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李过发现敌人好像知道他从哪里出来,总能派兵在他的目的地等候他,无论是步兵出击,还是发动骑兵偷袭,敌人总是领先一步知道他的目的,在相应的地方增加了兵力。
这令他十分的苦恼,不得不收敛一下,带兵回到了荆州府府城。
几天以后,敌人彻底切断了他们同陈友正反正军的联系,封闭了道路,一支两千骑兵,一万民兵的部队彻底封锁了他们通往陈友正反正军的通道,各处关隘,山林,都部署了兵力,修筑了屯堡,屯堡上架上了大炮,还是敌人的那种比较厉害的六磅炮,射程达到了一里地多,不付出巨大的死伤,是拿不下屯堡的。
又过了几天,敌人的各支部队开始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慢慢的将兵力调集到了荆州府边境,四面合围。
西北方向有梅林鱼的第二十一野战旅大部,西方有第二十四野战旅,还有一个敌人的守备团,加上
第482章 陈友正反正军的危急
陈友正也在痛苦煎熬着,他没有忠贞营那么大势力和实力,官场上也不被永历大明承认,反而受到排挤。
他们原先就在这一代活动,打击清军,同清军周旋,打的不过是清军里面的一些练勇,乡勇,至多是打击一些兵少的绿营清军,真正同清军正面对抗的时候很少。
清军撤出去以后,他本来以为这一代将是他的天下了,可何腾蛟马上派人过来给了他一顶官帽,九品巡检,然后把他的兵收编了,带走了队伍中大部分精锐,分化瓦解了他的部队,他也安心做他的九品巡检。
后来形势发展的太快,何腾蛟派来的将领在一夜之间带着一部分精锐跑了,他们收编的本地属于他的兵则散了。
但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是那些原先的部下来找他的时候,听说华夏军打过来了。
对于华夏军他早就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了。
从性质上来看,华夏军其实也是一支义军,和他原先拉起的队伍差不多,可从阵营分割来看,华夏军是属于东南一带的鲁监国的明军,后来是隆武南明的明军,和他崛起以来就同清军对抗,接触的永历大明不再一个阵营。
地域上也隔着那么远,如果没有以后的发展,他们估计很难聚在一块,或者有什么交集,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华夏军屡次打败剿灭他们的清军,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永历大明却一败再败,被清军压着打。
而属于永历大明阵营中的一支起义军,反清复明的他们则不得不狼狈逃窜,四处投靠无门,先后被几处永历大明的武将和文官坑了,帮助他们同围剿大明的清军作战,死伤无数,但这也让陈友正他们这支部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陈友正这人很精明,他把自己这支部队的战斗目标定在那些弱小的乡勇,练勇,团练身上,在他们身上找回了自信,发展了队伍。
再这一带闯出了名堂,投奔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弱小的起义军头领带着自己的队伍来投奔他,这些起义军头领成为他军中的将领和骨干,他带着他们到处流窜,打击敌人,后来袭击一些兵力少的绿营清军,给敌人造成不少的伤害。
即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训练出了不少精兵,又扩大了这支部队的影响力,声名远播。
不过爷惹上了麻烦,被谭泰的部队,一支精锐的清军满族部队追的狼狈不堪。
后来遇到了李过的忠贞营,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打了几次大战,弄得谭泰灰头灰脸,正在他们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李过带着忠贞营跑到了江西州,甚至跑到了福建去帮助永历大明打清军去了。
他只能带着越来越壮大的起义军继续作战,后来一支明军收编了他们,给了他们武器装备,把他们混编进了明军队伍里面,这是江西州逃过来的堵胤锡的大军。
跟着这支大军,他们足迹遍布江西州,湖北州,湖广州,甚至进入了云贵州,广西州,同清军作战,但一次战斗中阿济格,多铎的部队围困了正在县城里面休整的明军部队,激战数日,他跟着明军的一名参将带着残兵败将突围了出去,不久这名参将就投降了清军,他也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将领,变成了清军的绿营将领。
反而追杀起何腾蛟的明军来了。
几个月以后,他已经成为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的守备同知,在一次同满族将领不和的情况下,带着这支部队杀了监视他们的满清几十名清兵和将领,然后宣布反正,他带着部队回到了他发家的地方,振臂一呼,招募了三千名青壮,成为一支反正军。
由于这一代活动的都是永历大明的明军势力,他就和他们挂钩,成为永历大明朝廷阵营里面的一支明军部队。
不过由于他先前是清军,因此和其他的起义军格格不入,对方和看不起他,防备着他,所以他这支部队相当独立,也让他牢牢的掌控住了部队。
同清军的交战时有发生,同永历大明的瓜葛是若即若离,大家即是盟友,又是
第483章 敌人来了
一只战鹰,一只他看不到的战鹰从荆州府飞向荆门县城,正在对荆门县城观察,而一道道命令从孝感县城发出,这是张强直接发出的命令,命令到达了萧飞的前移的指挥部里面,又到达了前线的第七野战旅的朱哥手里。
朱哥接到命令以后带着第七野战旅,白天休息,夜间行军,斥候骑兵和骑兵部队迅速的将反正军的斥候部队包围,扑杀在田间地头,然后把守住各个关隘,骑兵冲进了每一个遇到的乡村,小镇,然后在四周警戒,不久就有一队队华夏军民兵部队扑进小镇,占领小镇,乡村,并且封锁了道路。
另一个方向,监视鲁国明军的第二十三野战旅,也在荷兰人约德尔的带领下,快速行军,越过这些地带,推进到了荆门县城另一个方向,西北方,占领了哪里的要道,关隘,小镇,乡村,县城。锁住了他逃亡西北方向的道路。
而这些情况都没有逃脱战鹰的眼睛,因为这些地域都在战鹰的侦查范围之内。
面向荆州府的地方也有一支部队在守卫。
所以到陈友正发觉的时候,他已经同荆州府的李过的忠贞营断了联系,彻底被隔绝了。
陈友正巡视了一遍周遭的军营,回到城里面,瞪着县衙的墙壁发呆。
十万百姓,老弱幼小占了一半,弱不禁风或者不能战的占了剩下的三分之一。
还有三万多可以充作劳力,运输物资和当炮灰,只有三千青壮可以用来充作战兵,勉强有勇气能拿起刀枪砍杀敌人。
这三千兵马被他安排在城外看守那些老弱,还有运输辎重的劳力民夫一般的百姓。
他真正能战斗的就是原先的手下的八千战兵和征召的两千城中青壮。
两千青壮可以用来守城,八千战兵都是经历过战斗的战兵,五千是精锐,可以出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掩护他逃走。
至于李过派来的那一万战兵,他都派往四面城外立营,用作防止敌人攻击的前沿部队。
那些人都是忠贞营里面的异己分子,他一下就看出来了,都是一些刺头,所以李过和高一功才会把他们派来,这等于是忠贞营甩包袱,把这些甩给了他,到时候出问题了,是他的问题,消耗的是荆门县城的粮草,这他是知道的。
可再怎么说也是一支可用之兵,他盼望着至少能为他拖住华夏军的脚步,先看看华夏军的战斗力如何。
他的亲信将领跑过来,悄悄对他耳语,“大将军,华夏军已经到达了外围,正在同忠贞营的部队交战,看来这次咱们四面被包围了,不如现在就带着精锐突出去,逃往河南府如何”
陈友正看着他,艰难的说道:“可路上有华夏军的驻扎部队,还有巡逻骑兵,以及无孔不入的斥候骑兵,即便能躲过这些骑兵,部队,咱们到达了襄阳府附近,何腾蛟那个老贼会放咱们过去吗他不乘机吃了咱们”
部将拍拍他身边的茶几道:“老哥啊,你这是糊涂啊,如果现在不走,咱们必定死,华夏军和咱们没有交情,他们以往的战例无论你是清军还是明军,只要你是敌人,必然只有两个下场,一个下场是战死,一个下场是去俘虏营,或者苦役营。”
他悄悄的看了一下四周,“我打听了一下,去俘虏营至少要呆三年,表现好才能升为俘虏营的监工,五年以后如果是小兵蛋子,能有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机会,像一些中下级军官,也可能七年以后释放或者转正,成为华夏军的民兵,抑或被送给隆武南明成为南明军,但那样的机会极少,而且去了也会被南明军的军将瓜分,咱们是不可能了,因为咱们都是高级将领,这是华夏军给咱们的定位。”
陈友正微微点头,
第484章 反正军最恐怖的一天
陈友正仰头长叹,部将也很着急,对陈友正道:“将军,早下决断啊,敌人来势汹汹,是逃,是降,要不然等待你我的将是灭亡啊。”
那名总捕头听到部将的话,对陈友正道:“有正兄,不可,千万不能在此时自乱阵脚,我们还有城池可守,粮草以城中守军的人数,至少可以坚持一月有余,到时候再从百姓家中收集一些,还可以坚持数天,到时候何大人一定会派兵来救援的。
李过的忠贞营哪里也不是没有可能打败敌人的,他可是有二十万大军,六万多精锐,以忠贞营的以往的经历,即使大败,也很可能逃过来,和咱们会和,前后夹击这股华夏军的,咱们还有时间和华夏军耗下去的,实在不行,带着精锐逃往清军腹地,咱们依然能维持下去的。
光复大明河山的重任就看咱们的了,千万不能和华夏军叛军一起,做千古罪人啊。”
部将明白了,这个人是何腾蛟派到这里来的人,陈友正这里拖住华夏军越久,何腾蛟可以腾挪转移的空间就越大,时间就越充足。
听到那名总捕头的话,部将恼怒的冲他大声喊道:“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看看城下这帮兵,我们怎么才能拖住敌人一个月,难道用你的脑袋吗”
平时反正军里面也是矛盾重重,各部互相看不惯,争吵在所难免,可有陈友正的安抚和协调,众人也就相安无事,顶多记恨对方,但如今这局势,部将却不能任由对方捣乱,否则众人都要被杀死,侥幸的人也都要被送进苦役营,他可不想进华夏军的苦役营。
“你心中还有没有大明,你是不是想要投降敌人,做一个不忠之臣,皇上还在缅甸受苦,你难道想背叛朝廷不想早日迎回皇上还是你对何大人有二心,想要自立,你这个叛徒!”总捕头用仁义忠义反击他,胡搅蛮缠,双方的部下纷纷拔刀相向,一副剑拔弩张,一言不合,就要相处厮杀的样子。
陈友正听着恼火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平时还能用自己的威信和威严压制住底下这些人,可现在情况如此紧急,闹不好,这些人就会把矛头对准他,强压只会逼反一方,这是起义军里面的常病,山头林立,临阵倒戈,意见不统一,到头来被敌人各个击破,他是过来人,他明白这种情况对一支起义军部队的伤害有多大。
这时候让一方强大的压住弱小的,自己主持公道,最后和稀泥,让强大的一方补偿弱小的一方才是自己的立场。
然而,现在他什么都做不了,甚至等不到那一刻,城下聚集的败兵越来越多,远远的可以看到敌人越来越多,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旗帜,驻扎在城外的那十万大军,一万战兵彻底崩溃了。
光自相踩踏的就弄死至少有上千人,冲到了工事前,不管不顾的冲进工事,被守卫在外面的士兵击杀,还有被工事干掉的就有几千人之多,只呼吸之间,外围的工事防线就崩溃了,就连守卫的士兵也纷纷转身跳进护城河,游向城池一方。
城墙上的士兵未得到命令,不敢对自己人放箭,开枪,拥挤到城墙下的败兵越来越多。
“传令下去,各城门守将不得开城门放败兵进来,亲兵,拿着我的令牌巡视各城门,不准放一个人上城头,违令者以通敌斩首,首级挂在城门下面示众。”陈友正顾不得部下的闹腾,转头应对局势。
话音刚落,敌人已经在城门前两里地停下来,军容整齐,旌旗飘扬,稳而不乱,一队队火枪手越众而出,面对纷乱的城门前的众反正军士兵和民夫,青壮,从容不迫的组成宽列散兵线阵型,端着枪缓缓压迫过来。
一里地,敌人到达了城门前的战壕工事前,举枪,然后随着一面侧翼的旗帜挥舞了一下,连绵不绝的犹如爆炒豆子一般清脆的枪声响起。
还在互相推搡,争先恐后爬过战壕,跑向护城河,或者就呆在护城河边不会游泳过不去的反正军士兵,纷纷中弹,犹如力尽的陀螺一样,缓缓的倾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惨叫声。
枪声响过以后,白烟升腾,烟雾中,对方的第二排士兵迅速的上前,然后旗帜挥舞,又一排枪声响过,又是一大片反正军士兵倒下。
陈友正看的惊心动魄,心惊肉跳,他不是没有见过火器射击,但能射的如此齐整,杀伤力如此之远,如此之大,还是第一次,那么多反正军,犹如被一层一层剥皮的洋葱头,毫无反抗之力。
不是没有人血性犹在,反身冲向敌人,但敌人的第三排已经站定,看到他们冲过来,队伍中响起零零落落的喊叫声,然后是零散的枪声响起,仿佛各点都能反击似的,总能及时的将冲过去的人挡住,挡在百米之外,没有人能越过那道死亡线。
“开炮,开炮,”那名总捕头看的也是心惊肉跳,先反应过来,跳起来沿着城墙大声喊。
陈友正的反正军也有大炮,荆门县城城头有明军几十年前安置的红衣大炮,大将军炮,还有后来清军安置上去的十几门小将军跑,以及抬枪,虎蹲炮,火器也是不少的。
第485章 开花弹的胜利
炸的陈友正的反正军东倒西歪的是华夏军新开发的开花弹,一直以来华夏军本着不使敌人发现自己拥有更高级的武器,不让敌人学习到更加先进的战法的目的,对于新武器的使用一直是压制,再压制,一直到敌人已经掌握了原先学习到的东西,并且在对敌的时候将面临战略失败,或者战术上重大伤亡的时候才会允许少量使用一些先进武器。
这也是即便华夏军已经拥有了前装线膛枪,并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也只是少量装备最精锐的部队,从来都不为外人得知,到现在为止守备部队依然使用着金改1火绳枪,而不是大量换装金改2火绳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而民兵大队更是大量的装备冷兵器,大刀,长矛,甚至一些新改编的俘虏部队和新整编的百姓和青壮为主的民兵队伍连兵器都不配备,只是下派一支拥有兵器的部队领导他们,让他们扛着木棍,衙役的打板子的大棍子,或者直接使用农具充当一些必要的武器,维持地方上的治安。
民兵里面的武器分配呈梯形,等级分布,从赤手空拳到拿着木棍,农具,到拥有一些缴获的破烂兵器,盾牌的治安军,甚至连看守俘虏的一些民兵辅助部队精锐,手里拿着的也是竹矛,竹刀,身上背着柳条藤甲,只有军官手里才有一把雁翎刀,鸳鸯刀什么的武器装备。
打战的经历过血火的民兵部队手里不过是前明军配备的腰刀,绣春刀,明军腰刀什么的,使用的弓箭是缴获蒙古骑兵的短弓,角弓。
哪怕是守城的民兵大队也只是拥有真正的大刀长矛,弓箭,还都是敌人出品的武器,或者前期打造的一些老火枪,抬枪,火铳,三眼铳,床弩什么的。
直接上战场的手里拿着的是缴获自清军的鸟枪,明军的火铳,还有明军的大炮,清军的大炮,兵器杂乱,补给不畅,根本不给他们配备好的武器和大规模的制式兵器。
怕什么
怕他们造反啊。
他们拿着这样的武器,别说干不过守备部队里面的冷兵器部队,就算是新兵营,他们也干不过啊,新兵营最低级的新兵营业装备着制式的明军腰刀,明军军弓,华夏军前期淘汰的1.0版本以下的火绳枪,在先进的队列,战术,组织面前,即便拿着这样的武器,在军官的带领下,一个新兵营,五百多人,要击败一支两三千人的精锐民兵部队,也是绰绰有余。
民兵部队就是新兵部队的预备队,新兵营就是守备部队的预备队,守备部队就是野战旅,骑兵旅等正规部队丁级部队的预备队,丁级野战旅和骑兵旅就是丙级野战旅和骑兵旅的预备队,丙级野战旅和骑兵旅就是乙级野战旅和骑兵旅的预备队,以此类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