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我快亏成麻瓜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公子阿宝
在请示了林冬之后,施珊珊就开始帮助杜启喜组建克莱斯特自己的制作团队。
不仅包括副导演,还有专业的编剧、美术指导、摄影指导……还包括了片场的各种制片、助理、场务管理等等。
没办法精细到没一个人,但至少占据重要岗位的都是自己人。
而且还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再也不允许为老板服务的团队出现类似的问题,免得老板以为整个公司都腐朽了。
其实,林冬也曾经问过系统。
为什么不提醒他。
这种坑系统钱的事情,不应该是系统出来制止的吗?
这也算违法行为吧。
系统的回答很有意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没有净土,区别只在于明目张胆的坑大钱,或者暗搓搓的坑小钱。
至于刘主任这个没有被系统给拎出来,那是他搞的七百万,相比较三点五亿的预算,比例实在太小。
只有等到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系统判定宿主在用非法的手段亏钱,才会指出来,然后摆证据理数据,坐实违规事实,最后制定惩罚措施。
嗯,惩罚的对象不是刘主任。
而是宿主本人。
是宿主的疏忽纵容了这种对宿主有利的行为。
所以惩罚一般都是奖励涉案金额十到一百倍的“罚金”。
比如,如果刘主任全程坑到手三千万,那么奖励宿主的就将会是三亿到三十亿,具体的金额看情节的恶劣程度。
你二大爷的,别人做错的事情,居然惩罚我。
林冬非常庆幸刘主任这个蛀虫被揪出来的早,不然以这货肆无忌惮的性子,早晚都会触及系统的警戒线。
不过,刘主任的结果也确实不太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文木叶就说那个刘主任被人曝光了。
毕竟昨天剧组那么多人,甚至还有不受控制的群演,谁还能没有个朋友圈呢。
最开始只说刘某,后来就被人扒出来真名。
连干过活的导演制片也出来说话了,表示不会再用这个人。
也有不少人怼这些制片主任或者采购主任之类的蛀虫,说他们破坏了整个行业的风气,使得不少项目损失惨重。
少部分人对于《新蜀山》剧组放过他们表示了不赞同。
为什么不诉诸法律?
反而任由这样的蛀虫去坑害其他剧组。
这样的人,就应该让他滚出影视制作这个行业。
其实现在效果也差不多了,被人扒了个底朝天,刘主任几个哪还能待在横店啊。
而且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就算去别的电影城也一样四处碰壁。
林冬没啥同情的心思。
他本来就不同情。
《新蜀山》纸面上三点五亿的预算,实际上投资成本上不封顶,他是可劲的花钱,不管是从上面的导演监制,还是到下面的各个岗位,都是待遇丰厚。
刘主任的酬劳比他在别处干活要多两倍左右。
都这样了,还按不住你贪婪的手,不管你承担什么样的后果,都是咎由自取。
林冬既要当主演,又要当导演,还要想着怎么浪费钱,这部戏其实是他迄今为止最辛苦的一部作品。
偶尔有一次量体重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轻了好几斤。
吓了一大跳。
幸好吃了顿饭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破军劫2》七月份逐渐落下帷幕,总成绩6.3亿。
怎么看都是大获成功的水平。
而林冬也凭借自己西装暴徒的形象成了这部戏最大的赢家。
有媒体称他为“2015年最耀眼的动作男星”,“让人恨不起来的经典反派”等等。
这种爆火,不是说他演技得到了多大肯定,或者电影节给了他什么提名。
而是一种人气上的暴涨。
裴潜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林冬的粉丝拉升到了一千多万,而这一部电影上映的一个月里,林冬的微博粉丝数量就冲破了三千万。
在明星微博粉丝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十。
上面是蔡伊琳,下面是八爪鱼。
而周勃这样的实力派,当前微博粉丝总数是一千五百万,仅仅只林冬这个“新晋流量”的一半。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438章 发行部的翻身仗
安茜的微博粉丝数量是2900万,比林冬还少那么一点。
林冬这一次可没买粉丝啊。
前二十的这些人,如果去掉水分,林冬说不定能排进去前十。
很多人的粉丝都是买的。
林冬一条微博发出去,转发评论十几万,而有些比他粉丝多的明星,转发评论才几千条。
林冬的微博要么就是发一些工作相关的东西,比如电影宣传,上映等等,要么就是转发朋友们的电影电视剧。
剩下的全部都是美食类的图片。
发自拍都比较少。
粉丝们只能通过影视剧的宣传照来看偶像的样子。
才知道偶像并没有因为吃太多而胖成球。
比如林冬前不久发了一条微博。
图片是一个大猪蹄子,感慨这个猪蹄子怎么这么好吃。
转发17万,评论8万多条,还有15万点赞。
当然,评论转发多也不代表没水分,上亿的转发量都出来过了。
微博粉丝数只是一种参考数据。
这种参考数据的综合结果就是明星身价的提升。
林冬的身价就得到了提升,也有不少新的广告代言找过来。
有不少质量不错的代言,林冬打算选两个口碑不错的代言一下,攒点钱给周勃拍电影。
七月十号,对于克莱斯特,或者说对于克莱斯特的发行部门,又有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猴子回来了》上映。
对于这部作品,发行部给予了厚望。
上一部主发行的电影是《特种战狼1》,上映结束之后热度才开始起来,使得圈内人对克莱斯特的发行能力提出了质疑。
发行部前老大用《敢问路在何方》积累的口碑一夜丧尽。
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小姑娘,担负起一个大公司的发行重任,是不是太儿戏了一些。
秦贝儿暗暗发誓,要让所有看不起她的人大吃一惊。
然而,克莱斯特的发行部在《猴子回来了》上映之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甚至都没有为《猴子回来了》争取多少的排片率。
克拉斯特最近几年出了不少的卖座电影,让各家院线都赚了不少钱,从而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关系,甚至连最难搞的亿达,也因为亿达太子和林冬互加好友,成了互相给面子的朋友。
如果秦贝儿想要排片率,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有10%不到。
尽管导演肖朋对此非常不满,但也仅止于轻微的不满。
毕竟这部动画电影是人家克莱斯特自己投资的,人家自家的电影自家发行,不可能自己坑自己,他也只能选择信任秦贝儿。
难道是质量不太行?
同行们得出的结论是克莱斯特自己心虚。
拿不出手,不敢去和同期的《大时代4》和《桅子花开》进行真刀实枪的血拼。
首日票房出来,只有1780万。
这个数据有点惨,一般的电影有这个首日票房,总票房可能都不会破亿,口碑滑落太厉害的话,五千万总票房都有些困难。
甚至出现过总票房仅仅只是首日票房两倍的骗钱情怀电影。
那样的话,克莱斯特就大亏特亏了。
《猴子回来了》总成本可是1.3亿啊。
上映的第二天是周六,排片率依旧没有突破10%。
不过,上座率非常高,单日票房突破了3000万,整个发行团队都松了口气。
这导致各大影院主动给克莱斯特的这部电影加了排片量,总的排片率占到了13%,而市场回报出来的成绩也非常不错,这一天,单日票房突破了四千万。
前三天的总票房虽然没到一个亿,但是也差不太多了。
“可以了!”
小姑娘用嫩呼呼的爪子拍了一下办公桌,真正的宣发从这一刻开始。
从第四天开始,微博上出现了很多大v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就像是一直被压在水下的皮球,这会儿终于压不住了,猛的跳了出来,而且是一跳一大堆的那种。
有的是发行部请的,靠人情靠酬劳。
但是随着帖子越来越多,更多的就脱离了克莱斯特发行部的掌控,就算停止公关,也能看到到处都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帖子。
而这部电影前期的沉默,也成为这部优秀作品被大夸特夸的一个理由。
很多发行公司,喜欢把自己手上的牌夸大,恨不得夸出一朵花来,恨不得夸成影史经典,名垂千古的那种。
可实际上他们手里最大的牌也仅仅只是一对六。
六六六都凑不出来。
当你把观众的期望值拉的太高,等你电影上映了,报着这种期望走进影院的观众,要么被你的电影质量折服,成为你的免费水军。
要么就会产生被愚弄的愤怒。
他们走出电影院,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别看了,这电影就是垃圾。
你觉得人们是相信宣传稿呢,还是相信他们身边和电影没有利益关系的朋友。
《猴子回来了》反其道而行,默默无闻的上映,赚到了第一批的免费水军,那一千多万票房的带来者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报太大的期望,很多仅仅只是动画电影的爱好者。
怀着包容的心思走进电影院。
结果他们收获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种惊喜充溢着他们的心口,让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发泄的渠道。
于是就和家人、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说起这部电影,极力的推荐他们去看一下。
这就是自来水。
克莱斯特需要做的,仅仅只是煽风点火。
第四天的票房不仅没有跌,反而更上一层楼,直接冲破了六千万的大关,成为当日票房第一,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大时代4》和《栀子花开》。
此后,随时口碑的不断发酵,票房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势头。
事实证明,秦贝儿赢了。
这位二十岁刚出头的小姑娘走了一步好棋,让一部质量本来就很出色的动画电影完成了强势逆袭。
不管是因为电影质量,还是因为营销成功,还是因为自来水们的努力,傲人的票房成绩都会成为克莱斯特发行部的奖章。
不过,林冬很好奇一件事。
以现在的势头来看,《猴子回来了》的票房显然不可能仅仅只有8.8亿了,上十亿都不是没可能。
那么,结算时候的8.8亿,和实际票房的差距,系统要用什么方式来平掉这笔账呢。
于是他就此事询问了一下系统。
【结算的票房和实际的票房有差距,会重新结算吗】
【不会】
【那多余的钱,应该不会再打到我的系统账户上了吧】
【你想要啊】
【滚】
【呵呵】
【我不认这笔账啊,反正我已经结算过了,机器人也不能不讲理】
【放心吧,这笔钱不会给你】
【这样还好,你是系统,神通广大,把这笔账给平掉就行了,奥利给!】
【为什么要平掉,这是发行激励啊】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439章 双刀在手天下我有
发行激励?
这是什么鬼?
我们克莱斯特的发行部从来不签对赌协议的啊。
林冬有点慌了。
【你不能这样啊,是你们结算的时候没有算好总票房,你们的错误,不能让我来买单】
【都说了是发行激励,和你有什么关系】
【大哥啊……】
【呵呵】
【你是母的?哦不对,女的,女士!】
【少跟我套近乎,拿出你刚才呵呵我的勇气出来】
【我觉得你们把算错的钱奖励给发行部门,这不合适,万一不是和我们公司发行的呢】
【如果不是你们发行的,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你们自己发行,才会出现结算票房和实际票房出现差距】
【那我把发行部解散算了】
【如果不是你们发行,《猴子回来了》的结算金额应该是9.56亿,你赚到的钱并不会减少,而《特种战狼1》如果不是你们发行的拙劣,结算票房也应该可以更高一些】
【就是吃定我了呗】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但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系统只是一个机器人】
【我恨机器人】
【奥利给】
外面关于《猴子回来了》的热度反复爆发,而林冬却没有了隔岸观火的兴致。
完蛋了。
以前觉得会拉低票房总量的发行部门,一下子成了他最大的心腹——大患。
秦贝儿那小丫头看着长得那么好看,原来也不是啥好人。
老老实实的在家宅着,等以后继承亿万资产多好,非要跑出来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也就算了,安安分分的帮我败家不就得了,偏偏搞出来这么好的成绩。
被《猴子回来了》所累,林冬导戏都有些心不在焉。
然后7.16号的时候,《捉妖怪》就紧跟着上映了。
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取代《猴子回来了》成为票房榜首,林冬的人气进一步提升。
怀孕生子这种自黑的演艺行为,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不良的话题。
敬业!
实在是太敬业了,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形象。
这样的明星,不,是演员,这样的演员才能体现业界良心。
其实这也就是一部乱七八糟的剧,林冬临时救场,冲着掐烂钱去的。
两部《捉妖怪》他恰了两千万的烂钱,实打实的物没所值。
克莱斯特发行部不是主发行,但是却承担了网络发行的责任,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票务平台的竞争差距。
喵爪网从去年开始就成为国内大部分电影的网上购票渠道。
今年上半年的总交易额突破五十亿。
而作为主要竞品的团美电影,上半年交易额仅仅只是十多亿。
不足喵爪网的一半。
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团美电影目前正在接洽业内好几家电影公司,打算从源头入手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
不过,从克莱斯特得到的消息来看,愿意和团美签独家的几乎没有。
毕竟喵爪网日活用户上亿,占据了占据了在线购票市场的70%份额,和你团美签独家,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谁愿意拿自家的电影票房当枪子,去帮你打喵爪。
而克莱斯特并不在乎团美电影的备战。
作为行业龙头,你是别人追赶模仿的对方,你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王阔表示,喵爪网今年有望盈利八千万,不过从截止到目前的战绩来看,八千万还是少说了,过亿都不成问题。
发行+喵爪网,这就是克莱斯特的双刀在手天下我有。
其他的老牌发行公司没有这么强的网上发行渠道,而网上发行渠道强的公司又没有影视公司做后盾。
更何况,克莱斯特的喵尾巴影院,目前已经筹建15家,拥有银幕数126块,和十大什么的比差太多,可是一家发行公司有电影院,也是一个加分项啊。
不对,已经不是十五家,有一家已经确定要被拆迁了。
为了不担负起电影院更多的营业损失,拆迁办加快了谈判进度,估计到八月份就能把拆迁款给到位。
不幸的是,这笔钱总量大概会有5.5个亿。
而系统给出的好消息,是林冬可以拿着5.5个亿立刻弄出几家电影院出来,不算在限制范围内。
但是林老板总觉得心里凉飕飕的。
5.5个亿,最起码能够弄出五六家电影院。
那么,这五六家电影院扫雷失败,再一次被拆迁的概率有多大呢。
但是林老板没得选择啊。
只能继续盖电影院。
这一次他学乖了,让田大壮挑短时间不会拆迁的地区弄电影院。
至于五年一次增值结算,还是等五年之后再说吧。
说不定到时候他都和黑巫师握手言和了。
在林冬一边忍受着发行部门的捷报连传,一边和《新蜀山》死磕的时候。
周龙星找到他,目的是让他给出可以参加的宣传时间表。
“你是主演啊,不参加宣传说不过去吧。”
“什么时候开始宣传啊?”
林冬其实不想参加,他只负责演戏就好了,宣传的事情找别人也没啥问题吧。
而且,最终还是要看电影的质量好不好,才能决定电影的票房究竟有多少。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可能。
吃这碗饭,就得最受这个行业的规则。
“九月份吧,最迟不晚于十二月份。”周龙星一边看新蜀山剧组忙乎,一边回答。
“现在才七月份啊,十二月份的事情,用不着这么早跑过来找我吧,您还亲自来,打个电话就行了啊,大佬。”林冬完全没办法理解。
难不成是想自己了?
“上次不是说了要帮你拍蜀山嘛,我这不就过来了。”周龙星搓搓手,跃跃欲试。
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从《长江七号》之后,他就不再以演员的身份参与电影,开始退居幕后,平均下来两三年才打磨出一部作品。
但是导演是有瘾的。
如果能够在别人的片场过过瘾也不错啊。
再说了,林冬这样的新人导演,确实需要他这样的老前辈帮扶一下,免得走偏了路。
什么,你说已经有徐怪和姜小军在了。
星爷就不服气了。
凭什么徐怪和姜小军可以碰,我就不能伸手。
“也行,”出乎周龙星的意料,林冬竟然没有推拒,而是很爽快的说道:“我们已经做出不少成片了,你帮忙看看有哪里不对,或者需要改进,咱们重拍,然后安排特效组重做。”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440章 自由每一天
“弟兄们,生意要来了,准备好加班加点。”胡海浪拍拍手,心里暗搓搓的高兴。
按照这些天来的经验看,只要有人有新的想法,老板就会让重做一版。
那样的话,他们视效组的活就来了。
一单活做好几单活的量,这就是他们在《新蜀山》剧组的地位。
而且视效酬劳不会被压价,实打实的给钱。
这是那些视效大厂都不敢想的事情。
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外部市场,你做一个成本五千万的特效项目,能赚五百万就不错了。
而五千万的特效项目,无一不是投资额超过两三亿的大制作。
这样的电影一年也没几部,一群人抢破头,为了竞标,除了展现实力,还必须不断地压低报价。
很多时候,都是赔钱做事。
赔钱做事也比不做事好啊,不做事的话,公司就要解散了。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视效公司的境况都是如此。
要不然排名第一的工业光魔不会卖身给了迪斯尼,排名第二的数字王国不至于辗转好几家,最后落到了一家香江公司手里。
克莱斯特的喵眼视效不用承受这些。
他们这是干自家的活。
拿多少钱都是按照业内比较高的市场价来的。
别人家头疼没活干。
喵眼视效是活太多了干不完。
为此,他们特效组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加班,有的时候三班倒的干活。
专门弄了一个大房间摆放电脑,看上去就跟网吧似得。
每个人三个显示屏围绕,肝的眼睛疼。
不仅仅是国内的视效小伙加班,国外请来的特效大咖们也毫无怨言的在跟着拼。
不是他们不想自由。
不是他们不想八小时。
没办法,从2008年至今,云集大量特效制作公司的洛杉矶有6家相继倒闭,上千名特效工程师失业,许多往日衣食无忧的签约特效师沦落为短期合同工。
尽管目前好莱坞大片几乎都有特效镜头,但特效部门最终获得的利润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部门的20%以上。
这个曾经最有优越感的行业,逐渐开始输出廉价劳动力。
而在电影制作时,特效师也越来越被视为技术工人。
不加班是不可能的。
一个刚入职的特效师可能每周工作50到60小时,后来就会增长到90到120小时了,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更痛苦的不是加班,而是失业。
一旦一个项目结束,他们可能立即下岗,直到几个月以后有新老板招收。
这期间,他们是没有收入的。
好莱坞的特效师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伦敦、温哥华、新西兰,一个命令就能让他们飞到地球对面去,离开老婆和孩子。
克莱斯特的喵眼视效成立,邀请了全球范围的三十八位顶级特效师加盟。
1...218219220221222...5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