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怕自己忘掉一些细节,他说动手就动手,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素描人物像,人物的形象跟他“旁观”到的那个古装老者几乎一模一样,气质和气场甚至比他“旁观”到的更加真切。
对着这幅新鲜出炉的赵孟頫全身素描像端详片刻,满意的点点头,用图钉钉在书桌正对面的墙壁上,然后继续研究《鹊华秋色图》,试图从网络资料中找到金二说的那种感觉。
然而金二本身就说的不清楚,网络山的信息也多是鸡零狗碎对的东西,所以看得越多越,他就越是摸不着头脑。
难道自己跟那幅高仿版的《鹊华秋色图》真的无缘
他有点苦恼的捶了捶宽大厚实的书桌,颓然瘫坐在椅子上,一抬头就看到了墙壁上的赵孟頫素描像,那一瞬间,他有一种画像有灵的感觉,面前的画像放佛活了过来一般,正面色严肃的盯着他。
好吧,他在做这幅画的时候确实把赵孟頫画的严肃了一点,应该是心理作用。
不过却也给了他灵感,金二说的那种感觉虽然含糊不清,可一幅画里所能蕴含的感觉也就那么几种而已,金二能感觉到,他也应该能,没道理他的觉识能力还不如金二强吧
&nb
第717章 不在状态
徐景行想要调配出《鹊华秋色图》中那种特有的冷峻的青绿色,只是试了几次总差那么点感觉。
他现在的觉识能力已经快是非人一般的存在了,对颜色的敏感程度非常高,可正因如此他才能发现自己调配的颜色跟正版颜色之间那微弱的差别。从他开始调配提染料,忙活了大半个晚上,尝试了不下三十个配方,有两个配方的颜色已经非常接近原版了,可他还是没有采纳,就因为他发现了那极其细微的差别。
按照专业术语来讲,就是色号不同,就像女人的唇膏,颜色看着差不多,可色号却完全不同,这染料也一样,看似没差别的两种颜色,色号也不一样,甚至差了好几个等级。
当然,美术中使用的色号划分精度比唇膏的色号划分要精细的多。
到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忽然听到书房门被推开了,除了殷晓静还能是谁
殷晓静睡眼朦胧的穿着睡衣推门进来,“又一晚上没睡啊”
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一手搂住殷晓静的小腰一手擦了擦她眼角的眼屎,“你怎么不睡了”
“睡不着了,”殷晓静打着哈欠就爬到了他的怀里,然后探头往书桌上看,“这就开始忙活了”
“嗯。”
“进展不顺利”
“你怎么知道的”他好奇的问。
“都写在脸上了呗,”殷晓静好笑的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呢。”
“有吗”他使劲儿揉了揉自己的脸颊。
“我还能骗你”殷晓静用撒娇的语气反问,然后柔声劝道:“我虽然不太动艺术,但知道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创作这东西是需要灵感的,半点也强求不来,没感觉就做点别的,闷着脑袋苦思冥想的状态不应该出现在一个艺术家身上。”
殷晓静的话还真出乎他的预料,因为这话确实挺有道理,他之前的状态确实不太好,陷入了一种为了创作而创作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下做普通工作可能没问题,做些普通雕件画几幅普通字画都挺好,但在这种状态下搞精品创作,确实不太容易。
当然,这个道理他也懂,但道理归道理,状态这东西也不受人控制啊,不在状态的时候那真是一点办法都没,可是任务不等人,该完成的工作必须完成,这个时候状态就是再不好也得硬着头皮上。
徐景行倒是没有人逼着他画画,可是他自己想要那幅高仿的《鹊华秋色图》,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幅能让金二满意的画作,因为谁也不知道金二会不会找其他画家出手,万一让其他人抢了先,那他哭都找不到地方。
不过殷晓静说的也很对,这样逼自己,是肯定逼不出好作品来的。
所以他搂住殷晓静使劲儿亲了一口,“好,听你的,咱们睡觉去。”
“还睡啊我睡不着了,”殷晓静撒娇道。
“那就干点别的事情,”他嘿嘿笑道。
“什么别的事情”
“你说呢”
“啊——”
一番**过后,两个人慵懒的躺在床上,殷晓静白嫩的手指在徐景行结实但线条流畅的肌肉上轻轻的抚摸着,“你会在这里多待几天吗”
徐景行“嗯”了一声,“看着状态估计最少也要停留一个星期,搞不好会更长,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事儿。”
“就不怕她跟你分手”这个“她”自然是金小小。
&n
第718章 小山包
对于殷晓静的建议,徐景行还真有点心动。
殷晓静要上班,他总不能跟着吧可闷在出租房里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反正憋是憋不出状态来的,反而不如出去逛逛。只是一个人去看风景,似乎也没太大的意思,只是比闷在出租房里发疯要强一些。
所以他点点头,“放心,我会调整状态的,你好好上班就行。”
不过他心里有了主意,等殷晓静上班以后一定要出去逛逛,不过不是为了玩耍,而是为了采风,好好的看看这鹊华二山,通过现实的景致来领略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所刻画的意境和神韵。
只是那样一来,他要在泉城停留的时间就更长了,因为鹊华二山相距挺远,想要完全领略到鹊华二山的风采,最少得两三天的时间,不然的话就只能管中窥豹,只能欣赏到冰山一角。再加上创作的时间,跟金二交易的时间,他在泉城停留的时间奔着半个月就去了,大大的超出了他离开岛城时跟家人朋友说的期限。
可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能怎么办
上午八点半,送殷晓静去卫视大楼里上班,他自己开着车直奔华不注山而去,昨天去的时候在车里,根本没来得及细细观看华不注山的风景,这次他可是带齐了装备的,不但有照相机,甚至带上了画板和笔墨、染料,就怕自己突然来了灵感。
当然,他也不是上山瞎看,而是打算找跟《鹊华秋色图》一样的角度去欣赏鹊华二山的美,只是找来找去也没能找到那么个地方,不是看不清全貌,就是离的太远,很难直接将鹊华二山的全貌直接收入眼帘。
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什么叫做艺术家的想象力了,因为单纯的从实景来看,鹊山也好,华不注山也罢,实在没有赵孟頫笔下那么显眼,远远望去就是两个小山包而已,而且真的不太可能直接将两座山峰同时收入眼帘,除非高空俯瞰,可如果是高空俯瞰,本就不太显眼的两座山峰就更不起眼了。
他意识到这一点以后,特意在地图上测了测实际距离,这两座山中间不但隔着一条黄河,直线距离也长达5.9公里,也就是接近十二里地的样子,在视线良好的情况下都不见得能看那么远,何况黄河附近多水汽,经常是一幅烟雨朦胧的样子,站在华不注山上很难直接看清鹊山的全貌,同样站在鹊山上也很难直接看到华不注山的全貌,最糟糕的是现在到处都在起高楼,将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视线遮挡的更加糟糕。
为了将实景跟《鹊华秋色图》中所刻画的景色能够进行一个直接的对比,他开着车子可跑了不少地方,沿着小清河一直向东走,走到华不注山的正南方才将华不注山的全貌收入眼中,没办法,其他角度的视线都被遮挡了个严严实实,只有正南方的视线暂时还算良好。
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这个方位上也要开建大型楼盘了,要不了多久,想欣赏华不注山的全貌就只能坐飞机鸟瞰。
&n
bsp;不过华不注山周围也不全是楼盘,最起码山脚周围的生态保护的还很不错,据说山脚原本的沼泽地也将被人工恢复,或许再过一段时间,《鹊华秋色图》中描绘的平泽连野的景色将会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n
第719章 赵文敏
也是站在了鹊山山巅,徐景行才明白赵孟頫为什么会把华不注山刻画的那么挺拔了,不是赵孟頫故意夸张,也不是赵孟頫跟他一样能感受到山川的物性和气势,而是这华不注山从这个角度望去,真的非常挺拔。
虽然画里的角度跟他此时所在的方位并不一致,可是他能肯定,赵孟頫在刻画华不注山的时候就是以他所在的这个方位来刻画的。
没办法,那幅画本来就不是什么写实的画,甚至并不是对着实景描绘的,而是赵孟頫根据记忆创作的。
说起来《鹊华秋色图》的面世还真有点小故事,并不是赵孟頫临时起意的结果,而是受人所托而创。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赵孟頫这个人了。
赵孟頫这个人说起来也是个全才,诗词书画金石律吕鉴赏无一不精,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更是独步天下,所创作的“赵体字”更是让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楷书四大家”,也就是说,赵孟頫在楷书方面的成就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号的,而且是排在一巴掌的数儿之内。而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元人冠冕”这一美称。
而且这人还精通政治经济,曾经担任过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六十九岁去世,获赠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这也是人们称呼赵孟頫为“赵文敏”的原因。
另外有意思的是,赵孟頫还是赵匡胤的后代,准确的说是赵德芳的直系子孙,而赵德芳就是包拯系列故事中大名鼎鼎的“八贤王”。
说完这些,再来说赵孟頫创作《鹊华秋色图》的缘由。
话说赵孟頫有个老乡叫周密,这个人是齐鲁人,却出生在赵孟頫的家乡吴兴,一辈子都没踏上过齐鲁的土地,所以非常想看看齐鲁的风情,得知赵孟頫担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所以请求赵孟頫画一幅画,这才有了《鹊华秋色图》的诞生。
也就是说这幅画诞生的时候,赵孟頫是完全凭借自己的记忆在创作,那个时候可没什么相机,更没什么网络,交通也异常不便,赵孟頫在泉城任职,几年后被调回首都,然后借病还乡,还乡之后才有了这幅画的诞生,可赵孟頫依然能把鹊华二山以及周围的景致刻画的那么形象,足见赵孟頫的记忆力不凡,也更足以证明这鹊华二山给赵孟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徐景行拿着手机打开网络找到《鹊华秋色图》,放大图片,然后把图中的华不注山拿到眼前跟远方的华不注山相对比,然后惊讶的发现,图中的华不注山跟现实中的华不注山,除了高度比例略微有点差别以外,整体轮廓竟然几乎一模一样,尤其是山体的形状几乎完全吻合,尤其是山体两侧的起伏,简直是惊人的一致,真不敢想象赵孟頫怎么能把那些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
尤其是那
山脉的走向,简直几乎跟照片照出来的差不多,甚至画的比实景还要清晰,这让他下意识的想到了黄公望那种将风水玄学和山水画融为一体的创作理念,因为华不注山虽然只是一个尖锥一般的山峰,可小山峰也是有山脉的,而画中的华不注山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不知道的
第720章 过眼云烟
徐景行站在赵孟頫曾经眺望鹊山的位置上,望着远处的鹊山,视线却放佛看透了近千年的岁月流转和时光悠然,视线中的黄河、林木、高楼像是经历了时光倒流一般随着云烟的飘过逐渐变的原始,那些高楼大厦、电线钢塔统统消失不见,林木河水也便的更加自然原始,不变的只有黄河对岸的鹊山。
从他这个角度望过去,鹊山的长度比华不注山要长很多,山头连绵,像一只匍匐在黄河对岸的肥硕大虫子,山的周围除了茫茫的水泽就只有匆匆的林木,显得俊秀而原始,和视线中缓慢了流动的云气搭配在一起,要多梦幻就有多梦幻。
这一刻,他放佛附身于几百年前的赵孟頫身上,透过赵孟頫的眼睛眺望数百年前的鹊山秋色。
几百年前的鹊山,果然更美。
当他从那种梦幻般的体验中回过神来,忍不住在心里感慨了一句,他是有多幸运才有机会欣赏到数百年前的鹊华秋色现在的人想欣赏那样的风光,只能对着赵孟頫的画来想象,而他却能透过赵孟頫的眼睛去观察,去眺望,去欣赏,这是多么大的机缘虽然他也不太明白他是如何得到这份机缘的。
确实,这种事儿怎么想都跟奇幻故事一个路子,可是他却始终认为再奇幻的现象也不可能凭空产生,他能看到几百年前的鹊山,一定是有原因的,按照因果理论来讲,那就是先有因才有果,那么这个因在什么地方
他望着黄河对岸轮廓有点模糊的鹊山,想到了一些传说中的灵异故事,比如说在故宫的一些红墙下偶尔能看到挑着灯笼行走的宫女,在某战场遗址上能听到残留的杀喊声,按照某些专家的解释来说,就是说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和磁场比较特殊,在发生某些事情时恰好有雷电闪过,把这些地方改造成了天然的留声机和留影机,机缘巧合之下会重现那些影像或者声音。
这种解释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因为常见的留影机的原理确实非常简单,在复杂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不是没有这种巧合,然而巧合多了就肯定不是巧合了。
在他看来,这个思路是对的,千百年前的声音和影响确实是机缘巧合之下被保留了下来,不过跟雷电什么的没太大关系,而是跟他能感觉到的“物性”有关,因为他碰到的两次“时空之旅”都跟物性较强存在有关系。
第一次是他在金二的四合院里看到那幅高仿版《鹊山秋色图》,第二次则是刚才,两次的状态几乎一模一样,虽然第一次看到的是人,第二次看到的是风景。可正因如此,他才更加疑惑。
他刚才面对鹊山,看到的是数百千年的鹊山那最原始也最秀美的自然景象,是赵孟頫当年欣赏到的鹊山风貌,这好解释,因为鹊山那强大的物性以某种他暂时不理解的方式将千百年前的景象保存了下来,然后映射到了他这个觉识能力很强的异类脑海中。
这种解释听起来不太靠谱,但好歹还能解释通。
可第一次情况就比较诡异了,他面对的可是一件高仿品,虽然仿的水平非常高,那仿品的物性也很强,可毕竟只是一件现代人制作的仿品而已,
第721章 惊世骇俗的猜测
在四五十年前,人心思动,个个憋着心思要给自己和这个国家、民族洗心革面,一切老的旧的东西能扔就扔,能砸就砸,国宝级的文物损失了不知道多少。
惋惜不痛心不
徐景行想想也觉得痛惜,恨不得能穿越回去抢在时间的前边将那些好东西抢救回来,可惜他只能想一想。
发生的也就发生了,但一定要记住那个惨痛的教训,以前的好东西救不回来是没办法的事情,可要是现在也目睹着《鹊华秋色图》那样多的好东西被金二那种人糟蹋,那就是在犯罪。
徐景行绝对不会允许那样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他知情并且有机会抢救的情况下,所以他决不允许《鹊华秋色图》就那么被金二当成高仿品四处招摇,也就是说当做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选项是首先被排除的。
排除第二个选项,还有第三个选项——想办法搞到自己手里。
不得不说,这个选项的诱惑力非常强,甚至可以说是他无法拒绝的。别说是他,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在这个时代里不是谁都有机会收藏那样一件顶级国宝的。
假设《鹊华秋色图》这样的好东西流入市场,那价格将会非常惊人,估计卖个几十亿不成问题。也就是说,他现在有机会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拿下这件价值数十亿甚至更贵重的画卷收入囊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