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这并非严光的安抚之言,而是他的心里话,他的确认为刘縯的死,是非常有利于刘秀的成长。

    一个人想压制住另外一个人,其实是件很难的事,尤其是像刘秀这么有能力的人,旁人更是难以压制住他,而刘縯的存在,确实是在很大程度上压住了刘秀。

    历史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刘秀将来能登上皇位,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名垂千古的光武大帝,摆在他面前的障碍有许许多多,但任何一个障碍都没能大得过刘縯。

    如果刘縯不死的话,中国历史上恐怕不会出现东汉皇朝,汉室江山也未必能再延续两百年,刘秀本身也没有坐上皇位的可能性。

    可以说恰恰是因为刘玄、王匡等人的算计,密谋害死了刘縯,才帮着刘秀铲平了他未来称帝道路上的最大的那个障碍,是帮着刘秀推翻了压在他身上的最大的那座大山。

    事情通常都有两面性,既有不好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好的一面。只不过现在人们都看到了不好的那一面,唯独严光,看到了好的那一面。

    刘秀没想到严光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他呆呆地看着严光,整个人都愣住了,不知该说点什么好。严光继续说道:“主公现在可没有时间再伤心难过,刘玄和王匡等人已经害死了大司徒,他们绝不可能再放过主公你,我听说,刘玄已经调派朱鲔、张卬等人去了颍川,如

    果我所料没错的话,他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主公。”

    刘秀现在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等严光说完,他下意识地问道:“子陵,那我……那我应当如何应对”

    稍顿,他用力地捶了捶自己的头,无奈地说道:“现在我的脑子都已经乱了……”

    严光说道:“主公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打。”

    “打”刘秀看着严光。后者点头说道:“没错!主公以汝南为根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有人来犯,无论是朱鲔、张卬,还是王匡、王凤,都将其狠狠打回去。”

    “可如此一来……”“可如此一来,主公将成为汉室的叛徒,众矢之的,最后的结果,即便打了几场胜仗,也会众叛亲离,难有作为。往好了说,侥幸能在汝南偏居一隅,苟延残喘,往坏了说

    ,将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刘秀沉默下来。过了许久,他问道:“子陵,那另外的一条路呢”

    严光目光深邃地看向刘秀,语气沉重地说道:“忍。”

    刘秀对上严光的目光,问道:“如何忍”

    严光叹了口气,说道:“主动到宛城,向刘玄负荆请罪,表示自己对大司徒的谋反并不知情,也绝未参与,与大司徒划清界限。”

    在他说话的时候,刘秀的双手缓缓握紧成拳头,指甲都嵌入皮肉之中,渗出了血丝,他的眼睛也变得猩红。

    严光很清楚,自己说的这第二条路对于刘秀是有多艰难。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刘秀目前唯一能走的一条路。

    刘秀低垂下头,一字一顿地说道:“子陵是让我去向杀兄的仇人负荆请罪!”

    严光意味深长地说道:“大丈夫,当能屈能伸!当年淮阴侯能忍胯下之辱,今日,主公若能过了这一关,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刘秀眯缝起眼睛,他不敢和当年的韩信相提并论,现在,他只想报杀兄之仇!他问道:“子陵,倘若我在平舆起兵,能有几成把握打到宛城”

    严光摇头,说道:“主公根本走不出汝南。”见刘秀难以置信地扬起眉毛,严光分析道:“目前,驻扎在颍川的汉军,有数万之众,这些人,都是忠于更始朝廷的,另外,汝南南部的刘圣部,也会听从刘玄的调遣,主

    公若反,南北必会同时遭受这两军的夹击,以主公目前的兵力,能应对得了吗”

    刘秀深吸口气,说道:“我在昆阳,以三千将士打败了四十万莽军!”严光笑了笑,是苦笑,说道:“昆阳之胜,主公心里应该再清楚不过,是胜在人心所向,是胜在王邑、王寻的愚蠢,是胜在莽军内部的矛盾。主公若反,大义则在刘玄那边

    ,另外,朱鲔、张卬的能力,也非王邑、王寻能比;现汉军内部,士气正盛,也并不矛盾,主公又如何取胜”

    刘秀在昆阳,能取得三千人击溃四十万莽军的辉煌战绩,是有许多的先决条件,而现在他若造反,这些先决条件统统不具备,又怎么可能成功

    严光的分析,让刘秀发热的头脑也迅速冷静下来。

     




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负重
    刘秀在汝南之所以能连连取胜,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他打着汉室旗号,人心所向,民心归顺。

    而他若反,不管理由有多充分,在百姓的心目当中,他都是汉室的反贼,人心一下子就会倒到刘玄那一边,以前刘秀所具备的优势,荡然无存。

    这也是严光分析他造反之后,就算能凭借自身的本事打几场胜仗,最后还是会众叛亲离的原因。严光的分析,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严光是修道之人,他最能看清楚天道。目前刘秀完全不具备反叛刘玄的条件,强行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

    刘秀最终还是听从了严光的意见,将兄长被害的仇恨压在心底,只带着龙渊等人,悄悄回往宛城。

    至于他麾下的七千将士,刘秀命令马武代主将之职,率领全军,回撤颍川。

    在汝南这里,刘圣原本已被刘秀压得喘不过来气,刘秀部打下平舆后,还是不断的向南推进,只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里,又相继拿下了鲖阳和藻城二地。

    照这个速度推进下去的话,刘圣在汝南的势力范围,将会被大大压缩,难有大的作为。

    就在刘圣一筹莫展的时候,身在宛城的刘玄突然帮了他的大忙,害死了刘縯,导致刘秀不得不回宛城,麾下的军队,也撤离了汝南,一路北上,返回颍川。

    刘秀部的撤离,最高兴的人就莫过于刘圣了,得知消息后,刘圣兴奋的差点原地蹦起来,赶紧挥师北上,将刘秀部攻占的城镇全部接收,包括汝南郡城,平舆。

    才短短几天的时间而已,刘圣的势力就完成了对汝南过半领土的控制。随着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麾下将士的不断增多,此时,刘圣的野心也变得空前膨胀起来。

    且说刘秀,他秘密返回宛城。回来的当天,他去见了刘良。看到刘秀,刘良大吃一惊,这个时候,刘秀怎么还敢回宛城

    刘良是刘秀的亲叔叔,也是一手把刘秀带大的人,说是叔侄,实则情同父子,刘良对刘秀的感情,可比对刘縯的感情深厚得多。

    在刘良看来,害死刘縯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匡等人,现在刘秀回宛城,王匡等人又哪会放过他他回来,不是来自投罗网的吗

    对此,刘秀看得可比刘良要透彻,害死大哥的主谋,是绿林系没错,但刘玄也是最大的帮凶,如果刘玄不站在绿林系那一边,大哥也不至于惨死。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刘玄身上。刘秀直截了当地说明他返回宛城的意图,大哥因为谋反被杀,他对于谋反之事,毫不知情,这次回来,是向陛下请罪的。

    刘良连连摇头,向陛下请罪有什么用目前朝中做主的可是绿林系,说白了,刘玄也只是人家手中的傀儡而已,他能保得住刘秀吗对此,刘良一点信心都没有。

    借着刘良的担忧,刘秀提出让所有的宗亲随他一同进皇宫,做个见证,就算绿林系的人真要害他,有这么多的宗亲在场,也会有所忌惮。刘良听后,觉得刘秀所言有道理,何况,他人已经回到宛城,现在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了。刘良是刘氏宗亲中的长辈,声望很高,他一召集,几乎所有的宗亲都来了,包

    括刘赐、刘信这些刘玄的近亲。

    看到刘秀在刘良府上,宗亲们都很惊讶,听明白刘秀回来的意图后,宗亲们无不在心里暗暗点头,赞赏刘秀的做法。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你绿林系诬陷刘縯谋反,现在刘秀只身一人回到宛城,向陛下请罪,你绿林系还能再挑出毛病吗还能诬陷刘秀也参与谋反吗

    刘赐拍着胸脯大声说道:“阿秀,你放心,倘若绿林系的人要对你下毒手,得先过我刘赐这一关,大不了,我们刘氏就和他们绿林系的人拼了!”

    其余的刘氏宗亲们也都是义愤填膺,皆是站在刘秀这一边。刘秀表面上感激不尽,心中却不以为然。

    当初刘玄和王匡等人合谋害死大哥的时候,你们这些人都在哪里可有一人站出来阻止现在大哥已经遇害身亡,你们倒是都来了本事。

    此时的刘秀,心里满是仇恨和怒火,想法也变得蛮偏激的。

    刘玄和王匡等人合谋算计刘縯的时候,这些刘氏宗亲根本不知情,又何谈的阻止事后,他们也有站出来,去皇宫找刘玄讨要公道,只是没讨要出个结果罢了。

    但刘縯的尸首能下葬,不至于暴尸荒野,刘縯的家人能得以幸免,不至于受牵连一并被诛,这些绝对都是刘氏宗亲们的功劳。

    长话短说,刘秀和一干刘氏宗亲,一同去了皇宫,向刘玄请罪。

    刘玄听闻刘秀求见的消息,整个人都傻了。刘秀他不是在汝南吗

    自己都已经派出朱鲔、张卬去了颍川,准备统领颍川的数万大军,南下去打他了,自己也给刘圣写了书信,让他配合朱鲔部作战,由南北上,夹击刘秀。

    他怎么不在颍川待着,准备挨打,反倒跑到宛城来了

    刘玄愣住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心中暗恨,自己原本都已谋划好了,你现在回了宛城,岂不让自己的谋划都成了一场空

    他命令皇宫的侍卫们埋伏在大殿的内外,随时准备对刘秀下手。现在,他是把对付刘縯那一套,又拿来用于对付刘秀。

    不过当刘秀走进皇宫大殿的时候,刘玄才意识到自己错了,对刘縯可行的手段,但对刘秀却并不可行,因为刘秀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所有的宗亲一同来的。

    &n



第三百九十章 暗中蓄力
    刘玄身边,最得宠的两个女人,一位是韩夫人,一位是赵夫人。赵萌作为赵夫人的父亲,自然也是深得刘玄的信任和重用。

    至于曹竟,他是左丞相,其子曹诩是尚书,父子二人同在朝中为官,且都身居要职,在更始朝廷里的分量不轻。

    最为关键的一点,他二人都不是绿林系出身,刘玄对他父子没有太强的戒备心理,所以曹竟、曹诩在刘玄面前,都是能说得上话的人。

    往更深的层次上说,刘玄一直不甘于被绿林系所掌控,做绿林系手里的傀儡,他急于在朝中扶植属于自己的力量,而赵萌和曹竟,则都是他主要扶植的对象。

    刘秀刻意结交并讨好赵萌和曹竟二人,有利于他稳住刘玄,让刘玄不对他起杀心,另外,以后他能不能顺利脱离开刘玄的掌控,这两人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内心二人,刘秀并不喜欢赵萌和曹竟。前者完完全全就是个小人,小肚鸡肠,贪得无厌,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依仗着女儿颇得刘玄的欢心,作威作福。

    曹竟比赵萌还稍好一点,虽然也贪财,但没有赵萌那么肆无忌惮,贪得无厌,曹竟终究是文人出身,身上还是有点文化人的底蕴。

    相对而言,刘秀更喜欢曹竟的儿子曹诩。

    曹诩的才能,不在曹竟之下,而且还也颇具读书人的气节,礼贤下士,为人宽宏大度,德行也高,身上具备一股子正气。在与刘秀喝茶饮酒,聊天之时,他也时不时的会表达出对目前朝廷乱象的不满,认为目前朝中,绿林系势强,独揽朝政,而刘氏势衰,好不容易出个刘縯,还被绿林系加

    害,长此以往下去,这汉室的朝廷,弄不好又得重蹈覆辙,朝中没准又蹦出个第二王莽。他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刘秀能听得出来,他说的人就是指王匡。

    对于这一点,刘秀倒是觉得曹诩杞人忧天了。王匡和王莽,完全不是同一种人,也没有可比性。

    王莽出身于权贵之家,打小就接触权势,他太清楚权势的力量了,所以长大之后,一门心思的往权势中心里挤,直至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而王匡则出身于草莽,没有太大、太高远的志向,从骨子里就透着小富即安的性情。

    只要王匡能坐稳他的上公之位,感受不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威胁,他会在他的上公之位一直坐下去,而且还会坐得很开心,完全没有觊觎皇位的企图心和野心。

    刘秀对王匡、王凤这些绿林系出身的人都看得十分透彻,但他不会把自己的这些看法和曹诩讲,让刘玄一系和绿林一系内斗,目前也是刘秀最愿意看到的事。这天,曹诩又来拜访刘秀,两人于花园中饮茶。不知道今日曹诩在早朝中是不是又受了绿林系的气,两杯茶下肚,他又开始抱怨起绿林一系欺人太甚,目无天子,无法无

    天,肆意妄为。

    他愤愤不平地说道:“现在王匡不在宛城,倘若真让他打下洛阳,凯旋而归,他看,王匡必会成为第二个王莽!”

    刘秀放下手中的茶杯,向四周看了看,说道:“子珪(曹诩字子珪)慎言!”

    曹诩下意识地向四周看了看,周围连个下人都没有,他放下心来,摇头苦笑道:“在文叔这里,说几句话都要防着隔墙有耳,被外人听了去,唉!”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长叹一声,感慨道:“只要绿林系还在一天,汉室便难有复兴之日啊!”

    刘秀话锋一转,说道:“子珪现在,最应担心的不该是绿林一系。”

    曹诩不解地看着刘秀,问道:“难道,文叔认为还有人比绿林一系的威胁更大”

    在他看来,王莽已经不行了,被撵下皇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何况最近,申屠建和李松二人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已然成功攻陷武关,矛头直指长安,估计用不了多久,己方的大军就能打进长安城内了。

    绿林一系,都在建功立业,手中牢牢把持着兵权,对汉室朝廷威胁最大的不是绿林一系,还能有谁

    刘秀微微一笑,说道:“绿林一系有没有反心,那都是以后的事,起码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眼下对朝廷最直接的威胁,是在汝南。”

    “汝南”曹诩惊讶地看着刘秀,说道:“汝南不是有刘圣吗”“正因为有刘圣,汝南才会成为朝廷的威胁。”刘秀说道:“刘圣招收了前去投奔的严尤、陈茂二人,这两人,都是汉室的死敌,刘圣将他二人纳入麾下,不臣之心,已昭然

    若揭,以前,我率部尚可在汝南压制住刘圣,现在我不在了,麾下的大军也撤回到颍川,汝南已经成为刘圣的天下,倘若让此人继续在汝南做大,以后必会反叛朝廷!”听闻这话,曹诩的脸色大变。他和刘秀接触已有段时间了,对刘秀的性情,他也算有所了解,刘秀绝非无的放矢,胡乱猜疑,满口胡言之人,他既然能言之凿凿的说出刘

    圣有反心,那么,一定是有他的判断。
    r />

    曹诩沉默片刻,急声说道:“这么大的事,文叔当向陛下禀明才是!”
1...145146147148149...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