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远远的望去,码头上黑黝黝的,宛如一张褪色的黑白相片。
周围也没有高耸的大楼,相比上海码头周围的景色,是最现代化的城市,天津要内敛的多。只有进入租界区域,或者市区,才会有大都市的感觉。
“下船就坐火车去燕京吗?”
王学谦一低头,看到抿着嘴,似乎有些紧张的孟小冬,轻声问道:“想家了?”
孟小冬眼圈发红,显然在外的十来年里,家一直是她一个美丽的梦,直到梦要醒来了,她却意外的紧张起来。不过按照行程,他要在天津停留两天,摇了摇头道:“我们要在天津住两天,之后再去燕京。”
孟小冬紧绷的神经,一下放松了不少,近乡心怯,也不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
正当他愣神的时候,听见有人叫他:“子高,这里!这里!”(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815章 【铁腕总理】
相比在上海时的低调,段宏业穿着一套属于这个时代最亮眼的英式礼服,梳着油光可鉴的小风头,脸上似乎也抹了东西,在阳光下一照,仿佛是自然界的发光体,透着一种诡异。【】
不得不说,卢筱嘉在王学谦的印象中,虽然表现不佳。
甚至平日里的妆扮,也是带着一种脂粉气,可是卢筱嘉从头到脚,都是透着这个时代富家公子的标准打扮。
开口闭口似乎转变到了北方的说话模式之中,人还没到,先是跳起来挥手,然后大声的嚷嚷,表现出的热情,让王学谦也为之一愣,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像亲兄弟这么好吧?
“贤弟啊!我们全家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和卢筱嘉不同的是,段宏业说话的口气中,没有那种豪门公子的干巴,见谁都像是别人欠他前似的。这也是老段家的家教,不像是卢筱嘉,在外头犯了事,卢大帅虽然脾气暴躁,但是最后还是会偏向儿子。
但是段祺瑞就不一样了,他在教育方面,甚至比卢永祥更加暴躁,真要是段宏业外在头惹事,告到家里头来,少不了一顿暴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段宏业在外头压根就不敢打着段祺瑞的旗号,招摇撞骗。
在看到孟小冬的那一刻,双手还紧紧的握着王学谦的手,却仿佛像是一个女主人般,笑的格外的客道,但却挑不出错来的笑道:“这位是弟……”
弟妹,两个字都到了嘴边,却让段宏业给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看着眼熟!
孟小冬?他是见过几次的,平日里在王公馆,穿者打扮都是女学生的模样。这年头,大部分的女学生都是一身天蓝色的学生装。黑绸的过膝长裙,冬天的时候花样多一点。虽然女学生的校服,给人一种清纯的和视觉感受,但是却显不出身材。
而现在,站在段宏业面前的孟小冬,手上拿着蕾丝细纱的遮阳伞,身上的衣服也是洋装中最显身材的大荷叶束腰长裙。
乍一看,还真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可是清秀的脸上,似乎还没有脱去稚嫩的样子,眼神虽然老练。但掩盖不住年龄上的痕迹。
“小冬吧!”
“哎呀,我就知道,子高虽然是一个对女人不冷不热的性子,但是对你,妹妹,我可告诉你,他比金子还要真。你跟他,算是跟对人了……”
嗯哼,王学谦假装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自说自话的段宏业。孟小冬毕竟脸嫩,见不得段宏业说的如此露骨的话,脸上带着一种红霞般的光彩,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少女的羞涩。
“怪我,怪我。我们车上说话。子高,你这下可抖起来了,上的可是美国人的军舰。边上的客运码头,管事的平日里见着我,跟孙子似的。可是就一堵墙的距离。你再看看,都是扛着大枪的美国兵……”说话间,还偷偷的环顾左右,似笑非笑的靠王学谦,偷偷道:“一群老爷兵。”
其实码头上站着的,美国大兵看不出段宏业说的那种不堪。
和‘老爷’二字,相去甚远。
不过,美国在华的军队,军纪差,倒是素有名声。
和大部分人这个时代大部分的高层人物一样,王学谦的潜意识里并不相信火车,这个时代,连土匪都敢爬铁轨,扣押一车人质,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外国人的时代,火车其实在北方有些地方并不安全。
匪首刘黑七等人做下的滔天大案,或许还没有发生,但也快了。
王学谦此行来燕京,高层方面自然不用担心,但是最怕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而且,燕京毕竟是北方诸强的势力范围,他也不太可能带兵在身边,保护他安全的也就二十几个人。
在刺杀成为达到政治目的一种手段的时期,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人没法再去后悔。所以乘坐军舰是最稳妥的交通工具,到了天津,安全系数就大大的增加。因为当年的义和团之后,《辛丑条约》中约定,天津到燕京的铁路由外国驻兵。
土匪小军阀,敢对旅客下手,但是绝对没有胆量冲撞外**队。
比如美国驻地,谁都知道,美国人军营中的武器堆积如山,物资充裕,一到晚上,至少一般军营中的士兵都是醉醺醺的,这么大的一座金山,就放在眼前,可以说,只要能冲进军营,东西随便搬,也没人动歪脑筋的。
而在天津到燕京的铁路上,不仅有美国驻军,还有日军的一个团,也叫联队的,英国人也布置了几个步兵营。
坐外**舰,往来南北也成了最安全的一条交通路线。
但是在民国时期,任何一个政治势力,都和外国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就像段祺瑞,直皖战争失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津的日租界。直系的将领们并不是不知道段祺瑞在哪儿,天津日租界并不大,想要找还不容易?
但是段祺瑞的行动也向直系的高层表明了一个态度,他的背后,是日本势力的支持。
而王学谦看似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也向世人表明,他的背后站着的是美国人。
所以,段宏业见面的时候,有些抱怨。
但也只不过点醒了王学谦几句,似乎段老爷子对美国人不太感冒,万一谈崩了,他也是为难。
“到地方了。”
相比在燕京的大宅子,在日租界的段公馆显得寒酸很多,当然不是说外表,而是段家毕竟也是一个大家族,人口众多,在一幢三层的小楼里,佣人、老妈子、主人、太太的,有些拥挤罢了。哪里比得上燕京的大宅子,五进的宅院,花园院落错落有致,来的敞亮?
“我说大少,家里来客人了,你也不知应一声?”
看门的门房,似乎脾气还挺大,见到段宏业的第一面,并不是看他,而是在王学谦的脸上打量。
这等不守规矩的‘恶奴’,要是在别人府中,早就被赶出去了,但是段宏业却不敢得罪的笑道:“向老头,老爷子的客人,要不你去里头请示一番?”
“小兔崽子,你小子一笑,就偷着一股子憋坏的尿骚味,你不知道老子的腿脚不利索?”
汽车进入拐进大门,段宏业也忍不住抱怨道:“老爷子的老部下,脾气都臭的很,谁的账也不买。”
在小洋楼的台阶前,有一个开辟的狭小空间,搭起了一个葡萄架子,一个花甲老人,后背笔直的坐着看报,远远的看去,就给人一种长期在军中的做派。
在段府中,有如此身份的,必然是段家的当家人,段祺瑞。
似乎感觉到有人看着他,老人警觉的回头之后,瞥了一眼,不过看到大儿子油头粉面的样子,冷哼了一声。(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816章 【顽固和变通】
在老爷子面前,段宏业有着一种超乎本能的感觉,几乎是一个眼神,一个鼻音颇重的冷哼,他就知道,这时候不走,等着自己的估计也就是挨打受罚一条道了。【】
陪着笑脸,段宏业默契道:“你们聊,你们聊,我去厨房看看……”
“王学谦?这年头的年轻人,像你这么大胆子的可不多见了,年轻有为啊!”段祺瑞像是端详后辈一样看着王学谦,语气颇为感慨,但是听在王学谦的耳朵里,却似乎感受不到那种亲切的感觉,反而有种让人不得不提防的调侃。
王学谦微微一愣,随后笑道:“段公,您可比我想象的要精神的多。”
虽然两人似乎都在夸奖对方,一个说王学谦的胆量颇为不凡,似乎顺着这个意思说下去,就是前途无量之类的话。而另外王学谦呢?也不动声色的说着段祺瑞的精神好,对于一个老人,这无》》.sz.非是一句非常寻常的赞扬。
但实际上呢?
只有两个人心里最清楚,就段祺瑞的性格,一生的过往,根本就不需要人来评判,对于身后事,连段祺瑞自己似乎都不太在意。嘴长在别人身上,让他们说去吧!面对这样的政治对手,任何一个成名人物,都无法坦然面对。要不是皖系内部的内讧,导致整个集团内部的实力被牵制。最后面对一鼓作气的直系,只能以惨败告终。
但是直系和奉系也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眼下,直系的内部争斗还没有真正开始。
其不说过去,就是段祺瑞在政坛上的成就,已经无需人评定。这位的成功经历太多了,根本就没法一一评判。而同样的,王学谦凭借一己之力,在东南之地。打下一片天地,也并非是常人能够做到。说两人是针锋相对,更妥当的说法就是,两人是惺惺相惜。只不过都是骄傲的人,一开口,听着话有些变味而已。
尤其是两个人做事的风格,是两个极端,说话有些火药味,也毫不为奇。
“你小子,以为我是夸你呢?”段祺瑞冷冷的看着王学谦。军人出身的严谨习惯,让他养成了一种不苟言笑的表情,几十年没有变过。
王学谦却和风细雨道:“不过在下可是真心敬仰前辈。”
段祺瑞没想到,王学谦在站在他面前的那一刻,甚至比他的儿子都要年轻几岁,可是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却让他有些恍然,似乎当年他站在袁世凯的面前,也是如此一般。突然。段祺瑞大笑起来,偷偷躲在一边偷看的段宏业,眼皮子一阵的打架,按照他和段老爷子的斗争经验。要是老爷子放下那张僵尸脸。准没有好事。
落在他的身上,估计就是棍棒伺候。
“不好,老爷子要发飙!”
段宏业心中暗暗焦急,眼下的王学谦。可是老段家发财的关键性人物。说是跟着王学谦发财,也不为过。要不然,就段祺瑞的性格。段祺瑞从燕京逃出来的那一天算起,老段家就要靠着救济过日子。做过大总统,总理,陆军总长,总参谋长的段祺瑞,一身显赫之极,可是在他脱离政治之后,或者说被政敌赶下政坛之后,全家上下,上百口人,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全家上下都要喝西北风了,这话说出来谁会相信?
不过,段祺瑞可不会为这些事情而担忧,对于他来说,喝粥,日子照样过。
生活质量的变化,却不会改变段祺瑞的政治主张。
对他来说,有些东西变了,等于没变,但是有些东西变了,等于他这个人的存在感都没有了,怎么能变?
段祺瑞笑过之后,并没有发现王学谦有任何的变化,既没有吃惊,诧异的茫然;也没有故意躲闪的眼神;显然对方并不是那种容易动摇内心想法的人。可为什么,王学谦给他的感觉,是一个处处透着小聪明,喜欢用计谋的人?
并不是计谋不好,徐树铮就是一个好用计谋的人。
但是却被段祺瑞视为左膀右臂,言听计从有些过了,但至少徐树铮在他面前的建议,他都会认真对待。
可是王学谦,从段祺瑞第一次听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就感觉,这个人骨子里应该是一个商人。更贴切的说,应该是一个投机商人。如果不是那种甘愿冒大风险的投机商,是绝对不会想到在他下台之前,谋划一份天大的生意。
之后的一切,不用段祺瑞说,就是段宏业也能说个**不离十。
王学谦正是在段祺瑞还没有失势的时候,拿下了沪甬杭铁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为此他付出了差不多五百多万的一笔巨款。但是对于一条铁路来说,只能说是一笔小钱。
可王学谦随后的几次运作,让段祺瑞颇为看不透。
和美国人的关系超过一个国家和商人的关系,甚至有人揣度,王学谦是美国在华的利益代言人,也不为过。可王学谦要是真的是美国在华的代言人,那么绝对不会去招惹英国人。这一点,也是段祺瑞否定了王学谦的身份的原因,可接下来的问题是,王学谦到底图谋什么?
等到王学谦开始组建军队,并在浙南,大败一省督军李厚基,这才让他警觉,这个年轻人图谋甚大。
站在段祺瑞的立场上,一个年轻人,一个政客,有野心也不算是坏事。
但是缺乏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说起来,这次段祺瑞让儿子安排和王学谦见面,更多的并不是来认识这么一个年轻人。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这辈子见到的还少吗?当年的蔡锷、蒋方震、蒋尊簋……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之辈?但是时隔多年之后,蔡锷病死,蒋方震甚至混的很多军政要员都不愿意*间
。
,更多章节请到网址:.z.
大世争锋 第817章 【初入燕京】
两天之后,在段宏业失望的眼神,加上略带伤感的无奈之中,王学谦带着随从人员,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从天津到燕京,不到250华里的距离,乘坐火车需要三个小时。
这对于后世来说,只要半个小时就能抵达的旅途,显得漫长而又繁琐。可相比在铁路没有通车之前,从京城到塘沽,至少两天的行程,已经是飞一般的速度。
段宏业心中的失望,只要是有心人,都能看出来。
原本,他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虽然不靠着老爷子段祺瑞的招牌,在外头招摇撞骗,豪取抢夺,已经算是家教颇严了。但是平日里,生活无忧,收入虽然比不上那些强征暴敛的军阀,但也不至于让一大家子人过的过于计较的生活。
可是眼下,他已然是过起了坐吃山空的日子。
这让原本就失于算计,积蓄不多的段宏业有些紧张。
当下的政治大环境是,直系和皖系的争斗,在联合对英态度的立场上,似乎有了一些松动。似乎两家人也不像是去年那样,剑拔弩张,非要分出一个高低贵贱来。如果段祺瑞能够被起复,对段宏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总不能让他一个堂堂的大公子,整天和一个掮客一样,混日子吧?
再看卢筱嘉,虽说卢永祥的官位不太稳当,窥视的人太多。
可毕竟卢永祥位居一身督军,高官厚禄不说,卢筱嘉甚至不用动脑子,找上门来,纯粹是送钱的生意也络绎不绝。可再看他?总不能去跟着卢筱嘉混吧?
毕竟,以前卢筱嘉可是他的小弟?
掉个个,段宏业的心里也承受不了。至于当官,步入政坛。就更不要想了。家里头的老爷子那一关,就过不了。原本,以为在银行团成立之后,南北,至少是燕京和上海方面的隔阂将进一步被填平,更多的合作将开启。
机会很多,钱途广大,能不让段宏业不眼红吗?
可没想到的是,段祺瑞也好,王学谦也罢。都没说让老段家重新走上政治舞台。段宏业也不敢去问段祺瑞,只能眼巴巴的可怜相,窝在心里的想法越大,给他来带来的痛苦也就越深。
或许是累了,孟小冬在上了火车之后,就显得闷闷不乐,躲在狭小的卧室里,不出来。
小女孩的心思,就像是六月里的雨。一会儿雨帘如布,一会儿天晴挂虹,想要猜透,实在太伤脑细胞。
再说了。天津和燕京往来两地的铁路,大人物来往太多,列车上多半会挂上一节装修奢华,设施齐全的车厢。用来供达官贵人们使用。托曹锟的福,王学谦也混上了一次高官出行的排场。只是火车的空间毕竟无法和轮船相比,一个休息用的卧室。一个会客室,加上餐厅是连在一起的,王学谦带着的人,已经把整个车厢撑的满满的。这时候,他也不好意思,舔着脸去卧室做哪些颠倒龙凤的事,毕竟外头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足够让孟小冬羞愧致死。
“先生,最新的会谈记录,都在这里了!”陈布雷是最后一个上火车的,他刚刚从电报局赶来,拿到的是最新的谈判记录。作为谈判的附属条款,开滦矿务局也是整个谈判中的小插曲。
但是这对王学谦来说,并非是可以忽视的条款。事实上,这是他力主加进谈判中来的。
宁波的发展已经无法阻挡,部分工厂在年内就会投产,而工业化之后,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保障。电力方面,两个20万千万的电厂投产之后,能够大部分的解决工厂的电力消耗。
可是电厂需要煤炭作为燃料,而在民国,除了已经被日本南满公司霸占的抚顺煤矿之外,也只有在热河的开滦矿务局能够解决煤炭的消耗问题。
所以,在义和团运动中,被英国人强行托管的开滦矿务局的归属,就迫在眉睫起来。作为当时民国最大的煤炭开采企业,年产量在120万吨以上的开滦矿务局的归属问题,必然是一个容易达成的问题。
“开滦矿务局的问题,英国人如何答复的?”王学谦抽出部分的谈判几率,将关于开滦矿务局的相关问答,都选了出来。
陈布雷拿起桌上的茶杯,猛的灌了几口,这才开口道:“顾总长据理力争,但是因为开滦矿务局牵涉到英国的两大银行。所以,即便英国人知道,我们势在必得,但也不会痛快的让步。”
“这是事先已经预料到的,但是没有能源,港口的利用率将被缩小。除非……”
“南满公司自从成立之后,日本人把这家公司看的比裤裆都严实,就是能够购买煤炭,也是市面上的高价煤。不符合您当初的设想。”陈布雷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王学谦,为了拿下汉冶萍,顾维钧给人一种孤注一掷的感觉了。
可即便如此,拥有‘汉冶萍’一半股权的三井物产公司,也没有打算出售这家对于日本来说,毫无产出的联合钢铁公司。
而且,对于这两个王学谦在华东发展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工业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两块拼图,燕京方面,尤其是曹锟,徐世昌等人的态度却很冷淡。
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更看重的是利益团体的既得利益,还有政治影响,国际影响……
虽说,曹锟在政治上的手段太过于单一,手法也无法和段祺瑞当政时期相比,即便他面临大选,需要南方的选票。但是曹锟也不会把重心放在他无法控制的南方,而忽视北方的统治。尤其是,在直系和奉军交战之后,更不会对两个势力的中间区域的开滦矿务局有想法。派重兵驻守,不符合他的利益,但是如果从英国人手里强行拿下开滦矿务局的控制,最后给张作霖做嫁衣,更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所以,曹锟也不会热心于民国最大的煤矿的归属问题。
加上曹锟本来就不喜欢和洋人打交道。处于放任的态度。这也让英国人多了一份谈判的筹码。
王学谦仔细阅读了谈判的记录之后,发现整个开滦矿务局的内部复杂程度,已经超乎想象。开滦矿务局其实分成两个主体公司,开平公司和滦河公司,前者是李鸿章洋务运动时期的重点企业,也是在清末义和团运动中和之后的《辛丑条约》后,被汇丰银行托管,并霸占的煤炭公司。
后者虽说是官商合办的煤炭公司,但是英国人凭借在码头,轮船。运输上的垄断地位,独占了滦河公司的煤炭外销权。等于是价格随着英国人的意愿走,而股本也被英商渗透。
可以预见的是,用不了多久,开滦矿务局将成为一家英国商会在华的投资项目。
不过,眼下的情况是,滦河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都在北洋政府和部分北洋高官的手中。拿下这部分股份,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对方都是眼高于顶的人物。付出的代价,却不会低。
想来想去,只能等到了燕京之后,当面找顾维钧商谈。
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另外想办法了。河南的煤炭储量很大,比如说在卢汉铁路途径的平顶山附近,就有丰富的煤炭储量,要是开采的话。运输成本上会上升一些,但是对于资源的控制上,应该要比开滦矿务局更甚一筹。
王学谦心中合计。实在不行的话,确保‘汉冶萍’的归属,滦河矿务局方面,就签订一个两年至三年的包销合同,只要让宁波的工业基础起来之后,在北方势力交错地带的开滦矿务局,也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张作霖的意图,就很难揣摩了。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走走停停,列车放慢了速度,车窗外也脱离了荒凉,但是看上去都是破破烂烂的场景。
直到快要进入火车站附近,才变得热闹起来。
可即便是这种喧闹的景象,人力车,畜力车,板车拥堵的场面,也无法想象,这就是六百年古都的京城。
远远的望去,还能看到正阳门,也就是大前门的箭楼。
王学谦在陈布雷的提醒下,这才准备下车。站台上,一队士兵荷枪实弹,让下车的旅客有些战战兢兢,匆忙的离开了车站。曹士杰低头看了一眼金质怀表上的时间,嘴角流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色。他其实是被曹锟临时抓差过来的。就王学谦的身份,他其实派他的副官来车站迎接,也算是给面子了。
不过,他亲自出现在站台上,还是让王学谦有一刹那的发愣,随后两人热情的拥抱,交谈。
曹士杰的出现,也不仅仅是来接站的,还有一份礼物送上。
相比南方浙江、江苏两个省送上来的百万竞选巨款,曹锟很会来事的在王学谦的脚刚刚踏上燕京的土地的那一刻,送上了一座三进门的宅院。
七进的王府,五进的尚书府。三进的宅院,在燕京算不上奢华,不过是曹锟精心挑选出来的,算得上精致。加上在后海的原本高官居住区,周围环境也是一等一的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