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二十六日,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麾下新军留守五道岭。
二位总兵与辽东总兵刘肇基,协同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杏山路副将郑一麟诸人,又有辽东守军二万余,驻于杏山堡、大兴堡、东青堡内外周边,与长岭山的靖边军辎兵一起,为入援大军守住后路。
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岭,同样征集大量的民夫军壮挖壕筑墙,依地形地势,仿效长岭山之举。为此,靖边军辎重营,支援了二位总兵不少人才,为他们勘测地形,描绘图纸等。
随后,大量民夫军壮来来往往,在五道岭各处破土动工。明军之举,清军似乎也有察觉到,侦骑不断前来骚扰,双方展开了一场侦察与反侦察战。
明军哨骑回报,奴贼在离五道岭十几里的女儿河北岸,似乎也在大兴土木,似有重大密谋。
由于奴骑充斥河水两岸,明军哨骑难以逼近,也得不到具体情报结果。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后路事定。
当日,蓟辽总督洪承畴,监军张若麒,监军王承恩,随同征虏将军,忠勇伯王斗,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总兵马科,蓟镇总兵白广恩,密云总兵唐通,神机营前营副将符应崇,步骑炮军交加,尽起大军,浩浩荡荡逼向松山。
明军军容极盛,连此时身在松山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内,计有大军十五万众,浩瀚人马,似乎直达天边。(未完待续。。)
>vid/<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40章 群凶云集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明军自杏山进军松山当日,锦州南面乳峰山。// 无弹窗 更新快//
乳峰山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历史上清取得政权后,乳峰山又被命名为罕王殿山。来源于当年努尔哈赤逃难,逃到峰顶一块巨石上连困带累睡着,传闻这块巨石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因为这个原由,后来清政权将这块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
其实应该是憨王殿山,老奴自立称汗王,明人谐音翻译过来,称之为憨王,不知为何成为罕王。或许便如红衣大炮一样,明人可称之为红夷大炮的,杀胡口也变成杀虎口。
乳峰山由无数大小丘陵山岭合成,面朝锦州一面,大多地势平缓。面对松山一面,同样山岭起伏,丘陵不断,不过快到主蜂时,山势略显陡峭,且岭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锐步军,不可行骑军与战车。
此时乳峰山东侧数百米的山脊上,女娲补天处三块险峻的巨石耸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巨石旁,一杆高大的黄龙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站着一个极肥极胖的清国男子,正是清国皇帝皇太极。明人称之为黄台吉,或是洪太,小憨王不等。
此时的皇太极,正对着山下的松山堡处眺望,不知在凝神细想着什么。
大伞旁边,则站着满满的清国王公贵族,各旗旗主。固山额真,贝勒王爷不等。烈日爆晒下,各人汗流浃背,但都不敢稍动。随他们小憨王样子,都往山顶下眺望。
而沿着山脊处,又布满了清国精锐的巴牙喇营军士与葛布什贤战士,密密旌旗猎猎。
凝神良久,皇太极冷然问道:“洪承畴,王斗他们,由杏山进军了吗?”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排众而出,来到皇太极身旁跪下。回答道:“回皇上,正是。”
他说道:“哨骑回报,明国兵威极盛,浩瀚人马。步,骑,炮交加,人数超过十万人。”
“他们终于来了。”
清国皇帝眼中寒光闪动,又转首看向身旁的巨石。
因为老奴之故。清国上下,将乳峰山视为神山,将三块石视为神石。此时皇太极看着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护佑。还是祈求祖宗英灵护佑,在将要与明军的大战中。胜利大捷。
看了巨石良久,皇太极眼神莫名。他淡然道:“回山城,商议应对军务。”
鼓乐声中,皇太极开始摆驾,沿着平缓的山脊山岭,往乳峰山东面奔去。
他说的山城,却是离乳峰山主峰东侧数里的一处原明军堡垒。
那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内平坦,城外则多山崖。站在山城处,北可观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杏各堡,各处墩台,尽收眼底。
乳峰山为锦州城屏障,山城又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势极为重要。不过该城有一个缺陷,若大军从乳峰山北面进攻,则堡垒难守,清人围困锦州多时,该处山城早被清军占去,反作他们盘据要处。
两天前,皇太极领精锐亲军急驰到达锦州时,他巡视锦州、松山各地,便将该城作为自己行营要地。
一路行去,此时的乳峰山己经大变样。
山上山下,原本少树木,多荒草,此时那些树木或荒草,己经全部砍光或是拔除烧光。此举一是增强山上守军的视野,利于于大军防守,二也是防止明军用放火烧山之计。
九边的明军,每年有出塞烧荒的传统,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放火烧山什么,对他们来说很有心得的,若山上荒草不除,他们攻山前放一把火,这天干物燥的,山上的清军要全部成为烤鸡……
除了山岭各处光秃秃的,便是面向南面,如松山堡各处,顺着山岭丘陵,围着主峰各处,挖了数不清的浅沟深沟壕沟,筑了数不胜数的土墙石墙。
这些土墙壕沟,各岭处陡处缓处均有分布,大体是两沟三墙式。
就是一道墙前两道壕沟,每道墙离了不到两百步,便于相互支援。很多石墙土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加黏土砌成各道墙垒,有些石墙,甚至蔓延长达十数里之多。
在清军的苦心经营下,整座乳峰山,己经成为一座战争要塞。放眼望去,旌旗遍布,刁斗传习,人叫马嘶。密密麻麻的帐篷,寨子,似乎铺满整座山脉。
清军占据乳峰山,便占据地利,北据雄山,南俯川原丘陵,有若一头远古巨兽冷冷俯视。他们盘据进入锦州要地,不攻下乳峰山,就休想进入锦州半步。而据雄山,明军若攻此山,怕要撞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
皇太极策马而行,双目漠然,似乎没有丝毫人类感情,他双目扫过乳峰山的南北。
南面,是要塞之地,北面岭下丘陵盘地平缓处,则是屯兵之所。特别沙河沟等地,一直到女儿河边,到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处,更是连绵的军营旗帜。
视线越过,往更东北去,又是石门山,石家岭等山地。
这些山地的东面,小凌河蜿蜒流出,小凌河北岸,就是紫荆山,磨盘山诸山地。此时那些地方,同样驻扎了清国守军,防止明军攻击大凌河堡等要地。
很快的,清国君臣,就来到山城处。
……
该山城不大,东西约长一百多步,南北宽约七十多步,城墙皆以石块垒砌,只城的东面有门。一杆十数丈高的龙旗大旄,在城中迎风猎猎作响。
因为该山城作为清国皇帝的行营之所,所以城内己经装饰一新。
特别原守备大厅,作为皇帝下榻之处,屋内都换上了黄花梨桌椅,地板上更铺着厚厚的精细羊毛地毯,四壁还挂上象征满洲人图腾的五颜六色挂毯,显得富丽堂皇。
皇太极进入行宫后,高居在镶嵌了宝石与黄金的銮座宽椅之上,眼神锐利,仿佛神祗一般,俯视居于下方两边满满的清国各臣们。此次大战,除了索尼等少数巴克什留守盛京外,余者满,蒙,汉各旗大臣,都随皇太极出征,清国境内,可说倾国而来。
看皇帝神情严肃,下面各臣,也依满蒙汉排列,各自身份地位,一一肃立站好。
满洲八旗虽言各旗平等,事实上,各旗地位高低不同。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就是他们身份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至于蒙八旗与汉八旗,在蒙、汉八旗成立之前,他们是八旗满洲各贝勒的属人。
在蒙、汉八旗与八旗满洲分离之后,其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对原八旗满洲旗主、亲王、郡王、贝勒的隶属关系,依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并未因此而稍有变更。
他们的地位,都低于八旗满洲各旗主。
此时在屋内,属八旗体系的二十四旗各旗主,固山额真全部到达。
八旗满洲记有正黄旗旗主、固山额真阿山。
镶黄旗旗主、固山额真拜音图。
正白旗旗主,固山额真多尔衮
镶蓝旗旗主,固山额真济尔哈朗。
镶红旗旗主,固山额真杜度。
镶白旗旗主,固山额真多铎。
正蓝旗旗主,固山额真豪格。
正红旗旗主,固山额真代善。
八旗蒙古有正黄旗固山额真阿代、镶黄旗固山额真**、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镶白旗固山额真苏纳、正蓝旗固山额真吴赖、镶蓝旗固山额真扈什布。
八旗汉军有正黄旗固山额真耿仲明、镶黄旗固山额真马光远、正红旗固山额真孔有德、镶蓝旗固山额真尚可喜、正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镶红旗固山额真刘之源、正蓝旗固山额真祖泽润、镶白旗固山额真吴守进。
没有例外的,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各旗,只都有固山额真没有旗主。
八旗蒙古各旗,更只有阿代、恩格图、布颜代、**四人为蒙古人,余者皆以满洲人出任。
因为王斗影响,八旗汉军比历史上编建得早,所以历史上某些固山额真此时却没有出任。只有刘之源、祖泽润、吴守进三人与历史上相同,不过所隶旗色却不相同。
祖泽润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却是皇太极考虑到祖泽润为祖大寿长子原故。他一直在召降祖大寿,此时更重兵围困锦州城,以其子为汉军旗某一旗固山额真,此为一石数鸟之计。
至于刘之源与吴守进,除去二人屡立战功,也是二人对火器炮战颇为精通的原故。皇太极现在对火器充满兴趣,编建八旗汉军,也是为了对抗王斗的铳炮战阵。
不但如此,屋内除了这些清国各旗旗主,固山额真,还有朝中王公贝勒,朝内治事大臣云集。
如隶属镶白旗的饶余贝勒阿巴泰,镶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之弟,辅国将军巩阿岱、锡翰等,都察院参政张存仁、祖可法、段学孔、盛忠诸人。
又有外藩蒙古各部,如土默特右旗固山额真俄木布楚虎尔,土默特左旗的固山额真善巴,内外喀喇沁、察哈尔、科尔沁左右翼中旗、敖汉、阿禄诸旗王爷贝勒。
甚至还有外扎萨克蒙古(后世外蒙古境内)各旗或部落兵马赶来助战,朝鲜国也遣来一万兵马献媚主子,使得清国此次锦州之战,声势极为浩大。(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41章 前沿
皇太极端坐位上,环视屋内肃立众臣,他首先将目光注视到锦州前线总指挥,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头上:“郑亲王,锦州之事由你主导,布置如何,你为众臣说说吧。// 无弹窗 更新快//(]当然,不是说一个牛录就是二、三百人,而是说每一户出一个壮丁,“丁”按古时的说法,就是16岁到60岁的成年男子。
一般而言,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丁数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视各户男人的生育能力。所以清国每牛录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各兵能力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有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步甲),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
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成年当兵,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在周遭尚武的气氛中,也太丢人了。( ]
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现又与豪格交好——在皇太极授意下。豪格不断拉拢多尔衮的大哥阿济格。
阿济格这人脾气粗暴。打仗厉害,对权术却一窍不通。他一直对弟弟多尔衮取代自己为正白旗旗主不满,豪格不断示好下,他立时投靠了过去,豪格说的言语同样合自己胃口,所以他立时站到豪格这一边。
皇太极看着这两个粗线条之辈,只有叹气,今时不同往日啊,他们若还如此,清国精锐,将在锦州城下毁于一旦。
阿济格不要紧,自己的儿子豪格,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自己的苦心,未来是否会成为一场空?
好在大臣英额尔岱这时出列道:“奴才认为郑亲王说得有理,锦州之战,需得谨慎。明兵甚多甚锐,不可速战,否则万一有失,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为,可环松山而战,步步依山险防御,消耗明军锐气,待其食尽,当可挫其锋锐,在事有功。”
皇太极点头,英俄尔岱向来受他器重,本身也很有才能,特别长于理财和外交,几次出使朝鲜,都获得圆满结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全力对付大明。
此次朝鲜国出兵一万,供应大量的粮秣,也是英俄尔岱努力结果。
因为英俄尔岱的才华,所以皇太极特令英俄尔岱为户部承政,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此时他说的话,也暗合自己稳重之议,他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真是老成历练,当为众卿之表率。”
随后皇太极目光望向正红旗主代善,这个老不死的一直沉默,对代善,皇太极心下是忌惮的。
这个老不死的虽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也有大贝勒之称。
崇德元年,迫于他的威望,自己不得不封其为和硕兄礼亲王,虽多次打压,代善也表示恭顺老实,自居臣僚。不过内心深处,皇太极一直对其放心不下。
他虽然越来越老态龙钟,不过就是一直不死,皇太极内心的戒备,也一直不去,此时他淡淡道:“和硕兄礼亲王也说说,明军到后,这仗要怎么打。”
代善咳嗽一声,温言说道:“郑亲王军略布置没有问题,我八旗大军一居乳峰山,一居黄土岭,一居毛家沟,就象几把大钳子,狠狠夹住明军前往锦州的道路,阻止他们救援。”
“各山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军战力锐气。又有白庙堡大军,将来待明军气丧,就可以渡过女儿何,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我八旗军长于野战,到时明军气丧会战,就能一鼓而胜,奠定皇上万世不表的基业。”
皇太极点头,不置可否,最后用复杂的眼神看向多尔衮。
这个原来的睿亲王,经自己几次打压,将其由亲王降为郡王,又寻到他弟弟多铎的错,将其由豫亲王降为贝勒,目前看来,他们老实不少,也屡次上奏提出自己的作战设想方略。
他说道:“睿郡王也说说吧。”
多尔衮恭敬道:“是,皇上。”
他说道:“奴才赞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见,明军势大,又兵威正锐,先避其锋芒,用山险工事耗其锐气是正举。他们数十万大军。这粮草一天需要多少?若长期相持。怕明国之内非议立起,待其气丧食尽,大清兵就有可趁之机。我国虽然粮草供应也难。不过上下一心,比起明国来说,我师优势就多了不少。”
多铎奇怪地看了哥哥一眼。最近多尔衮活跃不少,对皇太极也表现恭敬。多铎猜不透多尔衮内心想法,不过他向以多尔衮马首是瞻,此时连连出声附合。
只有阿济格哼了一声,冷冷地看了多尔衮与多铎一眼,对这两个弟弟,他一点好感也没有。
随后各臣纷纷赞同,都言明兵甚多,如若速决。恐怕力有不及,采用环松山而营,以待食尽的战术不错。
皇太极淡然听着。心中己有定议。这时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匆匆进来,言明人大军己到。正源源不断汇于松山堡旁。
屋内骚动起来,皇太极冷哼一声,眼中射出寒光:“明军终于到了吗?各位臣工,都随朕去看看!”
……
众人急急来到山城之上,该地山城选址极为适当,站在城墙上,松杏各处,一览无余。
烈日下,腾腾热气上涌,让视线似乎有点变得扭曲,众人举目往南看去,就见一片人海,正缓缓移动而来。
明军尚红,松山附近,也是低矮山岭丘陵起伏,所以这片红色的人海移动时,在阳光的照耀下,便如波光鳞鳞的湖泊与海洋,一浪一浪的涌动。
自皇太极下,众人无不吸了一口冷气,人言此次明军兵威极盛,听着还不感觉如何,此时亲见,才发觉事实如此。此次的明军,确实与往年不一样,并不只是哨骑与济尔哈朗等人随口乱说。
连狂傲的豪格与阿济格也是哑口无言,看得有些目瞪口呆,随后又咬牙切齿,脸上神情狰狞。
在这片人海前,是密密奔腾的哨骑与夜不收,他们吸引了山城众人一会注意,随后又将目光放到他们大阵上。
看得出,明军是齐头并进,结阵而来,他们由无数的大小阵列合成,骑兵在前,步军在后,都随行军鼓点有节奏移动。放眼望去,无尽的红甲,无穷的长枪火铳,旌旗密密,真是大军如海,似要要达天边尽头。
他们越移越近,沉重的马蹄声,脚步声,似乎山城上的人都可以听到,震撼着众人心灵。
忽然皇太极目光一凝,就见一片晃动的海洋旗号中,几面载于大车上的大纛旗分外醒目,有如鹤立鸡群一般。
他手一伸,一根千里镜放在他的手中,没错,就是千里镜。当年孔有德投敌,军中有几根佛郎机人使用的千里镜,被他作为宝贝献给清国皇帝。
拿到千里镜后,皇太极认为此为军国利器,也派工匠仿制,并从大明境内秘密收罗。不过技术人才有限,大明也极力控制,所以打制收罗不多,有限的一些千里镜,都作为珍贵器物,赏赐给旗中得宠的旗主王公们。
此时皇太极持镜眺望,他们中有千里镜的,也有样学样,都往明军阵地看去。
皇太极看得清楚,明军中,有四杆巨大并列的大纛旗,其中一杆略矮,余者一样巨大。
这些大纛旗,都载于大车之上,用健马拉之。大纛旗后,是众多的大鼓车,此时鼓手正在敲击,然后众军随着震人心魂的鼓点前进,怪不得此次明军军阵特别不同,原来有这些大纛车与鼓车之功。
皇太极更死死看在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上,便不说得到的情报,就是从自己第一感觉上,也知道这便是王斗的帅旗。
王斗此人每每出人意表,他的大纛旗一出,便给人激情似火的感觉,就如他的靖边军一样与众不同。
皇太极双目锐利,此人,便是自己锦州之战的最大敌人!
不但皇太极,山城上有千里镜之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注视在王斗的大纛旗之上,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
良久,皇太极叹道:“此次明军确是势大,与往日不同!”
他心中复杂,崇德四年起,明国便大举练兵,果然兵马战力显著提高,相对之下,己方的清国,却没有这个财力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来要入主中原,任重而道远。
济尔哈朗,阿巴泰,代善诸人也神情严肃,说道:“人言洪承畴善于用兵,观其军阵行列,信然如此。加之有明国忠勇伯王斗在,锦州之战,我大清国不容乐观,将士需有必死之心,方能得胜!”
……
当日,明军到达松山,与松山守将官兵,还有先前支援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汇合,随后大军扎营。
松山堡的地形,是处于低洼地带,本来松山堡东面十里的黄土岭,还有东南几里远的松山山地,都是大军良好的扎营地带。
不过这几处现在都被清军战据,他们深营密寨,相互间形成密切声援。吴三桂等人尝试攻击,都难以攻下,反而折损一些兵马,便按兵不动,扎营松山堡外,静待大军来临。
此时大军汇合,依洪承畴在杏山时的方略布局,此时清人布置实际,明军步骑在松山堡与乳峰山之间,还有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扎营,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的布局。
明军扎营后,阵营威雄,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极叹服不己,洪承畴阵营严整,确是治兵有方。他们的布置,毫无漏洞可言,整个防守部署严整,十分细密。
此次明军集师而来,确是大清国劲敌!
大军扎营,此时己是午后申时,大明各官将顾不得休息,冒着烈日,在护卫环护下,前往乳峰山诸地近前,窥探清人布置。
王斗手持千里镜眺望,看着乳峰山等地,良久,心中暗赞,八旗军自老奴起,行军打猎,冬则立栅,夏则掘壕,对挖掘壕沟可说极有心得。此次的锦州之战,更将他们的挖壕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虽靖边军夜不收有情报传来,不过亲眼所见清军挖的壕沟,王斗还是叹服。
他们的壕沟,壕上有桩,桩上有绳,绳上有铃,铃边有犬,条条防线布置得十分严密。怪不得祖大寿被困锦州后,接连突击多次,都冲不出清军挖掘的壕沟防线。
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也不过比这好一点罢了。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42章 黄土岭之战(上)
1...225226227228229...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