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博陵先生(书坊)
“嘿嘿,大哥,即便是没有曾老头,咱们照样能够将整个中国给平定下来,那个曾老头,我总是觉得他有些虚伪,城府太深,太难对付了……”
闫春雨在南京吃过曾国藩的亏,对这位老先生,依旧有些不忿。
郭烨白了闫春雨一眼,答道:“你懂什么?整个南中国都是湘军旧部,几乎每个大佬与曾国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他在,可以省去我们不少麻烦,现在没有他,想要理清下面的谈事情,谈何容易?高琪现在已经回到山东了吧?”
闫春雨点点头,答道:“已经回到了济南了,在李俊峰的帮助下,开始再次招募兵力,按照您的吩咐,再次扩并五万,以咱们在山东的底子,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将新军搭建起来了。”
“好!”
郭烨沉声道:“既然如此,命令,高鹗担任第五师师长;张松担任第六师师长,罗必成担任第七师师长,从三个师里抽调精锐,尽快使三个师操练成型,接下来的局面不会很轻松的,必要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是要动武的,必须保证在半年之内,北至京城,南至广州,全部处于我们的实际掌控之下!”
“启谋大哥!”
何启谋闻言一愣,这个时候,兄弟竟然要点自己的将?
何启谋连忙应声道:“烨子,什么事情?”
“大哥,现在朝廷已经退居关外,势力已经不足为惧,至于关内,也不成问题,北方有我们鲁军坐镇,翻不了天,南方有左宗棠在,也震慑得住,唯一我们需要提防的就是蒙古,蒙古如果与朝廷再次达成一致的话,那将是我们巨大的麻烦,一旦我们进兵关外,蒙古的骑兵突袭关内,我们将会遭遇到巨大的威胁,所以这件事情需要您出马了。”
何启谋精神一震,郭烨说的不错,虽然蒙古草原人数不多,但是几乎人人可以骑马,随时都可以成为士兵,一旦蒙古还是心向满清,那两个互为奥援,可是麻烦的很。
“烨子,你的意思让我去招降?”
何启谋问道。
“大哥,僧王在蒙古地位尊崇,威望素重,虽然人已经去世了,但是人脉依旧还在,这次就要劳烦您带着博彦纳谟祜大哥走一趟蒙古,我给你一个营的骑兵,人任由你挑选,点到那个就用哪个!”
何启谋嘿嘿笑道:“这个差事肯定要接下来,不过我人脉倒是有,脑子不够用,你可是的给我派个得力的人帮助我才行,这么着吧,把春平交给我使用几个月……”
郭烨笑道:“你小子倒是很会挑人啊,罢了,既然你相信他,那就让他跟你一起行动!”
何启谋大喜,张春平这个家伙文武全才,精通中洋,可是一个通才,给他做参谋,那是万无一失的。
郭烨接着说道:“这件事情,也少不了金钱开道,从小海缴获的战利品之中,拨付给你黄金一万两,银子就别带了,可以在带上两万英镑,其他的珍玩也带上一些,恩威兼施,方才是上策!”
闫春雨奸笑道:“大哥,我认为不但要恩威兼施,还要挑拨离间才行,咱们也得给他们下点套儿,让蒙古诸部与满清朝廷尿不到一个壶里,自然是万无一失了。”
“哈哈,”
郭烨大笑道:“看到没,还没有等到春平给你献计呢,春雨倒是给你出了一个好主意,挑拨离间,不错,春雨的脑子越来越活了,大哥,不管你们怎么折腾,我只要一个局面,那就是一定不能要蒙古与满清再次结成同盟,哪怕是暂时保持中立都可以!为我们争取时间,只要局面稳定下来,我们腾出手来,怎么收拾蒙古都行,但是这个时候,必须要把蒙古的局势稳定住!”
“好了,烨子,不用你说,我也知道,没问题,僧王在蒙古诸部中的威望几乎无人能及,即便是在外蒙诸部都有着巨大的人脉,跟随僧王这么多年,我早就已经熟门熟路了!都交给我吧!”
(未完待续。)





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第九百三十六章 左李让权
郭烨有条不紊的安排着所有的事务,这个时候,左宗棠也来到了北京城,如今英军已经离开的福州,完全撤回了南洋,整个福建都安定了下来,左宗棠没有其他事物缠身,乘坐着轮船赶到了北京城。
如今郭烨、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全部都来到了京城,再加上鲁军、淮军与楚军的强势,使得关内各省根本就不敢有所异动,连四国联军都给击败了,那中国还有谁能够挡得住郭烨?
即便是现在左宗棠与李鸿章联手也不是郭烨麾下鲁军的对手,不管是军事力量不是郭烨的对手,连忙经济后盾都差的太远,如今除了山东之外,整个直隶也在郭烨的控制之下,山东、直隶两省的财政收入已经足以顶的上大半个中国的财政收入了,至于可用财力,更是远胜其他省份,怎么抗衡?根本无法抗衡!
更何况左宗棠与李鸿章也不会与郭烨作对,这两个人是明白人,在中国,想要完全复兴,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郭烨身上,如果没有郭烨,他们也许会继续忠于朝廷,因为他们没有压住各方的绝对势力,现在郭烨横空出世,已经完全打破了平衡,那自然是支持郭烨了,毕竟这是咱们汉人,总比满人要好得多吧!
只是,另郭烨没有想到的是,左宗棠一来到京城,就给了郭烨一个巨大的震惊,当然,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是惊喜,因为,左宗棠向着郭烨提出,将楚军的军事权力全部移交给郭烨,自己愿意在京城协助郭烨整顿朝纲!
没有想到,确实没有想到,虽然郭烨对左宗棠钦佩的很,但是没有想到,左宗棠竟然做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要知道军队,在这个时代,那是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曾国荃当初在南京大杀四方,肆意屠戮,为什么御史们屡次参劾,依旧可以屹立不倒?还不是湘军势大,朝廷为了笼络住曾国藩、笼络住湘军一系,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左宗棠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全部交了出来,甚至愿意在京城协助郭烨,这样的胸襟,却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郭烨喃喃道:“季帅,你这是做什么?”
左宗棠洒然一笑,答道:“明帅,其实现在楚军虽然还有一定的实力,但是论起战力来,论起军中的将领来,已经被鲁军中的宿将们甩开一大截,至少,在火器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已经脱离了时代的发展,冷兵器的战术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战争了,他们最终也只能被淘汰,与其看着楚军一步步堕落,还不如交在你的手上,让你将楚军打碎重建呢,我相信,未来,楚军的荣耀不会消失,只会更多!而且我始终认为,我在政务处理上的能力,远超我的军事能力,在京城辅助你参赞政务,方才是我最佳的归宿!明帅,我已经找好了我的归宿,给我自己进行了定位,也希望你能够让我一展胸中抱负!至于楚军,就完全交给你了,明帅,可不要让我失望!”
郭烨脸色一正,向着左宗棠深深一躬,答道:“季帅,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我会将楚军的建制完全打乱,未来楚军将会不复存在,不过,楚军的中坚们,将会在新的军队之中重获新生,未来,他们都会成为一等一的精锐力量!至于,这些将领们,我已经有所打算了,将他们全部召入军校,连同我麾下的将领,必须经过再一次的进修,让他们掌握更加先进的火器时代战术理论!未来,成绩优秀者上,成绩平庸者下,唯才是举!”
左宗棠哈哈大笑道:“这样最好,我手下的刘松山,刘锦棠等人,尽皆是一时之选,只不过是在我的手下被我给耽误了,如果他们能够在你跟前接受新的军事战略战术,想必一定会突飞猛进的!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事!”
只是,左宗棠将楚军交了出来,得到小心的李鸿章确实纠结了,交还是不交?不交,人家左宗棠已经将权力交出去了,郭烨可不是平庸之主,那是百世罕见的雄主,雄才大略,如何能够容忍一只军队保持着对别人的效忠?交?还真的有点舍不得啊,这可是自己吃饭的家伙!
没有了淮军,自己哪里还有足够的底气?未来还不是砧板之肉,任人宰割?
李鸿章心头暗中埋怨左宗棠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也不与自己打个商量,现在可是被晾在一遍了!
“大人,不要犹豫了,郭烨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即便是所有的省份连在一起反对郭烨,也没有任何的用处,更何况现在左宗棠全力支持郭烨?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新的雄主诞生,是绝对不允许有独立的力量出现在统治体系之下的,而且,即便是你将淮军交出去又如何?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跟随你出生入死的嫡系?心里最终还是偏向您的!交出兵权,这是必须的,而且也可以与左宗棠争一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郭嵩焘毕竟资历较浅,还是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的……”
一旁,李鸿章的谋主周馥沉声说道。
李鸿章眉头一扬,周馥说的不错,现在可不是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必须交出去,不然的话,以郭烨的实力,即便是想要完全吞并淮军,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知道现在淮军可是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再也不复巅峰状态了。
“好,玉山,这件事情就听你的,我这就前往醇亲王府去见郭烨,哼哼,只是被左宗棠抢了先,实在是令人不爽!”
李鸿章主意已定,心头的郁积一下子就散了不少,论威望、论能力、论实力,自己都远逊郭烨,既然争不过,那就不如自己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宰相来的舒坦!
李鸿章亲自来到了郭烨的府上,将自己的淮军拱手相让,郭烨对于李鸿章确实要客气的多了,再三推辞,李鸿章坚持要如此做,方才答应了下来。
整个中国,最强大的战力全部归到了郭烨的麾下!
(未完待续。)




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第九百三十七章 郭烨论政
一旁的左宗棠淡淡答道:“明帅,现在中原群龙无首,各省浑浑噩噩,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行止,到了您登高一呼的时候了,我跟少荃愿意尊你为君,一图万世不易之基业,统领华夏再次雄起!”
李鸿章连忙答道:“不错,明帅,现在虽然欧洲列强已经退却了,但是我们却要更加的谨慎才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有杀回来了,我们必须要提早将整个中国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嗯,”
郭烨答道:“季帅,荃帅,这个是必然的,但是,登基,不是我想要的,但是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法,诸位不知道是否熟悉国外的政治,在普鲁士,在英吉利都是君主制国家,但是他们的君主制,虽然是世袭,但是君主的权力却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国的议会可以否决君主的决策,君主的权力是是受到极大制约的,这样的制度,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甚至美利坚那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方才是未来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君权之上必定要被世界所抛弃!”
两个人心头一惊,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郭烨,听明帅的意思,他这是要效仿西洋,限制皇权啊!是真的要这样做?还是在试探自己两个人?
“明帅!”
左宗棠沉声道:“我向来以为西洋先进的只是他们的火炮,他们船坚炮利,方才是称雄世界的根本,这政体,未必有我们中华的先进吧?我以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才是王道,如果更改我们的政体,只怕在朝野上下,将会引起巨大的混乱,为智者不取!”
李鸿章点头道:“明帅,我们对于西方的政体了解的不多,我也只是听身边的幕僚以及一些西洋人略略提起过,不过,现在国内正是混乱的时候,很显然,我们再采取这样这样的举措,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郭烨笑道:“不错,两位,你们说的很有道理,所以,现在美利坚的政治体制虽然先进,但是不是我们能够采用的,因为在中国,上至将相,下至百姓,心中只有君王,也只认同皇权天授,想要实施所谓的三权分立,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这样的基础!但是,采用普鲁士、法兰西或者英吉利的政治制度,还是可行的,君王是有着一定权力的一国元首,但是权力却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就避免了一旦君王是一个庸才,那起码在议会或者内阁都可以限制君王肆意胡为,诸位都知道,在前明时候,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整个朝政都陷入了瘫痪之中;天启皇帝只喜欢木匠活,不理政事,只是阉党横行,天下大乱;至于更远的隋炀帝、刘后主更是因为无道,直接灭国,就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没有限制,这在开国初期,倒是可以,国有雄主,君臣一心,但是时间一长,国家兴盛起来,君臣懈怠,江山可是就有了倾覆之危了……“
左宗棠与李鸿章面面相觑,虽然认为郭烨说的与中华的传统格格不入,但是不得不同意郭烨说的有道理,历朝历代,之所以有着兴亡更替,就是因为君主无才无德,致使国家矛盾重重,民不聊生所致,即便是朝中有能臣,也难以挽狂澜于既倒,远的不说,单单说满清近几十年,烽烟四起,难道曾国藩不能干?难道自己两个人没有雄才伟略?不是,每一个人拿出来,都是够得上名臣,但是依旧难以挽救满清的命运,如果不是郭烨横空出世,还不知道华夏大地要遭受什么样的耻辱呢。现在郭烨雄才伟略,自然可以带领众人走向兴盛,这是无需怀疑的,但是郭烨之后呢,谁知道他的儿子怎么样?谁知道他的孙子怎么样?
这王朝兴亡更替的铁律要想改变,貌似也只有郭烨的做法才行的通。
“季帅,荃帅,这也是我无论如何也要将满清朝廷给推翻的最终原因,因为,不管是同治皇帝还是恭亲王,亦或是其他的君王,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要求的,只怕提出这样请求的人,也会被摘掉脑袋,既然他们不愿意改变,那只有我来强硬的改变他们了,我说过,我要将一切阻挡中华崛起的拦路石全部除掉!推行君主立宪势在必行!”
“可是,明帅,现在满朝上下,又有几个人懂的西方这样的政体,不要说其他人,即便是我们两个人都稀里糊涂的,我们这么去改,无异于瞎子过河啊……”
左宗棠苦笑道,不错,这样的整体改革,虽然也是他们愿意的,毕竟君权受到限制,民权彰显,当然是好事情了,只是,不懂啊,完全外行,这可是要命的!
郭烨笑道:“季帅,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只是一方面,咱们熟悉的人不多,不要紧,只要虚心研究一下,没有什么难的;还有一方面,那就是改善民生了,所谓富国强兵,我们还差得远,这一次诸位也看到与欧洲列强的差距了吧,人家只有不到十万的兵力,就将我们半个中国闹得鸡犬不宁,我们以倾国之力,方才艰难击败了对手;也许我的鲁军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下,但楚军与淮军与洋人就有着明显的差距了,六万鲁军又能支撑住多大一片天?如果真的英吉利与法兰西派出了二十万兵力,我们这一次必败无疑!也许您二位对西洋之政体不甚谙熟,但是这治国理政,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比我还要老道的多,你们两位可是不能偷懒啊……”
李鸿章奋然道:“明帅,这不过是我们应做之事,别的不敢说,鞠躬尽瘁,为国效劳,我李鸿章却是不敢落于人后的!”
“明帅,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新朝廷是什么样的?西方的朝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不是三省六部?没有军机处?他们那个内阁到底是怎么回事?”
左宗棠问道。
郭烨笑道:“既然这样,那我就给你详细的讲解一番。”
(未完待续。)




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第九百三十八章 论道中洋(一)
郭烨向着外面喊道:“春雨,你们外面的人都进来!”
外面的人都走了进来,郭烨说道:“你们之中有出过洋的,有没出过洋的,却全是未来的中坚力量,今天我就为你们讲一讲,西洋突兀崛起的根本原因!!”
“西洋的崛起,可以向前推进三百年,三百年前,正是大明朝走向没落的年代,使西洋走向强盛的原因,是探险者发现了现在的美洲大陆,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以及南美,西洋的强盗们从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抢掠了大量的人口跟财富,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贸易,海外贸易兴盛,使得商人有底气向着君主索要更加巨大的权力,注意,他们要的不是单个人的权力,而是整个商人阶层、贵族阶层的权利!”
李鸿章苦笑道:“明帅,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的,向皇上要权利,要分君权,那无异于谋逆造反啊,早就诛灭九族了,西洋的君主怎么会允许臣民们瓜分自己手中的权力?”
左宗棠问道:“明帅,难道西洋的君主在臣民威胁自己的权力的时候,不知道动手镇压?”
“当然不会束手就范,不过,西洋的商人阶层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同时还有强大的武装,西洋的君主可没有中国皇帝的强势,被推翻之后,商人们自然是要维护被阶层的利益,而不是去维护皇权的利益,也就是说,商人们联合了起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求获得权利,要求减轻税负,要求国家作为后盾,抢掠其他国家,要求控制君主的权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的形成了君主立宪。”
众人纷纷点头,在座的除了陈海之外,几乎没有一个人对西洋政治经济有研究,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听着郭烨的话。
“当然这在中国很难,因为皇权至高无上,所有的军妒都在皇权的控制之下,除非是强大的起义,或者是皇帝自己主动改变,让步,不然的话,这样的君主立宪是根本没有办法形成的,特别是由下至上,老百姓早就习惯了数千年以来的皇权****统治,不知道去反抗,不知道要求自己的权利,这是与西洋人最大的区别!”
“这是西洋的政治,我们再来说西洋的教育,百年之计,教育为本,在中国科考取士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精力放在了四书五经上,四书五经能够造枪造炮嘛?四书五经能够造战舰吗?五百年的八股文可是将中国人给害死了,教出来的秀才举子们,连维持生活都没有学会,还要管理一个国家,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少荃不算,我们就说季帅,季帅满腹经纶,自诩天下无双,又怎么样?屡次可靠,连举人甚至都无法得中,那些州府的位子上,做的却是尸位素餐的废物,一点经世致用的学问都不会,实属祸国殃民了……”
“那西洋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西洋?西洋的教育截然不同,他们不已做官为导向,西方是大学教育,大学之中设置了大量的科目,从天文、立法、到算学、几何学、再到物理、化学,甚至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百花齐放,从来没有什么独尊儒术,更没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切皆由兴趣,一切皆由巨额的利润,特别是算学、物理与化学,直接导致他们的军事与工业强大起来,算学为火炮提供精密计算,物理提供机械制造的基础,化学,则是推动了火药的发展,甚至还有医学的发展,相较而言,我们的教育,除了教育了一群吟诗作赋的人之外,完全就是一个畸形!没有其他学科的发展,我们永远都追不上西洋!”
“大学制?西洋的大学制,就想现在你的齐鲁大学?”
李鸿章问道。
“不错,我的齐鲁大学,就是完全照搬西洋的模式,根据美利坚的哥伦比亚大学筹建的,现在齐鲁大学的研究已经可以为我们兵工厂、煤矿以及铁厂提供相应的人才了,不过,仅仅一个齐鲁大学,那是远远不够的,我计划,在未来五年之内,我们需要在全国各省,筹办至少二十所大学,基本做到每省都要有一所大学,一些省份甚至要有两到三所大学,从西洋聘任教师,进行物理、化学、算学等科目的教育!”
郭烨说罢,接着说道,“再有,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政体的构建,西洋的内阁制,其实内阁制与我们三省六部的制度大同小异,不过,内阁制责任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而已,我们仅仅有吏工户刑兵礼六部,最多再加上一个理藩院、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机构太少了,根本不行。西洋的内阁起码会有十六个部以上,以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例,内阁的最高长官是总理,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丞相,比之丞相的权力更大;内阁之中由商务部、农林部、陆军部、海军部、工业部、教育部、财政部、外交部等十六个一级部门,每个部门专管一个领域,比如,外交部主管与外邦的事务,商务部主管对外贸易;农林部主管农业、陆军部主管军事,教育部主管全国教育等等,每个部门都是由精通本领域的专业人选组成的,这样,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内阁的力量。”
“明帅,那西洋各国到底是怎么限制皇权的呢?”
显然左宗棠没有闲着,脑子再高速的运转,当即将最关键的问题抛了出来!如何限制君权?
不过,左宗棠的话刚刚出口,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冒失,如果是自己与郭烨两个人在倒是没有那么多的忌讳,他知道郭烨的性子,但是现在不一样啊,现在周围可是不止他们两个,除了李鸿章之外,郭烨手下的悍将们几乎尽皆在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使绊子吗?
左宗棠感觉到了一道道带着敌意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刷来刷去,郭烨是不愿意太过集权,但是下面的那些心腹则不一样啊,他们恨不得立即让自己的老大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未完待续。)




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第九百三十九章 论道中洋(二)
“怎么,季帅,如果我们大哥登基了,你还要限制他的权力?”
高琪不在,闫春雨自然就是当仁不让的急先锋了,冷冷的看着左宗棠。
左宗棠心雄万夫,睥睨天下,又岂会被闫春雨吓到?即便是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言语有些不妥,依旧从鼻子里发出来了一声轻哼,没有理会闫春雨,那意思就是,你小子质问我?你还不够格!
1...254255256257258...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