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第一千零九十章 皇家舰队巡游外海
三千吨战舰,皇家舰队的旗舰,张强这个华夏帝国皇帝的座舰,除了在上层甲板上拥有这么多火力以外,还在上层指挥舱上面拥有瞭望哨炮手,炮手一共五人,分两拨值班,这里距离甲板已经高达六米,视野开阔,拥有一门华夏帝国研制的重型迫击炮,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相比已经淘汰的以前使用英国制式的几磅炮的旧式火炮,这种迫击炮能发射多钟弹药,其中就有火烧敌人木头船只的燃烧弹,以及重型砸敌人船只甲板的穿甲弹,还有改进的开花弹。
这种战舰已经类似于后世的188几年的巡洋舰了,在前后甲板上空位上还挂着箱子装的小型迫击炮,以及在栏杆下层半米处的平台上有着射击走廊,还有六磅炮炮位,在两个烟囱中间还有一门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的短炮管的80毫米火炮。
战舰的火力考虑了十里地远程压制火力,以及中程的交战火力,近程的决战火力,炮塔用来兼顾三种射程,安装的旧式火炮用来在近程以下八百米到六百米距离上同敌人进行殖民风帆战舰时代的战斗,而迫击炮和烟筒中间的火炮用来公里一百米到四百米,甚至六百米距离上的敌人,而六磅炮和燧发枪火力,用来同敌人近身肉搏,阻止敌人登舰。
其他的三十六艘新式战舰也一如既往的豪华和庞大,相比水师舰队的正式战舰来说,也一样速度和火力稍逊,灵活性更不能比,可皇家舰队是干什么的
皇家舰队是面子问题,而不是战斗主力,原先成立的时候是战斗主力,几乎被打残修补之后继续担任皇家舰队主力战舰,直到新式战舰替换它们。
战舰以比巡游速度六节速度稍微快一些,八节的速度出海,然后在渤海上转了一圈,开了几炮,演练了一番,然后打道回府,返回舰队驻地,之后张强又带着五艘皇家舰队战舰巡游第一舰队东海舰队驻地和海外舰队巡逻路线。
总体来说海上已经很繁荣了,华夏帝国虽然没有同其他国家或者势力进行有效的或者比较频繁的贸易,但原先华夏就和日本,现在华夏帝国的蓬莱州,琉球岛国,现在华夏帝国的蓬莱州一个知州地盘,相当于后世的一个省里面的地级市,以及宝岛州,或者说宝岛总督区,以及吕宋岛,应该说马尼拉,婆罗知州等地组合起来的吕宋州,吕宋总督区,印尼,印尼总督区,马六甲,马六甲总督区,澳洲,澳洲总督区,东南亚四国,现在的华夏帝国东那样四周,总称东南亚总督区,不过后来因为安南并入核心区,成为华夏帝国核心区的一个州府,因此现在东南亚总督区现在是老挝,缅甸,暹罗三洲了。
以后可能要在这个总督区加上娜迦山脉那一片地区,因为哪里还不稳定,还在战争中,或者军事管辖内,属于以前的边缘区,边境战争区域,再加上哪里没有什么可以出手的货物贸易,人口更没有多少,即便是移民,也不过是几百万而已,几百万撒在那一片和其他两边开发出来的山区,密林,高寒地区,地域也很广阔,几乎看不出什么来,这样的形势,你要说能拿出什么经济贸易这些事情来,那简直就是笑话,只能说哪里以后可能被汉民占领,并且因为汉人巩固下来,以后成为华夏帝国的一部分。
&nbs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煤炭蒸汽机时代
水师舰队在忙着更换新式蒸汽机战舰,在华夏帝国各个港口正式新建储备煤炭仓库也在新建中,华夏帝国的蒸汽战舰正式登上舞台。
华夏帝国的炼焦,炼钢厂满布帝国的各个重要的产煤大州各地,华夏帝国正式走进了蒸汽时代,帝国的烧火用料也从普通的柴火变成了煤炭,高热效能的煤炭使得华夏帝国的燃料变得更加繁荣,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到处乌烟滚滚,天地为之色变。
这就是发展的代价,避免不了。
四个舰队,加上皇家舰队,再加上两支海外舰队,澳洲舰队和马六甲舰队,总共七只舰队,第一级村夫级战舰,每一支舰队装备了三十六艘,这就是256艘战舰,光制造这些战舰就得五年时间,随着皇家舰队首先装备,第一舰队优先装备的五艘实验性战舰,以及两艘前期造出来的样品战舰,剩余的战舰还在陆续建造中,要装备也得明年得了。
华夏帝国的舰队还只是铁甲舰和风帆战舰为主,近海的海岸警备队倒是装备了近海明伦蒸汽战舰,不过都是些百吨的小型战舰,都是实验性质的,不过百艘而已。
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样,也有了石子的坚硬,虽然不是太美观,可走起大车来,平稳结实,还不咯脚,关键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远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干净了很多,因为大明没有后世那种重达几十吨的汽车,即便有运输的马车,也绝对不会超过几吨的重量,这点重量对于这种低级的道路来说,绰绰有余,这就是张强带给这个时代的改变。
不能说有多高级,多先进,但绝对便利。
而且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主要是华夏军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的行业考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考试,低级的人员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认证的行业资格证书,拥有这些证书,你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卖给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钱买下的研究成果。
这是行业全民认证资格证书,拥有这份证书就像读书人考上了童生一样,是一份荣耀,在村里也能获得村长或者保长,乡长的接待,并且让大家高看你一眼,在这些低级别的行政岗位上,你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收入,还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资。
村里面人读个书信,认个字,或者打造个什么,找个权威认证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来的东西要比大家没有得到认证的人卖的价钱高一些,算个帐,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张煌言就一路走,经过乡村就通过带路的向导小伙子的嘴了解到这些东西。
低级认证并不需要你识字或者读过书,只要你在行业里面能弄个拿出手的东西,并且获得官府认可就行。
并且能获得免费上成人夜校的资格,如果再夜校里面获得毕业,也就是说认识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参加资格认证二级的考试。
这些考试都集中在行业翘楚上,农活能说出个头头道道,并且在别人的辅助下记录下来,自己还能看懂一些,你就能获得二级的资格认证了。
这些人都被官府征用,帮助解决比如下乡统计农田多少,出产多少,铁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铁,木匠打造的一些东西是否符合官府规定的标准,帮助官府解决同这些行业的人接触的任务。
当然这些人是不用领工资的,征用的时候给你酬劳,不征用的时候你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官府优先使用你的东西。提拔金麟带领第11野战旅,马三立带领第12野战旅,杜歌带领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东方促进了西方的战舰发展
随着华夏帝国同西方的关系解冻,英国人返回了东方,他们不得不返回,因为还有一个印度需要操心,印度的物资和资源,商品都是他们需要的,无论是非洲还是美洲,都无法像印度这样供应英国巨大的原料物资,同时把英国的商品销售到印度,赚取不菲的利润,拿走不少的金银财宝。
而西班牙人自从二十多年前撤离远东,亚洲,他们的商船从来没有出现在马六甲海峡这一侧,一直在非洲和美洲开拓,甚至专心金银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同法国,英国,荷兰在加勒比海争夺殖民地岛屿,几个国家进行了二十年不屈不挠的争斗,但最终荷兰人退出,英国人拿到一些,西班牙人胜出,占据了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大部分被英国人占据,荷兰人只是拿到了一些边角的小海岛。
法国人则同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交接的地方,百慕大等地拿到了一些岛屿,几方在加勒比海的争斗仍然在继续,但都比较疲惫不堪。
于是几方同时选择了休战,而把目光转向战争停歇的东方,那个东方战争已经远离他们二十年了,最近的同俄罗斯的争夺战也只是在中亚小规模的战斗,在西伯利亚打战的是大清国,而不是华夏帝国,华夏帝国只是在后面支持了人力和物力,枪支武器火炮等的东西。
一心埋头发展的华夏帝国是他们垂诞三尺想要进入的一个市场,虽然不能殖民了,但华夏帝国庞大的市场是西方那个国家都想进入的,只是先前的敌对关系,加上地理上的远近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和及时的传递消息和同华夏帝国沟通。
他们这边已经是风帆时代,铁皮铁骨木头船身的风帆战列舰时代,而且战舰越来越大,火炮威力越来越大,交战的方式已经从跳帮上船肉搏转变为互相之间在八百米到一千米距离上炮击,虽然还是大部分的实心弹战争,但也有一部分开花弹,开花弹的发展,使得他们的战争越发的血腥和激烈了。
并且船只的造价一次比一次攀升,原先普通的战舰,一百八十吨,风帆战舰不过三四万英镑一艘,简陋的甚至一万英镑就可以造出来,在加勒比海称王称霸还是可以的,但到了远海这点钱装备起来的战舰就不够用了。
战舰的吨位从一百八十吨到三十年前同华夏帝国战斗时的的三百吨和五百吨,战斗失败撤回西方以后,西方的战舰吨位迅速提高,六百吨,八百吨成为寻常的战舰吨位,一百八十吨也只有海盗或者其他的一些民间探险船使用了。
千吨战列舰,两千吨战列舰作为一种豪华配置,平时也无法出战,两个国家国战的时候才会出动哪一级的战舰,而且每个国家都不多,三四艘,七八艘,十来艘,最多的是英国,三十多艘。
一艘的造价在五六十万英镑,两千吨左右的在百万到三四百万英镑,这简直就是浪费,因此如果不是为了凸显一个海上王国的地位和实力,很多国家不会造那么大的,一艘百门火炮的战列舰的。
造价在三四十万之间的千吨左右的军舰是大家喜欢的,专门用来战斗,追击敌人,同时花费不多的倒是很多,英国有近三百艘,西班牙有近一百多艘,不过他们的这些战舰在十来年以后,他们再次在华夏帝国南海败北以后,英国获得了华夏帝国的铁皮风帆战舰以后,突然间全部落后了。
华夏帝国那时候已经开始对风帆战舰全力向铁皮战舰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东西方战舰差距
新的战舰不比英国,不过相对来说西班牙的战舰还是很有看头的,比较实在,坚固耐用,并且体型庞大,风帆更加强大,桅杆更叫高耸,火炮方面比起英国的技术型突破,也开始以开花弹为主,西班牙的火炮就有点放不开,大部分依然是实心弹火炮,依然坚持着原先的布局,火炮比较多,而且比较大,这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速度和战斗力。
相比英国人的精益求精,西班牙人则是好大喜功,并不吸取被英国人打败的教训,没有什么能力的大型战列舰造了又造,即便是负债也要造,让周围的西方诸国看着眼热,嘲笑。
西班牙的战舰依然遵循着风帆时代的一级战列舰,二级战列舰的规则建造,虽然吸收了华夏帝国的飞剪船改造的好处,速度和战斗力上提升了不少,平常平稳的航行就能达到七八节的速度,快速航行的时候十节不再话下,十二节,甚至十四节也能行,相比三十年前的西班牙战舰速度上提升了1节到三节的速度,比起英国平均三节到五节的速度提升要小很多。
当然在飞剪船上他们的速度也不慢,十六点五节的速度,普通漂洋过海的速度也能达到十二节的速度,大大提升了一个时代的速度,可他们的飞剪船就没有英国人和荷兰人的飞剪船快速和拥有多少战斗力了,还只是消息传递为主,吨位也比较小,如果还算有特点就是他们仿造了华夏帝国的钢筋铁骨的护卫舰,完全是华夏帝国的飞剪船护卫舰的翻版。
比起英国人的铁皮木头龙骨的船身要坚固耐用多了。
英国人有着固执的一面,总是以为钢铁东西不会比不好找的船用龙骨或者肋条要好,因此对于使用钢铁方面还是有着顾忌,相比西班牙当时候同华夏帝国的友好,或者说西班牙当时候的反复两面性,英国人就要高傲的多了,因此他们没有得到多少华夏帝国钢铁方面的技术,这也是英国人没有使用钢铁龙骨和肋条的原因之一。
在蒸汽机方面,倒是双方都没有完成真正的船用技术,还都是在民间鼓捣,一些科学家自己鼓捣,这方面,英国的学术氛围比起西班牙来要好的多,大拿基本上是英国和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的。
随着俄罗斯同华夏帝国摒弃前嫌,放下身段合作获得了铁路以后,西方欧洲国家大为震撼,派出人员看了从大清国过来的华夏民夫和工程师们对铁路的修筑,以及运送物资的木炭火车从运输铁路线路上将无数的物资飞快的运输到前沿,然后随着铁路的延伸继续以此种方式运输物资。
庞大的物资运输量使得英国等国看着眼馋,但他们和华夏帝国还处在敌对状态,还有印度这个瓜葛,其他欧洲国家则和华夏帝国没有联系,并且以前也同华夏帝国交战,双方中间隔着不少敌对国或者俄罗斯,土耳其等国,也没有办法同华夏帝国联络上。
因此目前能享受到铁路好处的就是俄罗斯一家,土耳其方面因为俄罗斯猛攻里海走廊,原先拟定的施工因为里海走廊不通畅,俄罗斯的阻挠,施工不下去,只是在土耳其境内和走廊里面施工了一段,战争一开始,华夏帝国施工人员就撤退了。
土耳其也没有办法,他们同俄罗斯的战斗屡有反复,俄罗斯从体量上和从凝聚力来说,都
第1093章 放羊入印度
相比英国人善于利用别人的技术,无论是偷盗还是抢劫,西班牙人的脑袋就要愚钝多了,这是因为西班牙处于欧洲大陆上,而英国则是处于欧洲大陆旁边的海上,是海岛国家。
英国人可以无惧于敌人从陆地上来攻,不需要守卫各大关隘和陆地上边界,只需要有强大的战舰,就能守卫本土,一旦海上实力下降,以区区岛屿,是不足以抗衡敌人的,哪怕是陆上兵力不少,战斗力不小,也不能抵抗来自陆上国家的汹涌的陆地士兵的进攻,所以英国人是海军强大,陆军弱小。
而西班牙是陆军强大,海军虽然也不小,实力不弱,可毕竟要分心思和精力照顾陆地上,因此就不如英国人专业。
相比西班牙人,英国人对于陆地的渴望要强大的多。
西班牙人还有本土陆地可以保存,还可以通过陆地上侵袭别人的国土,英国就只能通过殖民地补充岛屿上的物资和人力奇缺。
西班牙的舰队来到东方,当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再次称雄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战舰已经落后很多了,风帆战舰,华夏帝国海上虽然有,而且不少,可华夏军的主力却已经改为了蒸汽机战舰。
一路行来,不乏冒着黑烟,发出巨大轰鸣声的体型巨大的,可以和他们的风帆战舰相比的华夏帝国海军战舰。
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装甲厚度,还是从火力上,西班牙人发现即便是他们所有的战舰全上,也无法拼过其中的两三艘合力,除非偷袭。
也许勉力可以同华夏帝国可以交战的也只有英国的风帆战舰了。
对于蒸汽机,西班牙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这种新技术在英国和意大利还没有成熟。
如今的西方,要说文明和文化,以及科技实力最强的还是意大利人,毕竟那是神圣的帝国的源头,还是教廷所在,聚集了不少有名的文人和科学家。
潜心钻研科学技术,所有的科学技术的发源地还是意大利,然后是优雅和贵族气氛,名声显赫的法国,英国人就像是乡下人一样,西班牙就是乡下野蛮人,顶多算是一个贵族的骑士。
西班牙人也知道英国人是这几年潜心研究蒸汽机,但没有多大进展,西班牙则生于内乱之中,被贵族和王权左右,还被其他的王国和帝国攻伐,虽然也想要振作起来,无奈债务太多,贵族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在享乐上了。
西班牙人默默的收起傲慢之气,在华夏帝国悄悄的购买货物,并且探查他们认为一切新奇的事务。
带来的货物脱手之后,兑换了华夏元,对于这种货币,西班牙国内也有人收藏,并且有人拿来交易,也曾经有人动心过,想要仿效,但却成果寥寥,没有人相信这种纸片会比金银更加贵重,或者能用于代替金银。
但在华夏帝国,没有这个却是寸步难行,吃穿用度都需要这个。
习惯了这个,反而对于金银没有多少鉴赏之力,多要托付钱号来解决问题,步骤繁琐,一般人不会收金银的,对于明码标价的华夏元,反而更加放心,人一旦习惯了一种事务,对其他的东西是很难习惯的。
西班牙人在华夏帝国游历一番,然后转去英国印度殖民地,虽然在西方多有龌龊,但在远东,英国人还是能接受西班牙人的,因此他们进入英国的殖民地港口不费一点功夫,没有任何麻烦。
不过在华夏帝国呆了几个月时间,西班牙人进入印度以后诸多不习惯,首先是住处,这里的城市杂乱,肮脏,犹如西方的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