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有一点他一直没说,当初徐世杨在江南,临安城门口震慑鞑子和后来火烧都亭驿,徐宁都在现场。
亲眼看到两次大涨汉人威风的事,徐宁觉得鞑子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厉害,自己也实在没必要怕他们。
徐宁认为,若是能在江北打鞑子,比回江南打方腊那些乌合之众更能打出些名头来。
大部分禁军士兵跟林冲、徐宁的想法差不多。
有些人是因为被编入和亲队伍后,自觉自己回不去了,回去之后也没法逃脱和亲队伍被劫的罪责,因此干脆留在江北。
另外一些人则是因为对自己的身手有自信,觉得民兵可以打鞑子,自己当然更应该跟鞑子较量一番!
因此,五千禁军,自愿留下的居然就有两千四百多人!
在徐世杨看来,这个比例十分高,禁军毕竟是大周的职业军,特别是其中的军官,在江南大多家境殷实,种种原因影响下,能有近一半的人主动留下,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至于那些不愿意留下的人……,徐世杨当然也不打算轻易放他们离开。
既然不愿意加入,那么他们依旧是禁军而不是青州军,这样的话青州方面没有理由提供给他们补给物资,因此要回家的另外两千多禁军,应该自己支付在青州的伙食费,住宿费,以及乘船回家的路费。
食宿其实还好说,但回家的船资可不便宜,徐世杨要求他们签订一份为期六个月的合同,在这六个月时间里,那些想回家的禁军应该服从青州的命令,为青州军服务。
短期服役,作为在青州期间的食宿费用和回江南的盘缠。
在此期间,青州不会命令他们执行必死的任务,也不会让他们去打鞑子,若是鞑子在六个月内南下,徐世杨会派船把他们送走。
徐世杨打算利用这只队伍,加上部分民兵队伍,对付青州西面的兖州,以及东面莱州的部分坞堡,扩大青州控制面积,增加人口和储备。
原本这个任务应该是新军的,但是新军训练任务太重,几乎没有休整又是屡经战阵,虽说打得都不怎么激烈,但人的体能和精神终究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压榨下去。
徐世杨打算让新军士兵分批休假,好好休整一番之后,再进入下一阶段训练和战争工作。
反正对付地方坞堡主,两千多禁军也就足够了,这些人装备精良,身体素质也不错,以前就是职业兵,若是连不脱产的民兵都对付不了,那还不如赶紧把他们踢回江南去。
新军方面,有了两千四百多原禁军士兵的加入,各营选锋兵几乎全部超编,步兵营在原来六百人的基础上,各增加一百选锋兵编制。
这造成八个步兵营的建制全都膨胀到七百人,由于禁军中会骑马的人很多,以骑马步兵为主的靖远营也扩张到七百人。
而用正
第236章 工厂1
徐世杨对马的素质没有太深的了解,他只是知道帕尔斯马性能优越,是很名贵的好马而已。
因此他也不会有骑兵出身的几个将领那种看到宝马就挪不开步子的情况,徐世杨只是很冷静的吩咐道:
“去检查一下这些马匹,若是合格的种马,每匹支付三千匹绢,若不是,就把那些帕尔斯人切碎,扔到海里去。”
“大人,即使不是种马,这么好的战马,也是宝物!”徐宁凑过来,眉开眼笑的说:“把这些马给骑兵吧,鞑子都没有这么好的马!”
“想都别想。”徐世杨毫不客气的拒绝道:“我要拿这些马建设军马场,育种自己的战马,怎么可能拿到战场上去浪费”
“何况一匹马三千匹绢,你用得起吗”
徐宁讪笑着,没有回答。
三千匹绢,即使是他这样家资还算丰厚的禁军中级军官,也不可能出得起,这笔生意确确实实是一个政治实体的战略动作,个人想在其中获得好处,恐怕得等二代甚至三代混血马成长起来之后了。
几个禁军军官都是马痴,孙立栾廷玉也不弱,检查几匹马的状态并不困难,很快就有人汇报:
“完全没问题,都是年轻的小种马。”
“那就把绢给他们搬到船上去,一匹都不要少。”
徐世杨吩咐道:
“若是有机会,我还希望跟他们谈更多生意。你们若是能凑够钱,也可以从他们那里订购马匹,我不管。”
徐宁林冲相视苦笑,买不起买不起。
……
“不愧是绢之国。”
帕尔斯商船上,一个强壮的黑发年轻人看着不断被搬上船的丝绢,语气感慨的说:
“这种地方也能有这么多丝绢。”
“这次能赚很多钱。”商人得意的说:“虽然把战马运到绢之国来很麻烦,很贵,风险也很大,但只要做成,就能挣到很多钱。”
“具体能赚多少”
“一捆绢运回国内,大概能卖到3个第纳尔左右。”
“呵,那就是十万第纳尔以上”
第纳尔是金币,一枚相当于二十迪拉姆银币,四两库平银。
即使是在帕尔斯首都叶克巴达那,拥有十万第纳尔的人,也已经可以成为顶尖富豪了。
真是完成一单生意,就能做到一夜暴富!
“那么,小的在这里休息一天,明天就得返航了。”商人搓着双手,谄笑着说道:“大人您的打算呢”
黑发年轻人是帕尔斯万骑长的侄子,商人能搞来这么多上好的种马贩卖,只有钱是不可能的,也是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之后才能完成这笔交易。
作为交换,商人答应把年轻人带到东方绢之国来,增长一下见识,并且与东方的武者交流一下。
年轻人认为,这是锤炼自己武艺的最好办法。
“我就在这里下船。”
年轻人回答:
“我能感觉的出来,这边就要打仗了,我在这边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
“可是,这不会很危险吗为了东方人的战争……”
“危险才是锻炼自己的最好办法。”
年轻人满不在乎的笑着说:
“在帕尔斯,我能学到的东西已经很少了,我想试试陌生环境下的危险是什么样的。”
“至于危险,我觉得即使最危险的情况,保住自己的命还是没问题的。”
“你完成交易后就回去吧,一年以后再来接我。”
年轻人显得十分自信:
“等明年你再来交易,我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是,祝您成功,达龙大人!”
……
徐世杨并不知道帕尔斯商船还给自己送来一个能冲锋陷阵的高手,他现在有更重要的工作——视察青州的几个重要工厂。
首先当然是一切的基础,兵工厂。
在增加了几百位工匠后,青州兵工厂的规模扩大了几乎三倍之巨,以至于徐世杨不得不专门在青州府附近新建
第237章 枪与枪
“簧轮手枪”
戴梓略微想了一下,赞道:
“倒是个合适的名字。”
“这枪打火率跟燧发枪差不多,优点是不像燧发枪必须有专门研磨的打火药。”
燧发枪引火孔很小,而且容易堵塞,药锅里必须用产量极低,引火率更高的细火药。
目前的新军燧发枪手,是在胸前挂一个装细火药的葫芦,只用以装填引药,子弹主发射药与弹丸一起用纸包装。
这造成了燧发枪手的发射药有两种,后勤容易引发混乱,士兵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也容易搞错,致使打火率下降。
簧轮枪没有这个毛病,这玩意有些像是轮式打火机,用内置钢轮摩擦黄铁矿石打火,用不着太细致的引药,可以像火绳枪那样直接用较为粗糙的火药引火。
而且,像燧发枪一样,簧轮枪不需要明火,可以预先装填,给骑兵使用似乎蛮好的。
好处很多,但也有缺点,而且缺点非常致命。
“戴老先生,这玩意,你一个月能造几支”
徐世杨抓着枪管,略略挥舞手中的簧轮枪,笑着问。
“这……”
戴梓张张口,似乎想要解释什么,不过最终还是老实承认道:
“很难造,一个月能造一支就不错了。”
戴梓本想说,他以及他的儿子,还有几个相熟的军器监大匠都有制造这玩意的能力,只是即使这样,似乎也造不了多少,数量上只能提供给军官自卫。
但问题是,如果是军官专用枪,有必要节省那点细火药
这样簧轮枪相比燧发枪又没有什么优势了。
实际上,历史上簧轮枪被燧发枪迅速取代,就是这几个缺点:
太复杂,导致制作困难,容易出故障还难维修,同时这也导致簧轮枪成为标准的贵族武器,价格高的惊人,但性能又没有超出燧发枪太多,无非就是能在火绳枪时代提供一种不需要明火的武器给贵族骑兵罢了。
同样能做到这一点的燧发枪普及后,簧轮枪被迅速替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之前徐世杨主持的武器发展,完全以实用性为最高准绳。
生产火门枪是为了在只有一户工匠,生产力不足的时候,尽量给亲兵队装备一种能与鞑子甲兵对抗的武器。
这东西除了生产简单,产量比较高,能锻炼工匠手艺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属于没办法时的临时办法。
因此找到机会后,徐世杨立刻用蛇杆火绳枪代替了火门枪,如今的火门枪只在民兵部队中还有装备。
火绳枪之后,徐世杨直接跳过复杂的簧轮枪,向燧发枪迈进。
只要能够搞定螺纹和板簧,燧发枪的生产其实并不困难,技术跳跃程度也实在不高(引药问题是火药生产中的麻烦),却能获得很大的好处。
燧发枪是第一种可以普遍装备骑兵的枪械,而且价格便宜、维护简单、性能还算合用,是一种真正可以大规模装备的平民武器。
跳过贵族化的簧轮枪,几乎是所有穿越者必然的选择。
却没成想,戴梓这样如今世上顶级工匠,为了炫技,居然还是把这种昂贵的玩意搞出来了。
徐世杨没有拆开手中的簧轮枪看看戴梓这一把跟历史上欧洲使用的同类型武器有什么差别。
想来也是大差不差吧,技术毕竟是相通的。
枪机里面肯定都是些精巧到可以用来制作钟表的小零件,用来装比绰绰有余,只是距离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武器还有很大距离……
等等,钟表
另一个位面,历史上欧洲的簧轮枪其实就是钟表匠发明的,很多部件甚至直接与当时的钟表可以做到互换!
既然戴梓能够手工打造簧轮枪,那么反向发明钟表也是可行的,对吧
钟表可是
第238章 工厂2
从兵工厂出来,徐世杨又连续参观了青州钢铁厂和纺织厂。
前世,他是个很喜欢看网文的书虫,很清楚所谓穿越者必点的三大科技树:
钢铁、玻璃、枪炮。
真的穿越之后,他发现其中最好搞的其实是枪炮。
炮这种东西,有商代铸造大鼎的技术就完全没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找根大树掏给窝凑合用。
火枪也不过是根铁管,只有发展到燧发枪才算有点技术含量,但也不超出现在的技术极限。
这些东西反而都很好搞,相反,高炉炼钢到现在才刚刚开始实验,第一座小高炉刚刚开始动工,能不能成还是两说。
现在青州所用的钢铁,一个主要来源是江南,本土生产的完全还是再用旧式手法炼铁,产量很低。
当然,青州目前的用量本身也不大,结合进口,倒也能勉强满足需求。
至于玻璃……,建厂虽然很久,但产出一直不尽如人意,仅有的几件成品,全都是布满气泡的废品,即使不懂技术,也能一眼看出根本不能用。
这间工厂,如今不仅无法带来滚滚财源,想反却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完全是个亏本买卖。
徐世杨虽然总是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要给予技术人员充分尊重,要给他们改进时间,但眼看着宝贵的钱粮投入进去,却一点成绩都拿不出来,他还是有些怨气的,因此这次干脆绕过玻璃工厂,转向纺织厂。
徐世杨带着亲兵进入纺织厂的时候,这边正在进行军训,女工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扛着削减的木枪,喊着口号在厂房前的空地上列队跑圈。
如今齐省尚未有大宗纺织原料输入,所谓纺织厂,其实就是个以女工为主,把成品天竺土布裁剪缝纫为成品的成衣工厂。
这个工厂可以为新军提供统一样式的军装、布鞋、绑腿以及帐篷,但现在她们没有纺织能力,徐世杨的轻工业依旧瘸着一条腿,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链。
“也许以后应该推广种植棉花”
第一次工业革命,往往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通常这种轻工业也是原始积累中最赚钱的行业,没有之一。
徐世杨非常希望能尽快完善自己的纺织工业产业链,当然,现在还做不到,毕竟统一青州也没多长时间,基础还不牢固,有一点田地都要想法设法种植粮食。
经济作物,还得等以后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开始推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