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伏湛连连点头,说道:“微臣多谢陛下挂念。”

    刘秀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等伏湛出了皇宫,迎面刮来一股夜风,冷飕飕的,让老头子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个冷颤。

    这阵冷风,让老头子酒醒了不少,脸色也顿是一变。

    他坐上马车,只一会的工夫,便惊出一身的冷汗。

    仔细回想,陛下在今晚的宴会中,不下三次说出‘伏公年事已高’这样的话,陛下这是在暗示自己,该告老还乡了

    伏湛一时间也摸不透刘秀心中的真实想法,不过他越想越觉得陛下一再提自己年事已高,不同寻常。

    回到司徒府,伏湛连忙令下人把自己的弟弟伏黯请来。

    等伏黯到了司徒府,见到伏湛,后者把今日宴会上的事向伏黯讲述一遍。

    伏黯听后,皱了皱眉头,沉思未语。

    伏湛凝重地说道:“陛下一再说为兄年事已高,为兄怀疑,陛下是不是有让为兄告老还乡之意。

    你在陛下身边任过职,对陛下也比较了解,你帮为兄分析一下!”

    以伏黯对刘秀的了解,陛下可不是个啰嗦的人,陛下一再重复的话,一定是有深意的。

    看来,兄长猜测得没错,恐怕,陛下十之**就是此意。

    伏黯说道:“陛下越来越重用尚书台,司徒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拒不相助
    散朝之后,伏湛回到司徒府,开始着手写辞呈。辞呈还没写几个字,有下人进来禀报,说是大司空宋弘求见。

    伏湛亲自出府相迎,把宋弘请入正房的大堂。二人分宾主落座后,宋弘看了伏湛一眼,说道:“说起来,我也好久没来伏公的司徒府做客了。”

    “是啊!自从陛下出征以来,你我都忙于政务,的确是好久没有坐下来说说话,聊聊天了。”伏湛叹息一声。

    宋弘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说道:“陛下向来敬重伏公,而今日在朝堂上,陛下不仅斥责了伏公,还罚了伏公的半年俸禄,这是……”

    伏湛苦笑,直截了当地说道:“是陛下希望我让贤。”

    宋弘身子一震,诧异地看着伏湛,急声说道:“伏公,这话可不能乱说。”

    伏湛直接把桌上写了不到一半的辞呈拿起,他抖了抖手中的竹简,说道:“我现在正在写辞呈。”

    宋弘下意识地站起身形,走到桌案近前,跪坐下来,定睛细看,见伏湛手中拿着的还真是一份辞呈,他急声说道:“伏公,这……这是伏公多虑了吧陛下,陛下应该并没有要罢伏公官的意思!”

    伏湛淡然一笑,说道:“等到陛下下旨罢官,那就太难看了,也让陛下太为难了,与其如此,不如我主动提交辞呈,如此,既顺了陛下的心意,我的颜面也算保住了。”

    “伏公,我觉得……”

    伏湛向宋弘摆了摆手,说道:“陛下举办宴会那晚,对我连说了三次‘伏公年事已高’的话,难道,这样的暗示还不够明显吗今日朝堂,陛下又是斥责又是罚奉,意思岂不是更加明显”

    说到这里,他又向宋弘笑了笑,心照不宣地说道:“如果司空没有察觉到异样,今日也不会来我的府上,一探究竟吧”

    宋弘沉默了一会,苦笑道:“当初,陛下刚刚迁都到洛阳,亲自请来伏公坐镇,伏公对大汉之基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以为,陛下不会对伏公如此无情……”

    伏湛面色一正,说道:“司空此言差矣!倘若陛下真对我无情,以我隐瞒不报之罪过,陛下完全可以罢免我的官职,而陛下只是罚奉半年,对我,已经是留了诸多的情面。”

    说着话,伏湛提起茶壶,为宋弘到了一杯茶水,继续道:“何况,朝堂之上,又怎会讲情义能者上,庸者下,乃天经地义!既然我已不称职,理应让位给贤能之士。”

    看着伏湛没有写完的辞呈,宋弘突然有种唇亡齿寒的感觉。

    他和伏湛,很多政见都相同,所以在朝堂上,他二人往往都站在同一边。现在伏湛要辞官,宋弘感觉自己以后在朝堂上,怕是要形单影只了。

    伏湛别有深意地看眼宋弘,沉默片刻,幽幽说道:“陛下仁善,但绝不蠢笨,陛下之谋略,远胜你我。司空,我走之后,你……你处世需多加小心,行事需多加谨慎,要洁身自爱,如此,方能长久。”

    他这番话,说得宋弘心头发酸。

    他长叹一声,说道:“伏公,你我同殿称臣多年,相互之间,常有照拂,现在伏公要辞官,我这心里……”说到这,宋弘话音有些哽咽。

    伏湛笑了笑,说道:“司空不必为我担心,无官一身轻,以我之高龄,早该回归故土,颐养天年,这是件好事嘛!”

    宋弘和伏湛又说了一会话,起身告辞。

    别过伏湛,他怀着低落的心情回到司空府。刚进门,便有一名仆从快步上前,毕恭毕敬地递交给他一卷竹简,说道:“大人,这是汉阳来信。”

    接过竹简,看了看包裹竹简的布囊,上书大司马汉。宋弘眼眸一闪,呦,竟然是吴汉给自己送来的书信。

    他拿着竹简,边往大堂内走去,边问道:“送信的人呢”

    “回禀大人,信使已经走了。”

    “嗯!”宋弘进入大堂,坐下,而后解开布囊,将里面的竹简抽出来,展开细看。这封书信,的确是吴汉亲笔所写,内容很简单,是向宋弘讨要五万石粮食。

    看罢吴汉书信的内容,宋弘哼笑出声,喃喃说道:“吴汉好大的胃口,一张嘴就向我要五万石粮食。”

    一石差不多有六十斤,五万石就是三百万斤。

    这听起来好像很多,但要看是多少人吃。目前吴汉麾下有十多万大军,就算是十万人,一人每天需两斤粮食,一天下来,十万人所需的粮食就达二十万斤。

    三百万斤的粮食,其实也只够这十万将士吃半个月的。

    吴汉知道朝廷目前也缺粮,他没有向宋弘索要十万、二十万石的粮食,只要五万石粮食应急,已经是把军中所需的粮食压缩到最低程度了。

    只不过这在宋弘看来,吴汉还是在狮子大开口。

    目前洛阳粮仓里有没有粮食当然是有的!只不过现在洛阳粮仓里的粮食都是常备粮,是为了预防天灾发生,应急用的。

    这些应急用粮也不是不能拿出来使用,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用的。

    至于何为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大司空来做出定断了。

    宋弘拿出常备粮给吴汉,自然有他的道理,宋弘不拿出常备粮给吴汉,也有他的道理,大司空主管粮食这一块,他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但就汉阳的战况而言,如果主帅是伏湛的话,宋弘没准就拿出常备粮,给汉军送过去了,但主帅是吴汉,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宋弘和吴汉的关系并不好,两人在朝堂上,时常有政见上的分歧,争得脸红脖子粗。

    私下里,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劣。吴汉瞧不起宋弘这个儒生,宋弘也同样瞧不起吴汉这个武夫。

    只不过他俩一个是大司马,一个是大司空,同是位列三公,明面上,两人也不好撕破脸。

    宋弘收到吴汉的书信后,嗤之以鼻,立刻给吴汉写了一封书信回去,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明确地告诉吴汉,洛阳拿不出一粒粮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挑拨是非
    刘秀看看宋嵩,又瞧瞧祭蔓婉,笑问道:“我要是给你二人赐婚,你二人可愿意接受”

    宋嵩脸上的惶恐立刻变成了惊喜,跪在地上的身形当即向前叩首,激动地颤声说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一旁的祭蔓婉也跪了下来,小声说道:“臣女谢陛下!”

    刘秀哈哈大笑,促成了一桩婚事,完成祭遵的遗愿,他心里也十分高兴。

    翌日,宋嵩便担负起护送之责,送祭夫人和祭蔓婉回往河南。

    临出宫之前,刘秀和阴丽华又赏赐了祭夫人和祭蔓婉许多的金银绸缎。

    祭遵为官清廉,祭家的家底并不厚,祭蔓婉被册封为翁主,嫁妆不能太薄,刘秀和阴丽华给的赏赐,实际上就是给祭蔓婉的嫁妆。

    下午,伏湛来到皇宫,求见刘秀。

    刘秀接见了伏湛,后者向刘秀递交了辞呈,主动提出,自己年事已高,无法继承胜任大司徒之职,请刘秀恩准他告老还乡。

    刘秀只是想象性地做出挽留,但伏湛去意已决,刘秀便顺水推舟地接受了伏湛的辞呈。

    虽说伏湛辞了官,但刘秀对于伏湛还是极为的敬重,在伏湛离开洛阳的那天,刘秀亲自出宫去送行。

    伏湛的辞官可不是小事,他毕竟是大司徒,现在大司徒的职位被空出来,朝中的大臣们都对这个职位虎视眈眈。

    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去争取大司徒的职位,圣旨便先传达了下来,尚书令侯霸,被升任为大司徒,并授爵关内侯。

    侯霸也成为既邓禹、伏湛之后的第三任大司徒。

    尚书令的职位,则由韩歆接任。

    韩歆是西征军中的老将,最早是跟随邓禹西征,后来又跟随冯异西征。

    在西征军内,功勋卓著,战绩辉煌。

    这次韩歆被任命为尚书令,也算是媳妇熬成了婆,从军中的将领,一跃成为核心机构的核心大臣。

    在朝廷官员发生一系列变动的同时,宋弘的书信也被送到汉阳冀城的汉军大营里。

    吴汉看到宋弘的回书,勃然大怒。

    奈何宋弘身在洛阳,离他远着呢,即便吴汉气得直跳脚,也拿宋弘没办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的粮食已开始全面告急,无奈之下,吴汉只能被迫选择退兵。

    随着吴汉率军撤离汉阳,这第二次的汉阳之战,也就此宣告结束。

    第一次汉阳之战,汉军是打输了,第二次的汉阳之战,汉军也未能打赢。

    但必须要说的是,在第二次汉阳之战中,汉军重创了隗嚣势力,将隗嚣势力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吴汉率军退回三辅,岑彭回往他的南征军,吴汉留下耿弇、盖延诸将在长安,他自己回往洛阳,向刘秀复命。

    进入皇宫,见到刘秀,吴汉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罪臣无能,未能攻破冀城,还请陛下降罪责罚!”

    刘秀起身,走到吴汉近前,把他搀扶起来,颇感无奈地说道:“子颜,我临走之前就已经对你说过了,我军在冀城打不下去,可你不信,也不听我的话。”

    吴汉颇感委屈地说道:“就差一步啊,陛下,只要我军再攻破冀城,就能生擒隗嚣小儿,彻底收复凉州!”

    结果现在,半途而废,先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对于这第二次的汉阳之战,刘秀也很是无奈,己方将士在战场上并没有输,反而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但军中没有粮食了,这真的是让人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吴汉狠狠跺了跺脚,说道:“陛下,是宋弘害我!”

    “哎,子颜慎言!”

    刘秀露出不悦之色。

    “倘若宋弘肯向汉阳送十万石粮食,哪怕是五万石粮食,微臣也有信心能打下冀城,生擒他隗嚣!”

    吴汉不甘心地狠声说道。

    刘秀看眼愤愤不平的吴汉,拍拍他肩膀,劝慰道:“子颜,司空他也有难处啊!”

    难他娘的处!吴汉在心里嘀咕了一声,他就不相信,宋弘连五万石粮食都拿不出来,还要他在汉阳就地解决粮草问题,这他娘的说的是人话吗

    一想起宋弘的回信,吴汉就气不打一处来,白脸都气成了红脸。

    看着吴汉气得呼哧呼哧地喘粗气,刘秀乐了,又拍拍他的胳膊,说道:“子颜也好久没回府了吧,既然现在回了洛阳,就好好到府上休息。”

    吴汉向刘秀摊手说道:“陛下,我们是能打下冀城的!”

    “好了,子颜,回去休息吧!”

    刘秀一边笑着一边无奈地摇头。

    “是他宋弘不肯拿出粮食,给我军将士拖了后腿……”刘秀不悦地啧了一声,吴汉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多言,向刘秀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吴汉出了皇宫,在回大司马府的半路上,正好遇到了邓禹。

    老熟人见面,自然是分外高兴。

    吴汉拉着邓禹的胳膊,说道:“走!仲华,陪我去吃酒!”

    邓禹笑呵呵地说道:“这次西征,吴公在战场上又再立新功,可喜可贺啊!”

    吴汉听得老脸一红,也没好意思多说什么。

    到了酒舍,吴汉和邓禹定了一间包厢,二人落座之后,边喝酒边聊天。

    见吴汉一杯接着一杯的饮酒,邓禹颇感不解地问道:“子颜可是有烦心之事”

    吴汉一笑,苦笑,说道:“仲华,你知道吗,这次我军将士其实是看眼着要生擒隗嚣了,但就差一步,就差一城啊!”

    邓禹问道:“子颜是气恼未能打下冀城”

    吴汉一拍桌案,说道:“冀城是易守难攻,但也不至于到我军打不下来的程度!关键是没粮啊,眼瞅着全军将士就要断粮了,我不撤兵,又能如之奈何”

    邓禹问道:“子颜没有向司空请粮吗”

    “怎么没有

    我有给宋弘书信,有向宋弘要粮,可宋弘说,他一粒粮食都拿不出来。”

    吴汉拿起酒杯,又灌了一杯酒水。

    邓禹眨了眨眼睛,喃喃说道:“司空……是这么说的……”说着话,他嘴角勾了勾,淡然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拿起酒杯,向吴汉那边敬了敬,一饮而尽。

    见他一副欲言又止,高策莫测的样子,吴汉的好奇心被勾起,他不解地问道:“仲华想说什么
1...480481482483484...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