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宠妻日常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霸蛋总裁
 边吃边问林念的情况。在哪上学,大学什么样,学的是什么。
 林念说了自己的专业,她有点听不懂。
 “这是啥?”
 “就是教人做药的。”
 李香芹惊讶:“这还用学?”
 林念说:“再往上学就是研究怎么做出来新的药。”
 “咦,这个好啊,这东西赚钱,你看咱们厂买个方子花了那么多钱,你要是也弄出个新药,不得发了?”
 “不是那么简单的。”林念笑容勉强:“研发新药的投入很大,需要很多钱还有时间,可能研究好几年都没成果。”
 她这么一说,李香芹瞬间没兴趣了:“哎呀那太功夫了。”
 “嗯,确实。”
 她低头剥瓜子,不经意问:“厂里没打算多做几种药吗?”
 “那功夫干嘛,厂子又不是不赚钱。”
 林念一愣:“那以后都打算做这个?”
 “这我也不知道,得看领导怎么想。”
 李香芹说着变了脸色,凑过来悄声说:“你当时去上大学真的亏了,要是不走现在怎么也得捞个车间主任当当。”
 “你是不知道咱们厂现在有多吃香,好多人都想挤进来呢。就是人多了事情也多,搞的挺烦的。”
 林念问:“怎么了?”
 “没啥,就是后面来的那个书记和江厂长合不来,两人斗得凶。今天你说要这样,明天他说要那样,他们两个上下嘴皮子一碰,我们底下这些人就开始受罪。”
 林念挺的有点不敢相信:“江厂长以前不是挺好的?”
 “以前是好啊,现在不太行了,人嘛,总是会变的。”
 “也是。”
 李香芹吐出瓜子皮,还想再说,就有人说要拉原料。
 “来了!”
 李香芹应声,放下瓜子 * 拍了拍手,对林念说:“那小林,我先去忙了。”
 林念起身:“香芹姐你忙吧,我也要回去了。”
 “急着干嘛啊,再多坐一会。”
 “不了,家里没人不行,下次有空再聊吧。”
 林念许诺下一个空头支票,和李香芹告辞。
 走到厂门口的时候,碰巧与一拨人擦肩而过。
 领头那人正是江厂长,两年没见,他身材丰满了不少,穿着中山服,很有领导的风范。
 他没看到林念,就这么走了过去,一边走一边吩咐人要把某个被书记提拔的班长给撤下去。
 林念停下脚步,环视了一圈。
 如今的大安比记忆中要大了好多,也陌生太多,陌生到她几乎感受不到归属感了。
 原本林念的打算就是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大安来工作,可如今她有些不确定。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适应这里的环境,是否愿意搀和到那些人的权利斗争中。
 从大安回来之后的林念好几天都在纠结,终于等李伯诚回来的时候,跟他说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李伯诚倒是觉得这样很正常。
 “人是随着环境改变的,你看现在的我和刚结婚时不也有区别?”
 林念盯着他看了半天,说哪有:“我看就是比以前老了点。”
 李伯诚的表情不太好看,伸手摸了摸眉心。
 他在下属面前从来不是和温和的形象,常年板着脸,使他的眉心生出几道刻痕。
 与妻子有十岁的年龄差,要说李伯诚完全不在意年龄、外貌是不可能的。
 此时他便有些不确定:“真的老了很多?”
 “嗯……”
 林念凑近过去,捕捉到他神色中的紧张,故意显得疑虑,好一会才笑出来:“也没有多少,还是俊的。”
 她说着还上手,挤压着他的脸颊揉搓:“瞧瞧整个家属院,有比你更俊的吗?没有!”
 李伯诚对这番话很是受用,面上还非得装作无奈:“别闹。”
 “我没啊。”林念又揉了两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就是脸上的皮有点糙,你都不擦脸的。”
 李伯诚:“……明天就擦。”
 “我才不信,你哪次不是答应的干脆,结果转头就忘。”
 “这次不会忘了,我保证。”
 他拉着林念坐到自己腿上,林念有点不乐意:“好热。”
 “不热啊?”
 “真的热。”
 林念推开他,怕又被拉回去,连忙转移话题:“那你说我毕业了去那边吗?”
 “这个看你的想法,要是觉得不乐意就不回去。”
 “我也没想好。”
 她唉了一声:“之前考完试遇到教授,他还让我考研。”
 李伯诚哦了一声,没说支持也没说反对,依旧是那个态度,看她自己的喜好。
 
七零宠妻日常 第123节
 “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你可以慢慢想的。”
 林念嗯了一声。
 心里有了疑虑,上学之后林念便没有拒绝汤教授考研的提议,但实话说,她心里还是更倾向回川省。
 促使她改变主意的还是李伯诚。
 林念大四这年,李伯诚也从结束了高等军事学院 * 的学习,回到部队没几天,就又带着部队前往南方边境。
 七九年对越作战胜利之后,越方并不甘心失败,趁着主力部队撤退的时候侵占了不少山头高地,边境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而对越自卫战争初期的不顺也暴露了部队的许多缺点,有感于此,上级便把边境地区当成了一个练兵场和武器试验田,让各大部队轮流去拔点作战。
 这次的任务保密程度没有那么高,林念知道丈夫去了哪,可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回来。
 从边境两年多没停歇的交火来看,这次走的时间不会太短。
 他上了前线,于林念来说几乎就从人间蒸发了。她阻止不了也不能阻止,自己要实习还得照顾女儿,只能把负面情绪尽量压低,不至于影响生活。
 林念实习的地点是省医院,这是学校给出的选项中最好的一个。
 省医院规模大、科室多,设备先进。
 药房小到感冒药,大到昂贵的进口特效药都有,在药房呆两个月,比学校一年涨的见识都多。
 实习期间没有暑假,所以这年林念和安安都没有回去。
 整个大四都是在实习中度过,九月份报名的时候,林念又遇见了汤教授。
 “小林啊,在医院实习的怎么样?”
 “很好,看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药,长见识了。”
 “那你怎么想的,是要留在医院吗?还是……”他眨眨眼:“来考我的研究生?”
 这话汤教授问了不是一两次了,之前林念都想毕业回川省,现在李伯诚不在,她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意愿了。
 她一时没说话,心里反复计算着各方面得失,一时没有决定:“我再想想。”
 “那要抓紧啊,再过几个月就要考试了,总得留点时间来复习。”
 “好的教授。”
 报名的这两天不用去医院,林念从学校出来就回了家。
 小院里,安安正在和小花玩,两个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闹得人头疼。
 林念一手闺女一手鹦鹉,强行让他们讲和:“好了好了,别吵了。”
 安安冲小花哼了一声,小花歪着脑袋吹了声流氓哨。
 林念:“……你这从哪学的?”
 “就是,不学好!”安安跟着一起唾弃。
 “你也是,跟个鸟吵起来,还好意思说。”
 林念戳了戳闺女的脑袋:“都快上四年级了,丢不丢脸?”
 安安吐了吐舌头,当作没有在说她。
 一旁的唐爱花切了半个西瓜,招呼他们来吃。
 西瓜在井水里沁过,入口冰甜。
 林念吃了一口,问唐爱花毕业后的打算。
 “我啊,我肯定回去啊,再不回去我妈真的要杀过来打断我的腿。”
 唐爱花啃了口西瓜:“而且我岁数也大了,得抓紧跟我男人生个娃。”
 她问:“你呢?”
 “我不知道。”
 林念很纠结:“你说我要不要考个研?”
 “考呗,你成绩那么好,肯定没问题。而且你男人又不在,回不回去也没区别。”
 唐爱华说:“我要是你我就考 * ,你看大学生都少,研究生更稀罕啊,毕业之后那工资都比别人多,人家一个月几十,你拿一百。”
 “哪有那么多。”
 “反正比别人多就是了,而且安安都在这上几年学了,现在回去她也不习惯。”
 这倒是实话,安安和现在的班级都磨合好了,会去也是一件麻烦事。
 林念本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计算好得失之后便做下决定:“行,那我就去考。”
 第五十三章 结局
 十二月就要考初试, 现在复习其实已经晚了。
 还好林念成绩一直以来都很好,几个月的时间虽然紧张,却也足够了。
 她买了复习的资料,白天实习, 晚上回家苦读。
 坚持了几个月, 人都瘦了两圈。
 十二月二十五日, 研究生初试考试。
 考试成绩会在二月份公布, 在此之前, 林念先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典礼。
 毕业意味着离别,拿到毕业证唐爱花就要走了。
 她走的当天,林念送她去火车站。
 “就算分开了也别断了联系, 记得给我写信。”
 林念有点伤感:“好。”
 “等我有空就来找你玩, 到时候记得让我进门哈。”
 “那肯定的。”
 “对了还有, 等我啥时候生娃了会告诉你的, 少不了你的红包。”
 林念心里的那点愁绪被唐爱花几句话弄得一干二净,她无奈道:“少不了你的, 快上车吧,别到时就挤不进去。”
 “行了我先走了,你保重。”
 唐爱花抱了抱她, 分开的时候两人眼睛都有点湿润。
 “走了姐们。”
 毕业之后, 林念留在了省医院。
 她从实习生变成临时工,能拿工资了。
 二月,研究生初试的成绩出来, 她不出意外的通过。
 汤教授得知她考过之后很高兴, 还没等考复试就把她提前提溜进了自己的实验室。
 因为成绩优异,林念在大三的时候就经常去老师实验室帮忙。
 药学院手里有项目的教授不多,汤教授就是其中一个。
 实验室有国家财政拨款支持, 汤教授是里面的负责人,但不是唯一一个。
 研究生的生活比大学期间忙碌太多。
 汤教授是那种喜欢你就让你干活的人,进实验室半个月,林念就被逼着熟悉了所有器材。
 这里面的机器好多都是国外进口,价格高的吓人,是国家从为数不多的外汇中咬牙省着买来的。
 林念每次操作这些机器的时候都心惊胆战,生怕一个不注意弄坏了,给国家增加负担。
 汤教授的项目是研发一款针对乙肝的抗病毒药物。
 乙肝病毒在十年前才被观测到,国内一直没有受到多大重视,但是汤教授研究过,认为全国乙肝病人总数最少有五千万。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每年有十多万人得这个病死了,因为不重视,也没药治。”
 汤教授说到这里时表情沉重:“咱们早一天研究出药,就能挽救更多人的命。”
 林念被汤教授的一番话鼓动,瞬间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比 * 重要,仿佛化身救世主。
 实验室忙,她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安安,只能求了隔壁邻居,她交钱,让安安过去吃饭。
 药品研发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一款药品的研发时间长达十年。要面对重复千百次的失败,才可能在一点灵光中找到正确的道路。
 林念觉得自己应当是幸运的,她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汤教授的药物研究就有了进展,顺利通过动物试验,进入漫长的临床实验。
 从临床实验到获准上市,中间的时间可能要长达四五年,也可能实验好好几年发现药物的副作用过大导致前功尽弃。
 这些事情不是林念能够控制的,她要忙的是自己毕业的事情。
 汤教授希望她能够继续深造下去,他对林念说:“国内的条件太差了,你应该出去看看,去世界顶尖的实验室。”
 林念摇摇头,说抱歉。
 “为什么?”
 “我的丈夫是军人。”
 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汤教授失望地叹了口气:“行吧,那你要继续读我的博士吗?”
 “抱歉教授,让您失望了,我想早一点参加工作。”
 “为什么,是缺钱吗?”
 “不是。”林念摇头:“说出来您别生气,因为我觉得自己对科研并没有那么热爱,相比于继续深造,我可能更愿意和家人团聚。”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汤教授也无法强求:“我知道了。”
 林念感觉很心虚:“对不起。”
 “你也没对不起我,这几年帮我分担了不少工作。”
 汤教授拍拍她的肩膀,问她:“那你有想去的地方吗?”
 林念摇头:“我看组织分配,只要回川省就行。”
 
七零宠妻日常 第124节
 “也是,分配差不到哪里去,那就祝你前程似锦吧。”
 “谢谢教授。”
 .
 和教授说清楚之后,林念心里也轻松许多。
 六月份,林念硕士毕业,同时分配的地方也确定了——恰好是大安药厂。
 林念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兜兜转转竟然又分到了这个地方。
 她拿到毕业证,回到川省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大安报到,而是选择先休息半个月,先跟丈夫腻歪腻歪。
 李伯诚是去年回来的,夫妻俩这几年聚少离多,彼此都不想再过之前那样的日子。
 林念没回来之前偶尔还会想想读博这件事,回来之后就彻底不想了。
 相比于继续深造,还是一家团聚让她更开心。
 半个月后,林念去大安药厂报到。
 她对于这个分配说不上满意,大安对她的到来也不一定多欢迎。
 这个厂只做一款骨痛贴,没有设立研发部门,而药厂不想让她一来就做领导,也不能把她一个研究生给扔到生产线上面。
 最后一折中,林念在厂子里就做起了检验工作,待遇还比不上上学之前。
 她上次来大安的时候,厂里就有五百的员工了,过了四五年,厂子也没扩大多少,还是那么大。
 林念工作所在的车间是最早建的,这么多年过去,车间显得有些破旧。
 这里冬冷夏热 * ,八月的天,药材在空气的加热下散发出浓郁的味道,熏得人头都要晕了。
 林念上班的第三天才见到江大河。
 江厂长看着像是不记得她了,于是林念也没有凑上去招呼。
 她在大安的工作算不上开心,重复性的机械性工作让她感觉疲惫且没有成就感,而上层的权利争夺一刻都没停止,厂里的决策朝令夕改,折腾的只有下面的员工。
 现在的大安,每月盈利还没有五年前多。
 厂子里事情多,员工工作起来也没有什么拼劲,全是得过且过。
 林念在实验室忙惯了,最初特别不适应这种节奏,但时间长了,也被人同化了。
 检验的工作挺轻松,这个部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户。
 关系户聚集的地方矛盾反而不多,部门里的人处的都可以,等林念习惯了这里的节奏之后还觉得挺舒服的。
 就当给自己放假吧。
 .
 改革开放好几年,对市场的监管越来越宽松,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军支出占财政入的比例年年下降。
 面对臃肿的军队,裁军势在必行。
 八五年六月,中央宣布裁军一百万。
 这次裁军主要是要裁减各级领导机关,省军区响应政策,撤销了许多不必要的机关。
 军官被清退,大多数都是不愿意的,不愿意就要抗争。所以李伯诚自此之后就没过过好日子,每天都有人来找,有想要攀关系的,想走后门的,还有些脾气爆的人指着鼻子骂他。
 他日子过得难,林念也没怎么好过。
 被裁撤的军官基本都是已婚,其中不少就住这个家属院。
 男人在部队里找关系,军属也没闲着,林念几乎一进家属院的大门就会被缠上,多的是人要送礼。
 她每次回家都跟打仗似得,生怕兜里多了什么,到时候有嘴都说不清。
 李伯诚对这种情况也无奈,心里觉得很愧疚,看林念一回来就瘫沙发上,连忙倒了杯水递过去:“让你受苦了!”
 “唉。”
 林念叹了口气,抬起下巴,李伯诚很有眼色地把水递过去。
 她喝了半杯水,舒出一口气:“也不能怪你,你在部队也幸苦,我帮不到你,总不能拖后腿。”
 能得到妻子的支持,无疑让李伯诚心里减少了许多压力。
 他回胳膊,把剩下的水喝完,保证道:“你放心,我明天就跟他们说不许来烦你,谁要是来就第一个滚回家。”
 林念眯着眼笑:“你威胁人啊。”
 “就是威胁。”他俯身在林念唇角亲了亲:“谁让他们来烦你。”
 李伯诚的威胁还是很有用的,自从他发了话,就很少有人会凑过来了。
 裁军的步伐无可阻挡,同时军缩减,部队正式进入痛苦期。
 与此同时,上级做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允许军队经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中央不给钱,部队揭不开锅,只能自己想办法。
 军队因为自身优势,在经商的时候是比较便利的。
 川 * 省军区就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弄了一家电风扇厂和一家弹簧厂还有个运输公司。
 不过这么大的军区,这几个厂子显然是不够的,不说刚开的厂还没怎么赚钱,就算是赚了钱也不够花啊。
 军区的领导整天为了钱发愁,有人穷的都想去干倒卖的生意了。
 作为军区二把手,李伯诚也很愁,他十来岁就进了部队,这辈子就没做过生意,经验还没妻子多。
 这种事情也不算什么机密,所以李伯诚发愁的时候就和林念说了。
 林念也没什么经验:“我就干过那一次。”
 “总归是比我有经验。”李伯诚让她帮忙想想,又反应过来:“对啊,我们也可以做药,这东西利润高吗?”
 “挺高的,大安一年的利润估计有十几万。”
 “这么多?”李伯诚眼睛都亮了:“行,我们也弄个药厂!”
 林念:“……那做什么药?”
 “就做那个骨痛贴?”李伯诚也就知道这个:“部队就需要这东西,做好了自己能用,也能往别地卖。配方能卖一次也能卖第二次嘛。”
 军人训练受伤在所难,对这种膏药消耗确实大,真弄起来应该是可以赚钱的。
 但林念觉得总拾人牙慧没什么意思。
 “要不要考虑换别的药?”
 “什么药?”李伯诚坐下来,在这方面妻子是行家,他都听她的。
 林念说:“对乙肝的抗病毒药。”
 她把汤教授几年前的话对丈夫又说了一遍,只是当时汤教授是想要激发她的研究热情,而林念是想用这庞大的患病人数打动对方。
 “几千万的病人,这种药只要上市就不愁市场。”
 李伯诚点点头:“有道理,那这要去哪买方子?”
 针对乙肝的药物国内很少,效果还都不太行,林念想了几个都在心里打了叉,忽然想起来:“其实我读研的时候研究的就是这种药,效果很不错,现在还在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时间漫长,但如果军方出动的话,肯定用不了五六年的。
 “我前几天联系了导师,他说药物一期临床已经过了,没有发现严重副作用。”
 林念对自己参与研制的药物很有信心:“你要不要试试?”
 李伯诚很是心动,可这毕竟不是简单的事情,他还得跟人商量下。
 商量的结果自然是肯定的,一群穷绿了眼的人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当即拍板通过。一边去联系加快药物的临床试验时间,一边着手给即将组建的药厂建设厂房。
 部队里出手大方,虽然现在很穷,但是人总不缺的。
 几排厂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设完毕,在建设的同时开始选拔人员。
 李伯诚举贤不避亲,推荐林念当这个厂长。
 他的推荐很有道理,一来林念本就是这个专业的,且有好几年的从业经验,还是汤教授的学生,有这层关系,以后买技术说不定还能便宜点。
 这个推举被直接通过,林念还是后来才知道的 * 。
 她本来在大安上的就有点没意思,虽然没有管理一个工厂的经验,但也并不怕。
 有挑战,总比一潭死水要好。
 厂子是十二月建成的,林念当月辞职,第二个月又跑了趟云省,买了骨痛贴的配方。
 做骨痛贴没什么技术含量,工序也不复杂,当初答案几十人的小厂做起来都没问题,就别说新厂比最初的大安要大好几倍。
 配方拿到手,原料、机器、人员到位,当月他们就生产出了合格的骨痛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