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乱世权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蝇尾巴
风公公应声而去。
六月二十二日,鲜卑铁骑扣关的八百里加急也送到了晋帝的书案上。
晋帝听蔡公公读完加急的军情报告说道:“传旨谢衣,让他便宜行事,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贺楼部击溃。告诉他,贺楼部是他侄子当年留下的隐患,那是他的责任,要是大晋百姓有一人死伤,他......也就不用回来了。”
六月二十五日,有一封加急军情送到了晋帝的书案上。秦国白良玉起亲兵十万,已然抵达潼关,大将军白颜镇压后方,似是要对大晋用兵。二十六日,有一封加急信件送达,说是西北军大帅谢衣已然奔赴运城,指挥西线战事。
至六月底,又有数封密信通过缇骑之手传入宫中,大晋各州道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暴.动,一时间大晋处处烽烟。
晋帝这半个月来,一直就住在了御书房,期间有皇后娘娘陪伴,间或也有妃嫔到不远处的大殿过夜,宫中的气氛都古怪了起来。
晋帝没事的时候就会看看地图,在地图上圈圈画画。或是擦拭那套盔甲。虽然那套盔甲每天都有小太监细心擦拭,打了上等的桐油保养,但是晋帝擦拭起来仍然一丝不苟,就像对待情人一样,眼神温柔且坚定。
七月初一,大朝会如期而来。
本次的大朝会,气氛格外的凝重。
因为人人都知道了,如今的大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
生死存亡,是的,又是生死存亡。最近几年,大晋每年都像是走在死生的边缘,每年都是这样。
这种状况,好像就是从某个人回到晋都以后......才出现的。
首先是有官员出班早奏说了晋国山西道与山东道的暴.动情况,大致的意思是说暴.动已经引起了恐慌,数个州郡受到波及,形势危急,希望晋帝派兵镇压。
然后有人说起了西边秦国的大兵压境,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引发了朝臣的争论,兵部几位大佬当廷辩难,从军力到军心到粮草,从国内到国外到天下,面红耳赤,几乎当朝挥拳相向。
随后又有人说到了南宋使臣进京一事,欲要当堂理出个对策来,又是一番龙.虎斗。
最后说到了讲武堂,不过这次只是一语带过。
晋帝很少说话,只是在辩论、争吵达到顶峰的时候才会出面说话,将话题结束,顺便开启下一个话题。
朝会结束之后,晋帝照例留下了一些大臣,然后御书房议事。
礼部尚书郑克明说道:“陛下,根据最近的消息,山东道与山西道的民乱波及甚广,已经引起了骚乱,臣以为,此事需得尽快处理,否则一旦拖延下去,成了顽疾,我大晋便是内外交困。诚如御史台所言,山东道乃是我大晋鱼盐产地,山西道乃是铜铁重地,皆不可有半点闪失。所以臣斗胆,建议可由地方世族出兵,进山剿匪。”
晋帝说道:“如何剿法?钱粮出自何处?军力怎么分配?”
郑克明显然早有准备,起身说道:“钱粮可由朝廷出一部分,地方世族自费一部分。朝廷的一部分,来得及的可以先发,来不及的,可以在平乱之后以奖励的方式发下。至于军力,山西道汾州湘军尚有万余,配合地方武装,臣预计能凑出两万余人。这两万人,可由朝廷任命大将,以地方世族为偏将,利用地形、粮草、军士数量以及装备上的优势,一两个月,便可以平乱。至于山东道,则可以招募马匪为雇佣军,依照马匪的战力,问题也应当不大。”
晋帝点了点头,嘴上说道:“此法可行,问题是效果如何。我大晋如今国库空虚,一旦平乱,之后的嘉奖又该如何发放......”晋帝说的有些犹豫。
郑克明心中暗喜说道:“此事陛下不用担心。朝廷有困难,身为大晋的子民,郡望世族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家国本是一体,身被大晋福泽百年,享一方尊荣,就要尽到守一方平安的责任。”
“虽然如此,但是......”
“陛下,其实臣有一法可以解此难题。”
“哦?什么方法?”
郑克明笑道:“陛下不是准备推行讲武堂吗?臣斗胆建议,可先许诺参与平叛的世族,只要能平叛成功,就可以战功换取讲武堂名额,送家族子弟入京,成为天子门生。人生在世,不外乎留名青史光宗耀祖。陛下如能用此法,相信地方必然无不效死,争先杀贼,那区区民乱,癣疥之疾,又何足挂齿?”
晋帝皱了皱眉头。
“此事......稍后再议。”
顿了顿,晋帝继续说道:“南宋使节进京一事,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礼部尚书林灵思说道:“南宋使节进京,名义上说的是减少岁币,但实际上却是以国力孱弱为借口,借机削弱我大晋对他的控制。虽说南宋今年灾祸不断,情有可原,往年也有先例,但如今我大晋也是艰难,此时正需要这比岁币。况且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南宋此时要商谈,乃是看准了我大晋身陷囹圄,伺机趁火打劫的。是以,臣以为,断不能在此时答应减少岁币,否则便是示敌以弱,会极大地降低威望。此事当缓,当拖,待得我大晋解决了西秦以及民乱之后,再作商议。若是南宋不满,淮扬道的淮军,正可以出动。”
晋帝笑了笑:“林卿此议甚得我心。比之适才朝堂上的有些话,要有道理的多了。什么先答应南宋的要求以安其心,务求南方稳定的,什么直接出兵,国书训斥的,都是荒唐言语!只一个拖字诀,便能解决了。必要的时候可令淮军渡江,向金陵施压,以此挫其锐气。不错不错......”
随后兵部右侍郎李未霆说道:“陛下,关于西线与西北的战事,臣以为,不外乎是两种情况。一者是平西北安秦国,一者是平西北战秦国。以臣之见,第一种情况乃是最为稳妥的,西北军对鲜卑贺楼部不成问题,如果能与秦国讲和,当是最好的结局了。”
刑部尚书高于涵说道:“讲和?怎么个讲法?秦人年年伺机发动战争,哪里是那么容易讲和的?这最好的结局,不过是李大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高尚书所言不假。”李未霆没有在乎高于涵的冷嘲暗讽,继续说道:“这第一种情况,自然是十分艰难的,那么与秦国开战,就是十之八.九的事情了。所以,如果一定要打,臣有三策。”
晋帝说道:“李卿说来听听。”
李未霆说道:“下策乃是主动出击,战于国门之外。中策乃是后撤,引秦军渡河,使其背水而战。上策,乃是坚守,依托黄河工事,坚守不出,耗费秦国军力,待得我大晋国内事毕,便能一心对敌,秦人占不到便宜,自然退兵。”
谢裳想了想说道:“上策虽然被动,却是最为稳妥的方法。中策虽然最为合理,但是容易提升战争等级,一旦打胜了,战事反倒胶着,秦人必然举国来攻,成两国国战,与我晋国大不利。下策虽然能振奋士气,却非长久之计。陛下,臣以为,李大人上策甚好。”
(ps:我果然是慢热的......前.戏好长......还有,这一章违禁词真多......晚上还有一章。)





乱世权臣 第二百三十四章 惊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权臣最新章节!
谢裳对李未霆的三策做出了评价,也认为一旦开战,坚守不出,以维持战局的平衡,不让战事升级为最好。
晋帝随后也表示了赞同。
然而,两三个人的意愿,并不能代表所有人。
高于涵说道:“谢大人此言差矣。秦军来势汹汹,若不能一战挫其锐气,其必将兵势愈盛。坚守不出,只要让秦军稍尝其利,必然会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届时才是国战。一旦国战之势起,钱粮马匹装备民夫都要计算在内,谢大人身为户部左侍郎,岂能不知我大晋近年来国库空虚?哪有力气像二十年前一样再去打一场国战?谢大人不知兵事,打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莫要妄言。妄言无妨,只是莫要蒙蔽了陛下视听。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谢裳闻言微微一笑,然后沉默。
谢裳没什么反应,御书房内的中卫大臣却是有反应的。高于涵的一番话,直指谢裳,影射谢裳妄言惑上、蒙蔽圣听,是奸佞小人。在御书房当着晋帝的面这么说,可是比在外面当中指着鼻子骂谢裳“xxx”要严厉阴险的多了,高于涵可是半点面子都没给。
∵≦,
谢裳只是淡淡的笑了,众人也只当谢裳一贯的低调。高于涵此举,不过是为了发泄一下去年被谢裳打的那一巴掌罢了。
(就是林灵思带头弹劾谢神策水淹州县的那件事。高于涵是当初弹劾谢神策最厉害的一个,结果被晋帝当朝念出的谢神策寄来的一封信打击的体无完肤,因此引以为奇耻大辱。)
高于涵说完,李未霆说道:“高尚书,你说谢大人不知兵事,,莫要妄言。那末将斗胆问一句,你又熟知军事么?谢大人好歹有一个兄长是能打仗的,耳濡目染总能有些本事,你高家有谁是独当方面的将帅?让谢大人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敢问高尚书,户部难道是谁家的一亩三分地么?高尚书,说他人妄言,末将以为,妄言的人是你才对吧。”
高于涵冷哼一声说道:“哼!李将军看来不光是能打仗知兵事,嘴上功夫也是了得啊。哼哼,你既然是将军,那我问你,打仗什么最重要?是粮草补给、战士的士气以及敢于效死杀敌的勇气!这哪一样不是我大晋如今缺乏的?不趁敌人立足未稳打一场,难道要等到敌人完全准备好了,再去苦战吗?”
高于涵一甩袖袍,讥笑的看着李未霆与谢裳。
此时郑克明也说道:“高尚书所言有理。陛下,臣以为,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诱敌深入,都要比坚守不出要高明得多。一来,坚守会动摇我军军心,也无法发挥出我军战力,达到歼敌于野的目的,将我大晋的战损减至最低。二来,主动出击是提升我大晋士气的最佳途径。不说有谢帅主导战局可保无虞,单是气势上,我大晋又何时弱与旁人了?所以臣以为,既然要打,那就堂堂正正的打!打出气势!打出威风!打出一个太平来!”
郑克明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荡气回肠,顿时引起了一阵附和。
郑克明微微一笑。
只要能将大部分官员的意见统一,晋帝即使是再强势,也不能再一味独断专权,毕竟晋国只有靠更多人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
户部尚书陈华此时说道:“郑尚书,说到钱粮,我倒是知道一些的。大晋的国库,以及湖北道、山西道、淮扬道储存的粮食银钱,倒还能支持一段时间,要说长期战争,倒也不是不可能。打不打要看陛下的决定,怎么打,却是谢帅的事情。有道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战机出没只在瞬息之间,是坚守不出还是战敌于野,我们哪里能一一料到?几位还是消消气,心平气和才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嘛。”
陈华打了个哈哈,平息了一下双方的怒气,然后说道:“陛下,臣等恳请陛下做主。”
于是一帮大臣都弯腰拱手道:“恳请陛下做主。”
晋帝坐在书案前,看着弯腰高呼的众人,心里泛起了一阵的厌恶感。
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候,就没有几个人能替自己拿主意呢?这些人如今就知道争宠夺权,在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跳来跳去。要是新君继位,压不住他们,那遇事还不得吵翻天?没有一个伊尹周公那样的贤才,能让自己安心托付身后事的人......想到这里,晋帝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老太傅,想到了老太傅晋帝便在人群中看到了不显眼的谢裳,随即又想到了谢裳的儿子谢神策。
如今......他怕是已经到了晋城了吧。
晋帝看着眼前的大臣,不禁微微有些失神。
“众卿,此事非是一时之间就能解决的,就是朕,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凭着想象预估战况继而对战事横加干预。朕已经命谢衣便宜行事了,既然如此,那就唯有信任谢帅。我等在后方,保证前线的补给,才是头等大事。”
既然晋帝已经命令谢衣便宜行事了,众人自知多说无益,于是在郑克明的带领下齐齐道:“陛下英明。”
郑克明心中暗恼:还是迟了一步。不过随即就释然,缇骑的速度毕竟是比自己的渠道要快的,好在自己还有后手......
郑克明朗声说道:“既然西北与西线的战事都可以由谢帅主持,那么我等自然竭尽全力保证军需供给。如此,便只剩下乱民的事情还没有定论了。臣敢请陛下,这民乱......该如何是好?”
这时,御书房进来一名小太监,众人一看,原来是风公公身边的小太监风草,众人连忙侧身让路。风草急匆匆走到晋帝身旁,然后低头弯腰将一封信交到晋帝手中,然后又下去了。
众人眼睛皆尽看着那封信,不知道是什么重要的信件,在御书房议事的时候居然还能送进来。众人心头疑惑,甚至是连郑克明适才的问话都忽略了过去。
晋帝也将郑克明的问话忽略了过去,裁开信封,晋帝抽出了一封薄薄的信纸,只是扫了几眼,便露出了笑容。
”哈哈哈哈......“
晋帝哈哈大笑,甚是畅快。
郑克明心头涌起不好的预感。
等晋帝笑完了,郑克明问道:“陛下何故发笑?难道是有好消息了?”
晋帝咳嗽了两声,然后说道:“诸位爱卿,朕确实是得到了好消息,还不止一个。”
“山东马匪已经同意了朝廷的条件,答应剿灭乱民。”
晋帝说完,众人一片惊呼。
什么时候的事?这不是刚刚才提出来么?不是还没有定下来么?
不等众人平静下来,晋帝又说道:“淮扬道已经做出了姿态,一方面运送了二十万石粮食北上,支持朝廷在西线打一仗,一方面两千骑兵与一千陌刀军已然度过长江,南下江南郡,与太湖水师会合了。”
众人再次哗然。
太快了。
刚才还在商量的一些事,如今就已经得到了结果!实在是太快了!
山东马匪同意充当朝廷的雇佣军,有他们与山东府兵的配合,山东道区区民乱是绝对翻不起多大风浪的,覆灭也只在瞬息之间了。
淮扬道的反应速度同样出人意料。二十万石粮食,淮扬道目前是很难拿出来的,但是既然已经拿出来了,那么必然是王家的资助无疑。而且骑兵与陌刀军南下,与太湖水师会合,目的就明显了,配合滁州淮军大营,随时可以对南宋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动攻击。南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很快就会露出怯意。那使臣即使进京了,也对大晋造不成什么影响了,不说继续要求减少岁币,恐怕目的都得改为和谈请求淮扬道撤军了。
如此一来,困扰大晋的几大难题,已经去掉了两个。
不,是两个半。淮扬道的粮食已经在路上了,西线即便是打起来了,凭着王家财力的支撑,也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
众人心中惊诧莫名,难道是晋帝早就预料到了一切,然后提前做好了布置?
有的人已经看到了御书房不起眼的角落里的,那套盔甲,盔甲旁边立放着的双刃大铁戟,寒光闪闪......
有人莫名的打了个寒颤。
众人心中疑虑惊奇畏惧不一而足,郑克明心中更是掀起了巨浪。
晋帝只是不经意间就破掉了他的布置的好局,其中必有隐情。
难道是自己人这边除了奸细?
不,不会的,自己这边的人都是一根绳子上面的蚂蚱,不可能倒戈,那么问题自然就是出在那一边了。
突然,郑克明想到了一件事,背后蓦地出了一层冷汗。
缇骑司......自己忘了缇骑司。
缇骑司......提督呢?!
郑克明在心里嘶吼。
谢神策呢?
半个月没听到谢神策的消息了!
他去了哪里?
难道是他干的?
不可能啊!半个月能干成什么?
难道他们一日千里来回奔波么?
既然不能,那如果是他干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念至此,郑克明背后又出了一阵冷汗。
不会......是早就料想到了然后......做的吧?
不,不可能的,怎么可能呢?
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
郑克明对自己说道。是的,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不可能的......
郑克明自我反问之后,突然感到一阵虚脱。
晋帝沉浸在喜悦之中,似是没有注意到郑克明的异状。
七月的晋都,就是一个大火炉,御书房内即便是放置了好几桶冰,比之外面足以称得上是清凉舒爽。所以郑克明即便是除了一身冷汗,额头也还干爽。
衣服料子是上等的云锦,不显湿,好在里面还穿着内衣......




乱世权臣 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条不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权臣最新章节!
御书房会议之后,郑克明一脸阴沉的回到了家中。
下午在书房,招来两个儿子,郑巡仁与郑巡礼,郑克明说道:“巡礼速去山东道泰安,将这封信交到你世叔手里,让他闹得越大越好。”
“巡仁速去山西道泉阳,将这封信交到你世叔手里,让他与那边的联系一定要隐蔽,注意不要暴露自己。配合朝廷来人的时候,声势一定要大,样子要做足。”
郑巡礼与郑巡仁领命而去,随后郑克明又陆续的发了几条命令,尚书府不断有人外出,然后通过东西南北四门,从晋都奔向大晋各地。
发完一系列的命令之后,郑克明坐在书房的椅子上,午后的阳光斜斜的照在窗户上,蝉叫声愈来愈大,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外患无论有多大,都不是能决定讲武堂最终结局的因素。既然晋帝觉得是自身除了问题要革新,从而发动了攻势,那么也就只有内因才能决定整个事件的走向。
只要能把国内的事情做好了,郑克明自信就算是谢衣又从秦人那里捞到了泼天的军功,谢神策再怎么能将一切都预料到,也不可能应对得了』,大晋绝大多数世族的声讨。
多数毕竟是多数。蚁多还咬死象呢,数量多到一个程度,质量上的劣势是可以弥补的。
即便是还有后手,郑克明被破坏掉的心境也还是没能再次圆满,打开了窗子,看着西斜的日头,郑克明感觉有些烦闷。
无精打采的树叶,树干上的凄厉鸣叫的蝉。
晋帝突如其来的的密信,消失已久的谢神策......郑克明心头一动:谢神策......会不会与讲武堂有关联?
讲武堂是晋帝提出来的,谢神策只是缇骑司的提督,虽然独立于朝堂之外权力极大,但是也不能掺和到朝廷大事上来,而且还是这种可变革时代的大事上来。就是换位思考的话,郑克明也不觉得讲武堂的提出与谢神策有什么关系,毕竟要说讲武堂对世族门阀有破坏的话,谢家是三阀之一,他自己家才是首当其冲的!
所以这件事情,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有谢神策的参与。
然而有些念头一旦产生,不在乎对与不对,都会一直在人心头盘旋......
郑克明越来越觉得这件事的背后有谢神策的影子,即便他知道自己的猜测怀疑没有多少的可信度,也没有多少的事实依据。
但他就是觉得这件事与谢神策有关。
让他坚信的唯一一个依据就是,谢神策的父亲谢裳是站在晋帝一边的。
想到谢裳,郑克明不自觉得又想到了那个恐怖的老人。
已经致仕的谢老太傅。
既然有谢神策与谢裳,那怎么可能少的了那个老人呢?
难道一切都是他在幕后策划?
郑克明心中一颤。
如果是他的话,那或许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毕竟,郑克明是从很小的时候起,看着那个老人一步步的走向权力巅峰的,他深知那个老人的手腕。老人当年的很多谋划,都在郑克明的心中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就是已经死去的柱国大将军司马德光与致仕已久的王老尚书,都比不上。
但是老太傅已经很久没有过问朝事了,今年更是已经搬到了阳州城养老了。他走的时候,晋帝还没有堂而皇之的将讲武堂拿到台面上来。他怎么可能遥控谢神策进行这一切呢?
然而谢神策......郑克明忽然微微一笑。
是不是你都没关系,只要我说是你,别人认为是你,那就是你。
郑克明停止了走动,拉了拉书房里的铃铛,于是一名老仆过来了,郑克明在老仆的耳边轻轻耳语几句之后,那老仆便点头出去了。
郑克明交代完毕,再透过窗子看花园里的树叶和蝉,便不觉得有多烦闷了。
此时的泰安,一座偏远庄子里的大堂上站着数十名手持刀枪的壮汉,一名三缕长须的男子身穿月白衫,佩长剑,正对下面的人说道:“......今马匪为祸乡里,我等身为世族子弟,不能视若无睹!我等既为郡望,便要真正的护一方平安!诸位,姚某人不自量力,要做这一方守护,不知诸位可愿与某同行?”
一名大汉出列说吼道:“追随姚公!誓杀尽马匪!”
众人在他的带领下齐齐喊道:“随姚公,杀马匪!随姚公,杀马匪!......”
“好!”姓姚的中年人振臂一喝,“上酒来!”
于是有汉子提着酒坛、抱着酒碗上前,壮汉们依次上前,接过酒水。那中年人说道:“既是同道,满饮此碗!”
1...109110111112113...3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