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而长枪兵最锋锐最强大的地方,便是冲起速度的爆发力,跟骑兵有些类似。

    如果这一鼓作气衰弱了,那他们之后的命运自也可想而知。

    这种训练虽是极为残酷,看起来极难,但是在场所有儿郎们都是明白,他们,都是种子。

    只要练得好,未来肯定会成为军官。

    徐长青为天子练兵的消息,在此时早已经不是秘密。

    更不要提优秀者和普通者、不及格者之间,有着等级森严的赏罚制度。

    人其实都是有劣根性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装逼是现代人最大的诉求!”

    骨子里,谁都想把别人踩在脚下,用以证明自己的优秀。

    而这,就是最好的舞台。

    徐长青之前甚至想过,用大秦时的二十级军功制度,但仔细想了一下,徐长青还是放弃了。

    目前这个阶段,徐长青还没有足够的影响力,缺乏足够大的地盘,只能先打好根基。

    很快,赵增金麾下的一百人便是测试完毕,优秀率只有一成半。

    接下来便到了赵增金和他的两个副官测试的环节!

    徐长青此时对队伍的标定,虽还是按照大明的军制,却又做了一些均衡的改变。

    比如现在赵增金的第一队,名义上是把总队,实则赵增金已经是游击职。

    但为了不让儿郎们自大,他们的编制还是把总。

    赵增金之后,便是两名千总职的副官,都是从老军选中的精锐。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赵增金这些主将,本身被主将节制,但他们同时也有建议权,以及一定的指挥权。

    这一来,不仅可以制衡主将,更立于徐长青控制部队,在战场上,如果主将阵亡,也不至于群龙无首,依然能保持建制。

    这边,赵增金和他的两个副官都已经提好了他们的长枪,站在了线上。

    二狗在旁边客串发令军官,笑着调侃道:“老赵,老王,强爷,你们哥仨可不能给弟兄们比下去啊。”

    三人看了二狗一眼,都没理会,很快便是把注意力全聚集到了手中长枪和前方的靶子上。

    赵增金的雄壮就不用说了,这厮身材虽是不高,但肩膀的宽度,绝对媲美后世的健美先生。

    &n




第218章 鸟铳,定装火药
    测试完毕,简单吃过了午饭,徐长青召集各部将官们开会。

    此时,部队虽说还没有真正形成战力,但已经相当有成效,按照这种状态下去,再有两个月,甚至一个月,必然会看到成果。

    徐长青与一众将官们仔细商议过后,将这种考核定在了半月一次。

    如果十天一次,那无疑会太紧了。

    如果二十天一次,那些不合格的儿郎,接连吃二十天不满量的食物,身体肯定刚不住。

    半个月,正好适中,既能让儿郎们有希冀,又不会太过形式化,劳民伤财。

    相比于长枪兵,刀盾兵这边的操练要更为复杂。

    有着松锦之战的经验,徐长青很明白,刀盾兵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防守要远大过进攻。

    与长枪兵不同,长枪兵基本上是个人都可以操练,因为这是利用全身来发力,其实这也是个无脑兵种。

    而刀盾兵,更多的时候是操控盾牌,操控近一人高的盾牌,并且要保持强大的稳定性,这就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与身体协调性。

    所以,对他们的训练,更多的是以力量和军纪为主。

    相对于长枪兵、刀盾兵这些冷兵器,以后必将占据主流的火器兵才是最让徐长青头疼的。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从头构架。

    开完会,让各部将官带领儿郎们操练,徐长青来到了位于营地东侧五六里外的一片防卫森严的密闭营地。

    这里,正是徐长青精心构架的军器作坊。

    不仅研制火器,包括长枪,佩刀,铠甲,乃至造船方面,之后都要在这边展开。

    “大帅。”

    “大帅……”

    耐着性子先视察完了几个冷兵器作坊,徐长青终于来到了火器作坊。

    之前,因为要先保证部队尽快先形成战力,徐长青从辽东运来的为数不多的铁料,基本上都用来打制冷兵器和铠甲了,分给火器作坊在这边的,真的少之又少,只有不到一千斤。

    而且,还是年后才真正到位的。

    这才十几天的工夫,徐长青也对他们没抱太大希望,之前只是简单跟几个匠户说了下思路,更多的希望都是放在了之后去濠澳的采购上。

    “大帅,您过来了。”

    “大帅……”

    相对于其他作坊,火器作坊这边人很少,只有二三十号人,为首的是京城来的一个老匠户,叫做齐大山。

    之前徐长青更信任的那帮火器匠户,由于封冻的关系,还都在辽西的希望岛和鲨鱼岛那边,没有过来。

    一看到徐长青过来,齐大山老眼顿时一亮,赶忙殷勤的迎过来。

    他们虽是被徐长青强制性的带过来,但这么多时日下来,齐大山等人发现,他们的日子居然过的比京城还好。

    这位威名赫赫的忠义伯,非但对他们没有任何盘剥,反倒是对他们极为优厚。

    他们过年之前其实什么都没干,却是不仅发放了不少粮食,几乎每天都还有鱼发下,过年的时候甚至还发了五斤猪肉。

    尤其是随着越来越熟悉之后,齐大山也是得知了徐长青很多关于匠户的待遇,那是真的叫优厚啊。

    所以,年后这十几天了,这老爷子一直没回家,都标在这里了。

    “呵呵,齐爷,这些天怎么样有什么成果吗”

    徐长青笑着看向齐大山。

    齐大山嘿嘿一笑:“大帅,您来的巧了,今天,咱们火器作坊打制的第一批鸟铳,终于成型了。请大帅检阅!”

    “哦”

    徐长青顿时来了精神,“齐爷,请。”

    齐大山心情不由更好,赶忙招呼人取来了他们刚刚打制好的两杆鸟铳。

    鸟铳很早之前便是传到了大明,不过,真正将这玩意玩精的,却是岛国人。

    戚继光、俞大猷他们平倭的时候,没少吃岛国小鬼子犀利鸟铳的亏,后来,也开始重视起来,逐渐开始制造出不逊色与小鬼子的精良鸟铳来。

    当年浙兵的鸟铳还是很强的。

    然而,制造业这种东西,着实比较复杂,不仅需要严格的标定,更是得需要足够的流程和精良的材料。

    可惜……

    大明这些年的状态,很多东西注定太难了。

    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鸟铳几乎就是炸膛的代名词,哪个士兵如果被分到鸟铳,那真是哭都找不到地方了。

    而且,不知是为了保证发射距离还是什么,鸟铳的铳管一般都非常长,甚至超过两米,真的是当烧火棍使都碍事。

    但此时,齐大山打制的这两杆鸟铳,却是让徐长青眼前一亮。

    两杆鸟铳都是一米六左右长短,都是用精铁打造,明显非常用心,打磨的很光滑。

    枪托也是使用上好的松木制成,同样光滑而顺畅,让人看着就忍不住想上手试试手感。

    枪身前后都有准心照门,后面密封的螺栓也很精致,看着便让人放心,绝对是用了大心思。

    徐长青上手试了一下,大概六七斤重,手感真的不错。

    看徐长青被这两杆鸟铳吸引住了,齐大山精神也是大振,只觉这些时日的苦工没有白下。

    他当时要打制鸟铳的时候,徐长青虽是召见了他,但与他说话的时间都不超过五分钟,只是简单的说了个概念和方向。

    但他却是都牢牢记在了心里,完全按照的徐长青的要求来做。

    这些天,接连失败了十几次,这才是终于找到了法门。

    表扬了齐大山众人几句,一行人出了这土胚车间之外,有几个年轻的学徒已经在远处把靶子安好了。

    此时,别人试铳齐大山也不放心,亲自上手。

    这老爷子明显是个好手,非常的娴熟。

    他将枪托抵在肩膀上,旁边有人给他递过来火药,他非常娴熟的包了一把火药,直接放入火门,又吐了口唾沫在手上,小心把火门压死,引出火绳来。

    别觉得恶心,此时日不落帝国的贵族龙虾兵们,这活可是直接用嘴的……

    然后,放入铅弹,用捅子夯实,点燃了火绳,眯着一只眼睛瞄准了前方大概五十步之外的靶子。

    “砰!”

    随着齐大山扣动了扳机,白色的硝烟升起,五十步外的木靶子瞬时破碎一片,应声倒地。

    “好!”

    徐长青当即拍手叫好!

    说实话,徐长青对鸟铳完全停留在后世的一些被误导的概念里,包括松锦之战,明军的鸟铳着实让人很无言,真的比不上烧火



第219章 命名:海城!
    在视察完军器坊的第三天,徐长青就为齐大山他们补冲了一百多号人手。

    这里面,有二十名铁匠的老匠户,还有他们的儿子、子侄、学徒五十余人,都是从冷兵器作坊调过来。

    剩下的全是年轻人,都是徐长青从诸多匠户子弟中亲自挑选的机灵之辈,他们将成为火器作坊的新学徒。

    有着六七十号有经验的铁匠补充,齐大山他们的效率肯定会大大增加。

    不过,这个时代,手艺都是机密,是活下去的保证,基本上是‘传男不传女’,外传基本不可能的。

    对于这一点,徐长青精心思虑后也找到了突破的方案。

    那便是让齐大山等老匠户们技术入股,给他们分成。

    每打造一杆合格的鸟铳,齐大山有着二钱银子的分成,其他匠户们也都有一钱、半钱。

    这乍一看似乎不多,但只要数量一上去,这个收入可是相当可观的。

    齐大山他们可不傻,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很快,这种技术壁垒便是被打破了,火器作坊人心高涨,誓要大干一场。

    与此同时,徐长青还挑选了二十名壮妇,加入到火器作坊,开始研制定装火药。

    现在徐长青麾下的人手还是很缺的,辽东那边主力还没有过来。

    徐长青仔细视察营地之后,发现,壮劳力男丁的确缺乏,但是壮妇却是有不少。

    这些劳力浪费了显然可惜,而当听到徐长青给她们开出月银八钱之后,这些壮妇们都快乐疯了,毫不犹豫便是加入。

    这使得营地内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双职工家庭,俨然已经开始步入小康。

    火器作坊逐渐开始省心起来。

    进入正月末,随着天气逐渐开始缓和,位于营地东南的小马山采石场正式开弓,包括砖窑进入正式筹备阶段,以及土地分配方面的事务正式启动,徐长青完全忙成了陀螺。

    即便有杨忠良、忠叔他们辅佐,这里面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徐长青亲力亲为。

    原本,徐长青是不想用石料的,毕竟,石料沉重而又昂贵,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这其实是很浪费的,没有想的那么坚固,远没有砖好使,而且还便宜。

    但跟杨忠良、忠叔、红叔、光叔他们开过几次会后,徐长青就败下阵来。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徐长青的营地不仅要修建海运码头,还要修建河运码头,包括构架防洪堤坝!

    这几年大明虽是一直干旱居多,大清河看着也是温顺,但他们查阅资料后发现,大清河发灾是经常性的。

    水火无情啊。

    洪水可不是闹着玩的。

    徐长青可不想辛辛苦苦构架的营地,到时候被一汪洪水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这就必须得采石!

    当然,铁门关附近的石头,基本都是不值钱的花岗岩和青石,而且都是质量一般的小型石头,徐长青手下现在有的是石匠,干活的奴隶也足够,暂时问题还不大。

    但土地问题却是真正的头疼。

    母亲杨氏把徐家所有产业变卖,跟徐长青来到这边,纵然徐家的产业早晚都是要落到徐长青手里,但这东西起码在目前还是一码是一码。

    徐长青必须要保证徐家的利益。

    包括麾下诸多儿郎们。

    可惜,现在有地却是没人种,包括朱由棷在之前佃户也不够,很多地都是处在荒废状态。

    大家就算已经把分地的事情规划的差不多了,今年的春耕还是不可能全赶上!

    尤其是徐长青麾下的儿郎们,家眷大多都在辽东,赶过来至少要三四月份了,这还是最好的估计。

    保守估计,七八月份,乃至是八.九月份,她们这才能全赶过来。

    这也让徐长青明白,他现在还不能实行自耕农的一套,还是要以类似公司制为主。
1...114115116117118...6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