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但部队的人力补足了,建设方面的劳力却又不足起来。
好在徐长青此时有钱有粮,还能继续罡!
五月初,队伍的操练开始进入轨道。
鸟铳兵已经扩大到近三百人的规模,长枪兵则是有了三千余人,刀盾兵近五百人,弹弓手五百人。
再加上留守沾化的六百多、近七百骑兵,以及一千六七百号各式辅兵水手,徐长青的骨架,逐渐开始成型了。
五月初九。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仔细审查与打磨,徐长青重新整军,开始进一步正规部队的结构,精简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将部队朝着近代化的方向迈进。
海城北大营。
这也是徐长青的主力营地。
一大清早,这里便是旌旗林立,战士如云。
在海城区域的所有力量,全都是被聚集到了此地,加上辅兵,已经超过了六千人的规模。
徐长青也是早早便来到了营地。
此时,站在徐长青的角度望过去,将士们虽是高矮胖瘦不一,许多人脸上的菜色还没有完全去除,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充满了骄傲与希冀,笔挺的犹如一把把锋锐的标枪。
他们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忠义伯麾下的勇士,各种待遇更不用说了,比许多账房、管家都好。
徐长青身边。
赵增金,许秀,毛群,毛铁锤,王安山,张大弓,李柱,包括汤若望众人,都是全身戎装,分侍徐长青两边。
汤若望这洋鬼子也是换上了一身艳红色的千户官袍,虽然有些不伦
第232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感谢雪域高原老哥的月票支援,船多谢。
模范军的成立仪式虽然略显简陋,也没怎么真正彩排,时间也略有仓促,有着许多不完美的地方。
但是,模范军的正式确立,‘天下第一军’这个口号喊出来,无疑让所有人都是振奋燃烧起来,不仅把徐长青的威望抬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也让海城这数万老百姓们的精气神,抬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旋即,便是模范军的骨架军官任命。
徐长青将模范军分为了十个千总队,虽是用的大明的编制体系,但实则是后世的团级构架。
第一千总队依然是赵增金以游击军职亲领,下辖七百人,包括五百长枪兵,二百刀盾手,是主力千总队,同时是徐长青的亲军。
这里面,又有一百长枪兵和一百刀盾手,是徐长青的贴身亲兵。
第一千总队的两名副官分别是王开山和陈强,都是跟随徐长青参加过围剿皇太极之战中冒头的好汉子,也因军功被提升为千户职。
镇抚官名叫王培福,同样是松锦之战出身。
其中又下辖十个把总队,也就是后世的连级,都是有功将士提拔,不过,徐长青也破例提拔了几个新军官,用来做榜样。
此时,这个团级编制还远远不满员,但是骨架已经逐步稳固,他日,只要后续兵源足够,随时都能补满编制。
第二千总队由徐长青的另一个心腹二狗亲领,但是二狗现在去了濠澳,便是由副官亲领,五百人的编制。
第三千总队由许秀亲领,也是徐长青最看重的一个核心,包括了诸多斑鸠铳和三眼铳、百子铳,这将是火器化部队的先驱。
第四千总队由张大弓亲领,李柱为副。
这是徐长青的核心杀手锏部队,主要操控投石机。
这个编制不仅五百战兵,同时还有五百全职辅兵。
在未来,徐长青还会为他们补上鸟铳兵、长枪兵和刀盾兵,等到真正成行,至少得两千人以上的规模,完全可以独立作战。
第五千总队由吴三辅统领,包含一百多吴家老兵,二百多‘学徒兵’,他们将是未来的夜不收种子。
第六千总队由张龙统领,五百人编制,但张龙此时留守辽东,回来后再正式就职。
第七千总队由张虎统领,是骑兵部队,现在已经有近七百人,一千多匹马,此时镇守沾化。
第八千总队由王洪洋统领,同样五百人编制,不过王洪洋此时也在辽西镇守,同样回来正式就职。
第九千总队由赵启亮统领,同样五百人编制。
第十千总队由毛群统领,同样五百人编制,但这个千总队还是个架子,只有几十号人,还需要慢慢补充。
至此,徐长青的大框架已经清晰了,开始走上正轨。
后续,包括工兵队,炮队,特种作战部队,船队,也都在精密策划中,只待条件合适,马上就可以上马。
“我模范军————”
宣布完了任命,徐长青大步向前,猛的抽出了腰间宝刀。
“威武!”
“威武,威武,威武……”
将士们早已经完成了洗脑,根本不假思索,拼了命的大呼,炙热的看向犹如神邸一般的徐长青。
恐怖的声浪顿时直冲云霄,将周围的老百姓们下的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这些军爷,也太生猛了吧
看着台下一张张激动的面孔,徐长青的热血也止不住燃烧起来!
有这么多好儿郎在手,又何惧区区野猪皮之患,何愁大事不成!
不远处,过来观礼的李幼薇、吴三妹、顾横波她们也都有点痴了,这个男人,真的就像是山一样,只要他站在这里,就等带给人无穷无尽的信心。
……
用了整整一上午,仪式这才是结束,徐长青也给将士们放了半天假,让他们跟他们的家人们尽情享受这种荣光。
因为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格的操练。
没办法。
徐长青此时底子还是太单薄了。
纵然此时有钱有粮,但儿郎们的各项素质,都是急需要提高,想成为天下第一军,哪有这么容易
而且,练兵单单只海鲜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大量的各种肉类。
这让徐长青也开始琢磨,畜牧业也要开始规划了。
依照徐长青现在的人力,养猪、养羊,包括养牛,问题都不大,但只能是依靠女眷。
但牲畜不比其他,必须要用更科学的方式,得培训这些人手。
毕竟,这玩意一旦遭遇瘟疫,那可绝不是好玩的,徐长青就算有钱,也经不住这么个折腾法。
所以,徐长青现在也只能以小试点开始,同时,鼓励周围的百姓们多养牲畜,到时他负责收购。
回到家里,母亲杨氏带着李幼薇、吴三妹她们去看地了,徐长青也终于真正放松了一把,赖在自己的内书房里打个盹儿,看看外面的景色,偷得浮生半日闲。
此时,徐长青的这临时官厅虽也是木质,但是跟老百姓的那种简易窝棚式肯定不同。
虽是没有经过仔细雕琢,但也是大气磅礴,房间的层高都在三米以上,很是开阔,而且,按照徐长青的思路,家具都是纯兽皮打制,沙发,茶几,书柜之类,一样不少。
不说其他,单单是里面几张精致的老虎皮,后世你有钱都买不到。
不过,休息了一会儿,徐长青还是忍不住拿来了纸和笔,开始构架一些养殖场的草图。
这让徐长青也有些苦笑:“自己还真是个劳碌命啊。”
畜牧业这一块,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无疑是养鸡。
因为鸡不仅长得快,肉好吃,更是可以下蛋,鸡蛋可是补充营养的最好东西。
而且,这玩意成本还低,女人们操作起来也简便。
像是养猪、养羊、养牛之类的大活,女性还是只能充当辅助,许多力气活还是得男人来干。
不过刚画了半张草图,房门便是被敲响了,一个熟悉的倩影悄然来到了房内:“爷,我让后厨给您熬了些莲子羹。”
是顾横波。
此时,她虽然故作镇定,但明显有些紧张,想看自己,却又不敢看。
徐长青不由一笑:“眉姐,你有心了,来,坐。”
顾横波看徐长青心情似乎不错,也稍稍松了一口气,施施然来到徐长青身边坐下。
这些时日下来,徐长青的后宅看似一片和美
第233章 三围开封
晚饭的时候,杨氏、李幼薇、吴三妹她们都回来了,心情都很不错,显然,她们今天成果应该不错。
不过,大家等了一会,顾横波却是没过来,这让杨氏皱起了眉头,招呼贴身丫鬟道:“莲儿,去看看,眉儿那边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徐长青一时有些脸热,忙笑道:“眉儿姐好像身体真有点不舒服,中午在我书房伺候了一会儿就去休息了。娘,我已经让后厨给眉儿姐留出晚饭来了,咱们先吃吧。”
徐长青此言一出,桌上的气氛顿时有些诡异起来。
尤其是李幼薇和吴三妹,一水姑娘三女,看徐长青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
初雪,暇儿,寇白门,芍药她们也都是用力的咬着红唇,虽不敢说话,却都是看向了徐长青。
徐长青一时也有些头大。
今天一下午的时间,徐长青一直跟顾横波呆在书房里,有点天昏地暗……
此时这种状态,也早在两人预料之中。
本来,顾横波是不想让徐长青表态的,毕竟,那样她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这也是事情尴尬的地方。
主母年幼。
万一被妾室怀上长子,那,这事情可就不是好玩的了。
然而,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徐长青显然不可能认怂,把顾横波推到前面让她承受风吹雨打。
看众人都有点不对劲,徐长青忙笑道:“娘,今儿菜不错啊。我已经让梅姐她们在辽西多收点海参,等她们回来,咱们就又能加道好菜了。”
杨氏此时又岂能不明白徐长青的心思,顿时没好气的白了徐长青一眼。
然而,究竟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宝贝儿子这算是开窍了,忙笑道:“来来来,眉儿既然身体不舒服,就好好休养嘛,咱们大家先吃。”
杨氏发了话,李幼薇、吴三妹、一水姑娘她们就算不爽,却也不敢违背婆婆的意思,只能是先吃饭。
看气氛稍稍放松,徐长青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心中却是无奈,难道,自己真的要做那禽兽之事吗
其实,这个时代女性十四五岁生孩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才是社会主流。
不过,仔细考虑了一会儿,徐长青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得为李幼薇和吴三妹她们的身体考虑啊。
一水姑娘倒是熟了,可惜……
……
稍稍纷杂过后,因为杨氏的刻意调节掌控,晚饭的气氛逐渐轻松起来。
但这时,外面忽然有丫鬟禀报:“爷,老夫人,沾化的监军李公公过来了,现在已经到客堂了。”
“李公公来了”
徐长青眉头顿时一皱。
杨氏和李幼薇、吴三妹她们也一下子紧张起来,她们显然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
李公公早已经与徐长青达成了默契,没有重大事情,他怎么可能从沾化赶到海城来
“长青,没事吧”
杨氏关切的看向徐长青。
“呵,没事。娘,孩儿过去看看,马上回来。”
说着,徐长青便是放下筷子,大步起身离去。
桌上的女孩子们也都被勾走了心神,美味佳肴也没滋味了,开始焦急等待。
徐长青来到客堂,李公公刚刚进门坐下,侍女还没上茶,一看到徐长青过来,李公公赶忙起身来,尴尬笑道:“伯爷,杂家,杂家不请自来,实属叨扰啊。”
这老太监定位还是很精准的,知道谁才是他的衣食父母。
看李公公的态度,徐长青稍稍放松,只要不是李公公活的不耐烦了,非要出幺蛾子,问题便是不难解决。
“呵呵,公公,咱们是啥关系,这可说远了。怎么样,这些时日在沾化还顺利吧,那庄子如何,住的可还舒坦”
徐长青笑着看向李公公,大步坐在了主座上。
李公公当然明白徐长青这个动作的态度,忙赔笑道:“还行。伯爷,这事儿可是真劳烦您和董爷了,杂家,杂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董立夫以前的那庄子,此时已经送给了李公公。
两人寒暄几句,各自确定了双方的态度,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李公公也苦着脸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伯爷,中原那边流贼太凶咯,已经围困开封快仨月了,周王这边已经发往朝廷数封求救信,皇爷考虑了许久,决定,让,让您出兵,救援开封……”
“救援开封”
徐长青眉头一皱。
他其实早就料到了这事儿。
中原距离山东很近,崇祯皇帝肯定会惦记到自己头上,但徐长青也没想到这事情会这么急,现在才五月,崇祯皇帝就忍不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