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n

    bsp;不过从流传的只言片语中还是给了他很多灵感。

    现在,他就准备用这些灵感结合他的实际能力来做个尝试,看看他的思路是否对头。

    这么想着,他取出自己带来的笔墨纸砚在桌面上铺开,然后对邓青琪道:“青琪,在吗”

    邓青琪使劲儿点点头,“在呢。”

    &n




第831章 《旧梦》
    徐景行在写题跋之前,忽然停下来,扭头问异常专注的邓青琪,“青琪,你想写点什么”

    邓青琪一愣,想了想后神色低沉的念了一句诗:“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

    听到这首诗,徐景行呆了一呆,因为这是白居易的《旧梦》。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诗多以朴实通俗为长,少有花团锦簇的句子,文字是能多朴实就多朴实,所以除了那几首非常经典的,其他诗句并不怎么受女孩子欢迎,可邓青琪却张口就来了这么一句略显生僻的。

    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首《旧梦》写的是什么写的其实是思念,是离愁,只是写的非常隐晦而已。

    而且这首诗单独看还看不出什么味道来,应该结合着白居易另外一首《答山驿梦》来品味。

    《答山驿梦》,唐,白居易,入君旅梦来千里,闭我幽魂欲二年;莫忘平生行坐处,后堂阶下竹丛前。

    这两首诗一前一后是相互呼应的。

    《答山驿梦》写的是白居易在两年前跟某人分别,虽然坐在后堂阶下的竹丛前,可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个人,而且告诫自己“莫忘平生行坐处”,暗喻不会忘记某人。

    但到了《旧梦》,则是说分别这么久一心向道,早已经心如死灰,平生的记忆更是消磨殆尽,可为什么昨天晚上偏偏又梦到某人了呢

    当然,白居易在诗里写的非常隐晦,不仔细品味还真不知道他老人家在写什么。

    这么两首诗一起读,就很容易能体会到那种欲忘不能,思绪缠心的苦恼了。

    可是把这样一首《旧梦》当做一副仕女画的题跋,总感觉有点怪怪的,而且跟邓青琪的心境也不相符啊,邓青琪才多大点年龄哪来的要思念的人就算思念邓彩琪,那也用不着这首诗啊。

    可是当他跟邓青琪的目光相接处时,忽然心头一颤,明白了这个姑娘的想法。

    邓青琪这首诗不是写给现在邓彩琪的,而是写给她自己的,不过不是写给现在的她的,而是写给未来的她的。

    试想一下,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邓青琪重新看到这幅画的心境,跟白居易写诗时的感觉岂不是一模一样的那种复杂的感情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最关键的是,邓青琪想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然而她只是一个虚拟的副人格而已,命运完全不在她的掌控之中,比风中的烛火还要经不起风雨,稍微有一点点的不小心,她就会烟消云散,就像盛开的烟花一样连瞬间熄灭,不留一丝痕迹。

    然而她给自己写的题跋,却是以以后的心境写的。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她渴望着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渴望着能“活”的更久远一些,更渴望着有一天能像真正的人一样坐在后堂阶下竹丛前思念她的姐

    姐……

    体会到邓青琪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想法,他更是肃然起敬,这个姑娘虽然只是一个副人格,可能做出那种近乎于飞蛾扑火一般的抉择,足以证明了她那莫大的勇气,而她那隐藏在诗句里面那种对“生命”的渴望,更让人赶到震撼。

    甚至,他这才明白邓青琪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



第832章 族谱
    徐景行面对两个本相的注视,却什么都不能做,因为他本人是不能跟两个本相交流的,他在两个本相眼里也是不存在的,两个本相看到的也只是他的本相,而他的本相还不受他的控制,现在看上去也是在闭目养神,对两个小丫头那是理都不理。

    这种情况下,他就算做出什么动作或者表情,也只是对着瞎子抛媚眼而已,根本没用。

    好在他早有准备,深吸一口气后闭上眼睛,屏气凝息,用自己刚掌握的小幻术营造出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当然,他营造的场面只是一个很小的场面,看起来仙气朦胧,实际上也就只有卧牛之地大小的空间。没办法,他也就这么点能力,再大的空间也就算能想象出来,也营造不出来。

    但这已经足够用了,因为整个场景中也就他一个人,当然那只是他营造出来的一个假象,虽然挺逼真的。

    假象中,他是一个脚踩祥云神情祥和的年轻仙人,正朝邓青琪伸出一只手掌,“邓青琪,你愿意跟我走么”

    邓青琪已经傻眼了,傻傻的点了点头,乖巧的伸出自己的手掌。

    当然,两个人的手掌是不会真的发生接触的,他只是想营造出一种让邓青琪全心向前的场景,借此把邓青琪的本相引到那幅画中。

    这样做虽然并不能直接跟邓青琪的本相进行交流,但是本相跟本体始终是紧密相关的存在,当邓青琪的一心向前的时候,本相绝对不会无动于衷,何况本相此时就已经被那幅画给吸引过来了,差的就是临门一脚。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推这么一把。

    别看他营造出来的幻象是作用在六识上的,可要知道六识是一切的根本,六识也是可以升级的,当六识增强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定可以跟本相直接互动的,甚至可以直接关联在一起,小和尚裴清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他这么做,还是有可能影响到邓青琪的本相的,毕竟他的幻术并不经过瞳孔视网膜皮肤嗅觉神经等器官,而是直接作用在六识之内的,也就是说是直接绕过六根作用于六识之上,效果还是非常强大的。

    事实证明这个思路还是对的,邓青琪的本相确实是下意识的探着手掌向前迈了一步。

    可眼看着穿着青色长衫的小姑娘要从邓彩琪的身体内走到那幅画中,可就在她落脚之前,那幅画中忽然就生出了一点物性,并且见风就长的迅速扩展开来,瞬间遍布整张画卷,跟着又慢慢的凝聚成一个淡淡的虚影,正是本相,只是这幅画的本相实在有点弱,比邓青琪本体还弱。

    可就是再弱的本相那也是本相,也宣示着这幅画有了灵性,是有主的地盘了。

    果然,邓青琪一脚迈出像是踩在虚空中一般向下掉去,下边放佛是无底的深渊一般,幸好她只是一个本相,还没离体,所以一睁眼就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心有余悸的拍着小小的胸口,还满脸兴奋又后怕的手舞足蹈的向旁边的小彩琪讲述

    着刚才的经历。

    这算是功败垂成了

    看到这里,徐景行有点失望,虽然这只是一次实验,可如果能一次性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事情能做试验,但每一次都将冒着非常大的风险,一旦失败,邓青琪的本相可能就烟消云散了,所以能成功就尽量别失败。

    &n



第833章 《玉崖松意图》
    邓家一代代人凭借着过硬的裱活儿硬是闯出了“邓派”这么个名号,在书画界和装裱界里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了,很多画家的作品根本不用别人装裱,而是专门花高价找邓家的人来做,为此等待一段时间都在所不惜,所以邓家辉煌的时候那是真的辉煌,历史上不少书画名家都成是邓家的座上客。

    不过做裱活儿的在历史上属于手艺人中也比较没存在感的一种,所以名声不显,正史上几乎不见邓家的名号,野史上也只是偶尔提及一两嘴,比路人甲还路人甲呢。不过也算因祸得福,解放后邓家也因此没遭遇太大的劫难,毕竟在外人眼里邓家只是一群鼓捣浆糊的手艺人而已。

    当然,邓家能延续到现在,也不光是因为低调和幸运,更因为邓家祖上传下来的这些东西,一套意识训练技巧,这虽然不能直接提升邓家人的战斗力,但却能提升邓家人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能让他们及时的避祸纳福,毕竟他们的人只要到了通灵之境就能感应到本相的存在,而本相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和三观。

    也就是说,邓家人达到通灵之境的族人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的那些人,有这样的能力要是还不能让家族延续下去,那只能说明邓家的人实在无能。

    然而意外这东西是无法避免的,比如说邓老太太这一辈的年轻人中,安然成年并且成家立业的就她一个人,毕竟生在那个战乱四起的年代里,谁活着都不容易,邓老太太的同辈兄弟姐妹全死在了战乱和饥荒之中,只有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找了一个上门女婿,硬是把邓家传了下来,还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邓彩琪的父亲。

    邓彩琪的父亲也是个有能耐的,让邓家的手艺在新时代呈现出了新的光彩,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那千万之多的家产。可天有不测风云,邓彩琪的母亲先是因为邓青琪的死亡而陷入了悲痛之中,没两年就抑郁而亡,而邓彩琪的父亲则因为要照顾生意并且给邓彩琪找医生,所以一直满世界的跑,直到一次遇到车祸,回来的时候就只有骨灰了。

    最后,邓家还是要靠着邓老太太来支撑。

    直到几乎耗尽家财并且意识到邓彩琪的病可能一般人治不好以后,邓老太太才带着邓彩琪到这里来隐居,希望这个小村子的宁静能让邓彩琪过的稍微那么舒服一点点,当然为了赚点生活费,邓老太太偶尔也接点活儿,不过那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活儿,不光活儿的品质都很高,收费也高。

    当然,邓老太太也是借此机会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碰到之前用一幅画缓和邓彩琪病情的大和尚那样的高人。

    结果还真就让老太太等到了徐景行。

    而老太太也舍得,为了让徐景行给孙女治病,不惜把邓家的不传之秘拿了出来。

    徐景行也不客气,将族谱中记载的所有文字都给记了下来,想不记下来也不行,他的记忆力太好,基本上到了眼过留影的程度,他需要的时候不光能直接回忆起他看到的这些文字,更能直接回忆起这些文

    字的排序方式、大小尺寸以及字体、位置等细节,就跟直接在脑子里放照片一样。

    至于他说过的意识训练技巧,其实有个听起来很玄幻的名字,“通灵八法”。

    说是通灵八法,其实即使有八个训练套路,就跟学生时代的课间操一样,一组八套动作



第834章 大痴道人
    徐景行对画坛的熟悉程度毋庸置疑,可以说基本上能叫得上名号的画家,他都能如数家珍,甚至很多名声不显但只要有资料流传下来的画家,他同样能够说出对方的来历以及相关信息。

    而纵观整个画坛,名号为大痴的画家也就一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公望。

    黄公望在画坛的身份地位那不用多讲,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画坛巨匠,一幅《富春山居图》就足以让他名传千古了,何况还有其他优秀作品无数。

    另外黄公望那特殊的生活阅历以及独特的水化风格以及别出心裁的创作理念,都对后世造成了非常显著的影响。

    他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黄公望的,反正在他心里,黄公望那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更是一位神秘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是因为黄公望那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流传下来的作品所造成的,尤其是黄公望曾经是个真正的修行者,不但曾经在全真教中担任提点、住持等高等神职,甚至还传下了《纸舟先生全真直指》、《抱一函三秘诀》两卷修行秘笈,全面而详细的阐述了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在道教中也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历史上当过道士的那么多,但有资格出书并且对道教修行理念做阐述和注释的却没多少,黄公望这两卷丹经能被收录到《道藏》中,可见黄公望在修行方面确实造诣颇深。

    当然,关于这一点,徐景行在高真阳那边看到黄公望那幅画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只是那个时候的他还没现在的境界,对修行一词的了解还处于非常浅薄的阶段,很难想象黄公望在修行方面到底有多少水平。

    现在则不同,他本身就是一个达到了六识合一、一识通游之境的修行高人了,再看黄公望的资料,自然能大致的推断出黄公望生前所在的修行层次和等级,尤其是玄阳道士曾经给他讲过,说黄公望在道教的地位其实是非常高的,尤其是黄公望将风水学说融入到绘画艺术中的理论,更是让玄阳道士那样的后辈们惊叹不已。

    所以看到“大痴”这两个字,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黄公望,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当然,号“大痴”的画家也没几个,尤其是生活在万历年以前的画家中,更是只有黄公望一个人用这个号。

    也就是说,邓老太太的祖先是从黄公望的一幅名为《玉崖松意图》的作品中得到这一套传了几百年的“通灵八法”的。

    而这不光坐实了黄公望是个高明的修行者的事实,更让徐景行看到看到了一些得到真正的传承的希望。

    邓老太太的祖先能从黄公望的画里得到这样一门简单的修行法诀,那岂不是他也有这样的机会

    可惜也不知道那幅《玉崖松意图》有没有流传下来,如果流传下来了,那他一定会好好的品鉴品鉴,说不定他也能从里面得到点什么呢。

    &

    nbsp; 想到这里随口问道:“那邓老,您知道这幅《玉崖松意图》是怎么样一幅画吗”

    邓老太太的表情一下子凝固起来,片刻后才苦笑一声,“没想到小徐师傅连这点都注意到了,你,你稍等,我这就把画拿出来给你看看,不过小徐师傅,这幅画



第835章 付之一炬
    将悬崖上的松树画的太过挺拔高大,有不合事实的嫌疑,因为悬崖边的松树一定会天天饱受狂风的席卷,那种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松树很少会太高大太笔直,如果太高大要笔直太挺拔,那抗风能力一定就差,只会早早的被吹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独秀于悬崖之上,岂能幸免

    然而黄公望就是这么画了,能说黄公望缺乏生活阅历,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当然不是!

    黄公望这么画,主要还是突出那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和气势,就算在悬崖边上,就算整天被狂风吹拂,它也能长的挺拔高大,也能长得笔直茁壮,要的就是那种不屈服的内在的劲儿。

    什么是松意

    这就是黄公望想要表达的那种隐藏于悬崖边上的松树中的那点意。

    而占据了大片篇幅的悬崖,就是为了这点“意”来做衬托,悬崖越高耸,悬崖越险峻,就越能衬托出这棵松树的成长不易,就越能衬托出这棵松树不蔓不枝挺拔笔直的气概,就越能衬托出这幅画中想要表达出来的点“意”。

    因此从立意上来讲,这幅画就已经算是上品之作了,再加上黄公望亲手所绘,自然更加难得,如果现在把这幅画送到拍卖行去,拍个上千万那是轻松松的事情,就算拍出亿元以上的高价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黄公望的作品实在太珍贵了,现存在世的作品数量屈指可数,毕竟黄公望是元朝人,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年前了,书画作品不易保存,几百年下来,绝大部分的书画作品或多或少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唯独这幅画正巧落在了邓家人的手里,他们最擅长保护字画,这才使得这幅画能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

    而在古字画市场,一幅名家作品,一幅元代名家作品,一幅保存的完好无缺的元代名家作品,一幅保存完好的元代名家的高水平大尺寸作品,在市场上会引起怎么样的轰动,那是显而易见的,搞不好还能把某些博物馆给吸引过来,毕竟严格点说, 这也能算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了。
1...174175176177178...4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