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公子阿宝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377章 我的老板不可能这么蠢
林冬听了这话,顿时皱眉。
他虽然不至于真的就不投资影视了,但目前的打算是歇一段时间。
回家总是要回的,只是不急于一时。
华夏一句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管是吃哪种豆腐,都不能心急。
这种送上门来的生意,总让他如芒在背、如鲠在喉,都快成被迫害妄想症了。
“放心吧,林总,咱们亲自做特效,不会让电影亏太多的,而且整部电影大半花费都在特效上,就算票房不好,咱们也亏不了多少。”
胡海浪笨拙的劝说着。
他一个技术宅,口才真心不怎么样。
林冬从他的话里捕捉不到任何信息,只能问道:“你觉得这个动画电影的故事怎么样?”
《灵山王》前面几部质量都还可以,但票房非常不好。
其他他投资成功亏钱的动画电影也都有类似的毛病,就是没能把故事讲好,总想着去雕琢画面和技巧。
大家总觉得华夏的动漫不行,输在起步太慢,画技比不上人家。
其实,霓虹那边不少的动漫,其实都是国内动漫人才在代笔。
他们提供故事,国内动漫人提供画技。
所以国内动漫人缺的不是画技,是讲故事的能力。
“故事啊,也……也还行吧。”胡海浪吞吞吐吐。
“你老老实实的和林总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好不好看?”裴潜龙在旁边问。
“呃,故事讲了一段神话传说,有些颠覆,和我印象里的不太一样,一时半会没办法接受。”胡海浪心里很苦,感觉自己实在是嘴太笨了。
没有人家田大壮在林总面前那份信重,也没有陈小蛮最早追随的从龙之功,他胡海浪在克莱斯特真的前途无亮啊。
“下次选个好故事做吧。”裴潜龙摇摇头,心里已经把这个动画电影定义为哗众取宠的作品了。
很多人把电影当成表达私货的媒介。
动画电影尤甚,有的动画片创作者宁愿不赚钱,就靠着一股子拼劲,一个人吃馒头干个三五年,弄出一部大家都不知道他要讲什么的作品。
如果是大家脑子里已经固化的神话故事,你把它颠覆了,更大的可能性是被人反感。
比如你说孙猴子其实是个妹子,话题性可能不错,但接受度就恐怕难以如愿了,自然也就很难让大家走进电影院去支持你。
“算了,咱们还是投吧,”林总装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说道:“虽然想法可能不太合时宜,但终究是一个有想法的导演,还动用了特效,至少不是闭门造车的那种,算是支持他对国产动画的一次尝试吧,只有失败的次数够多了,才有可能进步。”
“谢谢林总,谢谢林总。”胡海浪很开心。
他觉得是自己的口才说服了林总,让林冬生出了怜悯之心。
这是不是就证明他的口才其实是进步了?
“商业的事情……太感情用事不太好。”裴潜龙摇头,他有的时候觉得林总是高瞻远瞩,有的时候觉得他是感情用事。
他自诩看人眼光毒辣,但林冬是他完全看不懂的一个人。
这样的人真心不多。
你有时候觉得已经体会到了他的用意,可是等事情发生了之后,你才猛然间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
比如有的时候林冬会投资一些大家不看好的项目,当大家都在为他的情怀而感动的时候,项目偏偏就赚钱了。
林总并没有多高兴的样子。
这足以说明他对于项目的前景早有预料。
凭添一份神秘。
“林总,我们战略部最近分析了一下市场,觉得有种生意可以参一脚,要情怀有情怀,要前景有前景。”裴潜龙今天和林冬吃饭,在胡海浪面前,他不拿点东西出来岂不显得他这个军师无用。
有前景?
那还谈个屁啊。
不过,裴潜龙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这种人你不能一句话不让人家说就让人家咽回去。
“说来听听。”
“林总,您知道共享经济吗?”
“我只听说过共享女朋友。”
“呃,那是什么鬼?”
裴潜龙喜欢玩谋略,一言一行都会反复解读和推敲,他假设过林总听到共享经济之后的各种表现,但从来没有想到林总会来了这么一句。
“我看了一篇公众号,说未来男女比例进一步失衡,而且为了在失衡的局面中寻找到自己的配偶,雄性人类会更加的卑微,因此女性会更多的选择当拉拉,雄性人类匹配到另一半的机会就更少了,这就会催生一种产业叫共享女朋友……”
“林总!”裴潜龙带了一点怒气:“你没事少看一点公众号,都是骗人的!”
你特么一个老总,身家上百亿,你居然靠看公众号来树立自己的三观。
你有点出息行不行。
我的老板不可能这么蠢。
“哦,好吧。”林冬汗颜。
开个玩笑嘛。
被林冬这么一开玩笑,裴潜龙也不拐弯抹角了,开始说正事:“我今天想说的项目是共享单车,情怀方面呢,解决了短途出行痛点,也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等政策导向,属于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一个项目。”
林冬想了想,确实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自行车最早是法国人发明的,后来欧洲各国的铁匠们对其进行了改造,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就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样子了。
穿越之前,巫师之王也曾经骑过,并对这种笨拙的交通形式嗤之以鼻,感觉没有自己的移形换影和飞天扫帚好用。
“哦,共享单车啊,我知道,”胡海浪一拍手,附和道:“真的特别好用,我上次去北大,看见有人拿出手机扫了个码,骑上就走,实在是太方便了,我还在想啥时候整个首都都能用上呢。”
其实,共享单车的出现,远远早于最近流行于北大校园里的那些。
共享单车市场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征服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
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
2014年至今为第新的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
一群大学生首先在北大开始推行共享单车,旨在解决大学生的出行问题。
目前已经推行到了首都各大高校。
资本市场还没反应,但裴潜龙已经敏锐的嗅到了里面的商机。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378章 量身定做(求推荐票)
“还有商业前景方面,我觉得,十年二十年之后,咱们的城市应该是智能化的城市,共享单车将会成为智能化城市的一个载体,集合广告、娱乐、消费等等于一身……”
裴潜龙说完了低碳环保的情怀因素,开始说商业。
资本追逐利益,在他的认知里,哪怕林冬是一个多么有情怀的老板,也只有商业价值才能说服他。
“十年二十年……”林冬抓住了重点。
“林总,这注定不会是一场能够快速解决的战争,别看现在资本市场还一片平静,一旦他们发现了商机,铁定一拥而入,到时候绝对是硝烟弥漫。”裴潜龙以为林冬嫌时间太长呢。
“你的意思是要一直往里面砸钱咯。”林冬心思开始活跃了。
他现在系统账户有三十个亿——本来只有五点几个亿的,张三胖和施珊珊把《吐槽秀》卖断给了企鹅视频,换回来二十五个亿。
“这个领域,不可能百花争鸣的,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一到两家,而且必须研究出一种变现的方式才能活下去,在真正的变现方式出现之前,一切都只能靠资本的力量硬撑。”裴潜龙神色严肃。
他思索推算了很久,觉得共享单车有利可图,绝对会是未来几年争夺的焦点。
但究竟该怎么完成市场的变现,其实他也只能勾勒出模模糊糊的影子。
在初期阶段,只有押金和一块钱起步的使用费。
和那些专注中长途出行需求的服务商不同,共享单车企业专注的是短途出行需求,即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实际上,超过一块钱的路程大部分人就不会选择共享单车了。
商业前景什么的只能看更加遥远的未来。
当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布满了你的共享单车。
别人骑上去之后,立刻来了一句:“阿宝烧烤城,晚八点全场六折,小龙虾买十送三。”
这人立刻就会开始肚子咕咕叫,口水忍不住的泛滥。
本来想骑自行车回家的,干脆掉头去了附近的阿宝烧烤城。
或者,单车会告诉你,目前电影院里热播的是什么电影,喵爪网购票享九五折优惠。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林冬放下筷子,也不继续吃了。
他觉得共享单车这玩意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烧钱,一个劲的烧钱,烧个十年二十年。
如果十年二十年还走不掉……
那还走个屁啊。
老老实实的生小猴子完事。
“咱们目前有两种入场方式,一个是卷起袖子自己来,成立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自己做技术做市场后期寻求合作伙伴,把竞争对手一个个击倒。”
“听起来有点麻烦,另外一种呢?”林冬现在手边上没有合适的人。
连秦家宝贝儿都是一方大员了。
而他又不敢从外面随随便便的找人,害怕被坑。
“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以资本的形式入场,和那些创业者们谈,出钱让他们去做市场,咱们占据一定的比例,等摊子大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是办法将他们踢出局。”裴潜龙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人家辛辛苦苦的忙乎,眼看着就要吃到胜利果实了,却要赶人家出局。
“怎么踢?”林冬这一次就是纯属好奇了。
“经过几轮融资之后,创始团队和领导层手里不可能还剩太多的股份,咱们完全可以从其他想要变现的投资人那里收购更多的股份,然后推动公司上市,成立董事会,很容易就把创始团队踢走了,当然,这只是下策,很多时候创始团队拿到自己满意的价钱,不用赶自己就知道走了。”
林冬想了想,觉得裴潜龙还不至于坏的掉渣。
这些最起码还都可以解读成正常的商业行为。
“那就选第二种吧,省事,你来负责就行了,第一笔你需要多少钱?”林冬问。
“一个亿应该就差不多了,养蛊不宜太多,先把市场热度给炒起来,等资本们进来之后再见分晓。”裴潜龙非常的有自信。
而林老板心里想的却是,钱先烧着,我要是烧着烧着就走了呢,那也就算了。
如果情况不好,眼看着就要大赚特赚,我就在情况大好的时候抽身而退,也不至于赚太多的钱。
至于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未来,就交给其他人去操心吧。
得到了林冬的首肯和资金支持,裴潜龙直接找人帮忙注册了三家投资公司,一家叫大龙科技,一家叫幸福基金,一家叫凛冬资本。
法人都不一样,这玩意听起来很麻烦,但操作起来却非常的简单,尤其是对有钱人来说。
当然,虽然法人各有差别,但实际所有人都是林冬。
法人,并不是所有人。
裴潜龙打算在这个初生的市场进行狩猎,找三个看起来还算能打的,给他们一把刀,让他们披荆斩棘的去砍出一个世界来。
第一个是已经干出点名堂的for,由于他们的共享单车设计成了黄的,所以又叫小黄车。
创始人戴维德,北大研究生。
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for共享单车,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开始在北大校园里做试点推行。
可惜,还没等他们做出点什么名堂,就没钱了。
一群学生,即便家里条件不错给点支持,又能撑多久啊。
更何况还有技术开发和运营的钱,几个创业者最近再一次找学校申请创业资金失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要么放弃这个项目,要么天上掉馅饼。
正发愁呢,馅饼还真就来了。
裴潜龙慢慢悠悠的踱步在这个百年名校。
好羡慕能够考进这所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啊。
不像他。
他就只能雇这所大学的人干活。
“老戴,有人找,说是什么大龙科技的。”隔壁宿舍的人喊了一声,拿着饭盆回自家宿舍了。
裴潜龙找人的方式很原始。
甚至都没想办法找个联系方式。
他就径直走进校园,逢人就问,认不认识戴维德。
直到他站在戴维德他们的宿舍门口。
研究生宿舍和本科生的不一样,要高档挺多。
从里面走出来的戴维德打量了一下这个清冷而又帅气的同龄人,伸出手:“我就是戴维德,你可以叫我davy,请问你是哪位?”
“大龙科技,裴潜龙,听说你们有个项目,我想了解一下。”
裴潜龙和对方握了一下手。
双方进入宿舍商谈。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379章 估值过亿(求推荐票)
“天使轮,两千万,49%,可以的话,请在这个上面签字,签完之后很快就会到账了。”学生们一顿慷慨激昂的演说,并不能让裴潜龙的血温热一点点。
“49%太多了,我们最多拿出30%融资。”
第一笔投资最难,不出血是不可能的,但出多少也是个问题。
创业项目的投融资,按项目不同时间节点,可以简单划分为种子、天使、a、b、c、d轮,在实际运营中也可以跳出传统投融资的顺序,当然这取决于项目不同运营阶段和投资价值。
种子简单,就是啥也没有,一顿忽悠,能忽悠瘸就给钱。
而天使轮是在项目有了雏形,有了第一步的商业模式,也积累了一些用户资源,投资额度一般在100万—1000万,项目估值在5000万元左右。
后面还有abcdefg……,只要有人投,投到z轮都不是梦。
天使投资人的持股比例,一般都不超过30%。
种子轮、天使轮的融资目前来说完全没有公式计算公司估值。这个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估”值。因为你产品还没上线、或者还没有用户、或者用户价值还没体现。
总之,在种子轮以及天使轮,连创始人自己都不知道整个项目的价值有多大,投资人更加不了解项目价值了。
戴维德同样不知道自己的项目将来能值多少钱。
但他有信心,觉得两千万绝对不可能拿走他49%的股份,这不是开玩笑吗,你是黑山老妖变来的吧。
不过,即便他再有信心,他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起步阶段对资金的强烈需求,公司发展初期估值受限,他们将在a,b,c,d轮承受更大的股权稀释……
这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任何创业者都要经历这个阶段。
躺好了就行,别乱挣扎,做个样子就行,你是在挣扎的太用力,人家投资人可能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归根究底,还是啥都没有。
你觉得亏,你为啥不替人家投资人考虑一下风险的问题。
“49%太多了,我们最多拿出30%融资。”
戴维德又重复了一遍,他的小伙伴们屏住了呼吸,给现场平添了几分凝重的气氛。
然而,裴潜龙只是抿着嘴,安静的坐在那里。
他不说话,只是平静地看着这几个学生。
明明大家看起来都算得上是同龄人,可几个学生却有了小时候见到老师家长的窘迫感。
“如果你一次性拿走了49%,将来没有人还愿意来融资。”戴维德飞快的又找了一个理由,他不能让投资人拂袖而去,但是又不能表现的太卑微。
“三千万,45%,这是我的底线。”裴潜龙终于开口了。
声音慢悠悠的,却有着不容置疑的魔力。
坦白的来说,如果比玩心理战术,一百个林冬加起来也比不上人家裴潜龙。
当然,林冬有钱,他只需要玩金钱战术。
“40%,最多40%,我们已经很让步了,这个项目将来一定可以成功,我们和那些草台班子不一样。”戴维德最后还是没能拒绝给到眼皮子底下的资金。
如果再没有资金,他们就要破产了。
这样的话,项目前景再好也没有用了。
难得遇见一个如此大方的土豪,不抓住的话,难道等那些拿着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就要占据十几二十几的所谓投资大鳄。
其实,天使轮很少有人一把撒出来三千万的。
一千万就顶多了。
那些业内正常经营的投资公司,一般每年要投资上百个处于种子轮或者天使轮的项目,每一个都只投资几百万块。
这上百个,能有十个进入a轮融资。他们就可以烧香还愿了。
“两千万,40%。”裴潜龙也不可能一个劲的退让,他接受了40%的份额,但是资金方面砍了一刀。
几个学生面面相觑。
最后,戴维德站起来告罪一声,带着几个合伙人去了卧室商量。
他们很快就商量完,毕竟这个项目戴维德占大头,另外四个合伙人都只是配合,占据的比例非常少。
“五千万,45%的份额。”
很明显,还是金钱的魅力大,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需要太多的钱。
两千万实在太少了。
都不一定够他们烧到年底。
如果烧不起来,这个项目就彻底完蛋,就算保留45%的份额也没有意义了。
所以,他们原本都把份额谈到40%了,现在又多拿出来5%,以此来换取更多的资金。
钱这东西,真的很容易让人头脑发热。
毕竟,如果对方能够出五千万来买他们的45%份额,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的项目被估值过亿了啊!
这仅仅只是天使轮的投资。
哪怕戴维德和他的小伙伴们再怎么自信,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过亿也足以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
戴维德家里条件好,可他长这么大也没接触过这么多钱。
裴潜龙照例又沉默了片刻,弄得戴维德几个人心里七上八下,还以为他要拒绝呢。
然后他才缓慢的点头:“成交”。
重新弄合约,谈细节,还要聊一下对这个项目的看法。
戴维德这才明白,眼前的这人并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糊弄的主。
他精明着呢。
至于大龙科技,他们始终都没查出来什么名堂。
而裴潜龙对自己的身份又讳莫如深,让他们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不过,人家大龙科技什么都有,打工伤局电话也能查得到,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
裴潜龙甚至连自己的手机号都没给人家。
就留了一个固话。
说有事可以在工作的时间打这个电话。
第二个目标是一个叫胡薇的女生,还有她今年一月份才创立的膜拜科技有限公司。
和戴维德那种二代出身,又就读北大的天之骄子不一样,胡薇出身毕业于一个三本院校,此后做了十年汽车记者,最开始的时候月薪只有3000元,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所剩无几。
前年她去米国参加消费类电子展,看到了高科技汽车的希望,想说服老板开设“汽车与科技”新栏目,却被质疑“广告收入从哪来”。
一气之下,胡薇决定单干,2014年创立了一家汽车科技新媒体。
而今年,已经在出行行业浸淫十年的她,也看到了共享单车的美好前景,一月份创立膜拜科技。
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380章 军师出战(求推荐票)
胡薇创立膜拜,受到了一个人的启发。
这人被称作出行教父。
他就是李玢,容车网创始人,未来汽车创始人。
去年胡薇带一个出行团队去见他寻求投资,当时那个团队想做一个颜值高、智能助力的电动车,李玢对此兴趣不大,提出共享自行车的概念。
胡薇当天就想好了品牌名——膜拜。
李玢成为第一个投资人,他给了胡薇146万,作为公司的起始资金。
这146万,他占了8%的份额。
通常来说,投资人与被投企业往往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仅会帮着找下一轮的融资,还要搭上时间、精力,撮合资源,扶上马,送一程,这在国内投资圈儿子里是心知肚明的规矩。
因为只有被投的企业发展得顺风顺水,雪球越滚越大,幕后的投资人才能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最大赢家。
正因为如此,李玢对于膜拜的融资非常上心。
胡薇那边说约了个叫裴潜龙的,李玢这边很快就查到了裴潜龙是什么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