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这下关系就复杂了。
隆武南明没有能力,没有实力,朝堂上大明的文武百官太多,掣肘太多,所以郑成功是有忠心,没有忠实于是啊,只能同张煌言侍奉的鲁国合作,两者都是以水军见长,同时都拥有能征战陆地的士兵,合作起来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协调,各自做各自的就能达到一定的完美。
这样下来郑成功就脚踏两支船了,不好调节双方关系,一定会让鲁国群臣怀疑他,合作就不可能太亲密了。
范文程过去了,这种怀疑就会无限加大,到时候看郑成功如何自处,这样的局面不说是攻打清朝,就说是能不能配合好华夏军,拖住清军都有的商量。
可以说鲁国的建立虽然在声望上涨了反清志士们的信心,但从实际上来看,让反清大业变得更加扑所迷离了。
而张强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他看到的是在宝岛的郑成功的部队向唐殿风的部队施加的压力。
根据米林交给他的情报,范文程到了鲁国以后,落脚鸡笼港,先后和张煌言,路振飞接触,游说鲁国,封王拜将,一大堆许诺,还真有明军将领动情的,已经有好多原先就对抗清大业遥遥无期,他们过不上安定的生活,有所怨言的张煌言部明军文官路振飞指挥的武将,转而投靠了范文程,投靠了清军。
这些人也许不多,武力也不行,但这就像一锅,会坏了满锅汤的,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鲁国和鲁国的郑成功部,还有华夏军。
就像洪承畴和冯铨看到的那样,华夏军侧翼和后背将会不稳。
这将会牵制华夏军大量的兵力,也许鲁国的那些明军将领并不能给华夏军大陆的军队以重创,也许他们登陆都未必能登陆上来,但他们一定会牵制大量的华夏军的精力和兵力,驻守沿海,还有沿海岛屿,防止鲁国前来捣乱,进攻。
而从情报来看,郑成功的部下们已经明显的疏远了华夏军,就连以前和华夏军好的腻在一起,恨不得成为亲兄弟的得到过华夏军大力帮助的刘国轩,余兴等人也明显减少了同华夏军的接触,双方在边界地带拉开了架势,主动布防,防备对方。
看着情报,张强怒火中烧,也感到深深的无奈,这利益面前,朋友都不是朋友了,转脸就能变成路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张强坐下来,深深
第361章 警告
送走米淳,张强迅速安排了针对范文程的截杀安排。
周粥走了进来。
周粥从口袋里面掏出一盒华夏牌香烟,这是华夏军特供香烟,抽出一支,弹给张强,张强迅速的出手接住。
他现在虽然已经身居高位,每天处理不同的事情,多的可以把他压垮的事情,但每天还是抽出一定的时间锻炼自己,尤其是骑术,既然系统给了他这个技能属性,他就得把这个技能属性练好。
现在他敢说,即便是蒙古草原上最厉害的骑手也不及他的骑术厉害,镫里藏身,弯弓射箭,马刀劈杀,长枪冲刺,一件件都没有一个华夏军将领能比的上他。
满清马上得天下,但现在他们的后辈,已经开始安享文明的汉族王朝给他们加注的文明枷锁,开始变得堕落和享乐了,开头的那种锐不可挡的精锐士兵已经全部变得老弱不堪了,现在他们都是跟在绿营兵和汉军旗兵后面,变成了督战队了,变成了富贵的老爷兵了。
都要靠洪承畴这些铁杆汉奸使用谋略才能打败他们的对手,不过这里面不包括华夏军。
“都聊了些什么”周粥坐下来问道。
“之后,你找他们向你具体汇报一下,对于这两个州的税收和商业运作,建设要尽快搞起来,其他的事情,你转交给魏无忌和张英就可以了,不需要太操心,要不然你看你还不到三十岁,已经比我还要老了。”张强把烟在桌子上磕了几下,拿过桌子上的火柴,划了一根点上,周粥凑过来,把自己的那一根也点上。
“哈,我虽然比你年长几岁,但还不至于这么老吧”周粥笑着说道。
“你胖了,”张强笑着说道。
“是吗不去搏杀了,站在高处看着新人们去搏杀,出入都有重兵护卫,当然胖了。”周粥笑道。
“有时间去锻炼一下身体吧,咱们现在还不安全,现在拥有三个省的地盘,还有沿海差不多一个省大小的各个岛屿,宝岛哪里还有宝中市这个一个桥头堡,我想这不是咱们的福气,而是招人嫌的大麻烦,米林汇报来的情况不容乐观。”说着,张强把情报推给周粥。
周粥翘着嘴,眯着眼睛,略微低头翻看着情报,张强继续说道:“隆武现在没有时间和咱们计较,虽然咱们坑的他们也很惨,可隆武这个人非常精明,非常能忍,只是埋头发展实力。
就像咱们当初那样,他现在已经初步稳定了广东一省的地盘,还有着咱们的支援,四周的情况同样复杂,却不会马上爆掉,有很多奉他这个朝廷为大明正统的大明官员和百姓支持着他,替他阻挡清军的脚步。”
说到这里,张强端过一杯茶水,凑着茶杯口,闻着茶叶的芳香,让热气环绕口鼻,神情好像舒展了一些,才惬意的喝了一口热茶。
周粥低下头一边听着张强的话,一边仔细的浏览情报。
张强猛抽了一口烟,“现在不可预料的是永历朝廷的态度,以及现在鲁国的未来走势,有可能郑成功会成为咱们接下来的一个对手,有可能张煌言他们会和郑成功起龌龊,分开来,这样不仅削弱了鲁国,也给咱们的后方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最直接的是牵制了咱们沿海的兵力,以后清军再次发起大的战役的时候,咱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调遣。”
“你的意思说,洪承畴依然在搞他
第362章 金银币问题
说到正经的事情,周粥开始严肃了起来,他倒是记忆力好,也不用带资料,不用看那些竖着写的奏本的汇报内容。
在华夏军里面,张强提倡简体字,主要是为了让知识能最大面积的传播,把领地的识字率提升上来,有知识的百姓更加不容易受到别人的盘剥,官府和百姓的交流会更加顺畅,不容易引起对立。
可张强使用的那些文人都是旧人,大明或者南明的士人,读书人,知识分子,他们不可能改变习惯去适应你的,来不及了。
像金声,朱大典,钱秉镫,甚至是尤海波,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起码已经四十多了,知识水平已经固定了,让他们再多学习什么,很吃力,也很不现实,所以办公,奏本什么的,他们这些人写起来还是原先的繁体字,还是竖排,只是因为张强强调断句,所以他们还是学会了标点符号断句等简单的东西,把一句话能通过断句说清楚,不至于让人去猜。
周粥这些东西接受起来倒是快,因为他也是这个底子起来的,稍微加强了一下学习,让那些秀才,举人给他补一下课,就能平常的断句,阅读了,这点张强不如他,至今,没有断句的话,张强是看不懂的,或者产生歧义。
有时候,干脆就是周粥在向张强解释这些臣子们交上来的奏本。
“总体来说呢,咱们的开支增大了,但由于有着不错的应对方法,有着前期打下的坚实的商业底子,不断扩张的商队规模,海上的,陆地上的,使得咱们的收入还是盈利不少。”
张强微微点头,听着周粥的汇报。
“去年现在到今年这个时候,一年中咱们实现了财政收入一亿五千万两白银,一百万两黄金的收入,这些这算成金华元,现在应该改为了华夏元了,总共大约两亿六千万华夏元的收入,比起咱们开头几年的八千万两的收入翻了几翻。”
“这些钱用于基础建设的钱为大约两千万华夏元,只是提供了一些启动资金和基础材料和地皮的购买资金,一些后期资金通过向领地内的商户征集,通过入股的形势进行下去。”
张强赞赏的对他笑了笑,“做的很不错,知道利用民间资金了,这样就不会让他们把赚到的银子们都铸成银块埋入地下了,加强了资金的流动效率,也能使得百姓有钱花,不至于富裕了,市面上却没有钱花。”
“是的,大都督,一个接一个的赚钱的法子使出来,大家蜂拥而上,一箱箱的白银被抬出来,进入华夏钱庄,进入了咱们的粮食部直管的金融司里面,和粮食一起托起咱们的纸质华夏元的流通,现在咱们的华夏元已经成为领地内的主要货币,人们大部分都接受了华夏元。”
稍微调整了一下身体的姿势,周粥继续说道:“不过因为一些陆续来到大明遗民,他们还不是很相信华夏元造成了华夏元在底层的流通依然有些困难,人们相信那些大额的华夏元,因为这些他们看作是就像山西票号那样的银票,小的华夏元人们却大都把这些换成铸造的银币,铜币,总是兜着一大袋子银币和铜币去购买物品,交易买卖上有些不是很通畅。”
“这么说他们能接受就像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那样的银币,金币,那也行,并不一定要他们全部接受纸质的华夏元,两者互为补充,也能加强咱们同外界的货币沟通,”
张强插嘴道。
周粥有些苦恼的说道:“但有些人就是很贱啊,因为咱们发型的金币,银币成色十足,虽然有美丽的花纹,周边有齿纹防止一些不法商贩捣乱,磨损上面的分量,减少金币,银币的价值,造成货币价值紊乱。
可他们还是有能人,能仿制出咱们的金币,银币,调包里面的金银,用其他金属填充,这样,一枚银币价值一百
第363章 王尚礼拜见
李定国何许人也
相信读穿越架空小说的人一定会知道这个人,但没有人去描述他,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他,相比张献忠,李自成这种大名鼎鼎的人,其他的人都喜欢郝摇旗,刘宗敏,牛金星,李岩,红拂女这些性格出众的角色,却不一定对一个张献忠的义子,有多少研究,或者喜爱。
义子,在现代人的认识里面和干女人,干儿子这种字眼一样,带有贬义词,但说实在的,在历史中的义子一次却很受人尊敬或者敬仰,因为身为义子,尤其是身为能量巨大的人物的义子,那就相当于是半子身份,将来或许是辅佐旧主之子,或者直接承接旧主的基业的人,那不是谁都能攀附得上,或者有此机缘的。
而李定国身为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是什么,历史对他的评价并不好,所以这个人空有一身正气,民族大义,智勇双全,却因为身为一个被丑化的人物的义子,而变得籍籍无名。
永历南明的天其实是他一直在支撑着,没有他,永历南明早就灭亡了。
李定国比起郑成功自私自利来说,他还有一种匡扶民族正气的大局观,张献忠的人和永历南明的人搞在一起,他为了永历南明的延续,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妥协,艰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汉人最后一个王朝。
李定国以一己之力,抗衡满清三大王,四汉奸,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还有最后背叛的孙可望,这样汉族人的英雄,却没有人宣传,反而是汉奸们有人给他们立碑写状,歌功颂德,这让身为汉人的中华民族后人们感到十分的难堪。
虽然谁都不能否认下一个朝代,是上一个朝代的继承者,但如此否定自己一个主体民族的行为,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
听到了李定国派人来访,张强放下了手里头的工作,随着周粥去拜见他们。
李定国派来的人是王尚礼。
几个人寒暄一阵,历数这些年的抗清事件,互相吹捧几句以后,王尚礼对张强道:“候爷,我定西王希望和华夏军联合抗清,东西夹击清军,以光大明江山。”
张强曾经被隆武朱聿健封为金华侯爵,因此称作候爷也是情理之中,李定国张献忠死后,他和其他三个人,艾能奇,孙可望,刘文秀,自称王,后来也得了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承认,因此他这个王也来的名正言顺。
只是这名正言顺对于他的华夏军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华夏军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是后世穿越者建立的国家,说好了是融合进历史中,说不好了,就是穿越者入侵历史世界,一切的表现他不知道身为汉人,注重大明正统的李定国会怎么看他和他的华夏军。
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做法和李自成,张献忠差不多,是起于微末的人,是和皇朝正统们做斗争的人,这无论是现在的南明朝廷,还是大明百姓,抑或是清朝贵族们都不会容于他。
甚至是后世的我大天朝,实际上已经从微末之人变成了贵族,财团统治的国家,他们对于农民起义军或者是没有任何根底的人的鄙视和厌恶是发自于内心的,他们的优越感来自于他们是官,他们是贵族,他们有钱,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不容于世,不容于天,这是张强和他的华夏军目前最大的危急。
但显然,王尚礼并不是为了谴责或者质疑而来的,他和冯双礼一样,是为了华夏军的武器装备以及援助而来的。
这些都没有涉及到正统之争。
双方还是可以合作的。
&nbs
第364章 新合作伙伴
对于冯双礼的前倨后恭,张强是有点生气,他不喜欢别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总是那么精明的观察形势,不能坚定的认定一个方向走下去,对于李定国这种人张强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国家大义,个人,民族都不曾亏待,还有本事,如果不是隔着太远,张强肯定要亲自去拜访,把他招致麾下。
系统交给他的任务,他还没有完成呢。
这才招到了三个人,只要能完成十个人的任务,那么他就会获得一座现代化化工厂,能开启更高的科技,胜过清军和现在的西方欧洲的泰西人,对于华夏军来说意义重大。
现在当然要交好了。
吩咐了周粥针对冯双礼脚踏两条船的惩罚,张强对王尚礼道:“我对定西王的忠义十分崇敬,为了表达这份崇敬,我会派遣一队人马携带华夏军的火器去教导你部明军将士如何使用火器,同时对你部明军出售一万杆火铳。”
“是真的吗”
“感谢大都督,下官代表定西王感谢大都督。”
王尚礼激动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尚礼发自内心的对你产生了好感,现在他对你的好感值为16,你们现在是朋友了。”
张强突然听到许久不发言的系统发言了。
这是个意外,也许系统听到自己想要招纳李定国的心声,也为了凸显自己的存在,才在此刻发声,提醒张强它的存在。
听到王尚礼居然对自己产生了好感,张强也十分意外,他是什么人,张强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让人感觉不到亲近感的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一心向前,从来不去注意周围的人物和风景,因此这一路走来都十分孤独,有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这让张强十分的感动。
突然,张强想到一个事情,历史上,这个王尚礼被云南土司割据军阀沐天波,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给逼死,沐天波为了保住云南大理沐天波府,投降清军,投降孙可望部,逼死了主动去城中做内应的王尚礼。
张强不知道该不该告诉王尚礼这件事情。
历史虽然改变了不少,但大体上还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一个屈辱几百年的历史,一个把中华变成了沉沦懦弱的,没有血性的民族,一个只凭着熬就想要活下去的民族。
历史惯性是如此的强大。
清军目前虽然看起来兵力强大,气势如虹,可它面临的局面一点也不必当时的崇祯明朝好,崇祯明朝外有后金女真人作乱,内有李自成这些被天灾和逼的走投无路的农民起义军,海上有郑芝龙这些海盗骚扰,会同大明勋贵,东林党官员们侵吞国家税收,财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