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刘宗敏也没有了以往的锐气,咬着牙啐道:“徐长青此役还不知道收拢了多少铠甲、兵刃,更别说其他好处了,他必定实力大涨。大军师说的不错,咱们,决不能再轻举妄动了哇……”

    “那,江陵城还打不打?”

    好半天,突然有人抛出了这个核心点。

    但迎接他的却是一阵沉默,根本就没有人表态了。

    这他么不是废话嘛!

    你现在打江陵城,是想把徐长青这头老虎引来吗?

    ……

    就恍如一群呱呱聒噪的鸭子,突然被上帝之手掐住了嘴巴,一时间,由西北湖广一线引发的天下震荡,陡然便是平复了下来。

    所有人都没有动作了。

    就像是场上的一帮运动员,突然听到裁判吹了哨子,大家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整个世界都进入到了一种无比诡异的状态。

    海城。

    凭借着模范军强大的情报网络,天下的各种消息,也是犹如雪花一样纷纷朝着徐长青的官厅内汇总而来。

    十几个参谋外加七八个账房先生都有些忙不过来了,不断将其中精华,迅速筛选给徐长青。

    徐长青这时也意识到开办一个‘机要

    秘书处’的重要性。

    否则,天天看这一帮大老爷们们忙活,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呢。

    不过随着湖广的局面暂时稳定,徐长青也稍稍松了口气。

    此时最大的损失虽是大明,却并非是不能接受。

    湖广的确是鱼米之乡,但这些年已经被张献忠等人轮番祸害的厉害,掌控在大明手中,非但不会对大明有什么积极作用,反而是一身的骚腥。

    此时湖广这种对峙局面,倒是更有利于平衡之道。

    但这终究是暂时的,不是长久之计。

    不过,徐长青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再给模范军一两年的时间来调整,莫说是这些土军头了,就算直面清军主力,杀到京师城下,真正涤荡中华,又有何难?

    “报——”

    “朝廷最新公函……”

    正思虑间,朝廷又有消息传过来。

    徐长青慢斯条理的接过来,扫了一眼,嘴角边不由弯弯翘起来,左良玉这厮,终于学乖了。

    他已经向朝廷表明,必定会死守武昌一线,不会再让战事扩大化,只是需要援军支援。

    内阁对此极为慎重,不敢轻易表态,第一时间便发给了徐长青。

    徐长青也并没有着急回复,而是召集李岩等人议事。

    现在这局面,已经有点支离破碎,到处都有些不像样,便是徐长青也不敢贸然,必须要多听取下意见。

    不多时,李岩、李红云、杨忠良、徐忠等人纷纷过来。

    徐长青直接把朝廷的公函丢给了他们。

    众人看完,都有些躁动。

    李岩皱眉道:“左良玉这是想掺沙子啊。”

    李红云笑道:“掺沙子也没什么不好。让江南几部战兵,都去湖广历练一番,能平添些战力不说,也能让江南更清净些。”

    杨忠良想了一会儿,皱眉道:“若是这般,湖广局面怕是要更乱,一时谁都说不好了哇。”

    徐长青慢斯条理的点了点头:“乱一地,总比四处乱好。左良玉既然有请求,朝廷不答应,也说不过去。咱们不着急,见招拆招便是!我现在反倒不担心湖广和西北了,而是鞑子这边,他们不可能会吃下这个哑巴亏啊!”

    李岩深以为意的点头:“这几年接连失利,大清国的根子已经不稳,此役两红旗如此大败,其中动.乱肯定少不了。不过,大清国毕竟积威日久,两红旗又是八旗末流,咱们虽是打疼了他们,但并未真正伤了他们的根骨。此时,就算多尔衮不想报复,恐怕也由不得他们了!”

    众人都是点头。

    可自从京里大肆激化了满汉仇恨之后,数天内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众人都有些摸不透多尔衮的心思了。

    又商议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徐长青一锤定音的总结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咱们还是先把咱们手头的事务做好!军师,诸位,封赏之事,便拜托你们了!”

    “是!”

    ……

    就在海城有条不紊的进行封赏等各项事务时,京师,摄政王府内,早已经是一片乱麻。

    随着消息传开,清军主力虽是没有在西北退兵,但各旗的大主子,却是都飞奔回来京师议事。

    现在这个局面,对大清国而言,绝不易于是当年萨尔浒般的生死关头!

    若是拿不下,大清国的分崩离析,只在旦夕之间!

    “阿哥,这还犹豫什么

    ?徐长青不除,海城不灭,我大清,寝食难安那!咱们必须先把架势拉开,就算先不动真格的,至少也要先把场面摆出来!否则,天下人还以为咱们怕了他徐长青呢?!”

    大厅内,诸多满蒙王族已经闹成一团。

    内间,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个亲兄弟则是在密议。

    多铎此时已经暴虐的恍如发.情期被抢了对象的狮子,煞气都能逼死人。

    不过,他的综合素养也体现出来,哪怕处在这个节骨眼,他都快炸了,依然保持着极大的清醒度。

    阿济格也道:“摄政王,十五说的不错。打不打不说,咱们必须得先把架势摆出去。否则,底下那帮狗奴才,还不定要出什么幺蛾子!若是草原上有变故,那可就真不妙了!”

    多尔衮缓缓点头,声音却是一片沉闷:“架子当然要摆!可,你们知不知道,咱们大清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粮草了!若是再被徐长青捉到把柄……”

    多尔衮没有说下去,阿济格和多铎却都是一阵透心凉。

    多铎不可思议道:“阿哥,不是,这,这怎么会?我大清此时坐拥江北大片大好河山,怎的,怎的能连这点出征的粮草都拿不出来?”

    阿济格也是匪夷所思的看向多尔衮。

    多尔衮顿时苦笑。

    也只有在他的这两个亲兄弟面前,他才会表露出他的真实想法:“这就是徐长青的歹毒之处!也是那些不知好歹的尼堪做的孽!你们可知,京师城在明廷治下时,有多少人?现在,又有多少人?你们知不知道,现在,那些尼堪空有诸多土地,却是找不到人种?”

    “这……”

    阿济格和多铎相视一眼,都有些无言。

    这些事情他们一直没太在意,却总是有所耳闻的,尤其是抢地的时候,这哥俩也没含糊,毕竟,以往这些事情他们可没少干,早已经轻车熟路。

    却是想不到,有一天,他们居然找不到人来种地了……

    多尔衮继续苦笑道:“徐长青卡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就是不想让咱们安安稳稳的秋收啊!如此,一旦咱们此役得胜,有所收获,那倒还好!可,若是此役再失利,没有收获……”

    “……”

    多铎和阿济格同时沉默。

    他们这时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徐长青对他们大清国的打击,并不只是在军事层面,还有更深更歹毒的连环招在怼着他们啊!

    大清国现在完全是骑虎难下,被逼到了死路上……

    不过,这般艰难,反而让多铎更加冷静。

    他思虑了一会儿道:“阿哥,事情就算难,也还是得去做。不说其他,架势,咱们还是得排开来!要让天下人知道,咱们大清国,还没有颓到连出兵都不敢出的地步!另外,开封那边,咱们得放一放。这次,咱们明面上针对海城,却是可以深入到两淮地区,好好捞上一笔!徐长青若是不出来就罢了,一旦出来,呵呵,爷我必定要他好看!”

    多尔衮和阿济格都是一愣,但转瞬便是明白了多铎的意思,眼睛都是一亮。

    阿济格道:“摄政王,十五说的不错。徐长青这股势头必须要刹住!咱们就算先不跟他刚,却也要先把其他的尼堪胆子吓出来!而且,咱们出兵不用太多,轻骑多股骚扰便可,先以掠获粮草辎重和人口为主!”

    多尔衮也一下子清醒了不少,忙道:“此计,可行!但咱们必须再仔细商议,筹谋好各个环节!”




第699章 套路谭拜
    两天后,清军便有了动作。

    京师,西北,包括香河、遵化、山海关沿线,连带着代善的两红旗在内,足有上百股八旗各部精骑,遑遑开始南下,竟自逼向海城方向。

    模范军的夜不收体系一直在关注着大清国的动向,几乎在清军有动作的第一时间,消息便传回了海城。

    随之,消息很快传遍天下,天下无数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向海城。

    此时,即便是不怎么懂军政的人恐怕也能看明白了,此役,极有可能是‘天下第一军’模范军,与大清国八旗铁骑的‘角逐’之战!

    一旦此战有了结果,那~~,天下间的走向也就清晰了。

    海城。

    官厅大会议室,李岩、李红云、赵增金、红娘子等军政要员齐聚一堂,紧锣密鼓的分析着清军接下来有可能的动作,以及模范军所需要做出的应对。

    徐长青则是点了一袋烟,将自己沉浸在云山雾绕中,让人看不到他的表情。

    此次清军出兵,预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大的跟头,脸都被模范军按在地上摩擦了,若是清军不能做出反应,找回场子,那多尔衮也别想再坐这摄政王的宝座了。

    面对这种情形,任何上位者都必须要做出强力的反应,这已经由不得他们再做其他选择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商议着,政事署这边还好点,军方就有点激进了,几乎大差不离,都是想故技重施,再找个合适的地方,耐心设伏,再来吃一次大肥肉。

    ‘腰斩’两红旗此役,不论是模范军的将官们还是儿郎们,包括海城的百姓们,尤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精气神都是有了全方位的提高,达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他们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荣耀,同时也打开更多的市场。

    徐长青却迟迟没有多话,一直将自己沉浸在云山雾绕中想着事情。

    目前模范军的状态,贮备,底子,士气,其实已经完全不怕跟清军刚正面,乃至罡一场多方位的正面战役了。

    再加之背后还有大明的支撑,哪怕出现一些问题,依然有着不少回旋的余地。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

    清军,到底是不是真冲着海城来的?

    目前的形势看,清军足分出上百股势力来,这俨然不是冲着海城来的模样。

    这就让事情有点难搞了。

    此时正值七月下旬,天气正当燥热,长江、黄河都是水流湍急,长江的诸多区域,此时都处在大明的掌控区,清军过江的可能性不大,但,黄河的诸多区域,却是处在大清国的掌控区,他们要过黄河,模范军也鞭长莫及!

    这一来,并未遭受过多战事纷扰的山东南部区域,两淮区域,简直就如那不设防的少女,不可避免的暴露在清军眼前。

    如果走正面,哪怕是内陆地区,模范军也完全不惧与清军正面对垒,可清军这种‘天女散花阵’,无疑给徐长青,给模范军各部儿郎都出了一个大难题……

    如果是同等的真满洲和模范军儿郎,模范军干他们,七八成都能干过,却就怕清军不跟模范军走正面,搞游击战术……

    这种游牧民族天生的强大机动性,哪怕是大明没有失去养马场之前,也是鞭长莫及,更况乎是此时呢。

    “呼。”

    深深吐出一口气,徐长青不断的把手指插入自己的头发里。

    明明在多维度已经可以压制清军,‘打豆豆’一般慢慢的搞他们,却是轻易便输在最尴尬的机动性上……

    这让徐长青简直吃了翔一般的恶心。不过,真正冷静下来,徐长青很快也接受了现实。

    公平公正的讲,历史上,大清国之所以能窃取华夏的万万里大好河山,其实并非是他们实力多强,而是因为他们运气够好,也足够歹毒,华夏各部各人又足够二。

    但这种时代的强大惯性,远非是一时一地便能改变的。

    天,地,人。

    天时,地利,人和。

    冰冻三尺,怎是一日之寒那。

    哪怕历史上的南明能再多坚持几年,恐怕,最后还是不是大清国的对手!

    因为……这数年下来,华夏的国运,民族气运,人心,早已经被输干净了……

    这时,军政双方还是没有什么一致,徐长青也懒得听他们吵吵了,让他们自己回去商议,先把手头的事务把控好。

    离开了会议室,徐长青又点了一袋烟,让烟雾在胸腹中接连循环几次,这才是好了不少。

    此时形势虽是危机,鲁南、两淮诸地,少不了又要生灵涂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量,未尝不是清军已经急眼了,场面、脸面都不要了。

    而且,更深层次上来算,鲁南和两淮被清理一下,反倒是更符合徐长青的利益,也更符合模范军的战略需求……

    ……

    次日傍晚,清军已经有先锋抵达了海城之下。

    率先过来的正是老对手谭拜。
1...410411412413414...6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