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主要是沈廷扬这厮太实在了,光他送的粮食就有一千二三百大车,再加上徐长青买的那些,足接近两千大车。
匠户们中的壮劳力还是太单薄了,只推他们家口的鸡公车都稍稍勉强,不可能再拿出人手来推这些更沉重的粮车。
徐长青想了一下,正准备从沧州本地雇佣一些劳力,也算是给这些可怜的老百姓们找条活路,二狗却是快步过来,低声道:“帅爷,我们刚刚去接粮食的时候,听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哦”
徐长青眉头微皱,“说说。”
二狗忙低声道:“帅爷,不知道谁放出的消息,说咱们队伍此时,有几十万两现银。听说,这几天周围地面上的马贼土匪都很活跃,已经盯上咱们了。”
徐长青缓缓点了点头,眉头不由皱的更紧。
前几天与沈廷扬聊天的时候,沈廷扬也着重说过这件事,这年头,哪儿都不是真太平。
尤其是南直隶与山东交接的平原山区地带,有许多老马贼,很多都是当年‘吴桥兵变’后孔有德部留下的余孽。
这些人沈廷扬都说不上话,抢了他的货好几回。
最终,沈廷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栽,当成无头公案。
徐长青之前倒真没怎么在意这事儿,他连皇太极都宰了,还会怕几个区区不入流的马贼土匪
然而,此时结合沧州的情况,再加之二狗传过来的消息,也由不得徐长青不慎重了!
仓禀足而知礼节。
这人要是穷疯了,还真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儿。
“二狗,这件事,你仔细盯着!可以花些银子,多收买些当地人,争取确定更精确的情报!”
“是!”
二狗离去,徐长青令人取来纸笔,给母亲杨氏写了一封信,让她们速度赶来沧州。
想了一下,徐长青又给老泰山吴襄写了一封信,告知了他这边的情况,让他派些家丁来帮忙。
此时,徐长青名声虽是威震大明,但真正可用之兵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骨血都在京城保护杨氏一行人。
这也是徐长青拒绝徐胜元那三千人随行的关键原因。
如果事情还不能掌控便贸然吸收徐家的人,那,之后万一出现意外可就不是好玩的了。
而这种事情肯定不宜扩散。
他徐长青堂堂忠义伯,山东左协总兵官,大明第一猛将,难道能被土匪吓着了
不过,土匪就算可恨,更可恨的却是放出这消息的人!
果然。
文人杀人,从来不用刀啊!
……
十一月初七。
徐长青一大早便是在沧州放出消息,以超高价、月银一两五的价格,在沧州雇佣四千号壮汉民夫,来推这近两千辆粮车。
这顿时在沧州城内引起了轰动。
须知,这时候关宁军战兵的月饷才在一两四。
二狗和王安山也借机深入,找寻机会。
……
十一月初九。
四千号民夫基本上雇佣齐了,杨氏她们的主力虽是还没到,但赵启亮率领的二百多先锋,以及吴家的一百多号家奴,却是已经到了。
吴家领头之人,正是吴三辅!
徐长青的这个消息,让一直压抑的几乎要被憋死的吴三辅精神也是大振,一下子重新活过来。
他带来的这百多号家奴虽都已经三四十岁,乃至四五十岁,许多人都还有残疾,却都是吴家的百战老兵,骨血中的骨血,子侄基本都是此时关宁主力的顶梁柱!
而且,他们还带来了三十门斑鸠铳,四十多门鸟铳,让徐长青单薄的火力大大加强。
而就在徐长青陪着吴三辅吃午饭的时候,二狗和王安山得到了重要情报!
&
第194章 确定监军事宜
驻京.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别说后世了,就算此时,各个大商行、大家族,包括官宦人家,基本都在京师有着门路,有着联络关系的据点。
但徐长青想要的并不是普通人搞的这种,而是有能力真正解决问题、类似后世特工组织一般的秘密部门。
这就让事情的难度陡然增大了。
倒并不是银子的事儿,而是没有值得徐长青相信、又有能力的人。
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徐长青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搞个像是沈廷扬这样的联络部门,谁家有红白事送个礼、随个分子,逢年过节的时候送送礼,拉一下关系。
须知,华国是个纯正的人情社会,哪怕到新世纪都不能免俗。
临时抱佛脚,这可绝不是智者之选。
徐长青此时住的这个宅子其实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不是太大,但位置很不错,位于内城的明时坊内,也不显眼,又是吴家的产业,千把两银子就能搞定。
这件事,自然是交给吴三妹去做了……
能占老吴家点便宜,徐长青也没什么负罪感。
……
哄走了吴三妹去吴家搞这宅子的事儿,徐长青刚想好好休息下,睡个小午觉,准备晚上去见王承恩,有亲兵却是不讨巧的过来叫门:“帅爷,徐四公子过来了,有要事要见您。”
亲兵也知道不讨巧,声音很小心。
现在,徐长青已经是山东左协总兵官,已经完全有了被称作‘帅爷’的资本。
刚开始亲兵们更喜欢称呼徐长青‘伯爷’的,但徐长青却是让他们改了口,现在肯定是军队为主,自然是要加重军队属性。
“嗯,本帅知道了,让他先去客堂等着吧。”
“是。”
对徐胜元父子,徐长青不可能亲热,先晾他一会儿再说。
半个小时之后,徐长青这才收拾妥帖,慢斯条理的来到了客堂见徐胜元。
徐胜元早就等的不耐烦了,茶水都添了好几轮了,本来想发作,可一看到徐长青沉稳的眼睛,顿时便被压制下去,忙起来陪笑道:“伯爷,小侄过来看您了。”
这边,有亲兵忙是奉上了礼单。
徐长青扫了一眼,差不多一千多两银子的东西,徐家显然是出血了。
“嗯。”
徐长青从鼻孔里应了一声,大步坐在了主位上,“坐吧。”
“谢伯爷。”
徐胜元此时也调整好了心态,赶忙乖巧的坐在了徐长青的下首。
这厮毕竟是豪门深宅出身,纵然跟定国公的宝座无缘,可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绝不是普通人可比,在感知到了徐长青的强势之后,他很快就选择认怂。
但徐胜元刚想说些什么,徐长青却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
徐胜元一直真的想吐血,却也只能是忍着了。
半晌,徐长青这才开口道:“小四儿,找你叔我什么事儿”
“……”
徐胜元再次有吐血的冲动,这他么的就,就‘小四儿’了
可惜,他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是捏着鼻子先忍下,忙陪笑道:“伯爷,是这样,您之前说的,挑选三千号人、编满一个游击编制的人手,小侄已经准备好了。伯爷,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咱们可以过去看下”
“哦”
徐长青眼睛一睁,看向徐胜元。
饶是早就知道定国公府实力雄浑,毕竟已经积累了两百多年,但徐长青也没想到,这不到十天的时间,他们已经把人手给招齐了。
这种事情跟定国公府的利益直接挂钩,他们肯定不可能糊弄的。
“小四儿,你办事还挺利索的嘛,现在,人在哪里呢”
看徐长青有点被惊着了,徐胜元也有些得意,“伯爷,现在人正在宣南坊南大营的一个营地里,就等着伯爷您过去视察了。”
“宣南坊南大营”
徐长青手指轻轻敲打着太师椅的扶手,忽然玩味的看向了徐胜元:“小四儿,我大哥他,见过皇爷了”
“额……”
徐胜元一愣,忽然发现,眼前的男人,比他想象中还要更难缠不少,居然瞬间就摸到了核心。
他们定国公府可不傻,徐允祯早在与徐长青达成这个协定之后的第二天,便是去见了崇祯皇帝。
如果不是徐长青的动作更快,先见过崇祯皇帝,提出了这事儿,又有着‘平台奏’在前面撑着,说不定,就像是徐允祯父子之前谋划的一样,真能吃掉徐长青一块肉。
“呵呵,伯爷,您也知道,咱们定国公府可是大明的大忠臣,这件事,肯定是要告诉皇爷的,呵呵……”
徐胜元也回神来,有些苍白的辩驳着,已经做好了徐长青要找麻烦的准备。
不过,他也不虚。
现在皇爷都是点头了,徐长青想拒绝也没那么好拒绝了,这就从根子上断绝了徐长青放他们鸽子的可能。
然而徐胜元并不知道的是,徐长青根本就不会放他们鸽子,这么多免费兵力,不用是傻子。
“行。”
“皇爷既然知道了,我明儿就去见皇爷,给你讨个游击吧。今儿我还有事,就不去了,明天再说,你那营地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说着,徐长青起身便是离开,只留下一阵无言的徐胜元。
可惜,就算再不爽,小胳膊究竟拧不过大腿,徐胜元也只能忍着,心中暗道:“神气个什么!土包子一个!等爷学会了你的练兵之法,看爷怎么收拾你!”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王承恩准时来到了位于迎宾楼附近的这家酒楼,徐长青早已经在这边等候多时。
无意间得知了王承恩喜欢吃‘六必居’的酱菜,徐长青对今晚这顿饭也是大费苦心。
寒暄几句,来到了后院清幽的包间内,看着菜色一个个上齐,尤其是精致的酱菜,王承恩老脸上的笑意已然真诚了不少,“长青,你这小猴子,倒是有心了。”
喝了几杯酒,两人都放松了不少,徐长青率先说出了关于匠户们迁徙的事情。
“走大运河”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王承恩
第195章 迁徙开始
送走了王承恩,徐长青精神也是大振。
这虽是没达到吴襄的提议,把监军推到明年开春,但此时徐长青与王承恩的这个决定,无疑比吴襄的提议要更为优秀!
不仅明确了监军权利的利己方面,更是把监军和主力分割开来。
这一来,就算到了明年开春,徐长青想.操作,依然是有着充裕的余地。
确立了监军事宜,又打通了沈廷扬这边的路子,汪海那些匠户们,基本上也可以出发了。
当然,出发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便是车辆。
匠户们都是拖家带口,举族迁徙,就算可以乘坐漕船到沧州,但到海边还是需要很远的距离,此时天气又不好,有辆鸡公车显然要方便许多。
鸡公车这种工具其实很简单,按照现在京里的物价,二手货一两银子可以买好几辆。
如果能打通关系,走京营方面的路子,那还要更便宜。
以徐长青现在的能量,这些问题都不大。
第二个核心是粮食问题。
粮食反比鸡公车更简单,徐长青肯定不会从京里买太多粮。
京师周边田地虽是不少,有着各种各样的庄子,但这基本都是权贵们的玩物,产量并不高。
京师此时需要的粮食,多是走漕运从南方过来,尤其是江南和湖广。
徐长青之后去沧州,从沧州、临清、济南府,包括登莱买粮,肯定比京里要便宜的多。
而且,这也是个交好当地豪族和漕帮大佬们的好机会。
至于蓟镇那边的佃户和百姓们,包括辽东那边,肯定是走海运过来。
不过这个工程量毕竟太大了,也不急在这一时,肯定还是以辽东那边,徐长青的根基为先。
只有他们过来了,构架起了新的捕鱼体系,确定了捕鱼量之后,徐长青才能真正有余力安排其他方面的大手笔。
……
次日中午,徐长青再次求见崇祯皇帝,主要是为了徐胜元这个‘游击将军’的头衔,同时,也是跟崇祯皇帝道别。
崇祯皇帝今天心情很不错。
王承恩昨晚便是把许多事情跟他当面汇报了,让他感觉对徐长青有一种尽在掌控之感。
此时,听徐长青主动提起了徐胜元的事情,崇祯皇帝心情更好,淡淡道:“小徐子,这事儿你做的不错。毕竟是去练兵的,该打打,该骂骂,不成器就要挨鞭子。这事儿,朕准了。对了,朕听说你在收鸡公车准备什么时候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