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宝饭
同时,魏致真还拉着赵然详细传授了结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告诉他相应的应对之道。
这就是有师门有老师的好处了,关键时刻没有人指点,一头雾水扎进去,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由黄冠而金丹,这是修行中的一个大关,九成修士过不去这道门槛,其中的难处很多,但有没有名师指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赵然被魏致真一通灌输,强塞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之后还要找时间慢慢体会和琢磨。
传授完毕,魏致真语重心长道:若是你能顺利破境,到了明年,咱们楼观二代弟子可就全部都是金丹法师了,故此师弟你可要千万做好准备,力争一次就过,不要返工!若是不能破境,你个人修行事小,堕了楼观威名,耽误了楼观的崛起,这才是大事啊。
赵然立马保证:师兄放心吧,我晓得,我自家的修行也不是小事,会慎重对待的。对了师兄,老师在武当,你又和三师兄闭关,我还要下山处理白马院的事务,只剩二师兄在山门之中,这么多事情,该当如何安排?
魏致真道:二师弟确实不擅俗务,就让他在山门中自行修炼便是。我已传书华云馆,全知客他们都要随同师门搬迁过来,想必不久便到。你下山之后,这些事情都由他打理,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九十四章 关于人事的一二
赵然谨遵大师兄法旨,安心去了。
回到白马院,还没坐稳,聂都讲和范高功就联袂找上门来了。
赵然起身欢迎:哎呀,两位何时回来的?此行渝府如何?
聂都讲简单介绍了几句去渝府参加正旦开光大斋醮的事情,立马将话题直指党项人:方丈,听说李彦思等党项人作乱?怎会如此?我们走时还好好的,曾方丈在时,他们对咱们毕恭毕敬,老实安分,怎么才转过年来,就叛乱了?
范高功也在旁道:方丈,其中是否有什么内情啊?此事当谨慎处置,一招行差,整个红原都将糜烂啊方丈。
赵然问:哦?有什么内情么?老范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我也正在发愁此事,你若是知晓他们几个为何叛乱,还请尽快道出,咱们也好将上报的文书追回来。
范高功顿时语塞:这我哪里知道什么内情?
聂都讲不悦道:方丈,是否咱们白马院出了什么针对党项人的治策?方丈你毕竟新来,不了解红原内情,切莫被旁人瞒哄了过去。毕竟李彦思等人入明以来这三年,一直在竭力压制党项人,对咱们大明还是忠诚的,硬要攀诬他们谋反,我是不信的。
赵然问:你们看过卷宗么?
聂都讲气愤道:卢方主不让看,说是要等方丈回来做主。我去找袁监院和雷都厨,他们也不在,谷都管跟我说,他们去勘察地理山川了,还没回来。
赵然拍着桌子道:这个老卢,做事怎么那么死板呢?聂都讲莫生气,为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的,回头我去批评他,让他把卷宗给二位过目,二位也好帮着梳理梳理,看看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卢方主当即被传至书房,当着二人的面,赵然让他将卷宗抱过来。卢方主向聂都讲和范高功赔笑了几句,抱了厚厚一沓文书,就在赵然的书房中让他二人现场翻阅。
看罢多时,聂都讲不说话了,范高功脸色也很是不好,犹豫着问:怎么可能会不会搞错了
卢方主道:当日深夜,则珲上门揭发李彦思和强雄,方丈监院知客都在,抓捕之时,从李府密道中搜出的兵甲弓弩也赫然在目,都已经随同文书上报川西总督府。另外,从格勇寨中起出存粮五百八十三石,也登记入册,存入常平仓。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另外,强雄已经被川西总督府收押,则珲作为揭发人,如今也一并在总督府,李彦思携家眷逃回夏国,以上都作不得假。案子已经移交总督府,接下来如何处置,我们也在静候音讯。
这两位再也不说话,只是面面相觑,反复嘀咕:怎会如此
见这两位服软,赵然也不为己甚,挥挥手,让卢方主下去,然后道:此事就这样吧,这几个党项头人心念故国,也是情有可原的,咱们被蒙蔽了,也算不得丢人。
聂都讲和范高功只好点头,就听赵然笑道:对了,说起来,聂都讲和范高功才具显于松藩,大名已入天鹤宫杜监院之心,呵呵。这里有桩好事,需要恭喜二位。
什么事?这两位不解。
是这样,赵然从书案上抽出一份公文,递给聂都讲:上月刚过完年,天鹤宫便发来公文,特意征调两位大才去参与一项重要事务。
聂都讲看罢,疑惑的转给范高功,问:这公文上只说了重要事务,却没说是什么,不知方丈可能透露一二?
赵然摇头:我也不晓得啊,估摸着应该很要紧吧,故此不在公文中写明。二位去了便知,我在这里预祝二位发挥才干,大显身手,为我白马院搏出大名声来。
公文上写明,到松州的报到时间为二月初八,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这两位回白马院屁股还没坐稳,又要着急忙慌的离开,当真辛苦异常。
临走之时,赵然询问,说是既然抽调他两位半年,这段时间,经堂由谁暂署高功比较合适,请他们推荐一下。
这两位一致推荐了贾经主,于是赵然含笑点头,说是一定慎重考虑。
等聂范走后,赵然坐回书案,传典造房当值道士:去将董静主的档案调出来给我过目。
二月中,白马院又来了两位熟人,赵然让李知客将他们请入自家书房,抬头笑着打了个招呼,继续埋头处置公务。
这份回复很重要,是关于宁德寿帽子的问题,不得不字斟句酌。经过一连串运作和流程,松藩卫曹指挥使推荐宁德寿晋升的公文终于转到了自家手上。宁德寿本官红原守御所千户,推荐晋升为松藩卫指挥佥事,领红原守御所。后面附着一沓宁德寿任千户以来的功勋和考评。
公文前一张签押,是川西总督府夏吉所签,批的是拟准此议,报天鹤宫议决。
第二张签押由杜腾会所签,批的是同意,报玄元观议决。赵然注意到,杜腾会写的是同意而非拟同意,这是想慢慢收回权限,心下不禁有些好笑,这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因循前例这四个字,可不是白说的。否则可以直接写同意,报玄元观知道便好了。
第三张签押发自玄元观,是监院赵云楼所签:发驻地红原,征询白马院意见。
赵然写了一个回复意见函,总共八十六个字,将宁德寿好一通夸奖。此回复意见返回玄元观后,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赵云楼再批复同意,报四川都指挥使司知道便可。
川西总督府是战区设置,与四川都指挥使司并立,无须由四川都指挥使司批复,只需报备便可。
这便算走完了上半段的升职程序。
因为宁德寿属于千户以上级别的军官,他晋升的最终决定权还在兵部,兵部同意后,报总观方堂核验便算大功告成。
所以下半段程序是在京中,到时候宁德寿要去一趟应天,在兵部职方司应卯,进行简单的面试。这一关基本上还好,没什么意外的话,职方司都不会故意和地方为难。
将回复意见写好,附在公文后面,赵然让典造房道士尽快发出去,这才搓了搓脸,向两位熟人道了声:怠慢了!
第九十五章 置换
来的两位,一个是谷阳县主簿孟登科,另一个是慈善金李管事。
接到龙安府公文后,孟登科没有拒绝,在谷阳县过了年,辞别孔县令等人,便启程前来白马院上任。他今日刚到,来不及休息,便过来拜见自家的新上司赵然。
至于李管事,他是赵然直接以书信招来的。慈善金是赵然当年自掏腰包一手创立的,虽然名义上东家是李管事,但其实等若私产,为谷阳县的兴盛立下赫赫功劳。
如今谷阳县已经有了改革成熟的青苗钱制度,慈善金转化为了青苗钱的监督者,比起从前轻省了许多,也有了更多余力,所以赵然便将李管事招来红原。
都是熟人,赵然也不客气,开宗明义道:孟主簿李管事,将你们请来,是商量商量我白马院院产的问题。孟主簿,嗯,应当称孟迎宾了,呵呵,你累不累,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上峰已经开始布置工作了,此刻怎么好说累?累也不累!于是孟登科连忙表示,自己精力好得很,浑身充满了干劲。
于是赵然续道:白马院现在一穷二白,你们两个想想,怎么才能让红原有所起色,顺便让白马院的院产丰厚起来。我给你们三天时间,在城中转一转,如果要出城的话,让方堂派几个巡查跟随保护。
三天之后,大概了解红原情况的孟登科和李管事回到了白马院,赵然当即在书房中开了个小会,与会者除了他们三个外,还有刚刚将河边耕地丈量完成的监院袁灏。
赵然在墙上挂了一张大图,用一根小棍,指着图上的文字和符号开始讲解自己心中的计划。
设若有一个红原城中的百姓,他没有银子,没有耕地,没有任何进项,可他想要得到一块田地,他应该怎么办?很简单,他做不到的,由我们白马院出面帮他达成心愿。
赵然的小木棍指向其上勾勒出的一座小屋,道:这是他在城中居住的房子,不大,也很破漏,这样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也是我白马院同道所不能容忍的。
小木棍指向下一栏的慈善金三个字,赵然接着道:白马院出面,向慈善金借十两银子,然后到即将分售的田地附近建一所可以容纳他全家的房子,要大要宽敞,然后将他城内城外的房子互换。城外的大房子归他,城中的小房子归白马院。
若是不愿意置换房子呢?
赵然斩钉截铁道:不愿意换的,不向他出售政策性土地。
小木棍挪回来,指向白马院,赵然续道: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以政策性价格出售田地,老袁,你这次丈量河边耕地是六千多少亩?
六千八百四十亩。
很好,足够撬动我们的计划了。一亩地,假设我卖五钱银子,一户人家卖二十亩,那么,我就收到了十两银子,然后白马院将这十两银子还给慈善金,两清!
百姓买田的银子从哪里来呢?赵然重新指向慈善金:由慈善金借钱给他们。当然,是低息,年利暂定四厘,和朝廷制定的青苗钱相同。
现在,百姓们住到了城外的大房子,又有了耕地,他们就可以正常开始耕种了,但他们欠慈善金十两银子的小额借款,需要分十年偿还,我想,只要肯踏踏实实干活的农户,都完全有能力还清。
白马院现在手上有一座小房子,是搬迁出去的百姓腾出来的,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呢?赵然的小木棍指向号房:现在,这座房子划拨给孟迎宾管理,算作白马院的道产。
赵然继续指向慈善金:号房向慈善金借十两银子,按照两分年利计算。用这笔银子将这座小房子推平,在此基础上盖一间商铺,然后征兆四方商贾前来租赁,假设每年租金为十两,一年零两个月不到,就可以把欠款还清。
于是,道院的道产开始源源产出,慈善金也从中挣到了两分利。
孟登科举手:方丈,貌似慈善金略亏。
赵然道:看上去的确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但不要忘了,慈善金本就不是以收益为目的,能够有两分利弥补成本,就不算亏。当然,如果孟迎宾觉得这样不好,可以想办法,争取让慈善金也享受同样的购地政策,比如在城内获取某段街道的经营权,又或者以相同的政策价格,购买数万亩草场。
袁灏忍不住了,疑惑道:方丈,前面的我都看明白了,以五钱银子购买一亩地,年息四厘,十年归还,和直接分地也没什么区别了,这个我同意。可是后面的恕我直言,盖了商铺,有人愿意来租么?更遑论一年租金十两?
赵然点头:能租多少,这就要看咱们白马院后续怎么努力了。但无论收益如何,至少我们白马院开始有了一笔道产,不是么?
党项人怎么办?是否一并照此办理?可是我认为,他们换房子的意向不大。
赵然点头:一并办理,任其自愿。
袁灏摇头:可是党项人的问题比较复杂,主要在于城外这两万多亩耕地。
赵然笑道:他们的问题可以容后解决,咱们第一步先让汉人百姓能拿到土地,只要这些原先佃租他们田地的汉人百姓迁出去,不再租他们的地,他们的生计就会成大问题——其实目前已经是个大问题了。少了这笔租子,他们应该怎么过呢?还是等待白马院赈济么?那可不够!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以田地换草场,一亩换十亩。
袁灏对此表示认可:他们不会种地,但却都是放牧的好手,只是没有牛羊
这个好办,李管事可以购买牛羊来放贷,年息同样为四厘。
原来如此。其二呢?
其二,不愿置换的,就去做工!
做什么工?
营建全新的红原城。
第九十六章 而立
二月十六日,这一天,赵然满三十。
说是人到三十而立,赵然自己盘算了一番,算是立起来了么?
赵然是嘉靖十一年来到大明的,十二年入了道门,十三年成为受牒道士,其后一步一步,成为了今日的白马院赵方丈。
从修行上来说,他受牒的那一刻,其实便等若跨入了这个特异的世界,十一年时间,由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黄冠几近圆满,算不得最顶尖的那一拨,但也不是平庸之辈。
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应该算是立起来了。但是成家立业的成家嘛,他暂时还没这个打算,三十岁的黄冠境巅峰即将迈入金丹的修士,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现在成家双修,岂不是找根锁链绑着自己?除非对方是周雨墨,赵然或许会认真考虑。
正在白马院中遐想间,赵然收到二师兄的飞符,问他是否有空,能否回山。赵然当即欣然应允,看来师兄弟们还是关心贫道的嘛。
回了山门,迎面就撞见了满脸带笑的二师兄,二师兄招呼他一起前往湖畔的一处方亭,只见方亭中已有几个身影,有裴中泞,有杨致温,居然还有灵狼月影真君,另外一个竟然是问情宗的郑师姐。
赵然连忙上前招呼,却是林师叔派了郑师姐过来察看山门,以做搬迁准备的。
几个人在方亭中一聚,赵然心情愉悦的等待着下文,不过他曾经在聚会中吃过大亏,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若在相同的坑里再跌倒一次,那就真别做人了,故此只是耐心等待,没有冲上去发表感言。
果然
这只是灵狼月影和余致川臭味相投之后,召集的第一次诗词雅集,余致川发动了他的笔友裴中泞郑师姐,杨致温又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几个人便凑在一起,就有了这么一出。原来余师兄询问赵然是否有暇,这个问题是真的,并非套话
赵然意兴阑珊,没心情跟这几位雅士吟赏风月,敷衍了片刻,便找借口退了出来,嘴里哼哼着月亮不懂我的心,怅然而去。
正晃晃悠悠从大君山下来,忽然收到一张飞符:猜猜我在哪儿?
赵然翻了个白眼:来松藩了?不会就在我大君山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