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运而娇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林家成
赵匡义连连点头,他转向李默说道:“李兄,我兄弟两人过几天为你办一个接风宴,杨夫人既然救了李兄你,那也就是我们兄弟两人的大恩人,到时得慎重请得杨夫人前来赴宴。”
李默明白他的意思,他点头道:“我那内子也对杨夫人感激不尽,今晚上她可以作陪!”
……
姜宓送李默等人进了汴梁城后便返回到了山谷。
见崔子轩还没有回来,姜宓看了看天色,自言自语道:“再不回来,天都要下雨了。”
这时的崔子轩,却刚刚风尘仆仆的进入崔府中。
见到他大步走来,崔老夫人连忙迎上前去,她焦急地问道:“月儿的事怎么样了?陛下怎么说?”
崔子轩从一侧婢女手中端过茶盅,一口饮尽后,他缓了缓,扶着崔老夫人坐下,“祖母稍安勿躁。”
崔子轩在崔老夫人的对面坐下后,徐徐说道:“贤妃一口咬定是月儿放的毒,陛下给我看了人证物证,虽然证据说看起来周全,却也不是没有漏洞。”说到这里,崔子轩的脸色变得奇异起来,他轻声又道:“陛下当时脸色极不好看,要不是看在我家的面子上,他都要直接开口说要把月儿圈禁了。后来听了我的话,虽说是同意彻查,可语气终是不好。还是多亏了杨氏。”
“杨氏?”崔老夫人自是知道杨氏就是姜宓,她诧异的问道:“这又关杨氏什么事?”
崔子轩回道:“事有凑巧,杨氏刚好救了一个对陛下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让陛下龙颜大悦。赵匡胤赵将军当场便向陛下禀报了我与杨氏的关系。陛下便说,看在杨氏的面子上,他就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全力调查月儿对他下毒一事,至于对月儿的处置,等结果出来再说。”
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一件事也承了杨氏的情。崔老夫人半晌都没有说话。
崔子轩知道她心情复杂,他向崔老夫人说了一声后便告退离去。
不说崔子轩急急赶往山谷,却说崔老夫人,直到崔子轩离开了好一会,她才回过神来,面色复杂地看着身侧的婢妇,崔老夫人低声说道:“难道我堂堂博陵崔氏,还真的需要指望那姜氏的庇佑不成?”
崔子轩很快便来到了姜宓身边。
两人手牵着手,围着山谷转了一圈后,月亮已爬上中天。
望着天空上澄澈明净的月亮,崔子轩突然说道:“等这次事了,我就向陛下请求,让他把崔子月放回来。”
听他说了前因后果的姜宓轻叹一声,说道:“其实子月不是不会这些后宫手段,她只怕是太高傲,不愿意也不屑去与那些女人争斗。”只怕连柴荣这个人在崔子月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这样的崔子月,又怎么可能为了那个男人去与别的女人勾心斗角?
崔子轩苦涩一笑,他低声说道:“也是也不是……这些年战乱不休,家族人心惶惶,长辈们天天想着怎么让家族生存下去,便有那些争斗也不值一提,更别说去教那些女儿们这种内苑伎俩了。”只是不管怎么样,崔子月堂堂博陵崔氏的女儿,被几个农户出身的女子逼得几近走投无路,这怎么也就不过去了。
转眼,崔子轩安慰姜宓道:“崔子月那事不难解决,具体要怎么做我已安排下去,你也不用放在心上了。咱们难得出来一次,一定要玩个痛快才行。”说到这里,他捧着姜宓的脸,温柔的凝视着她低语道:“这么些年了,我总是想给你最好的一切,到头来却一次又一次让你尝尽奔波流离之苦。”望着姜宓渐渐酸涩的,泛红的双眸,崔子轩轻声又道:“阿宓,今晚正是满月之夜,让你的崔郎为你撑舟,咱们一夜游尽汴河,赏遍这天地间的逍遥如何?”他想,她最想要的,他是怎么也没有办法为她做到的。唯有这一刻,他渴望他和她的身边不再有其他人,不再有任何忧愁,他只有她,她也只有他,他们可以在清风朗月中相依相伴,可以在湖水青山中喁喁细语,他们虽不知以后如何,可总得有那么一夜,有那么一些时刻,能铭记在生命中,永远……
第二百零九章 范于秀的境况
这时夜色已深。
船只荡在月色下的汴梁河里,天地一片澄澈。
姜宓倒在崔子轩的怀里,因夜有点凉,她解开他的外袍包住着两人。这时刻,体温交融呼吸相连天空静谧。
在这个连灰尘中都渗透着血渍的时刻,这种诗一般的宁静,这种与心上人相依相偎,仿佛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宁静,真是让人满足得心都醉了。
崔子轩紧紧搂着姜宓的身躯,他仰望着蓝天白云间那轮圆月,低声呢喃道:“真希望年年月月有今朝。”
说到这里,他自失的一笑。
又过了一会,崔子轩对姜宓道:“阿宓,咱们听水流舟,到得哪儿便是哪儿吧。”
姜宓自是喜欢,她侧过头在他的衣袖上蹭了蹭。
姜宓这个动作很小,而且她自己几无察觉。崔子轩低下头看了她一眼,对上姜宓那一脸的娇慵,慢慢的牵出她的小手,十指相扣,紧紧不放……
有情人做快乐事,自是世间至乐,可惜不管崔子轩还是姜宓,都是日理万机之人。两人在山谷中呆了三天不到,便被各自的下属催了五六回。
第四天,两人不得不返回汴梁城了。
恃运而娇 第136节
几乎刚到家门,两人便分别收到了赵匡胤送来的贴子,贴子上邀请他们两人参加李默的接风宴。
知道李默其人的崔子轩马上应了,傍晚一到,他便坐着马车接了姜宓,两人朝着赵府驶去。
赵氏兄弟是武将出身,这府中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武将。姜宓还没有下车,便看到邵小子等人正与几个武将扯着嗓子谈笑风生着。
下了马车后,因晚宴还没有开始,崔子轩被赵匡义迎入正堂,姜宓则被赵匡义的夫人迎到内苑,那里,郑纹等人正低声说着话。
杨夫人也算是传奇人物,她这一到来,说话的做事的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向她看来。
对上姜宓这个救命恩人,郑纹是极仰慕的,看到姜宓出现,郑纹便是刷地一亮。
旁边一个少妇见她这个模样,不由掩嘴笑道:“李夫人喜欢这位杨夫人?”
“杨夫人于我有大恩。”郑纹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她望着姜宓的方向,向往地说道:“她简直……简直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人。”说到这里,郑纹急急迎了上去,来到姜宓面前,她慎而重之的朝着姜宓一拜,说道:“郑纹见过夫人。夫人救命之恩,小妇人没齿难忘。”
姜宓连忙扶起她,她微笑着说道:“李夫人言重了。”
一旁,赵匡义的夫人连忙走了过来,她一左一右地牵着两人的手朝主座走去,一边走,赵夫人一边笑道:“你们俩这样子,莫不是想结成金兰姐妹?就算要结成姐姐妹妹的,也是回座位上再结的好。”她取笑了两人一番,转头向郑纹说道:“听说李夫人是出自蜀地?那崔子轩应是识得的吧?正好,杨夫人与崔子轩也结识呢,你们可以聊聊。”
一提到崔子轩,郑纹便是一怔,她想起了自己的好姐妹姜宓,不由一阵失神。
扶着姜宓在座位上坐下后,犹豫再三的郑纹还是迟疑地问道:“夫人与崔家郎君相识?”
姜宓看向她,见到故人,她的眼神都是暖的,因此姜宓笑得暖洋洋地回道:“识得的。”
郑纹紧张地绞了一会手指,终是忍不住又问道:“那崔子轩的夫人姜宓,夫人可识得?”
听她提到姜宓,赵匡义的夫人心中格登一下,她暗暗想道:这个李夫人怎么在杨氏面前提到人崔子轩的旧爱?这新欢旧爱的,在这种场合提起,只怕会破坏杨氏的好心情。
出乎赵夫人意料的是,郑纹这话一出,杨氏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眼神极其温暖地看着郑纹。只见她在郑纹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说道:“夫人不要担心,故人自是一切安好。”
不得不说,姜宓这话一出,那是太有回味余地。不管是赵夫人还是郑纹,甚至旁边倾听的人都是一怔。她们诧异的想道:这杨夫人是什么人?她怎么知道姜氏与这李夫人是故人?还知道姜氏一切安好?提到姜氏还是这样的口吻?
一肚子的疑问,郑纹却没有了询问的机会,因为接下来又来了好一些贵夫人。
等到喧哗了一阵,所有人都坐定时,只见赵夫人朝着坐在她下首的一个老夫人笑道:“自来到汴梁后,老夫人一向深居简出,今次能够前来参加宴会,还真是侄女的荣幸。”她又向郑纹介绍道:“李夫人可能不知,邵老夫人新娶的媳妇儿也是出自你们蜀国呢。”她转向邵老夫人,“怎地成亲也有一年,却不见你那新媳妇出来见见人?”
提到自己的儿媳妇,邵老夫人脸色有点不好看,她板着一张脸说道:“乡下老人身有不适,她去侍疾去了。”邵老夫人一副不欲他人再提起此事的表情。
这时,坐在一侧的郑纹突然脸色微变,只见她向邵老夫人问道:“老夫人的儿媳,可是姓范?”
姓范?蓦然的,姜宓想起曾经听到过的闲话,马上想道:难道是范于秀?他们说范于秀会嫁到北周来,难道她竟是嫁给了邵小子的哥哥那个姓邵的文士?
邵老夫人明显不想再说,她语气淡淡地回道:“是姓范。”
郑纹双眼一亮,她顾不得邵老夫人态度不好,连忙又问道:“她是不是叫范于秀?”
听到这里,赵夫人惊讶地叫道:“咦,你们真识得?”
果然是范于秀!
一时之间,不止是郑纹,旁边的姜宓也是心中格登一下。
郑纹打量着听到了范于秀便脸色不好的邵老夫人,越是观察,她越是一脸担忧。看邵老夫人一提到范于秀便板着一张脸的样子,再则范于秀嫁到邵家才多久,就给打发到乡下去了?只怕她的处境很是不妙。
郑纹能想到的,姜宓也想到了。她蹙了蹙眉,见无人注意这边,便挥手招来一个婢女,在婢女凑近时,姜宓低声交待,让她尽快找人搜集到邵夫人范氏的情况。
本来,郑纹是打定主意要与姜宓结交的,可她现在知道了范于秀的消息,还知道她处境可能不太妙,她这人向来是个实诚死心眼的,这会便顾不得其他了,颇有点心在不焉着。
邵老夫人显然身有不适,过不了一会,她便起身告退,赵夫人连忙派人把她送出去。
等邵老夫人一走,郑纹便频频看向赵夫人,她正准备向赵夫人开口,便听到一侧杨氏那极是动听的声音传来,“那位邵老夫人为何提到她那儿媳便脸有不豫之色?”
这杨氏果然位高权得惯了,问起话来特别直接,郑纹一边暗忖,一边连忙盯向赵匡义的夫人。
邵姓文士是赵氏兄弟的亲信,是他们的第一谋士,按理说他家的情况赵夫人应是一清二楚。
没有想到杨夫人对这个事情也感兴趣,赵夫人迟疑了一下,笑了笑后说道:“听说是那范氏为人粗疏不拘小礼,引得邵老夫人不喜。”她显然不欲多言,正好又有客气前来,便起身迎接去了。
赵夫人一走,坐在左前侧的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发出一声讥嘲的笑声后,向着姜宓说道:“夫人有所不知,邵家那家子啊,门第不大,却是个是非之地。”一侧,郑纹连忙问道:“难道是出了什么事故?”
“什么事故?”那少妇不屑的扁了扁嘴,说道:“不过是穷酸久了的人,突然出了一只凤凰,一个个都想紧紧巴着,这样的人家哪有什么规矩?”她凑近姜宓两人,压低声音说道:“听说早在邵君还没有成亲之前,邵老夫人便把她娘家的一个侄女儿留在身边,现在那邵府里,里里外外当家的都是这个姨娘,倒是当初那个慎重从蜀地娶回来的正妻,随便找个理由便打发到乡下去受苦去了。”
那少妇哼了一声,冷笑道:“人说邵君人才出众,才智颇高,也不过是个宠妾灭妻的角色!”
一侧,郑纹听到这里,脸色那是藏不住的难看。到是姜宓沉吟着问道:“范氏,嫁过来也有一年了吧?”
“正是一年有余。”那少妇声音又是一低,说道:“听说新婚一个月不到便被邵老夫人找了个借口赶到乡下去了,前些时日邵老夫人跟人说起,言里言外都在嫌弃人家无子……这人都见不着,哪里来的什么儿子?”
姜宓万万没有想到,范氏一族慎而重之的联姻之举,会是这样一个结果。顿时,她眉头蹙了起来,问道:“邵君也不管一下?”
那少妇想了想,回道:“这一年来赵大将军一直在打仗,邵君跟着他,回汴梁的时候也不多。”
正在这时,一阵丝竹声传来,却是宴席开始了。
随着一桌桌酒席摆上来,赵夫人也回到了主座上。她与郑纹和姜宓两人小小饮了一口酒后,外面喧哗声起,却是李默来迎他的夫人一起去给众臣见礼了。只是没有想到,崔子轩居然紧跟在李默的后面,他像李默牵着郑纹一样,牵住姜宓的手,在赵夫人和郑纹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朝着男人们呆的大厅走去。
第二百一十章 接回
主厅里,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和北周的一些名将和大臣都在。此番李默带着南唐的军防图前来,意味着北周将要踏出一统天下的主要一步,这是轰动朝野的大事,因此自柴荣以下,几乎都赶来给李默夫妇接风洗尘了。
而在场唯二的妇人杨氏,则是因为相救李默立下大功,所以她和崔子轩过来时,也引得北周的文武官员纷纷上前敬酒致谢。
看着长身玉立的崔子轩以及和崔子轩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杨夫人,众臣看过来的目光无不带着妒忌:这崔子轩招惹妇人的功夫了得,在关健时候还真是有用啊。想他前不久才挑起南唐内乱,这一会他这妇人杨氏又立下这等功劳,还真是让人妒忌啊。
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则紧走两步,来到杨夫人面前后,两人依次向她敬了一盅酒,转向崔子轩时,赵匡义笑嘻嘻地说道:“还是崔兄福气好啊。”赵匡义嘴里笑着,眼神却多少带着着妒忌,一侧,他的兄长似是不经意的肘击了他一下,在令得赵匡义连忙收回目光后,赵匡胤转向杨氏,严肃地说道:“赵某此番欠了夫人大情,以后有赵某帮得上忙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
姜宓对上赵匡胤的目光。这个宽和的武将,此刻看向她的眼神中都是温暖和一种熟衿的热情。姜宓知道,这赵氏兄弟本来早就怀疑自己便是姜宓,现在从他们的神情看来,只怕他们已经笃定自己的身份了。
事情也确实是这样,早在以前,赵氏兄弟其实就确定杨氏就是姜宓,现在也只是越来越证实他们的猜测罢了。此刻,赵匡义站在赵匡胤身后,做为一个野心勃勃城府极深的男人,他是真的妒忌起了崔子轩:如姜宓这样的妇人,怎么就落在了崔子轩的手中!
众人在这里寒喧,一侧的郑纹却是脸色复杂之极。她对杨氏极有好感,可想到杨氏的相好是好友姜宓的丈夫,她的心便窝了一团火。想来想去,郑纹看向崔子轩的眼神中已经极是不喜起来。
就在这时,又是一阵笑声传来,姜宓回头一看,却是邵文士邵君含着笑大步而来。
几乎是邵君一出现,郑纹便刷的一下,把目光从崔子轩身上移到了邵君身上。她也不管李默的拉扯,当下便提步走来,来到邵君面前后,郑纹朝他福了福,问道:“范于秀是小妇人在蜀国时的好友,听闻她已嫁给郎君为妇。不知她现在可在府中,小妇人可否前去拜访一二?”
在邵君一楞中,只见郑纹掏出手帕,她轻轻用手帕压着眼角,含着泪水极是动情的续道:“小妇人与贵妇人都是远离家国之人,若是好友得见,真是欣喜至极啊。”
邵君这时反应了过来,他拱了拱手,恭敬地回道:“夫人有所不知,阿秀她因极得家里长者喜爱,还在乡下侍疾。”
郑纹抬起头来看着他,急声问道:“难道不能叫她回来吗?”
不管什么时代,孝道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李夫人因为想见故友,便冒然说出这种话来,不管怎么听,都透着一种嚣张和不知礼。当下,邵君皱起了眉头。
如北周这些官员,他们虽然看重李默,对李默的夫人,却也只是可有可无的。因此此时此刻,注意到这边的官员都对这个李夫人生出些许不喜。
姜宓一直在旁边看着,见到这一幕,她暗叹一声,只见她笑了笑,转头向着郑纹轻声说道:“夫人有所不知,自咱们陛下登基以来,天下各国归顺者众。听闻后蜀以范氏为首,都有北迁汴梁的意思。想来到得那时,邵公子定然会接得夫人前来。”
姜宓这番话平平和和,一侧,邵君听到这里,却是心中格登一下,忖道:不错,现在正是各国贤能之士纷纷投奔吾皇之时,要是有蜀人前来汴梁,见到范氏不在我身边,只怕会有闲话出来。
姜宓说出这番话后,郑纹见到邵君的神色变了,心中知道他已意动,不由感激地看向杨氏。只是这感激的眼神,在对上一侧正温柔望向杨氏的崔子轩时,那表情又僵硬起来。
姜宓暗暗好笑。她向郑纹微一颌首,在对上郑纹装作没有看到连忙低下头的动作时,姜宓眼中的笑容更盛了。
接风宴上热闹非凡,李默有意在北周站稳脚跟,拉着郑纹便向众臣走去。看着他夫妇俩人的身影,崔子轩在姜宓耳边低声说道:“你这好友,倒是因祸得福了。”……虽是嫁了一个年纪大的丈夫,可看这李默的神情,完全是把郑纹如珠似宝地捧着,倒也称得上福气不错。
姜宓轻轻恩了一声,她目光追随着郑纹的身影,眼神暖暖。
这时,崔子轩又低声笑道:“只是她多半以为我见异思迁,方才还偷偷瞪了我好几眼呢。”
姜宓低笑道:“她和阿秀的性子都有点憨。”
崔子轩紧了紧她的手,低低回道:“所谓物以类聚,你们三个都是憨的。”想到以前在蜀国时姜宓那憨呆样,崔子轩眼中的笑容都盛满了。
不远处,赵匡胤朝着两人看了一眼,转向一侧的赵匡义淡淡警告道:“大丈夫恩怨分明。姜氏是我们的恩人,不管她才华钱势有多惊人,你也不许动念头。”赵匡胤这人平素虽不喜多言,可每说出一句话总是让人不敢不从,赵匡义连忙低下头轻应了一声。
……
接风宴回来后,姜宓便收到了关于郑纹和范于秀的近况资料,她细细看了一会后,转向身前的护卫问道:“邵君派人出发了?”
“是。”那护卫恭敬应道:“一个时辰前动身的。”
姜宓点了点头,她在北周的地图上看了一会后,朝着一个地方一点,说道:“下个月赵氏兄弟会经过这个地方,想办法让范于秀的队伍与他们会合。”
那护卫一怔。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姜宓的行事风格,当下恭声应道:“是。”
……
三天后,柴荣正式封李默为唐郡王,赐郡王府一座,三千两黄金给李默夫妇。至此,郑纹夫妇正式在汴梁安下家来。又因为李默一直是赵氏兄弟联系的,所以李默这个南唐来的降王,实际上归属于赵匡胤的派系。
第二百一十一章 范于秀的清白
这天,天和日丽。
这么明媚的天空下,便是灰尘也是透着几分可爱的。崔子轩和姜宓手牵着手站在崔府的阁楼上,望着姹紫嫣红的庭院。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个护卫来到崔子轩身后,禀道:“公子,范阳卢氏和太原王氏都已筹备妥当,他们来信询问公子的兵马何时可到?”
崔子轩微一颌首,示意知道了,他转头对上姜宓,微笑着说道:“阿宓,向你借二千兵马如何?”
姜宓手头有一万兵马,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二千这个数字。
姜宓转过头来,阳光下,她的眼眸宛如琉璃,发着剔透美丽的光芒。望着崔子轩,姜宓应道:“好。”
她这句毫不犹豫的好字,让崔子轩深吸了一口气,他紧紧牵着姜宓的手,带着几分自嘲,也带着几分涩意地说道:“这个世间,我能以性命相托的知己好友有不少,可能够相倚于后背的,却只有我的妻呢。”明明,他家大业大,拥护者无数,可自懂事来,他总有孤军作战的感觉,只有遇到姜宓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安心。而现在,他更是真真切切明白那“安心”两字是种什么感觉。
转眼,崔子轩向姜宓低声解释道:“现在连南唐李默都归降到柴荣旗下了,纵观各路诸侯,能够如柴荣这般有圣明天子象的君王实在找不到第二家。经过商议,另外几大世家也有举族迁往汴梁之意。”说到这里,他不知想到了什么,望着天空的浮云,轻轻叹息了一声。
过了一会,崔子轩又道:“不过,他们现在便是迁过来,也是迁的嫡支的几个主要人物。因担忧路中不安全,太原王氏和范阳卢氏以及清河崔氏都向我借了兵。我那六千兵马再加上阿宓你的二千兵马,应该能护得他们一路安全抵达了。”
姜宓知道博陵崔氏的那些族老也动身前往汴梁了,想过阵子五望七宗的世家子弟都汇聚汴梁,这汴梁城怕是都会繁荣几分。
她明如水的双眸看了一会崔子轩,暗暗又想道:如果是以前,我听到五望七宗的人要来汴梁,定然会焦心忧虑。不过现在我与他有了两年之约,至少这两年中,他是不会违背那个誓约的。
至于两年以后又会如何,姜宓已不愿去想,甚至,连崔子轩也不愿去想。当此颠沛乱世,他们已是活得一日便占得一日便宜,两年在很多人眼中,已是太久远的将来了。
不说姜宓和崔子轩两人把每一日都将成最后一日的恩爱着,那一侧,范于秀也上路了。
邵君派了两百人来接她回汴梁,这让以为自己会老死乡下的范于秀既喜且忧。
范于秀这个人,性格憨直没有城府,而且因为她长相身材太过平凡,于内心深处,她甚至是有着几分自卑的。特别是想到汴梁城里,与邵君青梅竹马长大的那个美貌妾室,她就更是有着几分怯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