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雪漂
早晨,伏尔铿造船厂外一个不过三十出头、沉稳睿智的男人正在若有所思的看着远处的大路,却是离开马尾已经一年有余的徐建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足迹走遍了英国、德国、国的各大船厂。
英国人对于技术方面的保守远远出乎他的意料,甚至连参观当时再建的两艘千吨级别的装甲巡洋舰超勇、扬威号都被拒绝了,而国人因为与大清国正处于微妙的敌对状态,完全拒绝了他的访问。
不过,德国人对于远东这个庞大帝国的订单自然是欣喜若狂,在考察之初,德国海军司令康纳德中将一路陪同,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的御用座舰“荷恩初良”号破天荒地悬起清国的黄底青龙旗,提供给中国使者乘坐使用。
在军港里,徐建寅第一次见到了将来要成为中国铁甲舰的原型——德国最新式铁甲舰“萨克森”号,陪同参观的基尔军港司令更是不厌其烦地向他讲解铁甲舰的设计规则和作战要领,所谓炮口向前的战术。
7个月前,他亲自签署了现在的这艘新式铁甲舰的合同,并且亲自参与监督船只设计和建造。而两天前,他忽然接秦铠的急电,马尾船政与德方取得了一项船舶技术工人的培训协议,而且德方同意,这批工人将在为中国制造的新式铁甲舰上实习。
电报字数寥寥,自然说不得太多内容,不过秦铠对于技术的热情溢于字词之间,这让徐建寅颇为感动,作为一名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在欧洲的考察经历,让他看到的是到处蓬勃建造的新式工厂,越来越密集的铁路。
而英国港口看到的英弗莱息白铁甲舰的巨大船体,更是让他意识到中国面临的挑战,而作为他个人而言,能做的……仅仅是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新战舰的监制中,只是对于这船舶工业,他只是个半路和尚,正在疯狂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只是这时代,能了解到的信息实在太少了,唯一可以作为参考的就是他一路而来的考察笔记。
最近他刚从德国的报纸上看到中战争的消息,想到这里,他微微一笑,这秦烈风还真是个难以琢磨的人才,一年多前不过两个月的共事经历,原本以为他也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洋务狂热分子。
没想到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后,他在德国报纸上看到秦铠的名字时,与他名字相联系的竟然不是马尾引以为傲的火炮业,而是一场场连欧洲人也叹服的殊死战斗……
这时候,远处传来的马车轮的辘辘之声,不一会儿,十几辆各式的马车停了下来,率先下来的是一个二十岁才出头、却有着一股子军人挺拔气质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很普通,但是很得体,下来之后看到不远处的徐建寅,忙快步上前,立定行了个马尾特有的军礼。
“徐大人马尾船政第7组技术工一共56人,向您转接”
徐建寅看了看眼前这个似乎有些熟悉的面孔,“小哥你贵姓,认识我?”
“徐大人,我是秦大人的学生王黎,您再马尾那阵子我经常看到你”来的正是负责柏林事务的王黎。
“噢……”徐建寅呵呵一笑,秦铠那帮子学生确实人数不少,当时候都每天带着搞什么练,没想到一年后竟然在柏林见到其中的一个,实在是人生际遇啊,“王黎,你带着些技术工来德国的?”
“徐大人,不是的,”王黎回头扯着嗓门喊道,“王睿杰……王睿杰”
一会儿工夫,从下来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个年轻男子,手里还拿着本书,看了看王黎,走了过来,王睿杰倒是不认识徐建寅,不过路上早听说了,这位是秦大人的至交好友,也躬身施礼,“徐大人,我是马尾船政的船舶监造主管王睿杰,秦大人特别关照,请徐大人安排这批技术工人的实习”
徐建寅听到王睿杰的自我介绍,倒也心中一喜,自己正好有不少关于战舰的问题需要找人沟通,这倒是个不错的对象,“王睿杰,这批人手都是马尾船政的?”
“是啊,”王睿杰指了指后面的工人们,此时各个组长正在整队和搬运行李,倒秩序井然,“徐大人,这一批算上我一共56人,其中27人是属于我领导的铁甲舰研发攻关小组的,其他29人,分属船舶设计、舾装等研发小组,都是我们马尾船政的技术骨干”
这话立刻引起了徐建寅的注意,这可是一整套的造船人马,秦铠竟然能派出来学习一年半时间,这马尾船政现在究竟扩张到了多大的实力?不过这些问题似乎并不适合这么直白的提问,他想了想,招呼这些工人一同进入厂区。
作为德国重要的战舰生产基地,伏尔铿造船厂可谓是戒备森严,门口都有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把守,在提交了德国外交部的公文后,工人们被带到了西面的一处宿舍区,简单安排之后,徐建寅拿出了秦铠的电报,在这里实习培训期间,都由他来进行具体的安排。
对于这一点,王睿杰完全没有异议,他现在需要解决问题和其他几个小组完全一样,还是那个语言问题,不过他这边可没有克虏伯钢铁厂那种宽松的条件,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好在他们这里有不少的技术工人都有与德国工程师工作的经验,有一些个语言基础。
在远渡重洋的船上,所有人都被规定,除非无以德语表述的事情外,其他情况下务必都开口将德语,无论多蹩脚的口语,都必须开口讲、学会听,所有人都明白,自己能不能听懂德国工程师的话,将是影响一生的重要因素,一路走来,众人对于基本的语句都有了一定的熟悉度,但是这语言的训练还是坚持不懈的开展着。
第二天,在办理了繁琐的手续后,德国工厂方面向每个中国工人颁发了临时的进入船坞的许可证,这一时刻,无疑是让所有人ji动的时候,他们要在这个地方仔细盘这一年半的每一天,学习德国人的建造工艺,才能在归国之后,把这里的德国工艺转变为马尾的工艺
作为德国方面的技术总管,陪同的是伏尔铿造船厂的一名设计主管、小老头布吕克,王睿杰也自然热情的上去打招呼,不过小老头对于中国人的到来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保持了礼节xg的问候。
而进入船坞后,伏尔铿造船厂巨大的生产规模还是让所有人震撼无比,沿着奥得河的深水航道,一路建造了10座巨大的船坞,徐建寅指着最远处的几座船坞,一路介绍道,这些大船坞中甚至可以容纳巨大的船只在船坞内完成舾装,这样就不会因为天气等因素而影响到舾装的进度。
这绝对是一些新的理念,王睿杰暗中记下来,必须立刻向秦大人建议,在马尾也开工建造类似的船坞一路上走过去,船坞里都在建造各式的船只,有商用的货船,也有战舰,看大小,几乎都在5000吨以上的大家伙。徐建寅介绍道,在另一处深水航道上,还建有一部分中型船坞,可以生产5000吨以下的船只。
众人来到一处大船坞,这里显然就是徐建寅所提到过的,可以进行内部舾装的那种,除了一个巨大的船坞外,巨大的顶棚甚至盖住了一条水道,一艘战舰巨大粗壮的龙骨正在铺设中,光从巨大龙骨的长度来看,这条战舰就远远的超过了南洋水师的旗舰501号。
德国工人正在忙碌的装配合处理着钢架龙骨,很显然这是一项非常精细和严谨的工作,这时候,小老头布吕克到是显露出作为主人的气度,非常客气的开始介绍起了这艘正在建造中的战舰,而徐建寅则客串了一回传译。
“诸位中国朋友,现在你们看到的正在铺设龙骨的是,象征中德两国友谊的新式“萨克森”级铁甲战舰,建成后,满载排水7700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战舰重点部位使用德国克虏伯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复合甲,装甲厚度达到300以上”
看到在场的中国工人震惊的表情,小老头布吕克有些得意的一笑,“诸位,按照帝国外交部的协议,你们将在这艘战舰上参与到每一个流程的学习,伏尔铿造船厂将为各位提供一流的实习环境”
到现在,所有人都听明白了,这艘刚刚开始建造的巨大战舰竟然是为大清国水师所建,这可是完全超越南洋水师501舰的巨无霸,即便是501见引以为傲的重点防护装甲,也完全与这艘战舰不在一个档次上。
能参加到这一项重大的工程中去,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和ji动,而对于秦铠大人竟然有如此能耐做如此安排,更是惊讶无比看起来德国人倒是对大清国友好无比,竟然允许他们参与到这种涉及极高技术机密的项目之中,王睿杰听到这个消息,更是ji动无比,若是全程参与到这艘战舰的制作,他几乎可以立下军令状,把这里所有的技术都吃透烂熟。
徐建寅看到这些工人的狂热表情,多少是有些意外的,这些人表现出的竟然和自己当初对技术一样的执着,真不知道秦烈风是从哪里找来了这么一批人才,大清国那样的体制下,竟然能存在这么一群为了技术如此疯狂的人群……还真是个异数。
很久以后,徐建寅才在与王睿杰的交流中才了解到,在研发501舰的仿制品过程中,他们曾经几乎是天天抱着铁板睡觉,睡醒了继续研究德国人的工艺,研究马尾钢铁、钢板的材质,希望能解决战舰制造中的那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无逾越的难题。
船舶工程,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上的脱节和不足,都让马尾船舶技术攻关小组举步维艰,现在终于得到这么一个无比珍贵的机会,怎么会不让他们疯狂呢
在德国小老头布吕克演讲完毕后,在他诧异的眼神中,那些工人都跟饿蝗虫般的涌进了船坞,一个个到处查看起德国人加工的流程,这眼光、这表情,若非知晓他们是来实习培训的,小老头几乎以为他们想把这艘船连皮带肉都给吞掉……他摇摇头,真实疯狂的中国人啊
徐建寅对于工人们的狂热丝毫没有一点点的轻视,反而是感到无比的ji动,掌握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上,他与秦铠从来都是一致认同的,而现在,他终于从这些执着的技术工人身上看到了中国工业的希望
他看了看手中今天早晨刚拿到的另外一份电报,这是北洋大臣李中堂大人的复电,正在建造的这艘铁甲舰,中堂大人斟酌再三,决定取名为“定远”号,同时同意立刻向德国定制第二艘同等级的新式铁甲舰。
工业中华 第150章 平静的暗流
;
第150章平静的暗流
同日,德国首相府,一位老者端坐在长圆形的议事桌顶头,眼睛微开微闭,这俾睨众生气度,除了铁血首相俾斯麦外,德意志帝国再无二人,外交大臣弗林斯和海军大臣劳伦茨坐在他的左侧,而一名三十多岁的德国海军军官坐在右侧位置上正在汇报情况。
秦铠若是此时在场,一定会特别惊讶,因为德官手里拿着得那厚厚的一沓子材料都是与他有关的信息,这其中有国人的、德国驻清国使馆的、中国官场内消息渠道的,还有就是德方秘密得到的,各个层面的消息都被汇集在这里。
这个德官是隶属陆军部的情报部门的沃克上校,他的汇报中也提到了最近从中国来的技术工人培训到事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对于技术方面的渴望超乎德国方面的预想,陆军部情报部门对于这次与清国马尾船政方面的培训协议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关于技术泄露的问题。
听完沃克上校的汇报后,这位一直保持着沉思状的德意志领袖人物的眼睛睁开来看了看沃克,满意的点了点头,手指挥动了几下示意他坐下,然后转头看了看两位帝国重臣,“弗林斯,你最清楚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你简单向沃克上校介绍下吧”
“好的,首相”外交大臣弗林斯点点头,正身拿起自己身边的一个文件袋,取出五六张纸,看了看,然后说道:“沃克上校,今天你所听到的任何信息,一个字都不能外面提及,对于这一点,请你牢记,你是一名合格的德意志情报官员,这不用我再做解释了吧”
“长官,我明白”沃克上校还是以一成不变的语调说道。
“很好”弗林斯点点头,“你们情报处的获取的消息非常不错,只是与这位清国的大臣秦铠之间的交易,帝国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利益,光是他提供的合成氨多分组催化剂,这一个项目,就让帝国彻底摆脱了在硝石上的资源困境,这一点,经过帝国柏林大学的军事化工专家验证,而且已经投入了生产”
对于这些专业化的问题,外交大臣弗林斯也没有多做解释,而且说的也很含糊,其实这不光光是催化剂的问题,涉及的是整个合成氨产业毕竟这些人都不是化工人士,他举这个例子只为说明一个问题,这个秦铠有着何等的重要价值
三年前的南美硝石战争打到现在还没最后结束,而德意志帝国竟然因为一个小小催化剂一举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这真是爆炸xg的消息,谁都明白,这显然为德意志军事力量的强大奠定的强大的基础。
沃克上校注意到海军大臣劳伦茨显然也不知道这个情况,一丝惊讶在他脸上闪过,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这次针对这个叫秦铠的中国人的调查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调动了德国的各种消息渠道,但是这个消息他也始终一无所知,而且了解越多,震撼越大
他知道,今天首相大人要听取他的汇报,这意味着可能有一个重要决定,所以这报告的信息可谓是准备的十分充足,但是,事实上,这位德国高层感兴趣人物的本来面目始终还是蒙着一层薄雾。而现在听到的,更是他闻所未闻的消息不过出于情报军官的素质,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别的态度。
弗林斯对于自己的介绍很满意,他举起手中的几张纸摇了摇,“这催化剂的交易,只是我们和这位秦铠将军合作当中的一项内容,而且驻清国公使冯施莱尔爵士确认,他们还将有……”
“弗林斯,很好”俾斯麦眼睛一睁,举手示意,打断了弗林斯的介绍,“远东,那里帝国并没有太多的利益,但是……帝国的竞争对手英国、兰西他们有着太多的利益,内阁成员一直认为,帝国要chā手远东的机会已经几乎没有了,除非……存在新的变数”
“首相,您指的是这个中国将军秦铠嘛?”一旁的弗林斯这时接口问道。
“确实如此,所以帝国在充分考虑了两国的利益之后,已经同意向这位秦铠将军的军队派遣德官教导团,如果不能击倒他,那就团结他,何况这是一个价值无估量的盟友,这将是帝国最新的远东政策”
俾斯麦转头跟海军大臣劳伦茨说道:“海军方面,远东舰队我看需要进一步加强若是国这次在越南战败的话,南亚交趾支那殖民地可能会出现一些适合德国的机会这是我的直觉”
劳伦茨点点头,德国海军目前虽然是日益强大,但是上面压着英国、国,始终没有出头之日,现在远东的局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可捉的变数,这一点,他也早就意识到了,一个新兴势力的崛起,势必要对旧的世界产生洗牌效应,无疑,内阁在这方面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远东早已不可chā手的局面,现在忽然间有了变数……
劳伦茨向俾斯麦点点头,然手接口说道:“首相,情况确实如您所料,国人在海战上的失利还并不致命,交趾支那海军司令孤拔在国享有盛誉,并未无能的人物,但是现在的海战中,强大的国海军却接二连三的遭到重创,我以为,这位中国秦铠将军应该有有着我们帝国所不知道的秘密”
他考虑了一下措辞,这远东的局面德国倒也并非想立刻chā手,但是面对着巨大的机会,没有理由放弃,“战争的游戏,只有强者才能笑到最后,这一点上,帝国更愿意秦将军成为那个强者但是,前提是,德国必须获得做够的利益”
在场的大佬们高谈阔论,其实最不明白的就是沃克上校,他被招来做了这场汇报,不过现在听了大佬们的谈话,竟然是希望这个秦铠来搅乱远东的局面,从而让德国从中获利,不过,这似乎跟他这个情报军官并无太多关系?
这时候,俾斯麦看了看沃克上校,从一旁拿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递过去,“沃克上校,这次帝国交给你的任务,我希望你能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关系德意志民族的崛起,这项任务,直接由我授权执行,同时只向首相府负责,即便是陆军统帅部也无权干涉你可明白?”
“明白了”沃克上校立刻起身,义无反顾的接受了这个毫不知情的任务
庞大的海军舰队集结后,慢慢的驶入了西贡港口,站在“凯旋”号铁甲舰上的国交趾支那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此时却是一脸的y沉,离开时还是国交趾支那明珠的西贡港,此时却是满目苍夷。
经过整修后,原来港口的炮台由4座增加到8座,当然这后面的4座正在紧张修建中,西贡防卫军司令b滑少将已经将防御问题提高到最高等级,刻不容缓的进行着强化。而港口内,尽管那一次的战斗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但是海岸边还是到处可见破碎的船体和船板。
被击沉的商船大量沉入港口内,光是打捞沉船,疏通港口,这就是几乎是一项压垮西贡土著的超庞大工程,更何况对被战火摧毁的港口还需要重建,相对而言,西贡城的损失倒是微乎其微,但是这里已经被深深地烙上了战争的y影,这里不再是国人的东方乐土
国舰队在与清国南洋水师的交战中,已经前前后后损失的战舰总吨位已经超过一万九千吨,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他记得整个清国的战舰总吨位,目前都没超过两万三千吨,而与清国相邻的、正在拼命发展军力的日本的战舰总吨位不过12000吨
而国交趾支那远东海军的总吨位从57000吨,锐减到38000吨,这战损30的成绩,实在让他这个国英雄难堪至极……
交趾支那总督卢眉对于这样的惨败也是难堪不已,而且更要命的是,当天观战的英国人非常迅速的把这个丑话国的消息传递回了欧洲,现在国国内的政客们,已经因为远东的败仗大打出手了
内阁马特林总理前些时候还因为国内的经济问题焦头烂额呢,没想到祸不单行,原本以为一路顺风的越南战事竟然出现如此大的转折点当然,从军事意义上来说,国海军虽然损失了大批的小型战舰,但是舰队主力,除了损失一艘老旧的铁甲舰外,并无损失
但是,政治上来说,胜败并无多少数量的量化概念,这只是一个非对即错的绝对概念,这一次西贡被清国海军奇袭,港口兰西共和国的战舰、商船100余艘被击沉,这是什么概念?即便是国战神克莱贝尔,看到这样的战果也要目瞪口呆。
这次的失败,已经不是简单的胜败,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耻辱
今天,在外海追剿清国游击舰队的国舰队,徒劳了半个月后刚刚回到西贡港口,孤拔在面见交趾支那总督卢眉时,再次听到了一个悲剧xg的消息,否决上次与清国合约后,还没来得及又任何的行动,马特林内阁在就任不足一年的时候后,因为在海外战事的领导不力,轰然倒台。
卢眉面无表情的读着这份刚刚拿到的电报,眼睛却盯着对面的海军司令孤拔,很显然,这位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海军中将就是这次倒阁事件的罪魁,不过军方还是保持着对孤拔的绝对信任,毕竟任何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很难把这次突袭时间和孤拔的领导能力挂上钩
换句话而言,任何人担任这个交趾支那远东舰队司令,都会遭遇同样的失败
孤拔忽然感到了一种疲惫的感觉,这在他从军数十年间也不曾有过这么清晰的感受,敌人虽然看起来并不强大,但是却是狡猾得让人感到恐怖,这一点他不得不承认,他想了想,还是问道:“总督阁下,那下一步的行动,还按原来的计划执行嘛?”
卢眉站在窗子口,看着窗外阳光明媚的世界,叹了口气,说道:“我已经给李维业拍发了电报,暂时驻守现在的防区,等待国内组阁的消息”
孤拔噢了一声,这也是政客稳妥的处理手,毕竟目前而言,这次战事虽然有损失,但是也一样有收获,只是损失相对而言大了点,他想了想还是开口说道:“总督大人,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场地面战争,只是这物资和军火的供应上有些问题,现在整个这个远东国商船损失惨重”
要尽快补充远东所需要的商船,这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孤拔自然等不起的,而越南军队的无能,大清国的援军也是战力不高,这显然是孤拔深思熟虑的计划而他最大的依仗,就是驻扎在南越的近三万的国陆军避开那支讨厌的海军……孤拔暗暗想道。
卢眉看了看孤拔,皱了皱眉头,现在的情况下还要想吞并越南中部、北部,显然寄希望于脱利古是不现实的,清国人在打了胜仗后,不会轻易让步的。
他考虑了一下,说道:“脱利古公使正在清国天津与李中堂就越南问题进行谈判,目前并不适合立刻发动攻势,不过你可进行准备,若是谈判陷入僵局或者破裂,你的行动就足以增加我们谈判价码,后勤方面,你不用担心,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而此时,被卢眉总督寄予厚望的国公使脱利古,正在于直隶总督衙门与大清国的代表李中堂进行谈判,尽管吃败仗在先,但是坐上谈判桌时,双方却是各执一词,脱利古甚至提出以之前《李—宝协议》为蓝本,又增加大批国新权益。
李中堂一口否决了国人的企图,他也从英国人赫德那边国内阁倒台的消息,很显然,现在的国公使对于谈判并做不了主,而他对于越南的问题,有他自己的想
而同一天,秦铠终于等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升官的诏书
工业中华 第151章 李维业的大计划
;
这一次,秦铠得到封赏颇为超出的他的预期,广东巡抚、南洋大臣监管南洋水师兵事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而且最重要是在马尾船政督办的问题上,并没有任何的解除该项职务的说明,他那个当初算六品的船政督办职务还挂着,此外还给个“全权处理海外民事、兵事”的钦差之名。
这让他意外之余不免有些惊讶,他忙把孙复找来,毕竟这官场上的事情,孙复才是行家,反反复复把诏书和公文的看了几遍,孙复的表情颇有些凝重的感觉,坐在那里琢磨了好几分钟,才开口说道:“烈风,这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朝廷啊,用了谁都不放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