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以当时的情况,这是必然的结果。
关键就是,在舰队东部活动的那架E-2C,必须在9点之前转向返航,不然就没办法回到航母上。
可问题是,在电子攻击机的监视之下,预警机转向返航,等于暴露舰队的方向。
提前派预警机过去?
第52特混舰队需要照顾到4个方向,却只有2艘航母,可用的预警机才6架,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预警机可用。
按照安排,替换的预警机要在8点15分才能起飞,在9点15分左右赶到。
也就是说,之前那架预警机得在返航的前15分钟里面,继续用雷达监视在东边活动的敌机。
关闭雷达?
对于最快速度超过2.5马赫,能够在3分钟之内达到最快速度的“战-9B”来说,15分钟能飞行500千米!
即便是“攻-5”也能飞行200多千米。
显然,在9点前后,第52特混舰队就会暴露行踪,然后就将遭到梁夏舰队的打击。
那么,自然得把战斗机留下执行舰队防空任务。
自己都保不住,拿什么去掩护第51特混舰队?
只是,局面并没有发展到这一步。
在8点半左右,那些梁夏战机突然转向飞走了!
大概是没有找到突破的机会,或者是燃油即将耗尽,在第52特混舰队已经着手准备防空作战的时候,之前一直在E-2C探测区域边缘徘徊的那2架电子攻击机突然转向,并且迅速飞出了预警机的探测范围。
此后,预警机还指挥2架F-14B前去追击,也没遇到梁夏战斗机。
正是如此,在9点之前,第52特混舰队按照斯塔克下达的命令,让12架F-14B前去支援第51特混舰队。
只是,紧张局面并没有结束。
也就在这些战斗机出动之后不久,梁夏海军的侦察机又飞了回来,还同时出现在3个方向上。仿佛猜到了第52特混舰队所在的方位,或者是有了一个大致判断,这些侦察机是同时从东北、东面与东南发起冲击。
所幸的是,全都是普通的侦察机。
不过,这足以证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在第52特混舰队东边,而且急切的想找到在该方向活动的纽兰舰队。
其实,在外围活动的预警机与战斗机,也足以证明在附近有一支纽兰舰队。
大概在9点15分左右,第一场空战打响。
规模不大,F-14B在拦截梁夏海军的侦察机的时候,遭到“战-9B”的攻击,然后双方隔着100多千米,各自发射了几枚远程空空导弹。因为都不想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梁夏海军的侦察机转向撤离之后,F-14B主动退了回去,没有跟“战-9B”纠缠,双方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目视范围之内。
受此影响,第52特混舰队依然保持着无线电静默。
关键就是,没有人能够保证,在那些侦察机与战斗机的后面,没有挂着电子战吊舱的电子攻击机。
在理论上,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总共有24架“攻-5CZ”。
之前到来的最多就只有8架。
还有16架电子攻击机可用,哪怕是分成两个批次,每一批都有8架,足以在每个方向投入2架。
其实,“攻-5CZ”通常都是以双机编队执行任务,基本上不会单独活动。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梁夏舰队很有可能已经调整了侦查战术,试图通过侦察机与战斗机进行快速冲击,让纽兰舰队进入战斗状态。在防空战舰启动雷达之后,就会被跟在后面的电子攻击机发现。
要说的话,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战术。
结果就是,在派出了支援第51特混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之后,第52特混舰队依然没有打破无线电静默。
不过,能肯定的是,第52特混舰队没有遭到攻击。
用领队长机飞行员的话来说,第52特混舰队肯定会在遭到攻击之前打破静默,因此只要还处于静默状态,那没有遭到攻击。
只是,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肯定在第52特混舰队东边,而且已经进入到战斗状态,正在全力以赴搜寻第52特混舰队。按斯塔克的战术,第52特混舰队最多还能够坚持几个小时,准确说是到下午2点左右。这就是,执行外围防空任务的舰载机得在此之前返航,舰队的外围防空网将由此出现漏洞。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保持足够高的侦查强度,就肯定能发现第52特混舰队。
不说别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有3艘航母,第52特混舰队只有2艘。
再说,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能够依靠部署在霍瓦依群岛的岸基航空兵。
不出所料,在昨天晚上出动的那些巡逻机,最快能够在下午再次出动,而且会根据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上午进行的搜索行动,缩小搜寻海域的范围,也就有更大的概率找到第52特混舰队。
在理论上,其实不用找到第52特混舰队。
只要梁夏海军持续缩小搜索范围,那么在傍晚之前,就能够根据之前的搜索行动推测出第52特混舰队的大致方位、哪怕不会太精确,也足够让舰载航空兵发起攻击,至少知道该让攻击机群朝哪个方向飞行。
也就是说,第52特混舰队最多能够撑到傍晚。
此后就会遭到攻击。
能否顶住,不止要看自身的表现,还要看第51特混舰队能不能及时提供支援。
道理也很简单,第52特混舰队的那几十架F-14B一直在以最高强度出动,整个白天折腾下来后,哪怕战斗机还能升空,飞行员也会疲惫不堪,作战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肯定需要第51特混舰队提供支援。
其实,这也是领队长机飞行员带来的主要消息,或者说第52特混舰队派了12架战斗机过来,也就是希望斯塔克会投桃报李,在渡过难关之后为第51特混舰队提供掩护,帮助其渡过劫难。
对于第52特混舰队提出的请求,斯塔克没有拒绝,不过也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理由就是,第51特混舰队还没渡过难关。
用斯塔克的话来说,只要能够坚持到傍晚,第51特混舰队肯定会派战斗机为第52特混舰队提供掩护。
在此之前,肯定得以第51特混舰队为重。
只是,真的能够撑到傍晚吗?
第199章 自欺欺人
“不管怎么样,还是有取胜希望。”
虽然斯塔克没有说出来,但是在收到登陆舰队遭到攻击,特别是覆灭的消息后,他的情绪就变得非常低落。
斯塔克的心思,史密斯早就猜了出来。
在来到第51特混舰队,到作战部担任高级参谋的时候,史密斯就意识到,斯塔克选了一条绝路。
不过,这也是唯一能达胜利终点的路,只是十分坎坷与凶险。
道理也很简单,斯塔克不但要攻占中转岛,以此收复整个霍瓦依群岛,还得在舰队决战当中取胜。
要命的是,必须是完胜。
不但要击败强大的梁夏舰队,还要把损失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能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按照计划,能接受的最大的损失仅仅是丢掉第52特混舰队。
第51特混舰队必须得完好无损。
关键还有,登陆舰队也要保持足够的作战能力。
要以军事价值为准,登陆舰队的重要性还在第52特混舰队之上,毕竟在夺得了制海权之后,就算没有第52特混舰队,也能在第51特混舰队的支持下发起登陆作战行动,而没有登陆舰队,就什么都做不了。
显然,这也是斯塔克让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分道扬镳的关键所在。
哪里想到,登陆舰队竟然成了第51特混舰队的替死鬼。
现在的问题是,就算保住了2支特混舰队,攻打中转岛的行动也会以失败收场,更别说是夺回霍瓦依群岛。
那么,就算在海战当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又有什么用?
虽然梁夏海军在遭受重创后,肯定会收缩防线,保住仅存的兵力,避免在战略层面上丧失主动权,但是梁夏海军在霍瓦依群岛苦心经营数十年,哪怕海运航线被切断,也能够依靠储备的物资坚守几个月。
在几个月之后,将面对拥有十几艘航母的梁夏舰队。
显然,就算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在这场海战当中全身而退,也没法在下一场海战当中高奏凯歌。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没法迅速拿下霍瓦依群岛,至少让守军丧失作战能力,在海战中取得的胜利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理智一点,此时的正确选择,其实是全速撤退。
保住2支舰队,哪怕退回本土西海岸,也能够依靠本土继续作战,不至于因为没有舰队可用而丧失主动权。
可惜的是,这也是最无法接受的选择。
撤退,意味着放弃战略进攻,意味着放弃即将到手的中转岛,意味着放弃几十年来一直努力争取夺回的霍瓦依群岛。
当然,也等于承认在战略上遭遇惨败。
不管是斯塔克,还是远在华城的那些政客,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纽兰共和国才参加这场大战,这不过是第一轮进攻,就这么放弃,难道指望在今后反败为胜?
毫无疑问,这就是斯塔克为难的地方。
“你觉得我们还有希望?”
斯塔克突然反问了一句,反到让史密斯感到很意外,毕竟他只是在宽慰斯塔克,没有讨论这个话题的意思。
只是,斯塔克并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少校军官。
“虽然损失了登陆舰队,但是我们征用了大量民用船只,不少能充当登陆舰艇使用。比如很多滚装货轮能够搭载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装备,还有很多平底运输穿能够执行抢滩登陆任务。”
“全都是民用船只。”
史密斯咬咬牙,又说道:“在打下中转岛之后,可以通过加强战略轰炸的方式,对付其他岛屿的守军。在下一轮进攻中,我们肯定得避重就轻,选择一座有价值,攻打难度相对较小的岛屿。”
“比如……”
“霍努岛西边的考爱岛。”
斯塔克的眉头跳了几下,在沉思一阵之后,才微微点了点头。
在群岛东部的几座面积较大的岛屿中,考爱岛算得上是条件最为优越,不过也是防备最为松懈的岛屿。
关键就是,离霍努岛实在太近了。
虽然在上一次全球大战期间,梁夏海军在此建造了大量军事设施,包括一座能容纳数十万官兵的军营,按照当时的计划,如果得攻打纽兰本土,充当先头部队的陆战队将以此为大本营,但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梁夏海军首先放弃的也就是考爱岛,毕竟没有必要在两座相邻的岛屿上同时兴建军事基地。
此外就是,霍瓦依群岛距离纽兰本土足够的远。
至少在大战结束之后的那个年代,没有人相信,已经被打垮了的纽兰海军能反攻霍瓦依群岛。
梁夏海军选择了霍努岛,没有选择考爱岛,还因为考爱岛上缺乏天然良港。
要说的话,因为岛屿外面全是礁石弥补的浅滩,修建人工港的难度都非常巨大。
只是,在此后的20多年里,考爱岛一直是军事管制区,准确说是被梁夏海军当成了实战训练场。
在此期间,梁夏海军不但让舰队、航空兵与陆战队在此进行实战训练,还将其当成了测试先进武器的靶场。要说嘛,主要就是在大战期间,梁夏海军转移安置了该岛的原住民,还将该岛划为军事管制区。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波伊战争结束之后。
在原住民的抗议下,特别是得到了纽兰联邦当局的支持,梁夏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让海军交出了考爱岛的管制权,解除了军事管制状态,并且陆续安排当年被强制转移的原住民返回故土。
为了改善形象,梁夏当局把考爱岛当成霍瓦依群岛的“示范区”加以精心打造。
比如,投资数亿金元修建了环岛公路,并且在公路沿线开发了大量旅游区,鼓励民间资本在该岛投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考爱岛已经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旅游景区。
做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考爱岛有霍瓦依群岛第二大的民用机场,以及一座主要为邮轮与游艇提供服务的港口。
关键就是,该岛没有梁夏帝国的驻军。
虽然岛上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0万,还有大约相同数量的游客,但是维持秩序的只是一支隶属于纽兰联邦当局的警察部队,总共还不到2000人,只配备了少量轻武器,连机枪都没几挺。
按CIA提供的情报,在大战爆发之后,梁夏军队并没有向考爱岛大举增兵,最多派了几个步兵营去守卫机场与港口。
要说的话,在东部的几座岛屿中,最容易攻占的就是考爱岛。
当然,考爱岛的相对价值也最低。
关键就是,该岛的港口主航道的限制深度只有5米,而几乎所有大型战舰的吃水都超过5米。更要命的是,港口里面的基础设施跟没有差不多,就连基本的,任何一座货用码头都得有的起重机都没。事实上,港口里面的几条码头,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为大型货轮服务。
其实,机场的情况也差不多。
虽然跑道的长度达到了3000米,能够让大型国际航班起降,但是受基础设施限制,很难为军用飞机提供支持。
不然的话,梁夏海军早就派兵进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