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在另一处花榭,兰庭举箸尝了一尝卫贯之烹制的菜肴,面色极其古怪。

    这是炙肉么犹如吃了一块饴糖

    就这样的厨艺还会赢得凤翁的好评

    “是不是甜味太重没想到迳勿也和凤翁一样不喜甜食啊,再尝尝这味。”察颜观色的卫贯之连忙推了另一个盘碟过来。

    看着倒是养眼,兰庭于是听话的再次举箸一尝这碟子爆炒腰花放了足一斤咸盐吧

    “莫非迳勿也喜辛辣,再试试这味。”

    兰庭犹豫着挟了一小箸胡椒的辛辣让他分不清这碟是什么东西了。

    “又或者迳勿还是更喜清淡的试试这味。”

    很好,兰庭觉得自己的味蕾大约已经是完全失灵了,不过这尾清蒸鱼,仿佛还是夹生的

    “都不合口味”卫贯之十分怀疑的蹙起眉头,但脾气很好“如此,我再试着重新烹制几味菜肴,还请迳勿稍候片刻。”

    兰庭终于明白凤翁为何给出好评了,也连忙说起违心话“贯之兄留步,留步非贯之兄厨艺不佳,实在是,实在是因为南北口味的殊异,一时之间不知作何评价才好,这道辛辣味的”

    胡编乱造不下去,因为兰庭实在吃不出来那碟子是什么肉了。

    “是酥炸牛肉丝。”

    “是,这一味菜口感正合我意。”没办法,比起甜腻、齁咸以及夹生来,吃一盘子胡椒粉还算能够忍受,可若是再让卫贯之继续倒腾下去,兰庭指不定今日还将品尝多少古怪离奇的滋味,他的味蕾实在受不了。

    卫贯之虽然执着于厨艺受到他人的认可,不过倒还没有自满骄横的作风,当逐一试过兰庭所做的几味菜肴,极其心悦诚服“难怪凤翁提起迳勿的厨艺赞不绝口,的确胜过卫某不知数倍。”

    因为两人共同挽着袖子在厨房操刀持锅的忙碌一场,倒不再像初见时那样的疏远客气了,卫贯之直呼起兰庭的表字来,不过兰庭按着朱老太爷那层关系,理应称呼卫贯之一声世叔,卫贯之却道他们之间的来往,原是凤翁从中引荐,和别家无干,坚持要以平辈论交,这也正合兰庭的心意,他不好说早与外家绝裂的话,但的确不愿再依从朱家而与其余人建交,于是从善如流。

    觥筹交错时,兰庭不动声色的把话题转移到诗词歌赋一门,表达了对于这位金陵名士文才诗作的钦服,听卫贯之果然问起兰庭对他印象至深是哪首诗作,兰庭方才提起一件旧事“余幼年时,一回偶然得见先母案上,一册诗集,集首便为贯之兄所作京城春季飞沙,把风起飞尘满衢陌之景,写得却是别有情致,所以印象至深。”

    “京城春季飞沙。”卫贯之一字一字的重复,饮一杯酒“写此诗作时我也只是少年啊,又确然远在江南时,从来不曾见过京城里黄雾四塞、雨土濛濛的独特景象。”

    “先母的三哥,便是朱三老爷更对贯之兄极其推崇,当年年幼,余便听其时常提起贯之兄的才华风仪。”

    “朱三老爷”卫贯之似乎有些惊奇兰庭为何不以舅父相称,不过也仅只是有些惊奇了一下,他摇摇头“他推崇的可不是我的才华,无非是我乃名士之子而已,我不与迳勿见外,许今日所言对于令亲长颇有不敬之处,只我既有意与迳勿相交,且还品咂出迳勿今日赴请,许是对前尘旧事怀有误解之处,故而我也就直言不讳了。”

    兰庭端正了一下坐姿,示意洗耳恭听,他倒是看得出卫贯之除了在厨艺上过于执着显得几分不通世情之外,之于其余人情世故还不至于一窍不通,且性情虽有几分名士的狷狂,倒也坦率诚挚,是个值得交往的人。

    他对卫贯之原本却是心怀芥蒂,可以说倘若不是因为心里那点芥蒂,今日或许不会如此痛快的答应赴请。

    毕竟,他有公务族务一堆琐事,闲睱极少。

    “先父与朱公为旧识挚交,故而先父当年带我游历至京城,因朱公盛情相邀,便客居与朱公家中,且先父又言朱公优擅书文,虽说也不望我日后入仕,不用专研制艺,不过如能通谙八股之道,对于精进诗文亦有大用,所以我便拜求朱公指教,我对朱公虽说敬重,然则与朱公府上的几个郎君却并非投契,深觉都是圆滑势利之性,却还附庸风雅,言谈甚是无趣。”卫贯之说到这里,似乎斟酌了一下言辞,才续道“我在朱公府上客居近三载,又渐渐觉察出便连朱公,一心图的也似乎只是名利二字,盛情待我父子二人,所图也无非是让先父相助朱家子弟扬名,便于日后仕进。先父心无城府,与人相交从无察度疑心,我数回建议先父另寻住处,先父都未允可。”

    卫贯之虽然狷狂,但懂得世俗之人难免遵循为亲者讳的礼则,所以他并不需要再问兰庭对其外家的见解,转而提起了兰庭的母亲。

    “令先慈当年待嫁闺中,三公子便数回与我提起家中小妹对我才华的钦敬,且朱公对先父也似有露意,不过我自幼便定了亲事,喻家本为我舅家的通家之好,所以我与内子乃指腹为婚,那时我也常随先父拜访喻家,与未婚妻时有面交,我喜娘子天真烂漫乐观豁达的性情,既有父母之命,又确情投意合,怎能毁婚呢先父也对朱公言明无缘联姻,朱公扼腕叹息。”

    说到这里连卫贯之似乎都有些薄愠,微微蹙起了眉头“令先慈乃世宦闺秀、书香之后,自来便严于律己,不敢分毫有违德礼内训,我虽在朱公家中客居多年,然而与令先慈面见时机屈指可数,更加谈不上深交了,我对令先慈甚是敬重,但也仅是敬重而已,怎知事隔多年,如今再次入京,就在前几日才往朱公府上拜会,以全当年相交一场的情谊,令先慈的两位兄长,竟仍为前尘旧事扼腕叹息,听二人之意,仿佛深信我与令先慈本是情投意合,奈何只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已才娶了内子,更惋惜内子与我根本不相般配。令亲长如此妄度,一者是对令先慈品行的谤坏,再者更是对内子的轻谩,我当然会理辩,结果倒是与两位闹得不欢而散,在他们眼里,我大抵成了背信弃义的薄情郎。”

    兰庭听后,心里真是五味杂呈。

    已是寒冬季候,且心绪实在不佳,归家时兰庭也没了骑马的兴趣,和春归一同窝在车里,倒是听他家娘子意犹未尽说起今日和喻娘的饮宴如何欢声笑语。

    “喻娘子主张换上外头酒肆买的菜肴,我起初还不明所以,结果尝了一箸卫君烹制的菜品,恍然大悟,但则不是所有男子都不擅厨艺,我好说歹说,才游说得喻娘品尝迳勿的菜品,结果秀色可餐就不管用了,看来我这姿容,还真不如美味佳肴更加吸引,也难怪江家六太太信心十足,确定我尚且不到年老色衰时,就必然会被迳勿弃之如履了。”

    春归是打算趁此时机提起龚氏对她的敌意,但兰庭却心不焉,没有顺口接过这个话题,倒闹得春归满腹疑惑“怎么迳勿与卫君的饮谈看着却像索然无趣”

    这就诡异了,春归因为喻娘的闲谈,能够察觉她和卫君之间的琴瑟和谐恩爱相知,所以猜度着卫君应当也不是无趣刻板之人,毕竟夫妻两个的性情大相迳庭的话,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情投意合的。

    “回去再细说吧。”兰庭竟然叹息一声。

    他其实也不知应当从何说起,怎么说他其实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认为,他甚至不知应不应当再提那些前尘旧事,毕竟母亲已经与世长辞,是非对错仿佛殊无意义,但他胸中的块磊,又的确那样坚深厚实,真相大白其实远远不能消弥开释。

    他好像也需要倾吐,对他现今而言,唯一亲密无间,可以无话不谈的伴侣倾诉。

    多年前无意间察知的隐密,他是没想到还有机会能够向人倾诉,多年来的耿耿于怀,猝不及防在今日变成了汹涌的情绪,因为他终于确凿了母亲为何对他心怀厌恨,这厌恨超逾了骨肉血缘亲情,这厌恨永远成为了他们这对母子之间的鸿沟,但他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应该属于他的,自然而然理应得到的源于母亲的关爱,结果竟然求而不得。

    兰庭没有回斥鷃园,他带着春归去了怫园的晓湿处,这里是一处也算幽僻的花榭,此季四面已然镶装雕窗,推开一扇望出,有一株苍苍古树,隔着一条小径的那头,更有一排翠竹。

    “那里就是我格竹的地方。”兰庭往古树微抬下颔。

    关于大爷格竹的笑话春归已是听说过了,万万没想到的是今日兰庭意志如此消沉时,竟然会带她来看“格竹”的地方,这情境,仿佛不大适合调侃大爷“格竹失败”

    “格竹之前更小的年龄,我其实就喜欢跑到这棵树下独坐,因为这里甚是幽静,受了委屈,忍不住哭鼻子的时候,不至于被别人瞧见。那时候更幽静的旧山馆为族里五姑母的闺居,我自是不便往那里去,于是晓湿处外的古树荫下,就是我的秘密营地,有一日,我无端受了呵斥,心情很是烦闷,便又来了这里,没坐多久,就听见这扇窗似乎被人推开,然后我就听见了曹妈妈的声音,她说夫人,今日您实在不该责备大哥儿。”

    曹妈妈口中的夫人,理当就是朱夫人了。






第411章 心事无瞒
    


    兰庭伸手略略一比:“那时我大约就只有这点个头,从这里看出去,身体完全能够被树杆挡实,曹妈妈没有发现我在那里,她以为,隔墙无耳。当然我也完全没有料到母亲在呵斥我后,竟然也会来怫园散心,曹妈妈大抵也是看中这处幽僻无人,才会择中与母亲密话。”

    春归原本没打算阻断兰庭的叙述,但兰庭说完以上那番话后沉默的时间也太长了些,春归便忍不住轻声询问:“婆母为何事呵斥迳勿?”

    “因为卫贯之。”

    春归:!!!

    “那时我已然启蒙,往日里都是在外书院起居,只是那日听闻母亲身体不适,所以特意到母亲房中问省,母亲却不在屋子里,我见母亲案上放着一册诗集,便随手翻开一读,诗集乃卫君少年时所著,或许不能称其所著,因为我认得出那是母亲的笔迹,应当是母亲私下里抄誊卫君寻常所作诗词,一直做为珍藏,我看见扉页上写着卫贯之集录几字,但当年我并不知道卫贯之是何人。

    没看几首诗,母亲便入内,见我正看集录,于是立即呵斥,且一把夺过书册,仿佛生怕我玷污了母亲的珍藏,那一日,我清清楚楚从母亲眼中看见了厌恨,不是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感,母亲斥我速退,且告诫我今后无她允准,不得擅自踏入房中一步。”

    兰庭的口吻十分平静,仿佛旧事太久,他再也不会为了那回的无端受斥感到困惑感到委屈,仿佛所有的悲愤已经随着时移日转人事全非而归于平静,但春归知道并不是这样。

    冷漠疏离已经断非母亲对待子女的常态,更何况厌恨?

    没有人能够面对母亲的厌恨,而心平气和而浑不介意,而不刨根究底。

    “那天我就坐在那里。”兰庭往窗外一指:“把母亲和曹妈妈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母亲说赵江城的儿子,有什么资格擅动卫郎的诗文,卫郎是什么人,岂容世俗之徒玷污,玷污,我当时就想这果然不是我的错觉。”兰庭迷迷糊糊的一笑,低垂眉眼:“曹妈妈道‘夫人,大哥儿也是您怀胎十月所生啊’。”

    那时多亏曹妈妈这句话,否则,他真该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母亲亲出了,因为他在母亲口中只是赵江城的儿子,他想如果自己当真只是赵江城的儿子,大抵还不会如此难过,因为这样他还能理解母亲的厌恨。

    但母亲没有否定他们之间的血缘亲情,只是带着哭腔痛诉懊悔——我此一生,最悔莫过于不得不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一个我根本便无法爱慕之人,赵江城虽是名门子弟,有哪一点能比卫郎?他根本就不配得我许以真情,不配得我结发同巹,我不应为他生儿育女的,他不配,他根本不配。

    兰庭甚至还记得曹妈妈劝说的话——夫人,奴婢知道您仍然不忘卫郎,但谁让卫郎早已定了亲事呢?纵然是您与卫郎志趣相投门当户对,可到底是有缘无份啊,大老爷文才是不及卫郎,可待夫人也确然敬重,夫人又何苦因为过去的事,如此折

    磨自己呢?

    “迳勿当年便知晓了婆母原来心有所属,是迫于父母之命才嫁入赵门,所以迳勿一直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难得幸福美满,无奈的是这便是约定俗成,迳勿其实从未因此埋怨过婆母吧?”春归听完兰庭的叙述,对于那段陈年旧事也只能付予一声叹息。

    “不埋怨,但我在意,我困惑母亲口中的卫贯之究竟是多么风华绝代,以至于母亲与他失之交臂后,如此遗憾着人生的残缺,我更在意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承担过责,为什么母亲生下我又厌恨我,我不能认同母亲是心存遗憾的缘故,也是直到今日我才知晓,原来什么情投意合竟然是母亲的一厢情愿,或者说是朱家所有人的一厢情愿,卫贯之从来就不曾回应过母亲的倾慕,甚至连父亲或许也被瞒在鼓里,他从不知道这段旧事,但只有我成为这桩婚姻唯一承担过错的人,想想,煞是荒唐。”

    兰庭摇头一笑:“我现在,好像是真有些埋怨母亲了,她这一世,有许多重视珍爱的人事,她的父母她的兄长,她的名声她的家族,她求而不得的爱慕,但我却是她可以毫不犹豫放弃的人,她无视我一直对她心怀期待,辉辉,母亲被御令休弃时,我无法阻止,无法说服皇上收回成命,但我请求母亲,我相信只要等到祖父回京,势必不会坐视母亲的冤屈,这件事不是没有转机,没有尘埃落定,我请求母亲暂时忍耐,先回外家,耐心等到祖父回京,所有的事都会真相大白,到时祖父一定能够为母亲讨回公允。

    可是辉辉,母亲当时只是冷冷的注视我,她说不用等到祖父回京,我就能力挽狂澜,她让我求见圣德太后,告诉圣德太后我亲眼目睹了父亲和沈夫人私会苟且。”

    春归:!!!

    “我拒绝了母亲,因为我不愿谤害无辜之人,父亲和沈夫人并无私情,如果我听从母亲之令,便是亲手将沈夫人推入绝境,我不明白母亲和沈夫人明明并无你死我活的仇恨,且也根本不必如此自救,明明还有两全其美的方法,为什么母亲一定要谤害沈夫人。

    母亲看着我冷笑,她说我若不这样做,便是袖手自己的母族声名狼籍,她说朱家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弃妇,她说难道我要冷眼看着自己的外王父,自己的舅父蒙羞,却担忧一个毫无瓜葛的外人?她说赵兰庭,这就是你自幼受教的仁义礼信啊,你和你爹一样都是伪君子。”

    兰庭抬眼,从这扇窗看出去,似乎依稀能看见当年那个满怀委屈与困惑的稚童,是当年的自己,但那时的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这么快的,彻底失去自己的母亲。

    “我跪着恳求母亲,但母亲推开了我,她说既然我不愿听从她的计划,无需再装模作样,那时我以为母亲只是因为忧惧气怒才口出怨言,我以为母亲只是需要时间冷静。次日,母亲大归,我悄悄尾随在后,我想跟着母亲一同回外家,我会说服外王父稍安勿躁,我会说服外王母安抚母亲,但朱家街门紧闭,他们将母亲拒之门外!

    母亲跪在街门前,

    取出袖中的利匕,自刺身亡,就在我的眼前。”

    “迳勿……”这一刻春归忍不住想要阻止兰庭继续往下叙述。

    她忽然想到了在王久贵的家里,死士凝思自刺身亡的一刻,兰庭飞速蒙住她的眼睛,那时她却感觉到了颤抖的人反而是庇护着她的兰庭,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当年还是稚子的他,竟然亲眼目睹了生母就在眼前自刺身亡,那时的兰庭该多么惶恐,多么无助,多么,自责!

    可他有什么错呢?难道拒绝谤害无辜不愿歪曲事实就该成为他的原罪?!

    “母亲并未立时气绝,至少我扑上前的时候,她还有意识,但她依然冲我冷笑,她说赵兰庭,不要忘了是你的铁石心肠,害死了我,害死了你的生母,你永远不要忘了你也是帮凶。”

    “你不是!”春归觉得自己简直义愤填膺,她无法明白身为人母,为什么会对自己的亲骨肉如此残忍。

    “我知道我不是,因为我听说朱家不容弃妇时,便想到了先让母亲栖居在息生馆,但母亲根本不听我的恳求,她说她已为赵门弃妇,从此恩断义绝,她不需要赵姓之人收容,因为我姓赵,除非助她谤害沈夫人,除非我能逛骗圣德太后出面逼迫皇上收回成命,否则就再不是她的儿子,但我不能违背良知,就算时光重头,我依然不会做出另外的选择。
1...116117118119120...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