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攻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御炎
魏征皱了皱眉头,放下了筷子,说道:“苏侯,你和陛下之间的事情,老夫无法插手,陛下也不会允许老夫插手,其余几位国公也不会允许老夫插手。老夫之前想插手,已经遭了警告了,你这一招实在是厉害,直接就笼络了皇家和几大国公,没人敢动味仙居。至少,目前还没有人。
但是,苏侯,你还年轻,十五岁就已经是国侯了,以后你还想做什么?你的路还长,很长,何必拘泥于一时?你的动作很大,步伐也很大,这些日子,老夫明显的感觉到陛下有些急躁冒进的趋势,这样下去,非是社稷之福,大唐初立不过十余年,还不到那个时候,苏侯你这样一来,却将大唐这本就不充盈的身子,弄得更加虚弱了。”
苏宁笑道:“郑公多虑了,急躁冒进固然不好,但是墨守成规拘泥于祖宗礼法,那才是国家之生死大敌,一旦咱们都把眼光局限于大唐,乃至于长安城,那么咱们可就完了,失去了进去的意志,国家也就完了。”
魏征严肃地说道:“所以说,苏侯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大唐永远充满进取意志,永远都要穷兵黩武?永远都要和别的国家打仗?苏侯岂不闻国虽大好战恒亡这一说?先人的说法,有些是对的,是要继续坚持下去的!”
苏宁毫不犹豫的反驳道:“那是因为先人们从来不懂的如何从战争中获取大量的利益!战胜国应当享有战败国的一切,口众,土地,财富,都是我们的!即使我们无法消灭他们,但是他们的一切,也都是我们的!我们可以通过签订条约,驻守大军的方式,控制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的一切都夺过来!
和对方整个国家的一切财富相比,咱们的那些战陨算得上什么事?算得上什么损失?咱们损失了一个战士,就能得到十个乃至于一百个俘虏来为大唐百姓做事情,咱们大唐永远废除徭役这样一个壮举就可以完成!郑公,难道您不希望看到这一天吗?!
国虽大,好战恒亡,那是因为先人们打仗遵循着礼仪,遵循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是先人的高贵品质,是春秋品质,但是如今,春秋品质已经不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那个时候是华夏内战,而非国战!如今,大唐不需要内战,大唐需要对外开拓战,大唐的敌人都是异族,而非我华夏族!
宋襄公宁肯战败也不乘人之危,那是春秋贵族之间的高贵操守,为人处事的最低限度底线,宋襄公是个优秀的贵族,他担得起“贵”这个字,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是如今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但是仅仅局限于对待我们自己,而非是外族!对待外族就要遵循着利益最大化这个基本原则,他们不会因为咱们的恩惠而心存感恩,该背叛他们一定会背叛,与其到时候无止境的平叛,还不如一劳永逸,让他们永远失去背叛的可能!
某也知道杀戮不好,所以某也很反对杀俘虏,这才有了如今大受好评的劳动改造政策,郑公也知道,全大唐对于此都有很好的影响,很多的道州县都在请求朝廷将劳动改造政策普及到他们的辖地,为此不惜大打出手,这就是人心所向,朝廷官员和百姓的利益达成了一致,这件事情就绝对无法改变!
郑公,咱们需要战争,大唐需要战争!需要很多很多的战争,很多很多的胜利战争!有了战争,才会有一切,我们才会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好战不一定亡国,只要有好的手段,打一仗就可一劳永逸的获取利益,就可以你不战争的损失,那个时候,大唐才会走向环宇,真正的成为天朝上国,让所有人恐惧!”





贞观攻略 三百四十七 魏征出手
苏宁的话说完了很久,魏征依旧皱着眉头,直直的看着苏宁,眼神锐利,仿佛要刺破苏宁的内心一样,苏宁毫不畏惧的迎上了魏征的目光,与他对视,两人目光之间无形的交锋并不比沙场两军交战要轻松,人与人目光之间的交锋,是很有学问的。
良久,魏征叹了一口气,闭着眼睛摇摇头,不在看着苏宁,提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了嘴巴里面,咀嚼了很久,而后说道:“苏侯啊,你可叫老夫好好儿的领略了一下当年苏秦张仪的风采啊,先秦纵横家之风采,足以震慑华夏七国,全天下都叫这纵横二子玩弄于鼓掌之中,苏侯,你的师尊到底是什么人,能够将百家之学掌握到如此程度,而你,又掌握了多少?”
苏宁提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咀嚼了一会儿,感受着肉汁的鲜美,而后笑道:“家师学究天人,哪里是我一个小辈可以窥探的?学问这一途,永无止境,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这样的,庄子不是曾说过吗?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而我们的生命却是只有短短数十年,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学问,那是害了自己,所谓的学究天人,也不过如此,一旦身死,学问也就随风消散,我不认为学那么多东西就一定是好的,相反,学那么多我们根本不会去用到的东西,只会浪费我们学习有用的东西的时间。
郑公,我以为,事关民生大计,乃至于国家大事这些东西,他们所涉及到的学问,都是应该用到的学问,而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不适合所有人都去学,谁对他有兴趣。那就去学好了,若是不愿意,也不要强迫不是吗?”
魏征眉毛一扬:“庄子直言固然有理,但照你这般说,先人们穷尽一生所流传下来的学问都是无用的?儒学经典都是无用的?那我们为何还要设立学府学习之,传承之?将弘文馆和国子监直接废除岂不更好?咱们大家就可以都回到那茹毛饮血的时代,穿着兽皮,坐在山洞里面,岂不更好?”
苏宁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觉得我们现在陷入了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现在还不是很明显。但是若是任其发展下去。定然很可怕,什么事情都要先谈道德,什么事情都要先谈上子曰诗云什么的,而更关键的就是。很多东西根本无用,我们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上,乃至与掌握了哪些知识的人本身就做不到那些!就好像山东豪门,他们掌握了儒家经典,学的透彻,可他们能够像孔子一样遍收天下寒门子弟,而不顾及出身问题?
他们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相矛盾,自己都做不到。偏偏还以之为大意,世家豪门的时代华夏遭遇了什么郑公也不是不知道,这就是虚浮之风盛行的下场!我们必须要注意这个趋势,而不能将其寄希望于后人,那是不可行的!”
魏征勃然大怒。拍着桌子站了起来:“你这话就是大逆不道!圣人之言怎容的你这般侮辱!端的不为人子!不为人子!”
苏宁也来了脾气,一把拍了桌子站了起来:“你这就是强词夺理!被我说到了痛处,没有办法反驳了吧?我是我爹娘生出来的,和他孔夫子有何关系?!难道天下圣人只有孔子一人?那同时代的那些大能又算做什么?!老子算做什么?庄子算做什么?!墨子算做什么?!他们都是无名小卒,唯有孔子一人才是大能?!整个春秋唯有孔子一人是吗?百家之学算做什么?!你当先人的眼睛都瞎了吗!”
魏征更是怒气勃发:“你,你,你放肆!”
苏宁毫不畏惧的瞪着魏征脱口而出:“你放五!”
两个人就这样针尖对麦芒,土匪遇流氓,互相之间毫不退让,毫不妥协,就这样死死的互相盯着,要说苏宁这也有些失礼了,不过学术上的争论从来都是激烈到可以忘记身份和年龄的差距的,这就相对于宗教之争。
良久,苏宁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魏征也松了口气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同坐了下来,喘了一口气,拿起酒杯互相敬了一杯,一饮而尽。
“哎呀,好久都没有这种与人争论的痛快感觉了,昔日齐国稷下学宫之内,想来也是这般的碰撞吧?百家之学并存之日,辩论和其激烈也,而如今,却是少有这种感觉了,辩论来辩论去都是些经典,也不嫌腻味!”魏征颇有几分自嘲。
苏宁也笑道:“郑公且宽宽心,这学术上的事情,我也就不拿郑公做长辈了,直接就算是以文会友了,古有忘年之交流芳百世,不知郑公可否与某做一个学问上的忘年之交?某自幼研习百家之学,唯独很少学习儒家经典,不甚了解,而郑公精研儒家经典,却是对百家之学甚为生疏,你我二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可好?”
魏征轻笑一声道:“忘年之交,好一个忘年之交啊!老夫也看出来了,你不把老夫做长辈,老夫也不端着架子拿你做一个无知小儿,学问这一途,没有先来后到之说,至少老夫是这样以为的,你不是老夫之徒,没必要对老夫多么尊敬,你我所学也不尽相同,更是没有什么情分在里面,如此一来,就是做个忘年交,又有何不可?但是你可要注意啊,仅仅是学问上,公务上,该怎么做还要怎么做,你别想着钻空子!”
苏宁大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若是因此就在公务上有所放松,那某还认为是郑公在故意陷害与某,某可是想着,今后若是有谁蓄意陷害于某,郑公一句话就能证明某的清白,不是吗?”
魏征大笑道:“好一个滑头!哼哼!既如此,老夫也就记着了,那么,三明兄,某且敬你一杯!”
苏宁笑着举杯:“玄成兄,请!”
两人相视一笑。一同仰头将杯中酒饮下,魏征美滋滋的咂咂嘴,笑道:“这酒着实是个好东西,今后三明兄若要与某探讨学问上的东西,可要带些美食好酒过来,某这府中甚是贫寒,没什么东西拿的出手,三明兄乃是长安富户,可莫要忘了某这穷苦人家啊!”
苏宁无奈笑道:“玄成兄这可不厚道,这才刚刚为友。就开始讹诈某家中那些财产。是否太过不仗义了?”
魏征挤眉弄眼道:“三明兄这话说的可不对。我等乃是为友,既然是友,自然需要互相扶持,有难同当。如今我府中缺衣少食,三明兄便这般视如无物,冷眼旁观?那也着实让某寒心啊!”
尼玛,我才寒心呢!难怪这老家伙一个朋友都没有,这才好不容易用学问打动了他,他就要开始讹诈自己,估计这全大唐愿意和魏征这块臭石头做朋友的也就只有自己这一个了,无奈地应承下来,看着魏征得意的笑脸。苏宁顿时感觉遇人不淑,这尼玛史书绝对是坑死人不偿命的存在,人家在皇帝面前作作秀,哪知道背地里是这样一个无耻之人?
但是,既然拿了我这么多好处。你也要办点事儿啊!
苏宁转念一想,露出了笑容,一扫方才的郁闷之气:“玄成兄啊,我此来,自然不仅仅是来讨论学问的,而是有些别的事情,你看,咱们是不是?”
魏征一听,立马变成了一副扑克脸,放下了筷子,正襟危坐道:“苏侯又何事要说?尽管说来,老夫听着。”
好嘛,翻脸比翻书还快,刚刚做了学问上的朋友,这一旦涉及到重要问题马上就变回了扑克脸,苏宁翻了翻白眼,说道:“其实某来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某希望通过郑公,去进谏陛下,让陛下不要太过着急,陛下目前已经有些耐不住性子了,有些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做到的,比如学校的事情,刚刚做成了军事大学,陛下却又想要开办学问上的大学。”
魏征面色一滞,眼光一凝,良久才缓和下来,重新拿起了筷子,说道:“这些事情都是老夫不能插手的,老夫虽然负责进谏,但那是在国务上,这件事情超出了国务的范畴,若是老夫贸贸然插手,会有不测之灾的,这一点老夫做不到,还请苏侯另寻高明吧!”
就知道你这老家伙不是省油的灯,贞观第一谏臣,简直就是个……算了,不说这个了,说服他才是最重要的……老家伙明白得很,他虽然出身河东,不过少年孤贫,并不是世家中人,反倒算是寒门子弟,所以这一点上李二陛下应该也透露过,否则魏征不会有这样敏感的触觉,这个事情,要说魏征不知道,打死他苏宁都不信。
“郑公此言差矣,什么事情是国务?什么事情不是国务,这一点郑公比某更加清楚,陛下之所为,就不会是小事,事事关乎于国体,这件事情也是因为某而起,而如今某却无法说服陛下按部就班的来,这种事情一旦放纵极有可能是大灾难,而这段时日似乎是太过一帆风顺,以至于陛下失去了谨慎之心,其实某也一度失去了谨慎之心,乃至于听到陛下打算提前办理大学的时候才注意到如此断断不可行。
郑公,此时的确是某做的不好,某太过年轻,不注意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一直与如今几乎无法收拾,而遍观朝廷,除了郑公,再也没有人可以出言相助与某,郑公,你所相助的不单单是某,更是整个大唐啊!此事若成,大唐社稷万幸。”
魏征看了苏宁一眼道:“你到底劝说陛下要做些什么?某只是略微知道一些事情,但是,具体的,某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你可以告诉某吗?”
苏宁点头道:“这并不是不能说的,只要郑公莫要告诉别人就可以,说起来,这几乎可算作是大唐的百年大计,此事办成,某以为,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少于一百年,都根本办不成,更何况陛下试图在二十年内办成这件事情,更是完全不可能的,某不希望这件事情由好事变成了坏事,导致大唐江山社稷不稳,一旦发生了那种事情,某就是大唐的罪人了,郑公,愿郑公以天下苍生为念,相助与某!”
苏宁推开了挡在自己和魏征面前的案几,拜倒在魏征的面前。




贞观攻略 三百四十八 杀此田舍翁
李二陛下看着手中魏征递上来的奏折,逐字逐句的读着,面色变得有些不好,再看了一眼站在底下一言不发不卑不亢的魏征,心中一阵郁闷,放下了奏本,问道:“是不是苏宁让你过来与我这些事情的?”
魏征不卑不亢的说道:“回陛下的话,昨日苏侯的确去了臣的府上,与臣把酒言欢,畅论学术,并且也提到了这些事情,也恳请老臣出面,请求陛下暂缓动作,若能如此,大唐幸甚,百姓幸甚,如若不能如此,门下省绝不通过陛下之决议。”
李二陛下眉头一皱,站起身子重重的哼了一声:“哼!大胆!别的暂且不说,你竟敢指使门下省驳斥朕的决议,这是在公然抗旨吗?!”
魏征面不改色道:“这是陛下曾经说过的话,陛下赋予门下省驳斥圣旨的权力,乃至于驳斥皇帝本人的意见,这都是陛下曾经允许的,君无戏言,驷马难追,一旦说出口,就不能收回,朝令夕改,臣民惶恐,此乃是亡国之兆!臣不愿看到大唐亡国!是故有此谏!”
李二陛下大怒道:“大胆!魏征你放肆!亡国亡国,天天亡国,你是不是就盼着大唐亡国!盼着朕做那亡国之君!”
魏征抬起头直勾勾地看着李二陛下:“臣乃是全心全意为大唐着想,何错之有?!倒是陛下,陛下亲口说要求臣等多多进谏,为何如今陛下反而听不进臣等谏言?到底是陛下认为臣等说的都是错的,还是陛下以为大唐已经国泰民安到了再也不需要臣等进谏的地步?
朝堂上还有人敢于说出亡国二字,那就意味着朝堂上还有忠良之臣,若是到了朝堂上朝臣尽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之时,那才是真的到了亡国之境!陛下自己所言,自己犯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等自相矛盾之举。臣实在不明白,还请陛下明示!”
李二陛下瞪圆了眼睛。指着魏征,气得浑身发抖,但是就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良久,李二陛下重重的哼了一声,把手一甩,转过身子不要看到魏征。否则李二陛下会忍不住喊门外的侍卫进来杀掉魏征……
魏征也不说话,静静地站着等着,过了一会儿,李二陛下转过身子。盯着魏征说道:“前几日朕说过这个事情的时候,苏宁就极力劝阻朕不要冒进,而要等待时机,一步步来,朕没有答应。如此一来,他是不是就去找了你,让你来劝阻朕?他用的什么理由?朕记得你和他素无交情,更无往来,他为何会去找你。而不去找其他人?”
魏征答道:“苏侯昨日来老臣府上,就是为了这件事情,顺便也与老臣结为学术上的忘年之交,今后苏侯会与老臣讲述百家之学,而老臣也会和苏侯研讨儒家经典,仅此而已,至于这本奏折,乃是老臣自己所思自己所想,老臣以为,苏侯所言甚是,如今,并不是开办大学的好时机,若是过早的暴露底牌,非是大唐江山社稷之福。”
李二陛下眯着眼睛问道:“学术上的忘年之交?呵呵,魏征啊,我可是记得,在那之前,你可是对苏宁半点儿好感也无,还在那儿一个劲儿的责备我是在养虎为患,怎么如今,到和他成为了忘年之交了?你们之间的转变,也太快了些吧?是苏宁给了你什么好处?还是你有求与苏宁?”
魏征猛然间变了脸色,高声说道:“在陛下眼中,老臣就是这种人吗?!老臣自投效陛下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疏忽,更未曾与任何人结党营私,家中日日粗茶淡饭,旁人多少都去过味仙居,唯独老臣半步不曾踏入其中,陛下如此揣测老臣,着实令老臣寒心!既然陛下如此看待老臣,那么,老臣就此辞官归乡,以绝陛下疑虑!”
魏征倒也光棍,干干脆脆的把头上的官帽摘了下来,身上玉佩解开,官服也要解开,看的李二陛下顿时就乱了手脚,方才他说出那些话的时候实在是愤怒,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说了出来,以至于无意间竟然怀疑了魏征的人品……
这可是一件大事,帝王君主当众折辱臣子尊严人格,这事儿往小了说那是君臣不和,往大了说那就是帝王德行有缺,若是犯错的臣子也就算了,但是魏征的为人和人品大家都清楚,软硬不吃的臭石头一块,你怀疑谁都可以,就是别怀疑魏征,人的名树的影,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了,也不知道史书上会如何职责李二陛下,外面的风言风语足以毁了李二陛下的名声,顿时明君就成了昏君暴君了……
李二陛下站了起来走下了台阶,走到魏征面前,抓住了魏征的双手,紧紧地制住了魏征,魏征是个文人,哪里是常年习武的李二陛下的对手?顿时就给制住了,李二陛下急忙说道:“魏爱卿莫要这般,方才是我的过错,是我错了可好?你且不要这样,方才乃是我气急攻心,未曾思虑周详,你这却教我如何是好?”
魏征直视着李二陛下说道:“士可杀,不可辱!陛下既然以为臣可以被钱财利益收买,那就意味着陛下从未信任过臣!如此教臣甚为寒心,臣为大唐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更是落得一身病痛,到头来居然陛下如此看待臣,臣已然万念俱灰,恳请陛下允许臣辞官告老,离开这伤心之地!”说完魏征猛烈的挣扎起来,一时间李二陛下制止,魏征挣扎,外人看来倒像是魏征在和李二陛下斗殴,看的卫士们一愣一愣的,都不敢上前。
李二陛下是在是无可奈何了,高声说道:“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是朕误会魏爱卿了,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朕答应你,停止动作一直到时机到了可好?朕立马就下罪己诏可好?!哎呀,魏爱卿,你就别闹了好吗?!朕立马就下罪己诏,马上就下可好?!你继续做你的门下省给事中。以后朕有什么做的不好的你立马就可以驳斥朕,驳斥朕的圣旨可好?”
看着李二陛下一脸的沮丧欲死,魏征知道这是李二陛下的最高价码了。于是魏征又是很光棍的停止了动作,直视着李二陛下问道:“陛下所言可是真的?”
李二陛下舒了一口气。说道:“真的真的,君无戏言,驷马难追!”
魏征很满意的捡起了自己的官帽戴回到头上,把玉佩配回了身上,系好了官服,然后一拜道:“陛下知错就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至于罪己诏那就不必了,罪己诏乃是皇帝犯下大错才会下达的诏书,事关重大。怎可因臣一人之事下达罪己诏?那可就是臣之错了,只要陛下不在继续急躁冒进就好了。
要知道苏侯定下的计划乃是百年国策,百年国策怎可在区区二十年之内就去完成?就算完成了,那也是隐患重重,还不如没有的好。做任何事情都不应当急躁冒进,更别说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君无戏言,不可朝令夕改,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有的放矢。绝对不能贸然行事,否则大唐江山社稷就不保了,前隋之鉴历历在目,陛下不可不察!”
李二陛下真的是怕了魏征了,连连说道:“是是是,都是我急躁冒进了,是我的错,魏爱卿忠心事君,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赏,重赏!”
一番闹腾过后,李二陛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保证以后做事情一定会询问魏征的意见,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门下省通过之后再去执行,严格遵循这一条例,绝对不会打破这个条例,打自己的嘴巴,然后又给魏征赏赐了许许多多的财物之类的,魏征照常拒绝接受,请求李二陛下将这些东西赏赐给穷人,造福一方,然后告退。
李二陛下愣了一会儿,这才逐渐回过味儿来,感情这魏征根本就没打算辞官,而是以退为进啊,逼着自己乱了手脚,然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了种种不平等的限制条约,一下子失去了很多……
他娘的,中招儿了!
李二陛下猛然醒转!
醒转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冲到宫门外把魏征提溜回来暴打一顿收回全部权力,第二个想法就是认了吧,是自己一时不查……
想来想去,李二陛下决定按照第二个想法来,君无戏言,刚才说的话已经被站在一旁虎视眈眈的起居郎给记录下来了,也不知道上面怎么写的,该死,还不能看,一看估计就要杀人,到时候被别人传扬出去,这名声不就毁了吗……
李二陛下把目光往那个小本本上挪了挪,警觉的起居郎立刻把小本本收了起来,低着头不看李二陛下,李二陛下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怒火更是旺盛,一甩袖子出了宫门,直往长孙皇后的皇后宫殿而去,一入宫门没等长孙皇后上前见礼,就大喝一声:“会须杀此田舍翁!”
长孙皇后就给愣住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看李二陛下身后的起居郎拿着笔就在写着什么,立刻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肯定是有什么人惹了李二陛下,然后李二陛下才这样愤怒,这要是愤怒也就算了,可是被起居郎给记了下来,估计是要被写到史书里面的,这可如何是好?长孙皇后用眼神示意起居郎离开,起居郎倒也硬朗,挺直胸膛立在那里像根杆子,就是不走,长孙皇后一阵郁闷,也不能赶人家走,倒也知道了接下来的话要怎么说了。
1...155156157158159...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