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随后天使喝道:“宣府镇东路参将王斗接旨”
王斗越众而出,沉稳地道:“臣,王斗接旨”
天使似手对王斗很注意,对王斗看了又看,又展开另一个圣旨宣读
王斗跪在地上听着,越听越是心头震撼,皇帝的赏赐之厚,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赐军号,营号,挂“征虏将军”印就不说了,加封伯爵的爵位可不得了
话说从周代时,中国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后世的西方贵族制不过按古中国爵位翻译过来罢只因为西人强盛,所以世人反对西方爵位制为了解
五等爵位千年不变,到了明朝时,只留公、侯、伯三等,革除子、男二爵,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不要说还给铁券,这是世袭封爵,并非流爵,难得的荣耀
相反擢自己为宣府镇团练总兵官倒不算什么,此时大明各镇总兵众多,便如辽东镇,就有宁远团练总兵官,辽东总兵,辽东前锋总兵,锦州总兵等等
不说王斗心头恍惚,场中各人也是呆住,猛如虎,张应元,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等人虽然嫉妒,还是为王斗感到高兴
贺人龙神情非常复杂,刘与左良玉等人,铁青着脸,心头又是惶恐,又是嫉恨不公平啊,听圣旨,他们最多赏点银两布匹,而这巧运匹夫,就封伯了,天地良心,真的不公啊
宋一鹤,万元吉,张克俭等文官也看着王斗,脸上神情羡慕之极,场下的舜乡军将士,是欣喜若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斗接过圣旨,交给过来的谢一科等人,又有诰券铁券,诰券又称丹书,这便是丹书铁券的由来
还赐下蟒袍玉带,那蟒服上有五爪龙纹,与皇帝所穿龙衰服极为相似能获蟒服,可谓极大荣宠,杨铜昌、薛国观等人,便有获过蟒服赏赐皇帝此举,代表王斗在其心中地位,己经与杨嗣昌等人持平
又有都督官服腰牌等,这腰牌为象牙精玉所制,最高等的仁字号,上有独龙蟠云之饰,向为公、侯、伯、都督等佩用
当年身为千户时,王斗曾想什么时候能搞一块仁字号腰牌,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
在崇祯帝封王斗为忠勇伯,挂“征虏将军”印不久,此事就在整个北国传得沸沸扬扬,特别京师内外的茶楼酒肆,多天爆满,布满了议论此事的人
京城中事,向来就是四面透风,就算官府有何事要保密,不久也会从各种渠道传得街知巷闻,根本谈不上秘密二字所以王斗封伯挂印消息,以飞快的度,向四面八方传递开去
崇祯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宣府镇城,东北郊演武场
宣府镇号称“九镇之首”,素有“九边冲要数宣府”之说,镇城教场也非常出名,明时徐渭有歌:“宣府教场天下闻,个个峰峦尖入云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剑戟拥将军”
教场阅兵台建在半山腰上,背靠莽莽群山,下可俯视平整广阔的教场重地,远可眺望浩大气派的宣府镇城,可谓占尽地势之利虽然镇城南关不远外还有一个演武场,不过那种小场地,却没有多少镇城官将愿意前去操演
此时阅兵台上,站满了顶盔披甲的各式将官,皆是全神贯注观看下方军士操演教场上口号震天,大队大队的长枪手或在练习列队行进,列阵刺杀之术或是大群鸟铳兵不停的训练射击,硝烟弥漫,铳声震耳
看着下方操练的军士,杨国柱脸上露出欣慰又感慨的神情,从崇祯十二年酝酿开始,一直到现在,自己的一万军终于操练出来了
为了这只军队,自己付出多少心血?不但所获钱粮全部投入,每日出“镇朔府”,便是直奔教场,甚至有时吃住都在教场上,军中的衣食住行,所耗精力真是难以数说,所幸军队终于练出了
这只军队,完全仿效王斗舜乡军,入伍的皆是良善青壮,每人,都分有部分田地,五年后还可退役分得全部五十亩田地,伤残者抚恤终身将士所用甲胄,兵器,所有鸟铳,皆是自己出钱精工打制种种花费使他当年分到的大量白银财帛,全部砸到这只军队上
为免华而不实,久经战阵的杨国柱还以战练兵,让这只军队分批剿匪见血,甚至还出塞几次,与蒙古游骑交战,最大程度的锻炼战力,如此终于军成
杨国柱将军分成三营皆步卒,军中设有镇抚,抚慰诸官,内以血战老军任甲长,队官,把总千总,将官等加上正兵营,麾下战兵计一万五千人
不但如此正兵营多为百战老军,由于分得大量马骡,这五千老军一色马军,虽各人军纪没有军那么肃严,但战力却不用说
望着下方教场,不但杨国柱欣喜,身旁诸将皆是眉眼耸动,心花怒放,强军练成,没人不喜
杨国柱中军亲将郭英贤裂着大嘴,大声欢笑:“***,这些兵蛋子总算操出来了……看着还行,就是花费大了点……”
郭英贤此言一开,身旁众将都是七嘴八舌道:“对啊,花费确是大,马军不说,光这些兵的军饷,一年实打实就要十几万两银子,还有鸟铳火药,铅子一打,就是钱啊”
“是啊,子药太贵了……”
杨国柱的军当然不能如王斗那样不给军饷,暂时也没什么杀敌所获,都是每月实打实给饷
为避免军官吃空饷,喝兵血,杨国柱还按照戚家军作风,将军饷分到每个小兵手上,由自己亲自发放,虽有些将官暗中不满,不过杨国柱坚持下来效果是明显的,这些军兵精粮足,士气非常高昂
一万五千人的军饷是一个大花费,还有许多,如鸟铳兵的火药弹丸等……杨国柱也私设火药厂,专门制作火药
王斗的方法是来自后世的集硝法,简单又便宜,而杨国柱,只能按照此时大明的火药生产方法来
此时的火药制作昂贵,提硝之时,需要加入大量的灰水、明胶、鸡蛋清、萝卜等物,才能吸附与去除内中的杂质,花费不少
这也是当时许多军头不愿意使用火器的原因,质量有问题不提,还需连续不断的投入,哪如随便召来一些兵,给把腰刀长矛的,省时省力而且这样来兵快,造成的声势大,别人听说你有几十万大军,一下就吓倒了,就算不能打,吓唬人也可以吓倒一大批
便如左良玉,后来号称百万大军,其实内中可战之军不过两、三万,但朝廷就是依以为重,任其跋扈无礼也无可奈何
各将议论纷纷,皆叹养军不易,镇内给的粮饷就这么多,维持一万五千人的兵马太难了,不知怎地,话题忽然转到王斗头上去:
“唉,也不知王将军怎么练兵的,他军中一半的鸟铳兵,他的火药哪来的?”
“他的军队不用给饷,节省花费不少,可能钱都用在火药研习上”
“他的鸟铳百步可破重甲,我们的鸟铳远远不如,应该是子药问题,大帅,能否向东路购买一批铳弹?”
“总镇早有这个想法,不过王将军领兵在外,东路那些人可不能作主……”
听到各将七嘴八舌的提到王斗,杨国柱心中复杂,他的军中,一样使用定装纸筒弹药,然威力远远不能与舜乡军使用的鸟铳相比,应该是子药问题
提到王斗,郭英贤叫道:“我这老弟,现在可大出风头了,听说他领军南下,在洛阳打得闯贼十几万大军狗一样奔逃,我这小兄弟,真不简单哪”
提起这个话题,众将官又是好一阵兴奋的议论,都言王斗回来,肯定会封赏了,成为都督府大员
杨国柱忽然有些疲惫,正想进后面的校楼休息一下,忽见一亲卫匆匆奔来,言教场外有京师公馆子弟向大帅禀报重要情报
杨国柱让亲卫去将人领进来,心中疑惑:“是什么事,如此着急?”
那公馆人员却是杨国柱在京师所设,专门汇报京师各种动态消息传递比邸报还快,有若塘报,当时各督抚总兵皆是如此
很快那公馆子弟进来,向杨国柱禀报,他是杨国柱心腹家丁,阅兵台中诸官将也皆是杨国柱麾下大将事无不可对人言
杨国柱开始还神情平静,越听越是动容,又仔细询问那家丁,最后呆立良久,赏了家丁几两银子让他下去休息
阅兵台己是炸开了锅,众将七嘴八舌:“王斗襄阳大捷,斩杀献贼,皇上特旨嘉奖,挂印封伯,还赐军号营号?”
“封伯,这恩赏太重了,大帅身为镇朔将军还没有封伯呢”
“是啊大帅身为荣禄大夫,左都督,王斗同样如此,世官上己是平级”
“不然,王斗挂征虏将军印,任宣府镇团练总兵官驻节东路,仍然要受大帅节制大帅军务尊”
“大帅军贵,王斗位尊封伯后,他现在算是勋贵了”
“确实,朝廷尚爵,凡官员拜揖,一品官见公侯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侯伯驸马居左荅礼便可,王斗现在地位尊荣”
“斩杀献贼,这是惊世奇功,皇上最恨献贼,王斗封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众将只是争论,很多人神情异样,王斗升左都督,封伯爵,军力又众,宣府镇出现两大强势总兵,二虎可否相安无事,处之泰然呢?
当然,他们中多人,曾与王斗并肩杀敌,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这话不好说出口,只不过这心思,很多人脸上都可以看出来
杨国柱也是神情复杂,看着东路方向久久出神:“王斗他……封伯了”
只有郭英贤没心没肺,没那么多想法,只是吸着冷气:“这小子,封伯了?”
他忽然想起一事,裂开大嘴直笑:“张国威那小子,仗着有张总督的撑腰,与纪巡抚斗来斗去,等纪巡抚女婿回来,有乐子看了”
提起这事,台上各将均露出兴灾乐祸的神情
宣大总督张福臻到任后,官上任三把火,不料各镇暮气重重,各样地头蛇的阳奉阴违让张军门疲于奔命,结果一事无成
看在王斗面上,各方都给面子,威望大增的纪巡抚劳劳把住宣府镇,不让张福臻的触角伸进来张军门雄心壮志,正想大干一场,以报圣恩,纪世维的态度,让张福臻极为不满
正好宣府镇都指挥使,“佥书官”,宣府镇地头蛇之一,副总兵张国威投靠,张福臻大喜,不免对其另眼相看,人力物力,各方面大力支持,以为千金买骨之效
有了宣大总督的支持,张国威不断给纪巡抚下绊子,给脸色,将自己对王斗的怒气,一骨脑的发泄到纪世维头上
当然,他或许被王斗的军力实力吓倒,虽王斗不在,也不敢对东路怎么样不过下面的人不争气,或是领会错了张都指挥使的意思,又垂涎东路的富足,麾下一个千总,竟领着自己部下人马,假抢贼匪,纵兵劫掠保安州附近一个屯堡
事情的发展很有戏剧性,还没出动保安州舜乡军正规军,该千总便被当地守屯的屯丁打得溃败
这下捅破马蜂窝了,不但东路兵备马国玺大怒,宣府镇巡抚纪世维大怒,东路的舜乡军是大怒,数千大军集结,就要进镇城讨个公道一时宣镇气氛紧张
假抢贼匪,纵兵劫掠,这种事情,不管闹到哪儿,张国威等人都没有道理,何况道理往往在强权这边?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
.网 宣大总督张福臻闻听消息时,也是惊怒交加,这张国威麾下都是些什么人?那王斗自己还打算大力拉拢,你部下去他辖下打劫?别说你还是官兵
他立时从阳和赶到宣府镇,大张旗鼓调查此事,最后的结果,所有乱军全部处斩,该千总处斩,虽然他是张国威的亲侄张国威对此事确不知情,然御下不严,罚俸三年,赔偿屯堡损失
纪巡抚扳回一局,女婿不在,也不打算穷追猛打,安抚舜乡军各人,这样事情才算过去
张军门在此事上丢了脸面,对张国威的支持力度大减,对自己就任总督来毫无所为,有些心灰意懒
不过私下里,众人仍觉事情没有完全过去,王斗领军在外,谁知道他回来会有什么反应?
人人都知道,王斗除治民仁厚,还护短,心狠手辣,这事情可没那么容易落下
所以郭英贤提起此事时,各将均兴灾乐祸,他们对张国威并无好感,只不过大帅一心练兵,在镇城保持中立罢了
看众人兴灾乐祸,杨国柱咳嗽一声,说道:“好了,这些事不是我们管的,我们只管操练军马,为国杀贼便是”
他雄心奋起,有这一万五千大军,世事,大有可为
……
“王将军封伯了?”
此时身在遵化与玉田的东协总兵官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也很快得到消息
崇祯十二年那场战事后,二人都升为右都督,私下还分得大量骡马银两战后,曹变蛟留屯遵化,王廷臣驻守玉田二人效仿舜乡军,各编练了一营的军,具体做法,与杨国柱大同小异
得知王斗封伯,二人心情复杂遵化与玉田离得不远,二人很快找个时机相聚,皆是叹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游击将军,现在己经官居极品成为勋贵了
不过二人与王斗交好,虽是心下复杂,还是为王斗感到高兴
“王斗封伯了?”
大同镇总兵官王朴,保定总兵虎大威,还有辽东镇的各个总兵纷纷得到消息各人心下不知是何滋味封伯啊在大明朝,武将升为右都督,左都督,官居极品,都相对容易,然而想封伯封候,谈何容易?
浅浅的一层膜,有若一道天堑将大明多少都督挡在外面
……
崇祯十四年三月盛京,崇政殿
后金攻陷沈阳后,便在该处大兴土木,修建皇宫,到清崇德元年止,皇宫落成大致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将皇宫分为东、中、西三路
崇政殿为皇太极平日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等建筑在王斗封伯消息传到前,他正召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诸多大臣殿中商议锦州之事
此时的清国,在两征朝鲜,结“君臣之盟”后,朝鲜事己定,加上西面蒙古各部臣服,北面也统一杂胡各部,可专注于南面的明朝,对雄心勃勃的皇太极来说,夺取锦州只是南下第一步
他认为,他要占辽西,夺山海关,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破关宁锦防线,突破口就在咽喉要道锦州为达这个战略,他分几步走,首先,屯兵义州,解决后勤粮秣其次,效仿大凌河之技,围困锦州,以为围点打援之用
锦州的重要,他看得出来,明廷当然也看得出来,肯定会遣重兵援助,这正中皇太极下怀明军劳师远众,军马疲惫,而清兵以逸待劳,加上锦州各地旷野甚多,八旗骑兵有优势,可以乘机歼灭明军
为达这个目的,早在明崇祯十二年,皇太极就令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修筑辽河至锦州的大路,次年,路成,多尔衮开始屯田义州,逐步包围锦州初,锦州围困不力,皇太极怒,将多尔衮降为郡王,以济尔哈朗代
济尔哈朗到达后,沿锦州城四面布营,挖掘长壕,到上个月来,锦州声援断绝,初步战略成功清廷己得报,明廷议重兵援助,若能在城下消灭所有明人援军,可达全部战略
当然,皇太极锦州战略,不是所有八旗大臣都赞同的,一些满蒙重臣就道:“辽西那些个地方,都是些重城军堡,边上除了穷军户就是荒地,荒地我大清国也多啊,打下来得不偿失,不若入关,多掠财帛才是”
这些人中,有几乎所有的八旗蒙古旗主,他们对攻打坚城最不感兴趣,多掠人口财帛才是各人爱好所在,甚至两黄旗的旗主拜音图、阿山也多有异议
此时大殿议事,一些满蒙旗主又老话重提,不过许多汉臣倒认为皇太极高瞻远瞩,力挺锦州围困战略
此时大殿中有都察院参政张存仁、祖可法、段学孔、盛忠等人,他们皆是大凌河之战后降清的汉将,与孔有德、尚可喜、石廷柱、马光远诸人一样,他们都为原来大明武将,此时还没有文官降清
归降后,他们受到礼遇,个个对皇太极感激涕零,不断建言献策
此时参政,原大明副总兵张存仁出列,他说道:“臣观今日情势,皇上围困锦州之计,实出万全然掠地易以得利,而围城难以见功,必须旷日持久,愿皇上鼓励三军之气,坚持围困之策,远不过一岁,近不过数月,自有可乘机会伏愿皇上以屯种为本,而令蒙古,为间谍之计,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术也”
参政盛忠同样出列,赞同张存仁的意见,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言,持久围困的同时,可辅以攻心之策,以使锦州,松山各城守将动摇,内应降清
见汉臣纷纷出言,皇上意许点头,镶黄旗固山额真拜音图之弟时任辅国将军的巩阿岱不满,这些个三姓家奴,得皇上器重倒在自己人等面前抖起来了
他出列,指着张存仁冷笑:“你个南蛮子,懂得什么叫打仗?我满洲勇士能征善战,懂得还没你多吗?你等这么厉害的话怎的投靠我大清了?”
此言一出,殿中各人色变,皇太极也不满的皱了皱眉
张存仁脸皮不动,说道:“良禽择木而栖,正因为南朝**文的无谋,武的无勇,所以我等弃暗投明,报效大清”
他向皇太极叩头:“微臣一片公心,除了皇上,我等什么都不怕,有什么看法一定如实上奏”
参政盛忠同样道:“我大清勇士,攻城破敌斩将夺旗实不乏人然为皇上建言献策,谋划方略,却我等所长”
皇太极高居在龙椅上,冷冷地看着下方争斗,比起两年前,他又痴肥了不少
其实他最近身体有恙饮食并不多,然后却是一路胖下去后世分析皇太极有可能是内分泌失调,便如一些胖者便是喝水也会长胖
此时他一摆手:“锦州之略,朕意己决,你等需尽心戮力,以图国家大计今后,诸臣工不得再争议此事,违者,重惩”
见皇太极定下调子,殿内无论满蒙汉各臣皆是跪下叩头:“奴才臣等遵旨”
此时的清国各臣,虽然内斗,然大体团结,并无太多门户之见,这便是兴国家的优胜之处
君臣一心后,接下来,便是专心锦州之事了
又议了前线一些事务,皇太极正要退朝,忽然他得到消息:“王斗封伯了?”
殿中各臣,无论满蒙汉,皆是哗然
王斗,清国上下人等,无不深恨之,因为王斗,数年前清国那次南掠,损失惨重不算那些杂胡跟役,光满蒙旗丁,伤亡就有万余人,自万历年满洲崛起,损失从未有过如此之大者
虽然不是没有收获,崇祯十一年那场战事,清兵从关内掳走百姓二十五万,银两财帛不计其数,重补足了各旗损失的丁口,余下的人口,还大大充实了清国急需的丁口人力
总体而言,此战后,满蒙各旗战力下降不少,因为各旗中许多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死了,伤者也不能再战虽各旗主大力提拔进勇士,然短短几年内,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不是那么容易补齐的
因为设立八旗汉军,大力发展火器,清国明面战力与往常持平,或略有上升,不过这种上升,是许多满蒙旗主不愿看到的,汉臣势力崛起,也让各旗主心怀戒备
王斗的消息,是清国谍报机构“蛮子城”传来的,清国用间向来无孔不入,细作或扮民间各人,或在大明担任武职,或重金拉拢各处要员,除了宣府镇东路,大明各处要点细节,在清国的眼中,便如透明一般
“蛮子城”甚至连崇祯皇帝下手喻给杨嗣昌,令王斗班师援锦的消息都打探出来
皇太极冷笑道:“擢总兵,赐军号营号,封伯挂印,如此重赏,那王斗还真是南朝皇帝心中宝贝,你等说说,杨嗣昌会放人吗?”
殿内各臣面面相觑,他们又不是杨嗣昌肚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杨嗣昌放不放人?
还是饶余贝勒阿巴泰出列:“听闻杨嗣昌病重,南人文武间,武人间,都相斗剧烈再则王斗立下奇功,余将定是不平,依奴才之见,为免各将相斗,那督师杨嗣昌定会放人”
皇太极嗯了一声:“蛮子城细作传来,许多明将效仿王斗练军,如杨国柱,虎大威,曹变蛟诸人,营中多火器,若他们来援,加之王斗,我大清如何应对?”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03章 定让王斗好看
此时八旗满洲正白旗主多尔衮,镶蓝旗主济尔哈朗身在锦州附近,殿中有八旗满洲镶红旗旗主杜度,镶白旗旗主多铎,正蓝旗旗主豪格等人,由于儿子岳托死,由老代善代辖正红旗,岳托儿子洛洛欢也在场
还有两黄旗旗主,一些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各旗主,清国一些重臣等
数年前那场战事,事后各人也深深研究过,总结经验教训
对杨国柱,虎大威,曹变蛟等人,殿内各人不以为意,对王斗,则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看法
杜度对当时王斗军中猛烈的炮火仍然心有余悸,他说道:“王斗部铳炮确实厉害,我大清精骑不是冲不开,而是折损太大,得不偿失依奴才之见,他们的短处在骑军,我等可以先集中游骑,捕杀他们军中斥候,先期遮断战场,使他们无法收集情报”
“再次,王斗军每次作战,都使用友军骑兵配合,缺陷颇大若交战,我等可先攻两翼,将他们一口口吃掉,灭其两翼骑军,甚至将其趋赶逼向王斗本部,使其溃败”
镶白旗旗主多铎不同意,他说道:“捕杀他们斥候可以,不过说到骑兵,现在王斗军中可不少,依情报所得,不会少于五千骑,他们可不再需要友军精骑配合”
杜度道:“就算五千,我八旗铁骑以骑射起家,精骑何止数万,还怕他区区五千骑兵?那些骑兵没有铳炮,我八旗勇士,没有打不过他们的道理再说了,王斗若来援锦州,哪有不与友军配合的?到时专打与王斗配合的明将,看谁还敢待在他的身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