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此时,徐长青的封赏已经确定了,正如徐长青自己的要求,他只要了山东一地的防务,并没有觊觎其他地方。
这倒不是徐长青不想要更多的权利,实在是有心也无力,是仔细权衡之后做出的稳妥决断!
毕竟,山东一线的防卫就够长了,如果再兼任中原,那,真的是上千里防线了。
其实周皇后的本意,还想让徐长青兼任着陕西、山西、包括宁夏、南直隶、辽地等诸地防务的,但徐长青俨然不会接。
这他么都是虚名。
甚至已经不能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来形容了,而是妥妥的‘避雷针’。
这些区域不仅此时不在大明的掌控中,而且都已经凋敝不堪,说的粗俗点,狗尿不骚,完全是累赘,是个纯粹的‘锅’,徐长青又怎会接这种盘?
以目前的形势,只要徐长青能经营好山东一地,背靠江南腹地,便已经有足够跟满清抗衡的资本。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
破后而立,不破不立!
已经到了这种局面,有些痛,不得不去承受,若是贪心不足,只能导致人心不足蛇吞象,出现更大的变数。
思虑间,小太监颠颠的恭敬过来通秉,开始上大朝。
徐长青也跟着众人一起,来到了南京皇城最核心、最威严的奉天殿内。
奉天殿比之京师的皇极殿还是要差着些,缺乏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气,不过也是极为浑厚,而且充满着历史的底蕴。
当年,太祖爷朱元璋正是在这里,办了胡惟庸,办了蓝玉,分封天下,确立了大明王朝这二百多年的基业。
到了奉天殿,行完了礼,徐长青忽然发现,今天有个人比所有人都累。
没错。
正是新任司礼监秉笔郑公公。
此时的封赏,正是由他来宣读。
徐长青忽然有些好笑,这他么真的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那。
待走完了流程,音乐停止,不出意外,率先封赏的,正是徐长青!
毕竟,在此时,哪怕是史可法、马士英众人,也根本无法同徐长青相提并论!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徐长青,就没有此时朱慈烺的‘弘光’一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随着一通唱曲儿
般漫长的宣读,好一会儿,这才来到了正题,徐长青也竖起了耳朵。
“……海城候徐长青,功大于国,是为我大明肱骨之栋梁,赐海城候山东良田万顷,食邑一万八千户,为我大明,镇守北疆……”
旋即便是又一串虚衔,徐长青别的没听清,只听到了一个‘太子太师’。
等郑公公宣读完,徐长青还在发呆,体味里面到底是几个官职,旁边,有小太监赶忙恭敬急急提醒:“侯爷,快谢恩那……”
徐长青这才回神,忙恭敬磕头:“臣徐长青,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徐长青这边完活,场内众人的眼睛都亮起来,终于轮到他们分享这超级红利了。
但郑公公此时却偷懒了,直接把宣读的责任,交给了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太监。
这厮已经开始‘6’起来。
很快,这年轻太监便扯着嗓子宣读起来。
从午时末开始,一直到外面天色都完全黑下来,众人早已经饿的饥肠辘辘,快饿昏了,终于到了尾声。
然而!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小部分,只是徐长青、史可法、马士英、包括钱谦益、候旬他们这些最大的头头脑脑,基本上是侍郎以上级别,加上各种勋贵。
其他的,要全部处理完,至少还要个三五天。
与徐长青一样,史可法、马士英众人也是获得了一大堆未来东宫的虚衔,明确了其详细职责,算是尘埃落定,内阁正式成型。
史可法因为‘迎驾之功’,暂时压住了马士英一头,成功上任首辅。
另外,左良玉、黄德功、刘良佐、王廷臣、刘肇基、刘泽清众人也是飘满钵满,都是得了一堆封赏。
王廷臣他们这些没封伯的,都是成功混到了伯爵的宝座,以及对妻、子的荫封。
包括在外的王朴,李国忠,高杰等人,也都有封赏落下来。
但这哥几个想拿到这个封赏,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起码短时间内是别想了。
不过他们无疑更为名正言顺。
至于徐长青后宅的封赏,要等到之后徐长青与朱媺娖成婚以后再做,毕竟,这里面水也有点深。
不出意外,郑公公少不了还要亲自跑一趟海城。
大明弘光一朝的大框架,终于彻底尘埃落定,开始稳定下来。
“侯爷,恭喜恭喜,您这可真正的是万户侯了啊……”
出了奉天殿,史可法的心情也是极好,快步上前来跟徐长青招呼。
马士英恍如完全没有首辅之争落败的心思,也快步上前来恭维。
钱谦益众人就更别提了。
徐长青笑着连连拱手:“诸位,诸位爷,同喜同喜啊!我大明,现在,终于进入新篇章了!”
一众人说说笑笑,直到出了宫,这才是神清气爽的作别。
些许饥饿与疲累,在这充满锦绣与华贵的金光大道面前,又能算个鸟毛?
或许是天意。
刚刚出宫不久,天空中又开始飘起了雨丝。
徐长青上了马车,掀开帘子,看向很快便雨雾朦胧的世界,不由摇头一笑:“无怪乎古人言,世人皆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人诚不欺我也!”
但不多时,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徐长青的眼神也逐渐锐利起来:“新的时代,终于开启了!”
第642章 江东营
随着新朝的大框架被确定,在次日大朝的大封赏之前,徐长青的府邸,包括徐长青和朱媺娖的婚事,便率先拿出来被讨论。
没办法。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此时新朝虽是开始走上轨道,却是百废待兴,说国库里空的能饿死老鼠都不夸张。
而此时徐长青和模范军的人手过来的虽不是太多,只有一千五千余,却是还有小三万的辅兵和民夫。
再加之数以万计的战马、骡马,这每天人吃马嚼的,全都挂在朝廷账上,还不能让模范军的大爷们吃的太差有不满,这是何等天文数字?
不把这帮大爷们赶紧打发走,恐怕,今年过年大家伙都要喝西北风……
这也让今天南京这帮文官勋贵集团们格外的团结,什么都是给徐长青最好的。
徐长青还没有任何表态,史可法和马士英便是迅速达成了一致,将复成桥附近、当年曹国公李文忠居住过的一座超过五十亩的豪宅,赐予徐长青。
包括朱媺娖的嫁妆,各人一个个也是慷慨解囊,高喊着‘说什么也不能丢了天家的面子。’
徐长青对此有些好笑。
不过,想了一会儿,徐长青也没有为难他们,爽快的应承下来。
很快,大家达成一致,徐长青和朱媺娖的婚期正式确定,就定在了月末的九月二十九,也是取谐音能‘长长久久’。
第二个议题便是年号。
按照惯例,明年才会称为‘弘光元年’。
但此时形势毕竟有不同。
朝廷已经失去年号快一年了,索性直接把今年确定为弘光元年。
对此,徐长青也表示认同。
哪怕在后世,各种洗脑都必不可少,况此时乎?
等徐长青和大佬们达成了一致,大封赏这才正式开始。
不过此时的封赏跟昨天时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都是侍郎以下的官职和一些小勋贵,徐长青露个脸就行了。
徐启海恰好也在此列。
好一会儿,他们一帮人进来,处在人群最末端的他,一眼便看到了位于右首的徐长青,整个人激动的都要爆炸了。
早就知道徐长青牛匹,可真正在这承天殿,在这个大明的最高级别的宫殿里见到徐长青,他这才明白,这种差距到底是有多大……
就算是他的爷爷徐弘基,都只能排在徐长青后面……
终于,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轮到他了。
徐启海赶忙慌慌张张的跪倒在地,恭敬接旨。
不出意外,徐启海得到了新朝册封的‘辅国将军’,但是依然没有明确实职。
徐启海下意识便看向徐长青的鞋面,心道,必须要找机会,好好跟这位本家的叔叔聊一聊啊。
等过几天这位叔父与坤兴公主大婚,他必须要大出血才行。
或许是看到了徐启海的不妥帖,徐长青这时忽然一笑,出列道:“皇爷,诸位,封赏到此时,臣忽然想起来一些事情。我南京,虽有长江天险阻隔,但这几日臣也特地去江边看过,防守严重不足啊。听闻,在长江口一带,至今还残留着不少江匪。臣以为,可在江堤、江口段,设立几个新大营,以确保我京城万无一失。”
“这……”
徐长青此言一出,原本平稳的殿内顿时一片低低躁动,谁都有些摸不到徐长青的意思了。
新皇朱慈烺也一下子紧张起来,难不成,徐长青要在南京驻兵?
这……
徐长青此时虽是没有接受重开五军都督府的建议,却是实质上的军方第一人,他在此时这种场合提出建议,谁,谁又敢反驳?
朱慈烺一时甚至都不敢与群臣交流脸色,思虑片刻,忙
道:“海城候,您的意思是……”
徐长青又岂能不知道众人的担忧?
不由一笑:“皇爷,臣的意思,这些军营,规制不需要太大,卡住几个关键的要塞便可。人数也没有必要太多,一个营,两三千人便可。臣观江东门外的陈家坡庄后山,紧贴大江,地势险要,山上却又平坦,可作为试点!”
徐长青都选好了地方,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众人又怎敢直接当众忤逆徐长青的意思?
史可法笑道:“海城候眼光卓越,此言甚是。可先设立试点,若是成功,便推广开来。若是有瑕疵,咱们再补救便是。”
马士英众人也不甘落后,纷纷附和。
朱慈烺见徐长青没有狮子大开口,而只是以‘试点’起步,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忙笑道:“侯爷,那您的意思是,这试点什么时候开始,又以何人为佳?”
徐长青笑着一拱手:“皇爷,魏国公嫡孙徐启海,年少稳重,踏实忠孝,臣举荐,徐启海,可以游击职,确立此营。恰巧此地又位于江东门外,正好也可命名为‘江东营’。”
“额?”
片刻后,徐启海一哆嗦,这才是明白了徐长青的意思,整个人都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
徐弘基也有些傻眼了。
这,这是个什么情况?
这小二子什么时候搭上徐长青的线了?
徐长青居然在如此时候,抛出来这么大个橄榄枝……
史可法、马士英众人面色也皆是有变,徐长青这突如其来的一招,有点狠啊!
不说其他,瞬间便是在他们的短暂联盟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而这还只是将将开始而已。
以后,这个试点,必将成为整个朝廷‘撕咬’的导.火索……
关键是,你还根本就没法拒绝……
朱慈烺此时也摸到了一些东西,但肯定不如史可法、马士英等人想的更为深远,更为全局,见只是个游击职,而且又是给魏国公府的,还以为徐长青是照顾族人的,笑着点头道:“侯爷此言大善,便这么办吧。”
“徐游击,快谢恩啊。”
这边,小太监急急过来提醒了,徐启海这才回神来,忙带着泪花拼命磕头:“臣徐启海,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他谢的虽是朱慈烺,却余光却频频瞥向了徐长青,简直就把徐长青看作是再生父母一般。
不要以为勋贵的嫡脉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可不是后世,有计划生育,家里只有一个孩子。
徐启海上面有一个大哥,下面还有三个弟弟,而堂兄弟更是十几个!
饶是魏国公府家大业大,却也只能让他表面上光鲜,却是极难真正入仕。
他以前在南京城做的是什么活计?
只是管着刘伦他们几个放债的‘大哥’。
这玩意儿看着是不缺钱,可~,大头要交给家里,每季度都要被查账不说,在民间,菊花都要被人骂烂了。
而徐启海自幼也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他岂能甘心这辈子都这模样?
此时,徐长青在这承天殿里,公然把他引入正途,并且直接推起来,这绝对是不亚于父母生他的再造之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