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六零:翻身做主小媳妇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馨小玥

    回到家里,贾大姐和董子健已经来家里了,大姐说:“二妹,明天我们家请客吃饭,你和国强还有娃娃些这时候就上我们家去呢。”

    她的意思是今天下午到董家去,免得明天上午大人娃娃的拉到县城恐怕就中午了。

    “我们今天就去恐怕你们家睡不到哟。”向国强就在旁边笑着说。

    他的意思是:你们家住在城里,房子那么小,又和父母兄妹住在一起,我们一家又跑去挤,今晚恐怕没地方住吧你们是不是还要很麻烦地去到处为我们安排住宿呢

    是啊,贾大姐和董子健回城以后就一直和董父母住在一起,董家是住在县城里那种老四合院房子里,院子里住了好几家街坊邻居,院子是公用的,他们家的住房也就那么几间,而且都很小很窄,韩父母住一间,贾大姐和董子健住一间,董子健的两个妹妹住一间,这一间屋还是用木板隔成两半的,另一半住着董子健的小弟。

    挤不挤你们说挤不挤

    可是自尊心很强的董子健一听向国强这么说,马上就把脸沉下来了,到一边去抽闷烟去了。

    你这是嫌弃我们家小,是不是

    哈哈,这就是雪漫的外公,简直“小气”得可爱!

    向国强这不过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而已,没想到董子健就又不高兴了,搞得他马上就闭了嘴。

    贾大姐看了一眼走开的丈夫,小声地说:“我们可以去给你们写招待所的。”

    “不用啦,明天我们一早就出发,走到街上也最多十点种左右,赶得上你家吃饭的。”贾二妹便笑着小声说。

    贾大姐想了想说:“好吧,那你们明天早点来,我和子健就先回去了。”

    “好。”贾二妹点头,因为知道贾大姐要先回去帮忙准备,董子健的妈身体不太好,操持家里的事也就全靠贾大姐了。

    贾大姐的也算是个能干人了,自己在学校里做临时工不说,平时还要操持家务,董家那两个小姑子一个小叔子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也够辛苦的。

    第二天一大早贾二妹就把暖暖等三个娃娃叫了起来,三个娃揉着眼睛起来了,就连穿衣吃饭都是眯着眼睛的,然后吃完早饭,一大家人关上门就去贾大姐家去了。

    娘家这里离县城不算远就六公里的样子,因为是走路也要在路上耽搁一个多小时的,毕竟有三个娃,不能像向国强行军那样走路,是不

    再说上人家家里去吃饭也不能赶着饭点去吧,那样多不礼貌。

    大概十点钟左右贾二妹他们一大家子人就到了大姐家。

    大姐那两个小姑子真是懒啊,除了吃饭的时候往桌上摆一下筷子之外就是坐着吃饭的事了,家里就见着大姐在那忙上忙下忙里忙外。

    而且那两个小姑子还像受过人民迫害心理不健全一样,对人爱理不理的,客人来了不说端茶倒水还跑到房里去歇着去了。

    卧槽!这就是雪漫外公的妹妹啊!

    好吧,亲的亲的,原谅他们吧!

    大姐的婆婆妈体弱多病,那是没说了;大姐的公公是个文人,一脸严肃,也是没说了;丈夫董子健就像他爸一样,也是一张严肃脸,那也没说了。

    不过贾大姐也真是能干,服侍这么一大家人还能把这个家操持着转也算是很能干了,后来贾大姐承包了学校的食堂,董子健家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的谈婚论嫁还都是她这个嫂子一手操办的呢!

    还有,贾大姐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后来成了一个大企业的高管,两个女儿一个是中学教师,一个是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那个就是杜雪漫的妈妈。(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的)

    无疑,杜雪漫的外婆是个女强人。

    初八,贾二妹和向国强一家就离开娘家了,他们还要回向国强老家一趟。

    回到了向国强的老家,向父母对他们说:“小山这娃娃有些不务正业呢,不好好读书一天就拿个笔在本子上画啊画啊的。”

    贾二妹去拿过向山的本子来一看,只见本子上用铅笔画着鸭子、鸡、狗,还有田间的那些花花草草。

    还甭说,这孩子虽然是用铅笔画的,但画出来的东西还真像那么回事,不说惟妙惟肖吧,也真的是画啥像啥。

    “小山,你喜欢画画啊”贾二妹问。

    &nb




第454章我家那位生了
    言下就是不赞同贾二妹的说法了,但又不好公开说儿媳妇,就只有再次强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了。

    向山见他爷爷这样说,有些无奈地耷拉着头,不吭声,但心里肯定是不服的。

    “没事,幺妈支持你。”贾二妹悄悄对他说,“不过条件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在搞好文化功课的状况下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吗”

    “好。”向山点头。

    向国强不说话,他觉得他爸爸说的话也不是不对,现在都恢复高考了,作为农家子弟的确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向山这娃娃人越大越秀气了,性格也很暖很温和,走当兵这条路貌似也不太适合。

    真话,这年月能考上大学就是脱了农皮端上铁饭碗了,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自谋职业,这时代的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

    “还是好好学习考大学才是出路。”最终向国强说出了一句。

    “是啊,你幺爸都说了要好好学习考大学,你要听你幺爸的话哟。”向父抓住机会说。

    “可以考美术学院。”贾二妹说。

    “美术学院是干什么的读了出来干啥是不是国家干部”向父只关心这个问题。

    “读了出来可以当美术老师。”贾二妹说。

    “也是吃商品粮的老师吗”向父问。

    “是啊,就是在中学里教画画的老师。”贾二妹又补充一句:“不是临时工,不是民办教师。”

    向父一听是吃商品粮的国家正式教师,就不那么表示反对了,“只要是公办教师就行。”

    这年月吃商品粮有城镇户口的是公办教师,那些拿着临时工的钱户口是农村的就是民办教师,两种是天上人间的区别。

    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简直就是这个年代的身份上的分水岭,很多农家子弟挤破脑袋读书考大学就是为了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也有很多女子为了脱离农村牺牲了自尊牺牲了很多很多嫁到城镇去,就是为了脱掉这身农皮,罗秀红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天贾二妹上街去,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里为向山买了两只碳素画笔、一盒水彩、两只毛笔、一本素描基础回来送给了向山,让他课余时间好好自学,向山高兴得不得了,把这些东西像珍宝一样好好收藏了起来。

    晚上,睡在床上贾二妹对向国说:“向山他既然有画画的兴趣,那我去给石小平说说,将来把他送到她那里去学画,好不”

    “……”向国强沉默了一下,说:“那也要好好读书啊,考不上大学他还是农民啊,去学画画也解决不了他的农村户口啊。”

    户口,户口,这个年代的身份分水岭啊!

    “那就让他考美院吧,美院的分数线又不高。”

    “……看他的造化吧。”

    ……

    在向家待到正月十五过完,春节也就过完了,然后贾二妹他们一家就回部队去了。

    这回老家一趟算下来也有二十多天了,回到部队家里也还得给自己几天时间休整吧。

    回到部队不久,地雷蛋就上他们部队来了,是来向他们报喜来了——

    “嫂子,向团,我家那位生了。”

    “是个儿子吧”贾二妹笑嘻嘻地问:“我在老家的时候看着她怀儿的样子了。”

    “一看这娃笑得嘴都合不拢来的样子就知道是个儿子。”向国强点着他说。

    “是啊,是啊,是个大胖小子,七斤二两!”地雷蛋兴高采烈地说。

    “这么大个娃啊,那可把小菊坑死了,生起来恼火啊!”贾二妹说,“我还特意叫她少吃点呢,别是个巨大儿,生起来恼火。”

    “是啊,是啊,都是我那老丈妈给她吃得太好了,每天都是吃小灶的,所以我媳妇儿生了三天三夜才把我儿子生出来。”地雷蛋笑嘻嘻地说。

    “尼玛的还怪上你老丈妈似的,白眼狼一个!”向国强瞪了他一眼,“回头好好感谢你老丈妈去!”

    “那是,那是。”地雷蛋忙说,“可惜我请不了假,要训练新兵,李小松请假回去了,他老婆也要生了,没办法,他让我好好在部队里帮他料理着,回头他的产假休完了再准许我回去,瞧瞧这个自私的家伙!”

    “好了,好了,别得瑟了,生了个大胖小子你还想怎么样!”

    “老向,求求你还是想办法把我调到你这边来



第455章这女人上门来干什么?
    部队周围除了路就是大山和满是石头的坡地,想要像从前那样开一大片出来根本不可能,路边见到那么一点点泥土的地方只适合种点小葱蒜苗什么的,根本就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种玉米小麦和油菜了。

    当然田地也是有的,但那都是当地老百姓的田地,当地老百姓将能开垦出来种地的土地都开垦出来了,根本就没有给人留下多余的土地。

    这边不像那边部队了,那边部队周围是部队农场和劳改农场,所以周围基本没老百姓,但这边部队没有农场,周围就基本是老白姓的地盘了,作为军属的贾二妹不可能去抢老百姓的地盘吧

    不过这边的山真大,植被也相当的好,可以比得上四方老家的大山了,矿产丰富啊,煤矿、石灰矿啊到处都是,可以说煤炭简直随处可得,根本就不愁没烧火的原料。

    这里的河水也清澈,全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无污染的含有多种矿物质的山泉水。

    部队专门从山上接了管道下来,将山泉水引入了专门的水库供部队用水,水龙头直接牵入了家属区,家属区坝子里有接水台,需要用水直接拿盆拿桶去接就是了,比起那边部队家属区缺水要去河里挑,这里就简直好多了。

    不能开荒种地,贾二妹就只有把家里那方小院子充分利用起来,那一圈花台不用种花草了都利用起来种上小葱蒜苗和能种的蔬菜等,挨着储物间用砖头石块砌了个狗屋出来,狗屋兼顾鸡棚,再去附近老百姓家里买了一些小鸡仔来养在里面。

    储物间上面那个平台只有边上四沿种了花草,中间平台就让它空着,可以用来晒东西,比如晒衣服和晒她挖来的那些草药等。

    还好四周都是老百姓,可以上他们家去购买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鸡蛋等土特产,而且还很便宜,这就比较好了。

    现在,贾二妹唯一可做又想做的事就是上山去采药,这些大山上绝对有很多药材,而且绝对不乏珍贵药材。

    对了,以前在山上采到的那个百年人参她已经带回老家去给母亲了,母亲有眩晕病,干活稍微久一点就会犯头晕,春节前母亲在来信中提到“我恐怕是老了,体力再不如从前了,多做点事就会头晕喘气,眼睛也花,手脚也冰冷,二妹你回来时给我瞧瞧是个什么毛病,其他都还好”……

    她寻思着母亲这病是长期营养不良和操劳过度造成的,母亲现在才四十出头岁数,怎么可能就得了老年病呢!

    母亲原本是大户人家出生的大家闺秀,会识字,会裁缝刺绣,但就是不会做粗活累活,但自打嫁到贾家湾后就土改了,她便开始了一个人操持家务养育孩子的重任,什么粗活累活都学会干了,但又长期吃不饱,所以长年累月就落下了这个病根。

    贾二妹的诊断结果就是母亲贫血,营养不良,所以必须要补身体,补中气,于是她就想到了自己那支珍贵的人参。

    没有什么舍不得,用在母亲身上,为母亲延年益寿是千值万值的事,总比拿这支人参去巴结领导为自己和向国强谋富贵有意义。

    真的,这样贵重的人参,只有两个用途:要么拿去卖钱、拿去行贿,要么拿来服用。

    她选择后者。

    她和向国强都这么年轻,身强体壮的,哪里用得着吃人参,当然只能给母亲服用了。

    前途可以靠自己去奋斗,各种机会都有,但母亲只有一个。

    她害怕母亲不肯服用这么珍贵的东西,所以她将人参切段和一些补气活血的药材一起捣碎了,再用蜂蜜调和了,捏成丸状,用密封性很好的大玻璃瓶装了给母亲带了回去,叮嘱她说:“妈,这是我在省城里专门给你找的名老中医开的药,你每天早晨起床空腹服用一丸,能治疗你的眩晕。”

    二妹妈信了,按照她的方法服用,当天人就感觉身上暖和了,眼睛也不花了;服用了两天后,母亲的手脚也不凉了,晚上被子里能睡热活了。

    春节在家的那几天她天天都叮嘱着母亲服用人参药丸,临走时发现母亲的脸色已经红润了,鬓角的白发根部都变黑了。

    她心里感叹啊,这支百年人参简直太神奇了!

    现在,她就想上山去采药啊!最好是再有好运气采到一支百年人参!

    可是她现在要一个人上山去采药吧,向国强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想要他跟着一起去吧,他又忙得成天不着屋,贾二妹这白天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日子就难过了哇。

    就像这时候,一早把三个娃送去幼儿园后,她喂喂狗喂喂鸡,再给花草和蔬菜浇浇水,然后就没事做了,只能搬把椅子出来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蓝天白云和苍山白雪。

    正这么岁月静好地坐着,突然就听到“嘟嘟嘟”的敲门声。

     



第456章她又是重生而来的?
    他们家的二女婿倒是挺能干挺合他们意的,但就是和二女儿结婚四年了连个孩子都没有,都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了谁身上。

    贾二妹也搞不懂这个龙凤今天来干什么的,依她第一次见面那冷淡的样子,应该不会是来找自己叙旧的吧既然不是叙旧,那她来这里的目的何在

    而且,龙凤今天这态度多谦虚有礼啊,而且还有些能说会道,甚至是知书达理,跟之前那个龙凤简直有种两个人的错觉。

    第一次见到的龙凤冷淡、傲慢,甚至感觉还有些愚顽,不是不爱说话那种人,而是根本不会说话那种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硬的性子还很牛筋的那种人。

    可是现在完全颠覆了,分明就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人了。

    “二芳,我参观参观你家可好”龙凤问。

    “行啊,我家就这样,你别笑话就是。”贾二妹客气地说。
1...109110111112113...3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