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但都需要时间,而王学谦迟迟没有说眼下的训练目标。温应星迟疑了一下,才开口问道:“这些都是远期目标,而近期的目标您还没说呢?”
在温应星的提问下,王学谦这才恍然大悟,摆摆手道:“按照你的思路来。”
不过王学谦却忽然好像想起什么似的,但又怕说出来,让温应星不悦,抱歉的笑笑道:“其实你也知道,宁波加上周围的地区,法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所以军队的反应速度必须要,加上辖区内部的道路状况本就不错,所以部队的行军速度是关键。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先着手训练一下部队的行军速度。”
见温应星隐隐有些发愣的样子,王学谦提醒道:“也就是跑步!”
“跑步?”
“对,跑步,兵贵神速嘛?”
温应星有些发愣的痴痴看着王学谦,他这才想起来一句话,外行领导内行,愁死人。
见温应星不解,王学谦反而笑起来。突如其来的这么一说,温应星当然不会明白。哪里有军队,别的训练都可以马虎,反而对跑步作为头号重任来训练的?
当然,王学谦也不会说,他这个想法是后世从电影里学来的,脚底板赛过汽车轮子。后世的战争片里,多得是,已经屡见不鲜了。
也印证了用兵的一个法则,兵贵神速。温应星能设身处地的理解王学谦的这个想法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他总不能将整支部队的士兵,都训练成神行太保吧?
其实温应星还有一个担忧,不敢说出来。行军速度的部队,逃跑起来也。
想了想去,温应星觉得自己要给王学谦提个醒,士兵作战,射击训练,工事挖掘,协同作战才是训练核心。跑步,真心不太重要。可真要说不重要,行军也是需要的。
这让温应星犯难了起来。不过,王学谦正谈姓正浓,似乎没有觉察到温应星眉头的忧色,反而兴奋起来:“跑步好啊!一来可以提高行军速度;二来,可以用不受伤的方式,来训练士兵的意志,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部队的反应速度了起来,防御区内所需要的兵力就能减少,可以将有限的财政,多的用于装备的上……”
温应星很想说:“老板,你醒醒吧!就你准备的装备,去欧洲战场不见得能所向披靡,但是亚洲战场。就是曰本陆军,想要在装备上胜过,也是痴心妄想。”
可王学谦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接着说:“跑步很重要,要贯彻下去。等到明年条件允许的话,再购买一定数量的汽车,装备补给营,部队的作战速度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温应星有些木讷的凭空想象着,将来宁波的守备旅,地上的卡车一眼望不到头,天上有飞机,炮兵阵地严阵以待,加上火车的通行,周边精锐军队需要行军三天,他的部队只要一天,这样部队还被称为地方守备部队,是否有些太不负责任了?
这一夜,温应星注定要失眠了,外的霓虹灯闪烁着,但是他的脑袋里只有六个字:“速反应部队。”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64章 【戏台搭好了,角跑了】
王学谦终于得到了他苦苦等待的军事人才,从而解决了悬而未决的军事主官的任命,与此同时,温应星表现出的务实的态度,不求名利的作风,让王学谦在欣赏之余,也颇感安慰。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不见得是最适合自己的。
按照王学谦原先的设想,蒋方震,这位民国时期最了不起的军事家,确实名声显赫,早已扬名在外。其能力,在军界的人脉,都是和困在铁路局,默默无闻的温应星所无法比拟的。
但对于王学谦来说,看似被忽视的温应星,却是他最好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温应星听话,而蒋方震的想法太多,甚至会让王学谦担心,他一不注意,就惹出天大的麻烦出来。
在温应星带着美国教官团队,登上南下的军舰,从港口回来,王学谦就准备等朱葆三准备好,一起南下去宁波。到时候,宣布宁波临时市政府成立,短期内,他能做的也就算全部做完了。
可没想到的是,前脚刚刚跨进家门。
卢筱嘉后脚就跟了进来,不仅卢筱嘉跟来了,连已经很少露面的段宏业,也匆匆忙忙的上门拜访。两人也是有点要堵门的意思,反倒是王学谦心情不错之余,开玩笑道:“两位同时到访,难不成又有大生意眷顾小弟?”
第一次和段宏业见面,王学谦就似乎发现,这个快要成风流公子,成为落魄公子的段家大公子的身上,确实有不少能够让他嗅到机遇的味道。可惜的是,段宏业对段祺瑞的影响力有限,要不然乘着段祺瑞在台上,还不多捞一点好处?
“王学谦。没想到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枉我还把你当朋友!”
卢筱嘉指着王学谦的鼻子。从王学谦坐着的角度看上去,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气得索索发抖。
可王学谦却装作一副完全不知情的问道:“我可冤枉……”
还没等王学谦解释清楚,卢筱嘉却勃然大怒道:“王学谦,你当初说给我父亲一个师的装备,但是却只有不到两个团的装备,另外的武器呢?”
卢筱嘉也是急了,卢永祥麾下的第10师。是北洋军中的精锐。
但要说武器装备,也已经破旧了,当年段祺瑞筹建定**,边防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在南方已经站稳脚跟的卢永祥。实际上,卢永祥在浙江的日子并没有段祺瑞想的那么好过。
按理说,控制了浙江,这一年的赋税,可一点也不比北直隶少。
但是卢永祥能够用在扩军上的。也是有限。三年多时间,也就扩编了两个师的兵力。这都是他的嫡系部队,至少士兵的武器还算是那么一回事。
原本卢永祥想着乘着这次机会,将第10师的准备换装之后,将换下来的装备给其他两个师的部队补充一下。提高手下嫡系不对的战斗力。但是王学谦却突然停止了对第10师的换装。结果很显然,卢永祥动机落空了。
不过王学谦也有说辞,摊开双手,无奈道:“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不信你去美军的军械库看看,里面所有的武器都被搬空了。我总不能凭空变出来那么多武器装备吧?”
“谁信你的鬼话?”卢筱嘉气炸了,这人太无耻了。
他要是能进美军军械库搬东西,还用王学谦在他面前嘚瑟。再说了,去美军军械库也不是他王学谦说了算?他要是敢在美国人面前装大尾巴狼,非脸上该鞭子不可。
可话又说回来了,王学谦将说好的事反悔,也太不是东西了。
但是王学谦这么做,也完全有他的理由,军械库里,有的是黄油包装后,封存的武器,总数能够装备超过4万人。但卢永祥的做法,却让他警觉了起来。说白了,这老小子好像要反悔,害怕了。原因可能是因为吴佩孚带着其精锐驻扎浦口,而他本人带着随行人员进入南京,调查李纯之死。
不敢开罪直系大将吴佩孚的卢永祥,心慌之余,急忙命令已经抵达松江的第10师立刻退守嘉善。
而这一切,只要不是傻子,绝对不难看出来。一万多人的动向,能懵掉了普通老百姓,但是如何能骗的了势力庞大的浙江商团,更何况,杭州方面也传来消息证实了这一切。
在王学谦的眼里,卢筱嘉就像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小孩子,也不想想,如果卢永祥在舆论一片讨伐齐夑元的时候,出兵江苏,王学谦还会故意克扣这笔军火吗?
可即便如此,王学谦在之前的武器调拨中,拨付了5个补兵营的装备。这可不是一般的装备,而是按照欧洲战场的美军标准的陆军装备拨付的,虽然他在机枪上已经打了折扣。
火炮也只有拨付了12门快速炮,和预期的数量差了一大截。
但对于卢永祥的浙军来说,原本6个师,装备稀缺,五万多人的大军,速射炮的数量只有12门。而老式的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大了。可以说,经过这一次补充,卢永祥的炮兵部队的实力扩充了近一倍。
王学谦心说:“如果再给卢永祥增加实力,到时候要是还惧怕吴佩孚,而不敢出兵。该倒霉的就给是他王学谦和宁波城了。”
原想着,只要卢永祥进攻江苏,不管最后有没有拿下江苏,半年内,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卢永祥的兵力部署的重点将放在北线。这样一来,对宁波的威胁就几乎不存在了。
而现在,卢永祥缩回去了,宁波的压力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似乎在合作刚刚开始,卢永祥就给人一种非常不好的印象。而这种坏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失去了王学谦对卢永祥的信任。这还是在舆论一片声讨声音之下,齐夑元在代理督军的位置上战战兢兢的时候。这也是卢永祥唯一的机会,因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齐夑元肯定不敢将兵力往上海、苏州方向倾斜,放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可想而知,一旦等齐夑元缓过这口气。加上手中并不弱于浙军的战力,齐夑元可不会再怕卢永祥的军事挑衅,甚至会主动滋事。也未尝不可。
卢筱嘉气呼呼的喘着气,脸颊上也滚下一滴滴汗珠。显然在大热天动怒气,心火旺,脑袋也热。手指王学谦的鼻子,颇为无力的叫嚣道:“好啊!既然上海的仓库了没有了武器,那么就从美国运。”
“要准备,一来一回,半年以后吧!”王学谦干巴巴的语气。顿时让卢筱嘉为止一愣,半年以后,说不定会变成什么样的结果。
见卢筱嘉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王学谦也有些恼了。心说:“就许你做初一,不许别人做十五?”顿时语气不善道:“我可听说卢督的第10师在换到装备之后,立刻就离开了松江,回到驻地嘉善,不知你怎么看?”
见卢筱嘉不明所以的发愣。王学谦根本就没打算给他思考的时间,语气再次加重了几分,道:“如果第10师的主力继续往南撤离,我不懂,你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我面前。”
既然卢筱嘉不知好歹,王学谦也不怕将话给顶回去,语气冷淡中,带着一丝威胁。再说了,这件事明显卢永祥是理亏,对方也知道,王学谦不惜这么大的代价,换取一场江浙战争,为的是什么?
卢筱嘉惊愕的看着王学谦,他还在纠结于,为什么第10师的一举一动,会被王学谦东西的这么清楚。难不成内部出了叛徒?
一定是这样的,反倒是他发现段宏业站在一边,一言不发涨红着脸,他也不禁怀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段宏业不是政客,没有政客的那种狡猾的嘴脸。当然,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从政,他将要面对的将是什么?一场场看不见摸不着的阴谋诡计,将时刻围绕着自己。就像是卢筱嘉一样,浑然不知,失信的可不是王学谦,而是他的父亲卢永祥。
在眼神的暗示下,卢筱嘉这才明白过来,他又冲动了。
这才想起来,这里不是杭州城,也不是龙华护军使何丰林的驻地,更不是他卢公馆,而是王学谦的宅院。
想要在这里耍横,最后吃亏的绝对不会是王学谦,而是他,人单势孤的卢筱嘉。
“你拉着我,干什么?”
卢筱嘉气氛的对着王学谦家的围墙,一副不死不休的凶恶劲头,脑子已经清醒过来了,但面子上却一点都下不来台。
堂堂一省督军的大公子,却被一个商人之子给撅了出来。
这要是让小伙伴们知道了,他卢筱嘉还要不要在公子哥的圈子里混了?再说了,他也不认为自己家的人有多大的错,毕竟他爹才是浙江督军,是官老爷,当官的怎么会错?
可段宏业可不会这么想,反而一脸忧愁的眺望北方。
他倒不会像卢筱嘉那样不懂事,反而意味深长的叹气道:“小嘉,叔父为什么对王学谦中止武器换装莫不吱声,你想过没有?”
卢筱嘉也是被气大发了,他是收到了姨夫何丰林的抱怨,才气冲冲的找王学谦的晦气来的,还真没有想到这么多。想着把心里头的气一下撒出去,也就差不多了。
可是,段宏业不但不帮着他,反而替王学谦说话,脸一下子拉了下来,不乐意了:“你怎么也向着他说话?”
“我向着他?”段宏业自嘲道:“如果叔父不是这样犹豫不决的话,我怎么可能向着王学谦说话?”
“你不会真的以为我爹怕了他吴佩孚?”卢筱嘉瞪眼道。
段宏业一翻白眼,心说:“可不是尿了吗?”可他也知道卢筱嘉好面子,而且还是一点就着的性格,肯定是何丰林这老小子在卢筱嘉的面前说了什么话,才惹的这小子混不吝的性子又耍了起来。
可实际上,他也非常希望卢永祥堂堂正正的展现出果断的一面,本来局面就非常不利,还想着患得患失,能有多大的成就?
安福系,眼瞅着就要倒下了,要是卢永祥还是这副贪小便宜的嘴脸,估计这个浙江督军也当不长久。来了一个吴佩孚,就把卢永祥吓的缩了回去,将来这个人可是要独立支撑起整片皖系的天下的人啊!拍了拍卢筱嘉的肩膀,段宏业劝道:“回临安,好好劝一下叔父吧?这次机会难得,要是失去了,可能他在浙江的日子将更难过。”
“你也不会……”卢筱嘉吃惊的瞪眼道。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65章 【东方乌托邦】
在船上,闲聊了一路,对于朱葆三的经历,除了敬佩之情之外,也只能感慨,乱世出英雄。
在上海滩闯荡的人中间,又有几个人像朱葆三这样,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成为在全国都名气不小的商业大亨!金融大亨!事业大亨!
而这位大亨,却在轮船抵达宁波之前,接连两个夜晚都没有睡好。其实并不像是朱葆三说的没睡好,黑眼圈骗不了人,更何况,他通红的眼睛,却异常的透亮,似乎激动过头了。
“伯父,放轻松些,不过是当市长,也不是多大的官?”
王学谦轻声安慰着,可朱葆三却越显紧张起来,说起来,从十多岁一个人跟着跑码头的同乡,踏上上海的码头,五十多年的时间,朱葆三就已经很少回家了。
这么些年,他回乡时间最长的一次,就是给父母奔丧。
就是修宅院,修祠堂,也没有在宁波老家住很长时间。而这次,他将是以故乡的父母官的身份,踏上这片土地,不由得这位老人紧张不已。有什么比得上,鲜衣怒马,荣归故里更让人期待的?
“子高啊!我哪里是兴奋呦?”朱葆三眨巴着干巴巴的眼眶,眼珠子缓慢的从穿上的甲板上,眺望去远方的海岸线。
故乡的声音,似乎在耳畔响起。
对于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一切都恍如隔世,但却真真切切的面前浮现。记忆的匣子一旦打开,那些过去的回忆,顿时如潮水一般,冲刷而来。
“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老了之后,还能够当一回市长,到了这个份上,挣钱早就麻木了。甚至心里已经开始在抗拒,这种抗拒就像是长在心底的一根刺。时刻让我难受的吃不下睡不着。哪里像是十几岁的少年,光着脚,在镇海镇头的石板路上,飞快的跑过,身上的蓑衣在清明的细雨中,抖落一地的水珠子……”
老人的话,似乎又回到了年少的时候,这种回味,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就像是变成一瓮老酒。滋味越来越醇厚。甘甜。
朱葆三长吁短叹的感慨着。等到发现,他并没有站在那个湿漉漉的镇海,而是身处在轮船,飘浮在海面上。顿时不好意思的笑笑,手掌用力的在眼眶中柔了几下。
其实,根本就没有泪水,对于一个离乡五十多年的老人,故乡的味道,已经变得久远,只能存储在记忆中,却无处寻找了。
朱葆三不好意思的笑笑:“年纪大了,就容易触景生情。眼前总想起小时候的事,让你见笑了。”
“哪里,说起来,我也是离开家乡十多年,没有回来过。心头也是紧张的要命。”王学谦的心头更多的是期待,或者说,他非常期待那个在记忆中的故乡,是否依然坐落在原点。
“哦,那你真该到处去看看。”
“谁说不是?就是怕周围的景色都变了,已经找不到当年离开时的原貌。”
“其实镇海这些年的变化不大,对了,是余姚的,哪里变化更小了。不过物是人非倒是真的。”说话间,朱葆三叹气道。年轻时候的朋友,大部分都已经离开了人世。
在这个时代,年纪超过六十,也已经算是长寿了。更何况他已经七十多了呢?
到了朱葆三这个年纪,这辈子有多少事是能逃得过他的眼睛,其实他也看出来了,王学谦似乎并不太热衷于接他的班。而朱葆三原本的计划,不过是担任临时市政府的市长。就像外国人说的名誉市长那样。然后把市长的位置传递给王学谦,因为朱葆三清楚的知道,王学谦才是有大才的,或许真的能够带领宁波,成就一番让人仰慕的事业来。
相比王学谦,朱葆三能用的手段就少的多,只能用名望来镇场子,可这要让他管理一个拥有三百多万人口,超过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时候,他心里比谁都紧张。这可不是在外做官,做的不好,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这可是家乡啊!
万一要是做不好,是要受到父老乡亲戳脊梁骨的,说不定,连他死后,都要蒙羞。
所以,心里头的紧张是出于自己心里没底。
朱葆三呆呆的看着荡漾的海面,距离宁波至少还有两三个小时的航程,但他却显示已经站在镇海街头一样,局促不安。犹豫了一会儿,拿出已经被他摩挲的有点烂的发言稿,仆人递上老花镜,再一次仔细的背诵起来。
王学谦看到这一幕,哪里猜不到朱葆三的想法,他是害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要是在家乡,如果不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功业来,确实说不过去。
其实,朱葆三对于发言稿早就烂熟于凶,老人的记忆力很好,对付才几分钟的发言稿,背上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可朱葆三已经背了整整三四天,还心里没底。这已经不是记忆的问题,而是迫切的紧张:“朱伯父,你不用担心,当官也就那么一回事,真要事事认真了,就该百姓不开心了。”
朱葆三警惕的拿下老花镜:“哦,还有这种说法?”
嘴唇蠕动了几下,不信邪的严肃道:“无为而治都是骗人的。”
看着朱葆三认真的样子,王学谦确实心头有些想要笑出声来,好在他及时忍住了,不过看朱葆三的样子,确实需要一些宽慰的话,不然要不了几天,他自己都能把身体给累垮了。
“就用我们商议的几个侧重点,港口铁路的建设,基础教育的投入,还有就是地方军警的组建,只要完成了这些,就不会太糟糕。”王学谦马虎道。
这种轻松的口气,让朱葆三的眉头微微皱起来,心说:“这么马虎,能行吗?”
反倒是王学谦信心满满的道:“地方议会,通过一层一层的选举,然后选出市议员,建立议会。您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选举开始,等到结果出来,就建立临时议会。市长通过政府工作会议。制定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然后递交议会。决议通过,就开始实行。”
朱葆三眨巴着眼珠子,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王学谦。
却没想到,王学谦笑呵呵的开口道:“所以啊,您到时候最重要的事,就是坐在市长办公室里,拿着印章盖戳。”
朱葆三气骂道:“你小子,哪有这么简单。要是这么简单。你怎么会不当这个市长?”
王学谦苦着脸。装可怜道:“我不是怕人轻言微。没人听我的嘛?再说了,市长是需要通过议会选举通过的,我除了贿赂议员当选这一条路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当选?您老要是有别的办法。就给我指一条明路?”
“滑头!”
宁波城,这座古老的城市,自从明朝开始,就作为贸易城市的存在,而被人们记住。但近代,却以为上海的开埠,铁路迟迟未通车,耕地少,人口多。而渐渐的转变成了一座朝气蓬勃的商业城市。
当宁波将成立特别市的消息,在大街小巷传递的那一刻。
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商户,还不知道,这是要搞什么怪,一个都伸长脖子打量着街头。想要探听一些消息。
可等到街头的彩灯挂起的那一刻,很多人还是懵懵懂懂,以为又是当官的弄出来的幺蛾子,糊弄老百姓的招数。不过奇怪的是,往日里在街头蛮横的税兵,却一个个不见了踪影,似乎凭空从这座城市消失了一般。
要是收税的用来不要来,就好了!
商户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像是生意兴隆,永远不要和官面上的人打交道。
因为对于商户来说,一旦官面上的人出现,面对他们的只能是案板上的鱼肉,只能等着人来宰杀。
“我说,刘掌柜,这到底是闹的那样?是卢督的生辰日子到了,还是大总统过世了……”茶叶铺的老板,偷偷摸摸的探出脑袋,和边上杂货铺老板打听。
被问的这位泛着白眼,不屑道:“你家里办白事,挂红灯笼?”
“老刘,你怎么说话呢?”
“哎,别激动,我不过是随口一说。”然后杂货铺老板小心翼翼的左右打量接到,发现没人盯着他,才神神叨叨的说:“告诉你,市长他老人家又要纳妾了。”
“哎呦,听说市长都五十多,家里头二十多个小妾,能记得住吗?”
“记不住,也多半便宜了家里头的奴才……嘿嘿……”
两人偷偷摸摸的样子,确实可疑,不过街头警察所的杨二狗子,拿着一个破铜锣,咣咣咣的一路在街头敲打,扯开嗓子喊道:“市议会选举,各家成年男丁,三日后去娘娘集中,听保长宣读选举守则。”
“具体办法,已经登在《四明日报》上,也可以从报上获得消息。”
杂货铺老板脸上一僵,像一只惊吓的乌龟,从窗户口缩了回去,咕咚一下,也不知道撞翻了家里头的什么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