王树洪家,距离县衙直线距离六里。

    捕快赵凡家,距离县衙四里。

    城门吏鲁山家,距离县衙三里。

    ....

    二十个官吏的家,被百姓包围的严严实实,确切的说,每家都有漕帮帮众莫大的功劳。

    因为如果单凭百姓们一头热的围追堵截,是不成章法的。会给这些有罪的官吏很多可乘之机,或者是转移钱财,或者是携银子潜逃。不管是哪一种,都非常麻烦。

    但是有了早已被两个管家安排吩咐好的漕帮帮众。这些人在其中隐隐然起着带头和出主意的作用。

    譬如说来到一户官吏家,帮众就会指导大家多少人堵后门多少人堵前门,多少人游弋,多少人看守。还有多少人在外面东市西市大街上转悠,力求一个不能跑掉。

    这样一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

    除非县衙有意纵容,否则这二十个被陈乐天状告的官吏一个都逃不掉。

    巴中城现在几乎已经是全城总动员了。

    一开始是谣言加上漕帮帮众的煽风点火,惹来一批年轻人。后来闻风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距离从县丞和陈乐天从县衙出发,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参与到这二十人的追补堵截中的百姓,已经发展到了五六千人,几乎是青壮年都来了。至于老年人,或因为腿脚不便,或因为不想再问时世,所以来的并不多。但尽管如此,仍有上百的七旬老人拄着拐杖一边嘴里骂着贪官污吏不得好死,一边缓缓走来。

    百姓们是容易煽惑的,但也是容易被恐吓的。

    这些官吏中,若是有那么几个能说会道的,绝对是能够一番话把百姓们说的晕头转向不敢强硬了。到时候乘机跑了那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这次行动中,最有力最重要的一环,还是漕帮帮众们。他们要承担一开始的散播谣言,接着的煽风点火,然后的保证火苗不熄灭,也就是即便真的有能说会道的官吏,也兴不起风浪来,然后还要抬高高涨火焰,这漕帮帮众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十家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赵典史,你有什么说的”县丞大人一手摸着箱子里的银锭,一边问。银锭闪闪发光,亮人眼,百姓们看的瞠目结舌的同时,心里也不免思量,这么多银子要是给我花,我能花多久,一辈子,还是两辈子

    赵典史此时已经是魂不守舍,双目无神的看着自己的脚面。依然一言不发,事实上他从一进门就一言不发,包括他的父母妻儿,此时都跪在地上。

    妻儿在哭,不敢说话。

    老母亲也在哭,不敢说话。

    老父亲在骂,骂他的典史儿子。

    “我把你养大,供你读书,让你为官,难道就是...”老父亲没有眼泪,只有痛恨。自己的儿子从小到大明明都是个很听话乖巧的孩子啊,长大后读书考秀才,更是深得老师同窗的喜欢,直至做了典史,对邻居乡里仍旧谦恭有礼,从来不做仗势欺人的事。

    可是...

    这一大箱的银子,怎么解释

    “你怎么不死!”原本跪在地上的老父亲猛然间,不似老者的身手窜起来,一拐杖朝着儿子的头砸去。

    赵典史浑浑噩噩根本不知道躲,这一拐杖就抡在赵典史的头上。

    赵典史登时鲜血流下脸,一头栽倒在地。

    老父亲还待继续打。

    被反应过来的衙役拉住了。

    “放肆!”县丞大人生气的喝道:“你这老儿,你想杀了你儿子吗”

    “儿子不成器,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我做爹的杀了他有何不可”老父亲挣扎着就要上来接着打。

    “他现今还是朝廷命官,莫说他是朝廷命官,就算他是一介布衣,就算犯了问斩之罪,那也得公堂会审朝廷裁决,岂容私宅行法”县丞大人说着,示意衙役把妻儿老小赶回屋里。

    捕头上前查看赵典史,道:“大人,赵典史没什么大碍,只是打晕过去了,头破了点,一会就能醒来。”

    县丞道:“把赵伟押送回去,还有银子。”

    说着,封山招招手,七八个漕帮大汉走上前,抬起箱子,往县衙走去。

    县丞看看这些大汉,忽然道:“像是绿林道上的人。”

    陈乐天哈哈一笑道:“大人真是慧眼,都是漕帮的人,我有个朋友认识此处漕帮的,我就不客气的借来用用了。”

    县丞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绿林道向来不是官府认同的,起码明面上是不认可的。但是无论上陆地上的镖局还是水上的船帮,或多或少都沾点绿林味儿。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都是违法乱纪的。但县丞也只是点到为止,说的多了也没意义。

    因为人人都知道,该抓该杀的,不是这些身强力壮的帮众,是带着这些帮众为非作歹的头头而已,帮众们顶多也就是受人指使的从犯罢了。

    衙役们把现场该记的都记了,众人这又继续往下一家。

    第二家就是铁牢头家,因为他家是离赵典史家最近的。

    在铁牢头家,众人在锅灶下埋了个方圆两尺深两尺的坑。铁牢头是直接把银子埋在洞里,而且这回埋的并不深,估计铁牢头方便拿取,所以就埋得很浅。一炷香的时间,银子就都挖出来了。在地上杂乱堆成一堆,估计有几千两。

    铁牢头孩子在外地读书,家里就他跟老伴一个人。老伴起初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死死的守着坑不让人挖。

    众人怎么说都不行。

    说银子都是铁牢头私通土匪得来的,是犯法的,如今县丞大人来审案了,你让开,若是再不让,就要把你与铁牢头一同论罪了。

    那老伴根本不理会,谁上来她就咬谁。

    县丞上来说都不行,还把县丞给骂了一顿,说县丞大人是贪官污吏,自己贪赃枉法还嫁祸给我家老头子。搞的县丞气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陈乐天忍着笑上来道:“老人家,你且看那里有一锭银子,不知是不是你家的。”说着,指着厨房另一角,果然有一块碎银子,阳光透过窗户招进来,照的闪闪发光。

    老伴双眼一亮,立刻走过去拿银子。还没走到银子跟前,封山拿起银子往窗外一扔,那老妇剜了封山一眼,立刻追出去。

    “开挖。”陈乐天一声令下,衙役们不待县丞吩咐,立刻就开始挖。

    陈乐天看出来那老妇神志似乎不大正常,而且很重财,说什么道理都没用,只能用这种赖法子。

    县丞心想,你这人倒也是个歪才。

    这第二家众人就轻车熟路多了。

    再加上银子也不多,估计顶多恐怕连赵典史的十分之一银子都没。

    漕帮帮众在两个衙役的带领下,押着银子和铁牢头再次往县衙而去。

    铁牢头的状况跟赵典史就不一样了,铁牢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自己凄惨的身世,自己的无奈,说自己是被铁头帮逼的,根本不是自己想跟铁头帮共通。

    县丞道:“这话将来到堂上再说,现在你就闭嘴吧。本官为官多年,从来没听过贪官污吏还有被逼贪污的,找那些借口做什么,速速走。”

    然后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

    哼哧哼哧到夕阳西下时,已经走了十家了。

    这十家全部都是人赃并获,没有一家的银子地点不是在陈乐天状词中。县丞大人越挖越心惊,不禁想,这个陈乐天到底有什么通天的本事,把这些人摸得透透的,不仅仅知道哪些人跟铁头帮勾结,而且连银子放的具体位置都知道的这么清楚。他们至少要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而且还得有大量本地的地头蛇帮忙,否则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

    “大人,今天恐怕是搞不完了。”陈乐天看着清点银两的衙役,小声对旁边的县丞道。

    县丞此时对陈乐天的态度已经越发的恭敬,要不是碍于这是在外面,衙门里的人,百姓们面前,县丞早已跟陈乐天平起平坐了,陈同学的称呼也得换成陈公子了。但这是在外面,县丞就算不在乎自己的面子,也得顾忌朝廷的颜面,道:“陈同学有什么想法”



第三百九十八章 熬夜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县丞问陈乐天有什么想法,陈乐天心道,我能有什么想法,我的想法就是把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全部撸下来,你干吗面上却道:“学生的想法是,晚上就别继续了,安排人在这守着,等到明天一早再继续。”

    县丞装模作样的想了许久,才道:“如此也好,毕竟还有一半人家,就算再搞几个时辰也搞不完,况且晚上天黑,容易遗漏。”其实心中早就同意了,正好歇一晚,他还能回去跟县尊大人好好商量商量,要是真的连夜干完,后续的工作他这个县丞根本不敢自己拿主意。

    陈乐天的意见正合他意。

    陈乐天其实早看明白了这点,县丞大人虽然和稀泥的本事和县尊大人不相上下,但毕竟县尊还是道高一尺,县丞大人虽然代理县尊职务,但终究还是得乖乖听县尊的话。

    当晚,县衙派出七十多个衙役和捕快,分布在剩余还没开挖的十家。

    挖过的十家,连官吏和银子全都押去了县衙大牢严加看管。

    没挖的十家才是重点。

    这十家,每一家都有五个衙役,还有陈乐天的漕帮部下十个人。这十五个人的作用就是看着这家人,不让他们出逃。

    令陈乐天有些惊讶的是,百姓们还都不愿走。

    天都黑了,这些百姓却兀自精神满满,县丞和陈乐天都让他们回家休息,明天一早再来看着。

    但这些年轻百姓纷纷说不,说他们要在这守着,说十五个人太少了,有他们这些年轻人在更稳妥些,保证这些贪官污吏逃脱不掉。

    陈乐天道:“诸位,你们且回去好好歇息,养好精神明日再来,这份功劳你们依然是大大的。”

    “咱们为官府做事为咱们老百姓自己做事,要什么功劳陈公子太也小看我们了,大家说是不是”

    “对,陈公子莫要小看我们巴中百姓。”

    “咱们也是大宋子民,不差。”

    陈乐天被说的一头大包,尴尬的拱手道:“好好好,随便你们,我错了。”

    刘大明笑道:“诸位父老乡亲,你们的心意我们能理解,但身体重要嘛,还是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县衙和咱们就够了。”

    “你们都回去睡,咱们在这好得很,这是咱们百姓分内之事...”

    饶是刘大明能说会道,也还是落的跟陈乐天一样被说的满头包的下场,败下阵来。

    而机智的县丞大人见此情景,也就不去撞这南墙了,说道:“诸位心意是非常好的,若诸位不放心我们,愿意守夜在此等到明日,那本官也就只有惭愧的回去睡觉了。告辞。”

    说罢,县丞大人转身就走了。留下百姓们在有些惊诧。这县丞大人也太不讲究羽翼了吧,说话怎么如此直白。

    然后陈乐天也拱手道:“诸位父老乡亲好好看着啊,我也回去睡觉咯。”说罢,也是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一夜,巴中城恐怕是自建城以来,第一次出现如此奇观。

    几乎全城的年轻人,都没有睡觉。而是在十个官吏家外,把官吏家围的严严实实的。

    尽管夜露湿寒,尽管黑夜茫茫,但他们依旧精神非常好,坐在那里、站在那里。不停地议论着很多。或是探讨国家政事,各国关系,或是说说帝王将相的传言,或是修行界的逸闻趣事,等等。

    “咱们大宋好像很久没有打仗了,人都懈怠了,我觉得这样不好,得改一改。”

    “已经在改了,只是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总不能忽然一下子全部改掉,这样的改变也成功不了。”

    “很多东西都是迫在眉睫的。”

    “咱们今天确实很强大,可是保不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十年后,就衰落的连西凉都打不过了。”

    “居安思危,这倒是真理。”

    年轻人们有些人担忧有些人乐观,但多数还是乐观的。毕竟在这太平盛世,在这天下第一的大宋,不乐观的理由比乐观的理由要难找多了。

    年轻人们彻夜长谈,在这个为官府为百姓做事的夜色里。这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啊,将来可以很自豪的跟子孙后代说,爷爷我当年可是为国为民做过大事的,为肃清吏治有过大贡献的人呐。

    长夜漫漫,得亏都是年轻人,熬个夜没什么大不了。

    而县丞大人一回到县衙,就直接到后堂找县尊大人了。

    外面发生的一切事情赵彪都早已禀告了县尊大人,所以县尊很清楚事情的经过。

    县丞一到,县尊就说道:“坐,你做的很不错。”

    县丞道:“大人过奖了,还是大人指点的好,我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寒暄几句后,县丞道:“那陈乐天却不知是想做什么,他状告那么多官吏,对咱们县衙的声誉影响甚大啊。我有些担心,百姓们会因此不相信咱们县衙,那就麻烦了。”

    县尊嗯了一声道:“百姓一时半会倒不会因此不信任咱们,再说了,这些官吏除了个典史,其他都是小喽啰罢了。咱们只要给百姓一个公正的交待,百姓不会责难我们的...”

    说着,县尊看了眼县丞,县丞知道县尊目光看过来,便微微垂下目光了。

    县丞道:“我也是多言了。咱们作为一县之官,为百姓做事自然是应该的,只是不知百姓能不能理解我们。如果最后不仅不理解,反而让我们来背这个黑锅,咱们就太冤枉了。”

    县尊不动声色的呵呵两声道:“那倒不会,你放心,做好咱们分内的事儿就行了。”
1...9495969798...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