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张强在部署好着一切以后,回了一次中枢,几年来第一次同朱盼盼见了面,两个人的关系稍微缓和了一些,朱盼盼已经很成熟了,不像以前那样小孩子气了,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一个大家闺秀的礼貌和作为一个商人的精明。
两个人聊的很投机,这让期盼着朱盼盼能成为张强的女人的朱大典很高兴,重新复起的他,对张强更加彬彬有礼,并且隐隐有以岳父的姿态自居,却对张强很是尊敬的态度。
张强也收到了民情部和监察部的情报,朱大典这次回归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贪官的作风了,对工作很是尽心,副首相干的很有滋味。
为周粥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
而周粥在清闲之余,居然同金声的女儿搞起了恋爱,两个多次被民情部官员侦查到秘密约会,一起游山玩水。
而魏无忌却还在金陵府苦苦守护,死死的盯着对岸洪承畴的动作,一丝毫也不敢放松。
而调任广州府的唐殿风却给张强发来一份奏折,说起了的南明军同永历大明军最近的动向。
张强认真看完。
根据军情部的报告,以及唐殿风同南明国官员的交往,南明国和永历大明第一次和解,文安之从千里之遥主动出使南明国,两者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文安之年事已高,却是永历大明在大明国境内最高的朝廷官员,文官之首,坐镇四川,牢牢的掌握着夔东的大顺和大西余部的一些武将,带领着他们同豪格,吴三桂等清军主力抗衡,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为人比较忠诚和正直,对永历大明忠心耿耿,人也比较聪明,懂得变通,连李成栋都要敬他几分,有时候听他的命令,接受他的调遣。
根据这份情报,文安之同隆武朱聿健,苏观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的协议。
两者为兄弟之邦,以后互相尊重对方,并不入侵对方的领地,如果清军打过来,互相牵制敌军,主要由对方解决入侵对方领地的清军,在没有对方邀请之前,不得入侵对方领土。
&n
第447章 打湖广
落后总是要挨打的,永历大明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被靠近华夏军,学习华夏军的南明军给反超了,别看他们地盘比南明国大,控制的地方不少,效忠他们的大明武将和文臣不少,但他们的总体实力不如南明国。
即便是李定国这种几乎有机会把永历大明带上光复之路的能人,战神级别的人也不可避免的掉入了隆武朱聿健的算计之中。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借助形势,把李定国套住了,让他给自己打清军去,自己坐享其成。
转过来,洪承畴已经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胆子越来越重了,形势好像比一年前更加危急了,他猛然发现自己这边的兵力被严重削弱了,开头的一百万兵力呢
如今只剩下了不到四十五万兵力,抛却驻扎各地,长达上千公里的防线的冷兵器部队的十万兵马,水师的五万兵马,以及鳌拜的五万清军,他悲催的发现,自己只有二十多万兵马的指挥权了。
仔细看看形势,他突然发现湖广空虚了,这让他惊出一身汗,湖广,湖广居然空虚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广西州了,湖广很多地方居然只留下了守城的部队,其他的机动力量居然都没有了。
再一看,身后湖北州的兵力也被抽调一空,只留下地方乡勇了,连守城部队都只留下了青壮加上衙役了,淮安府身后居然无兵可守,这可是上百公里直达京师啊。
慌乱之中,他连忙下令从防线上抽调了一个镇的新军加上几千清兵步兵回守淮安府,两个镇的新军去湖广镇守,抽调了一万清军汉军旗也去湖广。
回头再看,只留下了十六个镇镇守长江防线了,兵力更加单薄了。
连忙上奏朝廷,让朝廷把调走的四个镇派回来,但朝廷只答应派一个回来镇守河南府,同时从蒙古抽调一万蒙古骑兵加强他这里的机动力量。
洪承畴想尽办法,再次从四山,陕甘调集五万清军回援,但这些部队到达扬州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毕竟路程太远了,大明的道路到了明末后期更加难行,想要等这些部队到达,那得等好长时间。
他心急火燎,多出腾挪转移,想要抽调更多的兵力来防守,朝廷却告诉他,朝廷对他失去了信心,让他尽快进攻华夏军,否则将安排人接替他。
洪承畴知道多尔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这是召着急了,因为顺治皇帝一天比一天成长起来,想要收回权利了,朝廷里面的权利斗争达到了白热化,如果他这个被多尔衮信任的人不再做出一些成绩,继续这样同华夏军对峙下去,必然等待他的是下诏狱,或者一分圣旨调他回京,以后恐怕再难起复了。
洪承畴还得到消息,草原上也不平静,虽然察哈尔蒙古被打的没有脾气,到处流浪,看似将要死去,清军将解决蒙古草原上的动乱问题,能抽调更多的兵力南下,可新崛起的叶尔羌蒙古人却士气如虹,几乎攻占了察哈尔蒙古大部分土地,并且向甘肃州发展,大半个甘肃州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他们还向康定和吐鲁番发展,同哪里的准格尔蒙古部落打的不可开交,喀尔喀蒙古人也同他们在漠南和漠北交锋,双方互有胜负,还好的一点是更远的科尔沁蒙古倒是风平浪静,没有敌手。
但这也对清军的战略构成了威胁,科尔沁蒙古不得不出兵帮助喀尔喀蒙古,清军也不得不见几万清军驻扎在科尔沁蒙古,稳定哪里的形势,并且保持对两支蒙古部落的压制,还有兵力得驻扎在盛京,守卫满清人的老巢,同时他们还征战高丽,高丽有三国,也时有战斗发生,蒙古人和请军得在哪里保持军事压力。
陕甘的起义军和反正军犹如野草一样,怎么都割不完,割了又起,起了又灭,永历大明在湖广,湖北州,
第448章 打湖广2
听到幕僚的话,洪承畴脸色一变,“是啊,华夏军如果从东向西,不碰何腾蛟去打莽古尔泰他们,那么现在只有几个县城,几百里地的清军,岂不是被包围在哪里了吗永历大明的李定国,南明军,华夏军不就把哪里的清军三十万兵力包围住了吗”
想到这里,洪承畴也不冷静了,如果这一次再被击败,那就是又一次的饶州府灾难,他把那一次六十万清军被华夏军击溃,损兵折将四十万兵力最终造成了华夏军全取江西州,安徽州半个州,江苏州半个州,同清军隔江对峙的失败,统称为饶州府灾难。
那是清军在入关以来,在大明土地上第一次几十万兵力的损失,第一次大败战,那一次大败,使得他用了一年半时间才渐渐使得清军从元气大伤中恢复过来,结果半个多月前的孔有德的失败,使得清军再一次品尝了类似饶州府灾难一样的失败,起码是一半的失败,但想到那是和南明军打的,就更加气人了。
一定要派兵,可如何派兵
他手里已经没有可以抽调出来的兵力了啊。
如果再抽调兵力,华夏军打过来,就没有人能防守长江防线了。
“更衣,和我去见鳌拜,鳌大人。”虽然他不想见这个顺治势力的对手,这个来监视他的顶头上司,可此刻他只能说服鳌拜带兵去打华夏军了,哪怕是去阻止一下也好,也顺便把何腾蛟那个家伙灭了,这样清军就能完全收复湖广了。
何腾蛟就是一个刺头,不杀了他,清军就不能完全占领湖广。
只要他在就相当于是大明还在,永历大明的影响力还在,清军就无法彻底收复湖广。
至于李过,那是个流寇成不了大气候,只要清军对百姓稍微和睦点,没有人跟着他走,毕竟他人心不再,大顺不得人心,是有目共睹的。
洪承畴去了鳌拜的府邸,经过一番劝说,鳌拜也很憋气,在这里陪着洪承畴守卫长江防线,一年半没有作为了,要不是多尔衮强势,洪承畴又是多尔衮的红人,他早就杀了这个汉臣,他们满清的忠实走狗和奴才了。
既然洪承畴求到了他,他也乐意去战场上建功立业,不过他还是刁难了一番洪承畴,洪承畴抽调这边的满营士兵,三万兵力加入他的大军,又抽调一万汉军旗战兵跟随,再许给他一个镇的新军,这样鳌拜就有了十万大军,自己征集了一万民夫,就上路去湖广了。
十万大军的目的是增援孔有德,莽古尔泰,济尔哈朗等人,这些人除了孔有德,两个都是清朝宗室,亲王,也是顺治皇帝的忠诚拥护者,于情于理,他鳌拜都要帮忙。
而洪承畴出来以后,冷哼一声,让鳌拜去送死,他不用抽调大军前去和华夏军作战,那是最好不过了。
把队伍里面的满人送走,十几个新军镇就是他洪承畴直接把持了,虽然还留有一些满人士兵和将领,可那已经威胁不到他的统治了。
他准备加大投入,新建十个镇的新军,兵源就从身后的河南府和山东府抽调,把一些绿营和汉军旗,还有乡勇抽调上来,兵器这边很多,淮安府这一年多来学习华夏军的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已经积攒了很多了,很快他就会再次拥有了二十五个镇的新军,五个镇的骑兵,加上一些蒙古骑兵,汉军旗骑兵,他的兵力将会更加雄厚,达到了实实在在的三十五万到三十八万兵力,如果加上其他的县城守备部队,又有五十万兵力了。
汉人什么都不好,但有一点好,人多。
他在算计鳌拜的时候,张强已经到达了岳州府亲自坐镇,萧飞的指挥部已经前移了,湖广南方的半个州已经尽归华夏军所有,梅林鱼和朱哥带领的部队一路上兵分两路,互相不过百里距离,扫荡东西两路,梅林鱼在西路已经和王玉群的部队会和了。
兵力大增,一路上擦着广西州的清军的地盘往上攻打,部队已经超过了长沙府,没有进入长沙府,直接打向其他地方,湖广的起义军和反正军纷纷响应,北方大乱,清军的守城部队纷纷缩进了城里面,起义军和反正军连续助攻,拿下了几座城池,梅林鱼在这里停驻,王玉群带着部队继续向前进攻。
而东路的朱哥则在长沙府停留,何腾蛟的永历大明和他们对峙。
萧飞到达以后,朱哥率军绕过他们,顺手扫荡了几个永历大明的县城,打通了北上的道路,继续向上进攻。
张强把没有什么作为的刘良佐和唐殿风对调,唐殿风去南昌府,刘良佐去广州府。
不过刘良佐的第七野战旅却留给了唐殿风。
唐殿风带着第七野战旅继续驻守南昌府,同时对九江府形成保护,给对岸的清军形成压力,派遣千人的小部队过河骚扰敌人,使得洪承畴不能抽调兵力去援救湖广。
萧飞的部队继续前进,张强到达了长沙府带兵和何腾蛟对峙,何腾蛟十分强硬,但面对张强的华夏军,不过几日,他带着部队逃向更远的地方,张强趁势拿下长沙府,永历大明在湖广的势力瞬间崩溃,何腾蛟带着永历大名叫逃亡湖北州。
到此,张强也不走了,在这里坐镇,看着萧飞带着部
第449章 会鳌拜1
对于华夏军,鳌拜只是听闻,却没有见识过,在他的意识里面,把华夏军也划为了大明余孽,是叛逆,大明的那些部队的战斗力,在他看来不堪一击,也许有那么几个硬骨头,但他们大多被清军击败,杀死,俘虏了,以后的大明,现在的南明和永历大明,他都不认为是他的对手,他们之所以打败清军,是因为那些人都没有他厉害。
他可是大清第一勇士,谁能有他勇猛,谁能有他手下的清兵更加勇猛的
他对阻挡他的南明军不屑一顾,对于那些反正和起义军一律凶横的绞杀,毫不留情,烧杀抢掠,一路而来他没有约束部队,任由部队放羊一般屠杀掉很多不肯撤退的汉人村庄,这不能怪他,清军一向如此,既能以战养战,补充部队所需物资,又能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
没有人,没有村子,没有城镇,敌人的兵力只能越打越少,物资补给只能越来越少,这点上,清军做的的相当的好,清军是为战争而生的。
即便清军已经入主关内十年时间,但这十年除了北方一些地方安定,被清军野蛮人征服了,大多数大明的地方,包括很多北方的地方,反抗清军的统治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歇过。
清军东奔西走,到处灭火,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早早的就休养生息,多尔衮推行汉人管理汉人地方,以汉人的儒学继续愚昧汉人,统治汉人,获得了足够稳固的统治基础,因为这个历史世界中,有了张强,有了张强的华夏军。
华夏军强势崛起,五六年时间,在东南站稳脚跟,并且一直同清军打战,消灭了不少清军,并且不时的扶持南明朱家朝廷,必要的时候出兵帮助南明,加上永历大明中大顺军成为主力,撑起了永历大明同清军的军事天空,使得清军疲于奔命,并没有去征服和同化汉人,他们没有这个时间。
不断的战斗,使得清军的兵力不断扩大,清军善武,善军的血气并没有被汉人儒学同化成软骨头,包括清朝宗室,都还惊醒着。
根据军情部逐渐完善的北方情报系统发回来的消息,清军大部分军队还保留着住帐篷,军营战马奔驰,训练不停息的场景,燕京据一些老人们说,清军的燕京就像当初祖辈给他们讲的元蒙在燕京时候的样子,野蛮而缺乏一点文明教养,就像从深山里面出来的野人,一点也不像个正常人。
头发不剃,胡乱的扎起来,胡子满脸,身材矮小而壮实,眼睛里面充满了野兽一般的蛮横和凶狠,好像下一刻就要把你放到在地上,用身上的剔骨刀开膛破肚,挖出肠子随便扔掉,然后把你随便洗涮一下,用一根竹签串起来,架在火上烤烤,就能生吃一样,一句话总结,茹毛饮血,不开化,野蛮人的秉性依然保留着,他们就是一群野兽。
说这些是要告诉大家,鳌拜这一股清军,是比较精锐的,是纯奥古斯都一般的蛮族野人士兵,勇敢,凶狠不好打。
鳌拜也这么认为,因为他到来,华夏军前期攻势如潮,此刻马上退兵如退潮,哗啦就退到了长沙府附近,鳌拜很得意,看来华夏军也不过如此,听到他到来,马上逃跑了。
鳌拜得意的一边接收华夏军丢弃的县城,地盘,一边加快进军,不用半个月就到达了长沙府附近最近的一座县城,这座县城华夏军也丢弃了,鳌拜当仁不让的就进城笑纳了。
不过鳌拜还是很会打战的,后方的县城和地盘留守了重兵把守,大军刚一到,马上派出斥候骑兵侦查方圆五十里之内的敌人,有些斥候还深入到了长沙府近郊乡村抢劫
第450章 会鳌拜2
毕功于一战,一次解决华夏军这支突入湖广的军队,这是鳌拜的意思,他才没有耐心去追击一支逃亡的军队,太费劲了。
带着满心的期待,带着一劳永逸的决心,鳌拜又等了一个星期时间,可他等来的却是桂林府被重重包围,危在旦夕的噩耗。
鳌拜知道没有机会了,如果再不开打,那么华夏军就会越来越强。
毕竟湖广的侧面就是江西州,敌人的老巢啊,敌人的兵力正在源源不断的涌进湖广南部,如果再不开打,敌人的兵力只会越来越强。
鳌拜连忙从后方抽调一万精兵上来,汇集了八万精兵,一万五千辅助士兵,甚至连一万的民夫都派上城墙防守,然后带着九万五千精兵出战。
迎接他的是梅林鱼的二十一野战旅和朱哥的二十野战旅,都是加强了的,超强大的一万六千兵力的大型野战旅。
当然还有带着八千骑兵的萧飞了。
而张强则带着四千近卫旅骑兵守城,剩下的近卫旅新军火枪兵和火炮旅则被张强加强给了王玉群的第十九野战旅,还有只有四千骑兵的佟大为的第五骑兵旅。
张强不用亲自到战场,因为他有战鹰可以俯视战场,战场上方圆五十里地之内的动静都逃不过战鹰的侦查。
因为开战,华夏军的燧发枪还没有完全装备所有的野战旅,野战旅装备是从中枢的部队,先从三个近卫旅开始,而受产能限制,还有弗朗索瓦和塞巴斯蒂安经常有新的想法的缘故,即便是这三个近卫旅装备也大多是滑膛燧发枪,只有第一近卫旅装备了线膛燧发枪,而一些线膛燧发枪也只装备了前面五个野战旅的精锐的一个营,还有将领的龙骑兵卫队,所以如今的排名靠后的十九到二十一野战旅,他们手里拿的还是金改2火绳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