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贝,根本轮不到工人们挖掘。
既然不在土里,那会在什么地方
找了一圈依然没有什么眉目,他干脆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用本相来寻找。
当他将意识沉入到本相中,控制着本相去感受空气中弥漫的灵气,片刻之后忽然睁开眼睛,视线落在坑边的一块大水泥板上,这水泥板有三十公分厚,总共六块,是深坑中用来隔绝泥土的,工人们在挖土的过程中首先挖到了最上边的那一块,然后是四周的四块,最下边那一块是考古学教授他们挖出来的。
这六块水泥板在这个藏宝坑里充当了箱子的功能,将那些个古玩和
第1087章 黄金经书
这本黄金书上载刻的内容是《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又叫《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在1到2世纪的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记载的是释迦摩尼在袛园精舍中讲给长老舍利弗等大弟子、文殊等大菩萨以及众多佛弟子的佛法,主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好让信众信仰佛法,是佛门的入门经文,也是净土修行法门时的必修经文。
徐景行对佛教太大的兴趣,也不太愿意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但是,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佛教能成为三大宗教之一,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在修行方面,很有一套,比道教更“方便”更“快捷”,也难怪佛教历朝历代都能招揽到那么多的信众,如若不是历史上有过好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可能佛教早就成为这块大陆上的第一大教了。
就拿这《阿弥陀经》来讲,经文中大多数内容在徐景行看来是完全的废话和无意义的臆想,但其中一小部分涉及到修行方面的内容却很有用,比如说其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叫做“五力”,哪五力呢分别是信、精进、念、定、慧五力,分别对应五根,在经文中这五力听起来有点玄妙,可是对应在徐景行自个儿的修行中,却很容易就能理解,都是那种不可言说的修行心得,只有当你亲身体验过后才能理解的存在。
如果说的直白一些,这五力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在修行方面的天赋以及心志的集合体,甚至,这种说法不光可以应用在修行上,就算是普通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也需要有这五力的存在才有机会达到目的,也就是佛教经文中说的“到达彼岸”,按照佛家之言,如果五力足够强大,甚至能无视苦海的种种从而“直达彼岸”。
另外《阿弥陀经》中还提到了“七菩提分”以及“八圣道分”则是“五力”的进阶版。
按照徐景行的理解,当一个人的五力强大的时候,那就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了,因为五力对应五根;而七菩提分则对应的是七觉,也就是所谓的七识,能修出七识,那已经是比较强大的修行者了,徐景行现在也不过是处于第七识初醒的程度而已。
至于八圣道分,那基本上就是佛陀菩萨一般的境界了,已经到了传说中可以轻松摒弃“贪嗔痴”的地步,说的直白点就一个意思——已经不是人了。
这些内容在普通人看来,显然全都是无稽之谈,甚至就连绝大部分的佛教徒也不知道这些内容到底指什么,只会觉得玄之又玄。
可在徐景行读来,这篇经文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确实是有价值的,最起码,对他本人而言是有价值的,因为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涉及到了一个根本——人。两教中都有大量对人类自身的认知和解读,虽然使用的词汇各不相同,但原理却是一致的,而这会让他对修行的理解和认知更进一步。
不过现在不是研究佛经的时候,他在简单浏览过黄金书上錾刻的文字内容之后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书里蕴藏的灵气上。
这本黄金书里蕴藏的灵气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多,但奇怪的是,这书里的灵气在不断的往外扩散,用本相一看,这书跟正在运作的空气加湿器差不多,在不断的往空气中排散灵气。
他见识过不知道多少蕴含灵气的古董,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别的古董只会生成并且储存灵气,只有在被特殊手法触动之后才会向外输出,比如说承露盘仙子像、双童子耳三足铜香炉、药杵形黄金烟杆这一类;当然也遇到过汉代白玉雕骑马羽人摆件那种连如意手套都无法吸取里面灵气的特殊情况。
可不用动就会自主向外排散灵气的情况还真有点非遗所以,因为按照这个排散速度,要不了几年,这本黄金书里蕴藏的灵气就会被排散一空。
然而事实却不是那样的,书里面蕴藏的灵气并没有减少,放佛里面的灵气是无穷无尽的一般。
不过经过他的细致观察之后却发现,这书在排散灵气的同时也会制造灵气,是制造灵气,而不是从外界汲取灵气。
他之前一直认为这些古玩中的灵气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只是因为汲取速度非常慢所以根本观察不到,可这本黄金经书的出现却打破了他对灵气的产生的认知。
灵气,竟然可以凭空制造出来!
这个观点实在有点惊人,就连徐景行这种开了挂的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是在细细观察过之后,他又有所发现,发现他说的“制造”并不太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应该是“改造”,黄金书里的灵气是被黄金书的本相改造而来的,当灵气的本源物质像是电流一样顺着整本经文上的字迹流动一个循环之后就变成了他能看到、能吸收、能利用的灵气。
然而那种本源物质是什么,经文的字迹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功效,这些疑点是现在的他完全无法
1088第章 玉僵
徐景行琢磨了好半天,在自己所能拿得出手的回礼中选了一条,那就是一件或者一套价值不菲的玉雕。
现在的他虽然还没有掌握玉雕技法,但他相信只要给他两个月的时间去专研相关技法,就一定能掌握,毕竟玉雕始终只是雕刻技法中的一个项目,从本质上讲跟木雕石雕没什么区别,最大的难点在于玉雕所使用的工具跟常规雕刻完全不同。
雕刻普通材质,使用普通的雕刻刀就够了,就算是石雕,使用的也不过是钢凿之类的大家伙,但玉的硬度比一般的石头要赢得多,别说刻刀,就算是用凿子凿,都不见得能凿得动。
而且玉的质地相对而言比较刚脆,如果使用刻刀大力硬刻猛凿,只会使玉质崩裂蹦碎,根本无法成型。
所以,雕玉必须用磨头,古人用的是手工磨头,现在用的则是电动磨头。
但不管是哪种磨头,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式,玉雕技法就不再是问题。
所以他打算在正是认亲之前给两个老人雕两样玉件,玉的价值本身比较高,加上他还算高明的雕工,以及他赋予雕件的特殊滋养效果,当做回礼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有了计划,他也就不再迟疑,第二天起床之后直奔复兴门那边的和田玉批发市场。
要说吧,真要买玉石,尤其是买原石,原产地才是首选,因为原产地不光价格可能相对便宜,货源也比较充沛,相对而言能挑到好料子的概率也高。可没办法的情况下,就只能到本地的批发市场去挑货了,这种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里也不是没有好货,但比例肯定不高,因为这些货都不知道被人挑了多少遍了,就算有好货,价格也很高。
然而徐景行现在是真去不了和田,所以先到批发市场去碰碰运气。
好在这里是首都,是这块大陆的中心所在,类似的原石批发市场还是有的,而且有好几个,如果换做是岛城,那就说不定了,有是肯定有,但规模肯定不大,数量也不多,货源就更不用提了。
他到批发市场以后,第一感受就是乱,第二感受就是这里真有好东西,因为他能感应到那种种不凡的物性和灵气。
他虽然没有来过这种地方,但对和田玉也是有所了解的,甚至于,他记住的相关理论知识可能比一些个所谓的专家还要多,而且他在泉城的时候还弄到过一堆品质不错的和田玉籽料,那些个籽料还都和那些天珠还都在他岛城的仓库里放着呢。
那些籽料的品质都比较高,不太适合练手,所以他现在还没打算动它们。
至于那些天珠,品质更好,可是送给顾安仁两位老人就不太合适了,因为天珠这东西带着浓浓的宗教意味……
所以他才出现在批发市场中。
市场里商贩确实是多,其中不少商贩手里还真有好料子,只是要价很高,品质稍微好一点的都是论克卖,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在徐景行眼里根本就是坑人的。
他不是买不起那些料子,而是觉得不值得,而且他也没打算花大钱买那种看着就很贵的,而是想买点皮料。
什么叫皮料也就是传说中的赌料,就是原石裹着厚厚一层皮壳,在皮壳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根本看不出玉质的好坏,买到以后需要自己切掉外皮,里面的玉质较好,那就是赌赢了,玉质较差,自然是赌输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赌玉或者赌石。
这种情况,他也是从网上看来的,只是根据网上那些信息可以知道,在和田玉这个行业中,赌玉的情况比较少见,远不如翡翠行业中,因为完全被皮壳包裹的和田玉料比较少见,而翡翠原石则不同,翡翠原石在开采出来之前,基本上都被皮壳包裹着。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和田玉的形成原理和构造与翡翠有所不同,和田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玉,因为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分成山料、山流水料以及籽料,山料就是那种从大山里直接开采出来的玉料,山流水料是山料在风化崩塌之后被雨水冲刷至河流上游的玉料,至于籽料,则是经过数千年数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河水冲刷浸泡之后形成的玉料。
三种不同形态的玉料分别有着各自的特色,山料最大的特色就是个头比较大,开采出来以后还是比较完整的,最大的料子能有十吨以上,只是山料没有被雨水冲刷过,玉质显得比较干涩,相对而言,品质较低。
而籽料则不同,这种玉料是山料自然脱落以后落入玉龙河中,被河水冲刷浸泡了不知道多长时间之后才形成的,特点是尺寸较小,大都是几十几百克的样子,超过一公斤就算不小了,能到五公斤的就算大块头。可籽料的尺寸虽小,但品质极高,玉质油润晶莹细腻光洁而且外形圆润,手感和品相都非常好,是天然的手把件,而且籽料在河水长时间的浸泡中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层,这氧化层跟玉质结合的非常紧密,几乎是一体的,而且颜色是五颜六色的非常美观,好的皮层能让一块质地普通的籽料身价倍增
第1089章 卡瓦石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在和田玉原石批发市场上赌僵的时候赌涨的概率,可能比古玩市场上捡大漏儿的概率还低。
为啥一是因为高品质和田玉本来就不多,二是因为市场上的和田玉太多了,不说山料,只说籽料,大大小小的简直多不胜数,基本上每个摊位上都有数百上千块摆着,加上存货就更加无法计算。
就算刨除那些玉质显露在外的料子,只计算蒙皮料,那数量也相当夸张。
所以,在那夸张的基数面前,赌涨的概率自然会显得很低。
如果再那么夸张的基数面前,赌涨的概率依然很高的话,那极品的和田玉料子就不会那么值钱了,而是变得满世界都是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赌涨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最起码徐景行转了一圈,看到的蒙皮料多不胜数,可值得他入手的却不多,最终也不过挑了六块相对比较出色的出来,而这六块中也只有一块的品质是比较突出的,因为里面的灵气含量确实浓郁。
可惜,那块料子的尺寸并不大,上称称的重量是183.64克,这还是带皮带僵的情况下,如果把皮和僵去掉,估计会只剩不到一百克的玉肉。
不过一百克左右的料子也不算小了,再加上玉质较好,切出来后能卖个不错的价格,如果玉质能达到羊脂玉的级别,那就真真的赚大了,因为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羊脂玉的克价在一千到一万之间,就算按照一千一克的价格来计算,一百克就是一百万,如果是一万一克……
要知道,他在买那块料子的时候只花了八百块而已。
这么一想,赌玉才是最赚钱的行当,运气好的情况下能赚到千倍万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利润,这还只是单纯的贩卖原石,如果再加上他的雕工,那利润简直能吓死个人,比什么股票黄金基金之类的投资高出不知道多少层楼。
然而这样的好事儿可以有,但肯定不会是常态,因为达到羊脂玉级别的玉石本来就少,想在基数那么庞大的蒙皮料中挑到它们,难度可想而知,就算是开了挂的徐景行也不可能一眼望去就将所有蒙皮料中的羊脂玉挑出来,他也是通过玉石中的灵气含量来判断玉质的好坏,而那么多料子堆在一块,基本上每块料子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灵气,这让他不得不一块一块的查看,费时费力,效率很低。
如果他只是追求个年入千万或者年入几亿,那么他天天泡到玉石市场上去赌玉,那肯定没问题,他一定能赚到。
但他才舍不得抛弃现在的生活一头扎到玉石市场里呢。
而且他真要赚钱,不说做玉雕,就是单纯的做木雕,赚的也不算少呢,偶尔在寻摸点好的古玩,赚的只会更多!
不过要是能在追求人生目标的同时赚大笔钱到手,他也不嫌弃,没有人会嫌弃自己赚的钱多。
所以,他在挑了六块品质较高的带僵蒙皮料后,就准备弄点普通料子回去练手,正准备去自己刚才物色好的那家店铺时,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从他后边凑了上来,带着热情的笑容招呼道:“老弟,买玉”
这女人身材不高,也就一米五几的样子,不过不胖,身形也还算玲珑,面容也挺端正,只是还达不到漂亮的地步,只能说不丑,倒是脸上的笑容很热忱很真诚的样子,说话声音也好听。
只是这个女人正是之前盯着他的其中之一,显然是故意上来搭讪的,而搭讪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卖玉。
就是不知道这女人是岳志锋那样的掮客,还是专属于某一个店铺或摊位的推销员。
因为在潘家园遇到的那个掮客岳志锋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让他对这个行当的人很有好感的,所以笑着点点头,问:“有事儿”
女人咯咯一笑:“老弟这么问,我也就不废话了,实话跟你说,我也是卖玉的,见老弟你在市场里转了大半天却没有什么收获,就想让老弟到我那儿看看,不是姐跟你吹牛啊,我那儿的玉都是我家那口子亲自去和田挑回来的,而且是一块一块的挑的,都是好料子,而且山料水料都有,明料赌料也都有,什么样的都能找到,呐,我家店就在前边。”
徐景行挑了挑眉毛,本能的不信这个女人的话,尽管这女人的语气听上去挺真诚,内容也挺诱人,可他的直觉告诉他事实绝对没有女人说的那么好。
不过他还是露出颇感兴趣的神色,“真的”
“千真万确,”女人信誓旦旦的说道,而后还补充道:“我家店跟那些天天换地方的地摊可以不一样,已经在这儿开了五年多了,要真是骗人的,能开到现在要知道,做我们这行的,讲究的就是个信誉,信誉坏了,这买卖根本做不下去,要知道,玉石圈真的不大,大家伙儿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没人愿意为了点蝇头小利坏了规矩,除非是做一锤子买卖的。”
“行,那你带路吧。”
&nb
第1090章 肥羊徐景行
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像鉴别玉石这样的信息,在网络上多如牛毛,不光有相对官方的信息资料,更有许许多多玉石爱好者也从业者在网络上分享的经验,不管是哪一种来源的信息都是非常宝贵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只要用心收集阅读,就算不能让人瞬间变成内行,也能增长不少见识,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像个小白一样什么都不懂。
比如说徐景行,他同样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但脑子里有那些理论知识和经验资料在,就会下意识的去分析眼前这些料子的真伪和优劣,更会下意识的将那些文字、图片资料与面前这些实物相互对应,一旦相互对应起来,那种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
举个例子,他之前只是在网络上看到过岫玉的相关资料,但本身对岫玉的认知是非常单薄的,只是知道岫玉有那么几个特点,质地粗糙、油润性差、硬度较低、密度较小、光泽较强,在没有看到实物之前,就算他本事再大也想象不出岫玉的质地会粗糙到什么程度、油润性有多差、硬度有多低、密度有多小、光泽有多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