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根据军情部统计,流通到大清地方上的华夏元为两千多万,流落在大金的华夏元为三千五百多万,其他草原上和更远的西域等地方的总和为六百万华夏元。

    郑成功哪里有七千万,通过交易交回来的有一千六百多万,流落在东南亚的有大约三百万华夏元,流落在泰西人手里的大约有八十多万华夏元。

    而流落日本的有九百万华夏元,通过两次战争,占据了鹿儿岛九州岛,四国岛之后仅仅收回了七十万华夏元,这些华夏元以战利品方式进入国库,销毁,然后再次发行了新的七十万华夏元。

    这七十万华夏元暂时还在粮行总行等待使用出去。

    根据军情部统计,华夏军援助三王子的华夏元有三百万,流通在琉球王国的却有三千万之多,这是先前同鲁国交易的时候流通出去的,琉球王国国库只有四百万华夏元,其他的都在琉球王国官员和各部门,各个商人家族手里。

    而华夏王国支援琉球王国的物资和兵力,船只,人力计算,琉球王国起码欠华夏王国七千万,等于是把琉球王国卖了都不够还的。

    这次既然三王子决定甩开华夏王国,那么华夏王国就需要追究欠款了,每个月支援他们大约二十二万华夏元的物资,但需要他们作战付出的努力却达到了五十万华夏元,薛红很快同三王子达成交易,每个月三王子用十万日本百姓俘虏抵偿债务,大约十万华夏元,而他们打下的土地折算成四十万元,无论他们最后在日本打下多少土地都每个月相当于四十万华夏元。

    放出去二十二万华夏元,收回来五十万华夏元,每个月赚二十八万华夏元,当然这不是赚,这是收欠款,到现在除了获得了三王子拖住大王子,攻打二王子,帮忙打日本人,帮忙接收一些东南亚土著,南洋土著,以及**夏王国的汉人这几个战略目标以外,实际上华夏王国在这件事情上是亏的,亏得厉害,不过相对于国家大义来说,华夏王国赚了,赚了两块领地,还给日益庞大的日本人予以重击,正在解决千年以来华夏民族的心腹大患。

    亏了还是赚了

    当然是赚了,就在三王子得意自己欠了那么多钱,好像很久也还不完,而且还能利用日本人在,继续赚华夏王国的,利用华夏王国增强自己的国家的时候,张强却在静静




第771章 大清要来
    张强在研究葡萄牙人的战舰,三王子在忙着开港赚钱,华夏王国在忙着稳定国内,彻底融合各民族,纯化汉族,杜歌在忙着积蓄实力向他的老东家张强发起攻击,泰西人忙着积蓄实力复仇,重新打开华夏王国的市场,锋无羽的兵团正在同尚可喜的大清游击队忙着抢占四山州的地盘。

    大清正忙着收拾大金国呢,这大金国的豪格要说人是一个猛人,要说打战,打了几十年了,也算是一个百战老将了,可他还真打不过大清,因为大清有康熙这个逆天的货。

    这货别看才十几岁,可现在他已经把大清收拾的差不多了,服服帖帖的,现在已经把几个王爷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抄家灭族的抄家灭族,收拾完了,而且重新启用大清汉人为官,把整个大清弄得政通人和了。

    丢失了大半个大明江山,人家把蒙古八年理顺了,几十万蒙古人还是人家的铁杆,后方辽东发展的也不错,还征服了朝鲜,从朝鲜弄来十来万奴才,战斗力还不错,不过他没有交给鳌拜,鳌拜还在前线打豪格呢,交给鳌拜的还是蒙古骑兵,汉军旗,绿营兵这些旧时代的冷兵器部队,自己手里掌握着十几万朝鲜火器兵,十来万蒙古兵,五六万清军八旗兵。

    鳌拜也没有前世那样因为功高震主而被康熙杀掉,而是委以重任,继续攻伐大金国,前些时候被华夏军支持的大金国打的败退百里地,后来又反攻回去了,又回到了汾阳地面上去了,豪格坐在并州城里面,守着那点地盘打打不赢,赶赶不走,却是也比较窝囊。

    双方的战争也快打了十年了,死伤二百多万人,现在有点打不动了,都有些偃旗息鼓的样子,不过实际上大清是越打越结实了,大金国是越打越弱了,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煤炭和石膏矿出口华夏王国,可也无法填补战争的无底洞,

    此时,索尼已经死了,辅政大臣已经只剩下了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而新崛起的大清重臣索额图,纳兰明珠,周培公,姚启圣,熊赐履,施琅,张伯行,南怀仁,汤若望等等人物活跃在朝堂之上,本来还有李光地和李光熊,不过现在这两人在张强的华夏王国。

    还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等汉奸,不过吴三桂如今正背萧飞兵团打的叫苦连天,要不是张强还顾着如果消灭了吴三桂,华夏军转到大金国背后,大金国会胆战心惊的跳起来,张强肯定命令萧飞兵团灭掉吴三桂那个大汉奸。

    尚可喜被锋无羽追的躲狗洞,爬山洞,狼狈异常,耿精忠早被黄韬的骑兵旅消灭了,孔有德被李定国灭了。

    总的来说,大清国是在战火中逐渐强大起来了,而大金国却越来越弱了。

    蒙古人是烂泥巴扶不上墙,早就没有了当年忽必烈的那种强悍作风,整天马上酗酒闹事,然后靠着祖辈的英雄光环,畅想当年。

    远处叶尔羌人灭了准葛尔人,准葛尔人远遁万里,不知道去俄罗斯那个荒郊野外当少数民族去了。叶尔羌汗国一路从青海到大草原,到贺兰山下,到祁连山下,到康定地区,雄赳赳齐洋洋不可一世,疆域万里。

    不过却没有张强想的那样同蒙古人发生什么摩擦,蒙古人经过两次被叶尔羌汗国侵扰之后,侥幸的这十来年没有再遇到叶尔羌汗国的侵扰,在草原上生活的还算不错,有一种风吹草低见牛羊幸福既视感。

    辽东大地上黑土千里,沃野千里,虽然只有一季的粮食收获季节,之后就是漫长的寒冷季节,可也出产了不少粮食,养活了不少还没有达到臃肿的大清皇室以及女真人,还有超过女真人数倍的汉人奴仆,准确的说,以张强的观点来说他们已经不是汉人了,他们是形似汉人的大清人了。



第772章 大清出兵济州岛
    “各位爱卿,你们认为呢”康熙坐在宝座上环视群臣,看到了汉臣姚启圣,对他道:‘姚爱卿认为呢’

    姚启圣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周大人说的有理,再怎么说那也是我国的地盘,高句丽已经属于我们,现在还让他们保留着一套王室的行头,只是我们不想激怒其他的高句丽人,但高句丽失地对我们也是一种损失,因此老臣认为周大人说的对,就应该派兵攻占济州岛,到时候在哪里驻扎我大清的兵马,帮助高句丽统辖哪里。”

    遏必隆站出来,“陛下,此事应该三思,鲁国如今可是同华夏王国狼狈为奸,如果我们出兵攻打济州岛,先不说我们的水师能不能打赢,就说到时候惹了华夏军来攻,我军未必能应付得了,如今鳌拜,熬大人可是同大金军没有决出胜负呢。”

    苏克萨哈也起身拱手道:“陛下,这件事情的确得三思而后行,大金国还拖着咱们的后退,辽东是咱们满人的大后方,如果没有辽东很可能大清就亡了,出兵济州岛可以让高句丽人看着咱们没有放弃他们,可如果华夏军硬要出兵的话,咱们后方的辽东很可能大乱。丢了这燕京咱们还有辽东,丢了辽东,咱们可是全完了,给陛下给满人一个退路吧。”

    康熙看着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这两个是顺治的重臣,也是留给他的辅臣,不说为他着想吧,肯定是为大清满人着想,大清从原先的女真人到后来的大金,到现在的满人大清,这些个真正的满人还是从满人的利益着想的,而周培公他们是为大清国着想的,出发点不同。

    这点他看的的明白,身边那么多的饱学之士,那么多大儒教导,他又是一个有志的君王,肯定要比那些守成的君王要心里面明白大清的处境,即便不明白,这么多满人大臣他们可是为满人着想的,糊涂的人到了这个事情上肯定会明白过来,满人受到汉人的影响,受到以往宗族观念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根,那是保护的相当严密的,一旦触及到这个利益,他们能牺牲他们自己保存这个利益。

    大清国丢了也就丢了,但大清的发源地,那是万万不可丢的,大清需要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要康熙放弃大清的面子也不是那个滋味,让高句丽那种孬种小国看到他不敢惹华夏王国,他心里就不痛快。

    “多隆,这事情你怎么看”康熙直接点名站在最后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多隆。

    多隆这几年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培训那些个汉人奴才,就是培训那些个高句丽奴才,培训好的兵马被鳌拜拉走,或者被京师的人拉走,自己守着河北州保定府一带前进不敢前进,后退不敢后退,他被华夏军打怕了。

    他等于是大清的新兵总监,加上鳌拜的后勤部长,鳌拜没有少往他头上吐口水,鳌拜这几年飞扬跋扈起来了,就是因为这几年全大清也就鳌拜一个人在打战,而且打的大金国有气无力的,即便有华夏王国不断的支援,也是打不过越打越勇的鳌拜。

    听到康熙叫他,立刻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臣以为,不宜动刀兵,鲁国背后是华夏军,华夏军还是不要招惹的好,遏必隆大人和苏大人说的对,目前华夏王国不想同我们开战,我们不宜主动挑起战端,否则后患无穷,微臣的意思是先解决大金国,等大金灭掉,咱们有了长远的打算再说。”

    康熙那个气啊,这个带兵的将领都是这样软弱,还叫他以后怎么开疆拓土呢。

    姚启圣站出来,“陛下,目前华夏王国不可能对我们动手,鲁国微臣听说不是他们遵从华夏王国去打济州岛的,而



第773章 新船试航成功
    “大清国出兵了”张强是在新试航的战舰上得知这个消息的,此时新舰已经是第二次试航了。

    第一次试航没有加装火炮,只是空船,加上一些调集的军校学员和一些抽调的老水手来适应新船,也看看新船的能力,以及实验漏水和各种海况下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这一航行就是一个半月时间,几乎从杭州湾出航绕着宝岛州,去了一趟南洋马六甲海面上转悠了一圈。

    同时出航的还有第一舰队的五艘八百吨战舰,六艘六百吨战舰,以及三十六艘三百吨战船,在经过第二舰队的防区以后又增加了两艘年代还不是太远的千吨战舰,到了第三舰队的防区又有五艘六百吨战舰加入进来,第四舰队则有三十六艘一百八十吨的战船加入进来,到达了安南海面上,第五和第六舰队的两艘三百吨战船加入进来。

    第五,第六舰队的战舰可以说最陈旧的了,吨位也不大,大多是六百吨的战船,船越小,速度越快,当然这个年代你就别说什么能快多少了,能保持六节的速度跟上就行了,相比华夏王国千吨战舰年代久远的越来越慢的速度,这些小船的速度还算不错。

    有的能跑到七节速度,一百八十吨的能跑个**节的速度,相当于是自行车的速度了。而一般的帆船的平均速度只是相当于人平常走路的速度,稍微快一些的只不过是跑步的速度,现在等于骑自行车的速度,当然是不快的速度了,要是说竞赛的速度,那就不能比了。

    这艘船经过试航以后回去改进了不少,相应的吨位又提高了不少,现在已经接近八百吨了。

    由于是飞剪船和盖伦船结合的产物,没有飞剪船平时十二节到十四节的速度,更没有最快顺风的时候十六节到十七八节的速度,但能保持个平时10节的速度,需要的时候十二节到十三节的速度就算不错了。

    这是新船,速度当然快了一些,等用一些年代,速度肯定要慢下来,不过再慢肯定也不会比以前的新船的速度慢,至少能达到**节的速度,那样也比华夏军最快的速度要快。

    以前华夏军新船最快的速度不过九节速度,大船的速度能达到六点五节已经算是好的了,小船的速度指不定,小船顺风的时候也有**节速度,最快的时候能达到十二节的速度,不过以小船的体量,十二节速度等于是失控了,除了散架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要想不船毁人亡,得马上砍断主桅杆,然后任由船只在风浪中漂流,所以小船最快十节已经是极限了。

    要想让船有足够的速度,必须要船体结实,同时符合风力学一切构造,而且必须重量适当,以木头小船的结构肯定是不能抵抗剧烈的风速带来的震荡引起的结构失调了。

    新船试航为了照顾船体前期只是以普通六节的速度行进,后期则实验最大速度,最大速度达到了13.5节的速度,稳定航行能用10节的速度稳定航行,最后平均的速度达到了8.5节速度。

    第二次试航加装了更多的建筑物,火炮,缆绳,桅杆,帆面,全副武装,最大速度也跑出了12节多一点的样子,平均速度达到了8节。

    这比起原先的船只已经算是翻了一半还多的速度。

    最终定型这种战舰,不过张强听从了征召兵的意见,减少了10门火炮,减少了弹药储量,减少了一些非关键面上的铁皮防护,使得整船平均速度提高到了九节,稳定航行提高到了10节,顺风满帆航行能达到14,5节的速度,这在现在的风帆战舰上已经算是了不得的速度了。

    减少了10门火炮等于一下减少了五十名船员,原先二百七十五名船员,现在只需



第774章 二王子起义1
    二王子这些日子过得并不舒心,自从日本人变得强硬起来,强行接管他们同对面的战斗以来,他们的日子就一天天难过起来。

    要不是他们还有几万汉人支持着他们,要不是他们手里还掌握着十万日本仆从军,他们早就被日本人剁碎了喂鱼去了,泰西人临走的时候逼迫日本人用金银,毛皮,生死,倭刀,银扇,榻榻米垫子,以及日本女人偿还了二王子他们欠下的债务,而日本人因为曾经支持二王子被视为同二王子他们是一伙儿的,泰西人更是变本加厉的敲诈他们,临走还拉走了他们从四国岛和新鲁府交战中获得的俘虏。

    泰西人有四艘三百吨的商船,武装商船,两艘荷兰人卡拉维尔商船,两艘英国人的盖伦帆船,又雇佣了四艘日本人从大清哪里弄来的六百吨的大福船,除了装走他们的近两千用来培训和教育二王子,日本人的部队的教官士兵们以外,又装走了五百俘虏和一百女人,以及他们赔偿的金银和货物。

    日本人也不想得罪这些泰西人教官,只能照着赔偿,和付给他们教官报酬以及泰西人来到时候交给他们的武器弹药的报酬,他们还想着泰西人下一次会给他们运来新的武器弹药呢。

    六艘船用了六十五天时间绕过了宝岛州,从太平洋上冒险回到了南海,在南海一个小岛上休息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将死去的人丢入大海,洗刷了一下船板,等风向变了以后继续乘船出海,到达了印度洋英国人拐回了印度,荷兰人拐向巴达维亚,全程历时181天。

    等回去的时候,全船近四千人,死的剩下了两千八百人,这时候航海实在是同一只脚迈进地域差不多,如果他们能走宝岛海峡通过,航程将会少近一半时间,靠岸行驶的时候风浪也会小一些,遇到大风可以找岸边的港湾避风,但华夏水师封锁了整个大陆沿海海域,前出上千海里巡逻,他们满载那么多人和货物,肯定不能同华夏军水师硬拼,只能绕远路。

    当然,这支人马的死伤其实和现在的二王子们的瓜葛也就是逼迫日本人替二王子他们赔付了二王子他们买武器弹药的钱和教官训练的钱,再就是日本人不断的以此为借口逼迫二王子他们多付出,二王子领地的日本百姓因为长时间被二王子他们统治,已经有些心向他们了,日本人逼迫他们慢慢的将百姓转移给日本大名将军,撤掉他们派下去的汉人官员,同时将汉人百姓卖给他们做奴隶。

    二王子好小王子都是火爆脾气,别说他们还有兵马,就算他们没有了兵马,他们也不可能好好的同日本人合作,因此双方你来我往的斗争了大半年时间,同时也磕磕绊绊的合作了大半年时间,同严丞相和赵晖指挥的四国府士兵打战。

    已经同赵晖他们打的熟悉了的二王子和小王子十分的狡猾,他们的士兵已经有了一定的冲锋经验了,冲出去知道找地方躲着,然后等日本人的炮灰冲过去以后,自己再冲出去,跟在后面,于是在对面噼里啪啦的火枪排射声中,前面的日本炮灰浑身颤抖着倒地,后面的一看不对,马上再次趴在地上。

    眼瞅着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同胞,日本士兵们在哪里跳交谊舞,然后像破布一样倒地死去,而对面的防线一点也没有动摇。

    不过对面不只是排枪齐射,还有火炮啊,火炮一阵乱轰,即便是有了经验,谁能知道这天照大神是保卫他们这些叛逆还是保卫正宗的日本士兵,于是每一次冲锋总是有那么一些四国国的士兵倒霉蛋死亡,但死亡的大部分是日本人,想要从四国府这边打开缺口,彻底击溃华夏王国的登陆部队和百姓们。

    这样的日子经过了两个月时间,尽管日本人兵力充足,多次突破到四国府华夏军的阵地,可他们小看了四国府的士兵,四国府的炮灰士兵不必他们少,那些土著扔给他们一些大刀长矛,在自己的阵地里面同他们拼命,还是能把他们打出去的。

    四国府这边两个月来也死了五万炮灰,一万民兵,三千正规军士兵,火炮炸坏了二十多门,阵地被迫压缩后退了十里地,可造成的敌人的伤亡就不少了,六十万日本和四国国二王子的部队,大部分是日本兵,少部分是二王子的部队。
1...197198199200201...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