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太子
作者:九天枫
 五代纷乱,十国犹残延。
 攻唐灭汉,伐蜀定幽燕。
 始皇遗愿,华夏长万年。
 无意间来到这个乱世,成为赵匡胤的长子,一个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名字,带着秦始皇的遗愿,如何慢慢崛起,南征北讨,一统天下,成为大宋的第一太子。
 且看赵匡胤的长子赵旭如何打造一个一个千秋万代的大宋江山。
大宋第一太子 大宋的官职品级
 大宋的官职承袭了后周的制度,但是把禁军的都检点给取消了。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正六品:
 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勋:骁骑尉
 从六品: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勋:飞骑尉
 正七品: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
 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勋:云骑尉
 从七品:
 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
 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勋:武骑尉
 正八品:
 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从八品:
 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
 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
 正九品:
 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从九品:
 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大宋第一太子 禁军的相关资料
 (来自网上搜集)
 禁军名称:
 属骑军的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金枪班、东西班(包括弩手直、龙旗直、招箭班和茶酒班)、钧容直(军乐队)、外殿直,以及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直等班直。
 属步军的有“御龙直,御龙骨朵子直、御龙弓箭直和御龙弩直。”从诸班直番号名称也多少能得知其质,是皇帝的亲卫军、仪仗队,兼有侍侯皇帝的质。
 殿前司诸班直的人数,大约在一、二千人左右。
 诸班直的将校有都指挥使、四直都虞侯、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其下,骑军有都知、副都知、押班;
 步军有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侯等。
 殿前司除诸班直外,骑军还有捧日等、步军也有天武等多种番号的禁军。而侍卫马军司有龙卫等,步军司有神卫等,各有数十种军号的禁军;
 而且各地的厢军(地方军队)也都隶属马、步二司。
 禁军分为上军、中军、下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宋太宗改的四支禁军番号)四军为上军,习称为“上四军”,是禁军中最锐的部队,主要驻防于京城,只有很少量驻于临近州县。
 禁军的编制: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七月下旬,进行一次“阅诸军转员,凡三日而毕”。
 当日主要禁军的编制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上四军,各分为左右厢,每厢各设三军,每军五指挥;
 殿前司的神勇、宣武、骁骑,各分为上军和下军,每军十指挥
 ;宁朔和骁胜军,各有十指挥;虎翼左军和右军,各有五军,每军十指挥;
 马军司的云骑和武骑军,各有十指挥;
 步军司的虎翼军也分为左军和右军,也各有五军,每军也是十指挥。共计四百二十指挥,共中马军一百二十指挥,步军三百指挥。
 “指挥”也称“营”,是军队的基层单位,虽然第一指挥(营)通制是步军五在人,马军四百人,实际常少于此数,有时只有三百或二百五十人。按
 前一数字计算,以上诸军约近二十万人。其中约有二十一指挥的马军驻营地在开封府的属县和外州,约有六千至八千多人,其余十五万至十九万多驻营地在京城及城门外近郊,约占当时全国禁军总数四十三万多人的三分之一以上至二分之一之间,大体上反映了北宋前期末叶驻京禁军的基本情况,也接近于宋初将禁军一半驻京、一半驻外地的比例。 
大宋第一太子 周世宗郭荣
 其实周世宗,柴荣这个名字只是后人这样称呼他的,他是姓柴,可是从郭威娘家侄子变成了郭威的义子,他就改姓郭了,在郭家的族谱上写的就是郭荣。
 如果他不姓郭,郭威会把皇位传给他吗?自己的儿子在政变中全死了,不然也轮不到柴荣当皇帝。
 其实郭威还有女婿和外甥李重进,郭威没有把皇位传给他们,那是因为他们不姓郭,把皇位传给不姓郭的人,郭威死后还有姓郭的什么事情。
 所以只有传给养子郭荣了。当时他应该叫郭荣。 
大宋第一太子 关于里面的一些历史问题
 有人对我说里面有一些历史错误,我真得很感谢他,说明他看了这本书。
 我想说的是,为了书的结构,特意对其中一些东西做了修改,例如张永德一出场就是都点检了,其实他是在957年的时候才担任的都检点,此时柴荣才刚刚任命赵匡胤为都指挥使。
 还有副都虞侯本就没有记载有这个官职,副都指挥使是有的,这样写只是为了情节的需要,但是不会太大的改动。
 谢谢! 
大宋第一太子 关于书中一些历史的问题
 有人对我说里面有一些历史错误,我真得很感谢他,说明他看了这本书。
 我想说的是,为了书的结构,特意对其中一些东西做了修改,例如张永德一出场就是都点检了,其实他是在957年的时候才担任的都检点,此时柴荣才刚刚任命赵匡胤为都指挥使。
 还有副都虞侯本就没有记载有这个官职,副都指挥使是有的,这样写只是为了情节的需要,但是不会太大的改动。
 还有就是后面的后周世宗三征南唐,本来是柴荣三次亲征,我准比写成一次,不可能和历史一模一样,只是小说而已,总有一些虚构,希望理解
 谢谢! 
大宋第一太子 第一章 赵匡胤是我爹?
 “恩”
 龙醒了过来,还没有等完全睁开眼睛,就要去拿自己身旁的宝剑。
 可是身旁的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宝剑一向是不离身的。
 这时候龙睁开了眼睛,茫然的看着四周。
 “这是什么地方?”
 龙疑惑不解道。
 随即他发现它自己躺在了一张糙的床上,周围是个帐篷,外面不时传来阵阵的马蹄声。
 帐篷里里面挂着的是弓箭,还有一套铠甲,看来这里是一个行军时候的帐篷。
 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这里呢?我不是被炸死了了吗?
 这时候一个全身穿着的人走了过来,看到坐在床上的龙声音中充满了欣喜:
 “小将军,你醒了,我去告诉老将军去。”龙还没有来得及问她什么,他的身影就消失在了门口。
 “小将军?叫我小将军难道我没有死,我回到古代了?我记得我引爆了炸弹的?”龙满脑袋都是问号。
 他的思绪回到了很远很远……
 他的名字叫作龙,没有姓或者说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
 他从小就跟着一个老道在山里长大,从记事的时候老道就叫他龙。
 童年的他是十分的悲催的,从五岁开始,每天早上要扎马步两个时辰,完不成就要受到藤条的亲密接触。
 想一想一个五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受到了呢?所以每次都被打得遍体鳞伤,老道对他是丝毫的不手下留情。
 每天他都会以泪洗面,这时候老道就会过来说:
 “记住男子汉大丈夫,可以悲伤,但是千万不能流泪,流泪是懦夫的表现。”
 从那时候起,他就没有再掉过一滴泪!可是有时候他会发现老道在喝醉的时候一个人会偷偷地流泪。
 知道多年以后龙才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就这样每天他都会扎两个小时的马步,每次挨打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一直到龙七岁的时候才停止。
 七岁开始,他每天早上要在山里跑上十里地,每次都是累的不能动弹,浑身疼痛。
 但是看到老道那面无表情的面容,小小年纪的龙咬牙坚持下来了。这还不算每天他还必须完成老道交代的任务。
 还要学习一些文学、历史、音乐甚至外语方面的知识。
 就在这时候老道交给他一种无名的心法,让他在跑完十里之后练习。
 起初没有什么,后来他渐渐的感觉到体内有一股热流,起初还只是在丹田处,后来渐渐的就蔓延到了全身。
 从此十里的快跑已经不是他的障碍了,老道此时也是对他很满意,当夜老道高兴的喝了整整一坛酒。
 山上有好多酒,每次都有人专门送来,龙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晚小小年纪的龙也第一次喝了酒,醉的不省人事。
 半夜他醒来的时候,老道正坐在他的身旁,不停的抚着他的脸。
 随后的三年,老道不断的交给龙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使龙可以轻易的对付山中的野兽。
 多年之后,他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杀人招式。
 在他十一岁那年,老道死了,在临终之前老道紧紧的握住龙的手,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眼中却是充满了慈爱。
 记得那时候来了好多穿军装的人,还有还多的直升机停在了山中,将老道的遗体抬上了飞机。
 其中有几个肩膀上扛着闪亮将星的人,在老道的遗体旁,泪流满面,嘴里不停地呼喊着爸爸。
 老道被火化之后,葬在了一个叫做八宝山的地方,据说那里是有过功和大贡献的人,逝世后才能葬的地方。
 随后龙,被安排到一个秘密基地,去训练,这是老道生前的遗愿,他和龙提过。
 进入这个基地才知道,这个基地的创始人就是老道,这里培养的人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他也知道了老道一直在山中的原因。
 也就是处理一些常人无法处理的事件的特殊机构,也是一个军事机构,龙也就是成了其中的一员。
 年轻的龙,迅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弱冠之年执掌该机构,无人不服。
 丧命在他手上的外国间谍他也说不清有多少。
 一次一个外国霸权国家的总统,要提出一项发对我国的议案的时候,龙出手了。
 一人一剑,晚上进入戒备森严的总统府,将熟睡中的总统从床上拖死狗一般的拉了下来。
 将该总统的内裤套在了他的头上,然后扬长而去,据说该总统至今睡觉都不敢穿内裤。
 再有一次,一个境外的恐怖势力,妄想在我国某地搞恐怖袭击,龙再次展现了他的龙威。
 一袭白衣一柄利剑,闯入该恐怖势力的总部,十分钟后飘然离去,这个总部荡然无存,留下犯我华夏虽远必诛的霸气。
 总之他成了华夏的守护神,成了敌对国的噩梦。想到这里龙一脸的怀念,随后是无尽的落寞。
 别看他这么霸气,可是生活中完全又不一样了,看上去玩世不恭,颇有屌丝气质,熟悉他的人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他又有点愤青。
 也幻想回到秦皇汉武太宗宋祖的时代,跃马扬鞭,驰骋沙场,挥斥方遒,愤青,但是这些都被他藏在了心底。
 这次,本来是出来休假的,毕竟他也有一个明面上的身份,假期还是有的。
 可是一则消息让他怒不可制,在华夏目的发现了一个古墓。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偏偏这个墓葬里面什么也没有,就只有一方玉玺。
 据专家判断这是,千古一帝的玉玺——和氏璧。
 怪不得找不到真正的和氏璧,原来被埋在这里了,不知怎么这个消息就流传了出去。
 有甚者,说这个玉玺和始皇的宝藏有关,这下子可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了,谁人不眼馋宝藏。
 一时间各国的间谍,情报部门、国际上的雇佣兵、赏金猎人都纷纷赶到该地,争夺起来。
 更可恨的是那群手无缚**之力的考古工作者也被他们给杀掉了,怒气冲天的龙赶到了。
 依然是一袭白衣的他,手持冷兵器,杀进重围,重夺我华夏的至宝,我泱泱大国的至宝,岂是尔等蛮夷能窥测的?
 可是这次没有那么顺利,后边的人对他是穷追不舍,即使龙的身手再怎么好,怎奈好汉架不住人多。
 很快他的身上几乎布满了伤口,鲜血已经把他的衣服给染红了,手中的长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丢掉了。
 后面的那些人好像也杀红眼了,眼看着自己的伙伴一个个死在了龙的而手里,发疯似得拿出了热武器。
 冷不防的龙的身上多了几个弹孔,速度也慢了下来,看来他们铁定要杀死自己了,不行了,自己也快撑不住了。
 在这样下去,流血也流干了,但是华夏的东西绝对不能在流入外国,他好像做了什么决定似的。
 停住了身形,从身上拿出一个东西,上面有个按钮,手放在按钮上,看着不断围过来的各国的夺宝人。
 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敢来我华夏就要做好有来无回的准备,哈哈……”
 当众人看清他手中的东西的时候,都露出惊骇的表情,这时候龙的手按了下去。
 “轰……”
 一阵爆炸声音响起,一阵青烟飘过,场中的所有人都粉身碎骨了。
 炸弹是特制的,没有人可以在那样的距离下生还。
 到那时自己如今还活着,穿越了?
 龙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词,因为铜镜重的自己现在看上去也就是十来岁的样子。
 “旭儿,你醒过来,你可把爷爷急坏了,你好几天都不省人事了。”
 正在龙沉思的时候一阵狂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随后进来一个四五十岁的,脸上有一道狰狞的刀疤,一只眼睛好像已经瞎了。
 一身将军的铠甲,胡子在风中摇摆,眼中似乎有泪光流出:
 “好好,旭儿你这次立了大功,陛下必定有重赏,可能你就要调入禁军了,和香孩儿一起为大周效力了,父子两个同属一军,也是一段佳话。
 我赵弘殷有孙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哈哈哈我赵家的列祖列宗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等等,我叫旭儿,他是我爷爷叫赵弘殷,什么他是赵弘殷。
 前世的时候,他的文学历史那是不错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赵弘殷的资料。
 赵弘殷,涿郡人,也就是今天的今河北涿县人,后迁居洛阳。是名将赵敬之子。
 少骁勇善战,刚开始的时候为后唐效力,因为有功,典禁军,迁护圣都指挥使。
 后唐灭,为官后汉,因劝谏皇帝,被免职。
 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崩,赠武德军节度使。
 这个赵弘殷你可能不知道,到那时他的儿子你一定熟悉,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第二任皇帝赵光义。
 赵弘殷会是我爷爷,我是赵旭,刚才他说我和香孩儿是父子两个,香孩儿是我爹。
 据说赵匡胤出生的时候香气满屋,名叫做香孩儿。赵匡胤是我老爹,未来是宋太祖是我老爹。
 龙,恩,现在的赵旭脑袋有些懵了。
 赵弘殷看到赵旭呆呆的愣在哪里:“旭儿身为我赵家的长孙,你就是我赵家的未来,你先好好休息,估计陛下的圣旨也快到了。”
 吩咐一番之后,赵弘殷满面红光的出去了。赵旭还愣在哪里。
 我爹是赵匡胤?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这个荒诞的事实,可是眼前的一切都说明自己确实是赵匡胤的长子。
 我爹是宋太祖? 
大宋第一太子 第二章 重生之谜
 龙,从此改称赵旭了,经过一番回忆终于确定自己是赵匡胤的儿子了,但是随后的一个问题就来了。
 自己记得历史上记载没有赵旭呀,赵匡胤的长子也不是赵旭。
 历史记载赵匡胤的长子赵德秀,滕王,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