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我模范军万胜!”

    “天下间能干狗鞑子的,唯有我模范军!”

    “模范军,模范军……”

    诸多军官们此时显然不会再弹压儿郎们,许多军官们甚至都背过身去抹眼泪。

    这戏,太扎心了啊!

    但凡是能在模范军中混到军官级别的,哪个不是狠人,哪个又没有故事?

    尤其是模范军大部分核心都是辽民出身,对鞑子的那种恨意,根本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述,这些年来,这种仇恨的基因,早已经刻入骨髓。

    不过,戏到这里还没有完。

    玲儿随后终于逃到了海城,却面临新的问题,她该向谁去求救?她这残花败柳之身,到底又该如何自处,还能不能生存下去?

    这时,一个相貌很温婉、大约三十出头的女演员出场了,两个女人偷偷的说着亲密话,给了玲儿答案。

    “模范军的男儿,个个都是好汉子。他们不会介意这些,只要你人好,本分,一切都会好起来。”

    最终,玲儿来这个知心大姐的帮助下,前往了模范军军营。

    而到了这时,整个海城南城头,气氛完全达到了最**。

    几乎所有儿郎们都在大呼,他们根本就不介意玲儿的过去,要当‘接盘侠’,并且一定会为玲儿报仇,从鞑子手中把玲儿的父亲救回来!

    徐长青眼圈一时也有些发红,感慨的点了一袋烟。

    这事儿,基本上成了!

    他之所以熬到此时,一直未曾对清军动手,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借助清军的手,剔除山东左协周边的诸多杂质吗!

    只要这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接盘侠’光荣的思想流露开来,整个大势便会尽入他徐长青的掌控之中!

    ……

    当晚的演出非常成功!

    本来李幼薇她们只准备演两出戏,《新白毛女》到明天再演,却是实在耐不住儿郎们的热情,最终,只能三出戏轮番来。

    尤其是陈圆圆亲自饰演女主的《新白毛女》,完全如鱼得水,入木三分,把白毛女演活了,让的场内的愤怒与欢呼,几乎从未停止。

    便是在城外巡守的诸多鞑子游骑都懵逼了,这是个什么情况?海城这是出什么事儿了?难道有人造反了?

    最终,消息传到了多尔衮的耳朵里,还把多尔衮兴奋的大半夜没睡,却是鸟毛都没有够到。

    而随着首演的成功,接下来的几天,各部队都是发来强烈要求,要看演出,红娘子尤为强烈,她毕竟是女人,更是深知女人的不容易。

    还有民间的呼声也是愈发高涨,大伙甚至合伙出银子,要看演出。

    也将的之前洪承畴的歹毒诡计,很快便从海城完全压制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海城无数百姓,对鞑子简直透彻骨髓的恨!

    到了三月初八,戏班子终于转到海城城内。

    周皇后、张宝珠、朱媺娖等人,也偷偷过去看过之后,周皇后当晚便找到了徐长青,表示,只要能打鞑子,她会全力配合徐长青各方面的事务。

    而就在徐长青安抚完周皇后等人之后,青州终于传来了消息,就在今天天黑时,青州城被攻破了。

    不过徐长青早就对衡王朱由棷有所招呼,朱由棷也有了准备,藏在了城中某个私密的密室中躲避,而有他的替身,故作仓皇逃难。

    而且,朱由棷这厮还刻意留了一手,早在城未破之前,便转移了一半多的家产。

    可饶是已经被他转移了一半,衡王府这么多年、数代人的积累,还是让济尔哈朗和吴三桂挑花了眼。

    内书房,徐长青看着手中战报,嘴角边露出一丝冷笑,拳头紧紧握起来,旋即,便咯吱作响!

    反击的时机,已经趋向于成熟了!

    ……

    “报——大帅,鞑子在临淄周边汇总人口近四十万,先头已经接近海城……”

    “大帅,青州城附近三十几万人口,也开始动身了,估计十天之内,就能到咱们海城区域。”

    “大帅,谭拜攻登州城不克,已经退往西线方向……”

    “……”

    接下来数天时间,徐长青不断收集到各方面的崭新情报。

    此时,张大弓、李柱他们又打造了十几架热气球,虽说一直未对清军发动工事,但他们可都没闲着。

    热气球侦查的强大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周围的风吹草动,根本瞒不过徐长青的眼睛。

    徐长青也开始飞速筹谋,加快事情的进展。

    三月十七。

    终于,清军的奴隶人潮终于到位了。

    一大早开始,他们便利用诸多土炮台的优势,阵线全面往海城方向推过来,至少有着五六万的汉人奴隶,被他们犹如猪羊一般推上前来,开始填平沟壑,把战事往海城引。

    到了三月十九,清军高达百米的土炮台,已经推到了海城三里之外。

    这时,根本就不用徐长青做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员了,模范军儿郎们对于鞑子的仇恨,已经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其中一座占地面积至少数亩、被周围几个土炮台犹如众星捧月般围拢在其中的土炮台上,多尔衮带领已经回师的济尔哈朗、多铎、遏必隆,包括吴三桂、白广恩、唐通众人,一起观摩着海城的防御。

    与之前的落魄相比,此时,接连攻克了十几座城池,清军各部都是瓢满钵满,士气俨然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多尔衮也是意气风发,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看着依然密不透风的海城道:“诸位,谁可有妙计?助我破这海城?”

    吴三桂此时也吃到了这种烧杀抢掠的甜头,他这几天与谢四新等人早有谋议,眼见众人一时都不敢表态,怕当炮灰,他当即率先上前笑道:

    “摄政王,海城此时,犹如铜墙铁壁,以卑职之见,强攻着实不智。不过,到此时,海城周边这方圆数百里内,春耕基本上已经被荒废,咱们不若,以围困为主!这时间都不用多了,至多三两月,海城这么大的规模,粮草肯定遭不住。”

    白广恩和唐通一看吴三桂要抢先,忙也纷纷出声附和。

    他们与吴三桂之间虽也矛盾重重,可此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必须要站在统一战线的。

    多尔衮点了点头,却并不满意吴三桂的答案。

    他岂能不知,围困海城是此时大清国最好的办法?

    然而,粮草对海城吃紧,对他们大清国也同样是吃紧!

    他们毕竟刚刚入关,很多东西还没有稳定下来,尤其是诸多‘铁庄稼’此时都陆续到了京城,说是烧杀抢掠有点夸张了,却是跟土匪进了村没什么区别,除了不杀人,各方面都是恶劣至极。

    整个京师内城,此时几乎就没有汉人了,除了寥寥有数的大汉奸大佬们,还保留着内城的宅子,现在的京师内城,已经完全是‘满洲城’。

    这也直接导致京师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开始向各个方向逃难,京师今年的春耕状况也极为不好。

    大清国的确拥有一国之力,比海城这边能撑,可流民军那边也不安生,留给多尔衮解决海城之局的时间,并不多了……

    看多尔衮不发话,吴三桂面色微变,一时却不再开口了。

    他已经提了意见,可你不接受,那就不是他吴三桂不称职了,攻城也不是不可以,但他吴三桂肯定不会贸然去当炮灰的。

    白广恩,唐通等人也皆是如此。

    嘴皮子反正不要钱,他们现在也都有了一些收获,耐心等着呗,反正真要上,跟徐长青死磕,也不是他们一个人上。

    看着吴三桂这几个汉人奴才都哑火了,明显是被徐长青给打怕了,多尔衮就算不爽,却也不好在这种时候发作,不由看向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岂能不明白多尔衮的意思?

    汉人奴才不出力,难道,蒙古奴才和披甲人就肯出力了?

    包括他们真满洲,谁又敢贸然的就跟徐长青死磕?

    片刻,他对多尔衮点了点头,示意多尔衮完全按照他的意思来便是了。

    多尔衮长舒了一口气,转而看向了旁边一个身材矮壮,一身银甲的真满洲汉子:“谭拜,你脑子好使,此时,你可有良策,助我大清破城?”




第539章 端倪
    谭拜是昨天下午才到,此时还是第一次直面传说中的海城,不过,正如多尔衮所言,他脑子很好使,很喜欢未雨绸缪,早在来回偷袭的这一路上,便一直在思量如何破海城之局。

    此时又处在如此高的土炮台上,几乎将大半个海城看的清晰,他脑子里也逐渐有了思路。

    沉吟片刻,恭敬拱手道:“摄政王,奴才也认可吴军门的围困之计,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过我大清皇帝现在还在徐长青手中,我大清也不能这么拖着。若要强攻,依照奴才的思虑,或许,可以从多线来运作。”

    “嗯?”

    “详细说说。”

    多尔衮顿时看向谭拜。

    周围,众人也纷纷看向他,尤其是吴三桂的目光里,更是充满了感激。

    这就是谭拜的高明之处。

    哪怕是面对吴三桂这种汉人奴才,他也不会轻易得罪。

    回顾满清立国之初的历史,就算是徐长青也不得不感叹,真的是有点将星璀璨了。

    老奴,皇太极,多尔衮等大名鼎鼎的就不说了。

    像是济尔哈朗,老七阿巴泰,老十二阿济格,包括鳌拜,谭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都是一流水准。

    尤其是阿巴泰,阿济格,包括谭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里面战功最恢弘的,当属阿济格。

    赵率教是他逼死的,刘宗敏是他杀的,宋献策是他俘虏的,大同是他平的,包括很多恶战,都是他率先打开了局面。

    阿巴泰没有阿济格恢弘,但是他的意识、反应、能力,尤其是诸多关键时候的‘夜壶’作用,同样是不容小觑。

    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卑微,一直被压制,有时候有大功也被别人占了。

    再者,便是谭拜这厮。

    他的奇袭理念,哪怕放到后世,都是一流水准。

    只是他善于军事,而流于政治,并没有达到本该达到的高度,被历史吞没。

    此时,谭拜本就是正白旗的奴才,多尔衮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谭拜看着众人都充满希冀看向他,虚荣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没有再遮掩,直接道:“摄政王,奴才的意思是,我大清不能只强攻海城南这正面战场,可以把目光放的更宽阔一些。奴才今早已经仔细看过了,北面,大清河流域,的确不好下手,但是海城东南面的海边,却未必不能下手。咱们可以声东击西,佯攻大清河流域,备战正面战场,再出奇兵,奇袭海城东南!就算到时候不得手,也必将扰乱徐长青的部署,从而寻找到新的战机……”

    随着谭拜仔细叙述完他的战略,便是多尔衮眼睛都亮了起来。

    而吴三桂、唐通、白广恩众人,一个个都有些目瞪口呆。

    他们这时也明白了,为何,跟鞑子搞,总是这么难搞了,若是真在战场上碰到了谭拜这种对手,真的,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多尔衮这时也忍不住击掌而赞:“很好!很好!谭拜,此役,我大清也不急于这一时,本王给你三天时间,如何?”

    “为摄政王效力,是奴才的福分!”

    ……

    清军这边拉开阵势,模范军显然也没闲着。

    不过徐长青这段时间做的最多的,并不是稳固防守,而是在潜移默化间,不断加强将士们的‘进攻性’!

    清军的确骁勇,却是没有足够压制模范军的杀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海城的防御性。

    然而此时这种状态,仅仅防御是不够的,想要吃下清军带起来的这波‘福利’,近百万规模的人口,必须要主动出击!

    而且,必须要把清军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乱来!

    这就需要精细再精细的筹谋!

    模范军此时的底子,可是经不起失败的。

    此时,看着对面高台上的多尔衮等人的王旗,徐长青也在飞速思量。

    此时这般状态,想要正面搞清军,还是不太现实。

    防守是足够了,却是出不去,尤其是清军又搞了这么多防空炮台,热气球的威慑力也被缩减。

    就算此时不知道清军营地的排布情况,徐长青猜也能猜出来,他们必定对防空工作有了很多预警。

    这就必须要动脑子,使巧劲了。

    徐长青想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看似危险,实则却是最稳妥的办法:“诱杀!”

    就跟钓鱼一样,哪怕放弃海城外围的这三两道城墙,乃至放弃丰国镇中心的‘灯塔’,也要在最大范围内,狠狠杀伤真满洲的主力。

    只要能把清军这波势头遏制住,让他们从骨髓里胆寒模范军,出城主动作战,截胡清军收获的时机,便真正成熟了。

    不过,看清军目前的态势,真正把工事退到海城城下,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徐长青必须要先暂时耐住性子。

    ……
1...281282283284285...6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