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银刀驸马
敬亲王看了一眼面前的抗议书,没有动弹,而是接过仆人呈过来的一杯热茶,喝了一口之后,才将目光转向了巴兰德。
“贵使适才所言之事,本王从未听说,须知我大乾与贵国一向交好,贵国人民凡来我国者,无不保护尊敬有加,何来杀害一说?”敬亲王放下茶杯,不紧不慢的问道。
德国翻译将敬亲王的话译成了德语,巴兰德听后,脸上现出悻悻之色:“我国人民,是在日本,被贵国暴徒杀害的。”
“在日本发生的事儿?这本王也没有听说过,”敬亲王故作讶然状道,“具体详情,还望贵使言明。”
“这是上个月的事,德意志帝*事顾问团一行三十二人,在熊本城外遭到林逸青率领的萨摩叛军的袭击,全部遇害。”巴兰德紧紧盯着敬亲王,说道,“林逸青这个人,亲王殿下不会没听说过吧?”
“林逸青?哦,对,本王听说过这个人,原来是他做下的这事。”敬亲王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不过,我想问贵使一下,贵国向日本派出的军事顾问团,是奉贵国政府之命吗?他们是在籍的军人,还是平民百姓呢?”
“他们是志愿人员,受雇于日本政府,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自愿的,和德意志帝国政府无关。”巴兰德立刻便觉察出了敬亲王问话中的玄机,赶紧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噢,这便是了。”听了巴兰德的回答,敬亲王点了点头,意有所指的看了一眼俄国公使,笑着说道,“那就是说,是和俄罗斯国志愿前往日本的那些人一样的身份了,是吧?”(未完待续)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义之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ps:,,“”,给《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更多支持!“是的。”巴兰德犹豫了一下,答道。
他当然明白这些德*事顾问去日本是怎么操作的,但他现在只能一口咬定这些人是志愿人员。
“那我便有不明白之处,要问贵使了。”敬亲王笑了笑,问道,“既然是贵国的志愿人员,又拿了日本政府的钱,那他们在日本死于战阵,只能说技不如人,该无悔言,与我天朝何干?贵使怎可来此妄言?假使贵使要抗议,也要找日本政府才是啊!”
“可是杀害他们的人,是林逸青,他是乾国人!”巴兰德给敬亲王一番话呛得气息一窒,但他马上便抓到了另外的一个由头,开始了反击,“林逸青是乾国人,这一点是贵国无法否认的!所以我们才向贵国提出抗议,要求贵国严惩凶手!”
“林逸青是我国之民不错,然其远涉重洋前往日本效命西乡隆盛是自愿所为,和朝廷无分毫干系,就如刚才贵使所言,贵国前往日本之军事顾问,皆志愿人员,一切所为,与贵国政府无关。双方不幸见之战阵,则生死有命,各自在天,皆与本国政府无关,贵使向我国抗议,是何道理?”敬亲王冷笑着问道。
巴兰德万万没想到敬亲王竟然会用自己刚才的话反将了自己一军,一时间找不出反驳之方,额头不由得渗出了冷汗。
“彼等既受雇于日本政府,拿日本政府的钱办事,出了人命,自然要由日本政府负责。贵使前来问罪我国。实是大谬。”夏家镐说着起身,将根本没有打开的抗议书又推回到了巴兰德的面前,“这份抗议书。还请贵使收回,免碍两国和好。”
坐在一旁的柳原前光听到对方将日本政府扯了进来。心中不免着急,他看着巴兰德,此时的巴兰德,只是盯着敬亲王和几位乾国总理衙门大臣喘粗气,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贵国前此已然申明,为了贵国和日本的和平友好,贵国政府约束人民,不许参与到日本的战争中。支持叛军的行为更是要严厉禁止,但林逸青身为乾国人,却在帮助日本叛军,反对日本政府,给日本军队和外国志愿人员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贵国政府对他的行为却一直没有禁止,这是严重违反和破坏国际公法的行为!”俄国公使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这时起身说道,“我强烈要求贵国政府采取有效手段,将林逸青逮捕回乾国!中止他的帮助叛军的行为!”
“日本非天朝属国,天朝在日本向无兵马。且林逸青行踪不定,贵国与日本数万大军,都奈何他不得。如何能将其逮捕回国?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敬亲王摊开了手,做出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示。
听到敬亲王说出“日本非天朝属国”这一句话,柳原前光吓了一跳,不由得在心里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在他看来,敬亲王现在的表现,和以前大相径廷,已经颇得林义哲的“真传”了。
当年同林义哲关于苔湾善后事宜的和谈,可以说是所有日本外交官一生挥之不去的恶梦!
“贵国政府难道就对林逸青在日本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吗?”布策也听出了敬亲王话头不对。对于大乾帝国主流意识形态“天下观”中的“属国”一词代表什么意思,他是非常明白的。是以赶紧将话头又扯回到了林逸青身上,“贵国政府这样的不作为。放纵林逸青的行为,实际上是等于在帮助叛军!”
他怒瞪着敬亲王,逼问了一句:“贵国政府难道是想要颠覆日本现在的合法政府吗?”
“贵使所言差矣!我天朝一向重信义,绝不做此等下作之事!本王脑袋小,可当不起这么大的屎盆子来扣!”敬亲王有些火了,声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说到底,是日本政府失政于民,致使士族无以为生,激起变乱,其咎在日本政府!林逸青助西乡隆盛清君侧,诛奸臣,乃是激于大义,平心而论,其所作所为,并无不当之处!要本王抓他,碍难从命!”
“激于大义?林逸青帮助叛军反对日本政府,亲王阁下竟然认为是大义之举?”布策感觉到自己抓住了敬亲王的把柄,立刻反击道,“这么说,亲王殿下是赞同林逸青的行为了?”
“当然!非是本王这么认为,我大乾朝野士子,凡有节义智识者,无不如此!”敬亲王猛地起身,戟指三国公使,厉声道,“日本政府以维新改革为名,任意欺压国内士族,致使士子生计无着,穷困潦倒,虽贩妻卖女仍不得温饱,此是一国政府应有之义耶?林逸青身为我天朝忠良之后,在日本多年,激于大义,助西乡隆盛为天下士子讨公道,申冤曲,不是大义之举是甚么?”
“贵使以我赞林逸青之举为非,哼哼,事情没有临到贵使头上,贵使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敬亲王愤怒的目光扫视过巴兰德和布策,“贵使也是贵族出身,倘若贵国政府也同日本政府一样,借改革之名,大肆欺压贵族,贵使难道情愿忍受吗?只怕贵使愿忍,贵国的贵族忍得不忍得?”
“我提醒亲王阁下,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您的这种说法,只是想象,并非实际情况。”布策给敬亲王吓了一大跳,他在乾国多年,对于乾国人对“大义”的理解十分清楚,他不想在“大义”这个问题上同乾国大臣们纠缠,怕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是以打算将话头扯回来。
“并非实际情况?看来贵使对贵国的历史,所知有限啊!”敬亲王冷笑道,“据本王所知,贵国大君主彼得一世改革时。便有这样的事啊!那位缅希科夫大元帅最终是何等下场,难道贵使不知道吗?竟然敢在本王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
听到敬亲王说出“缅希科夫”的名字,布策不由得在心里暗叫“糟糕”。
他万万没想到。敬亲王竟然会知道这位俄国名人的事。
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出身莫斯科街头的卖饼少年,是彼得大帝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后来的宠臣、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小沙皇彼得二世执政时的执掌实权者,俄国著名的权臣和大元帅。
自打年轻时起,缅希科夫便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彼得大帝巩固政权、开拓疆土,是彼得大帝打造新俄罗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缅希科夫极为聪敏,具有军事和行政管理才能以及罕见的精力和工作能力,为彼得一世的改革做出了极大的成绩。所以,无论在彼得大帝时代。还是在彼得大帝第二位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时代,他都是无出其右的重臣。虽然这两位皇帝也知道他经常把国库和私产混同在一起,相当贪财,但念其功劳巨大,都宽厚地不予计较,于是他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待到彼得大帝的孙子,也就是那位被彼得大帝处死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之子小彼得(彼得二世)刚11岁继位时,缅希科夫就运用手中的权势,把他接回自己家中抚养。他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年幼的沙皇,把权力紧紧地抓在手里;二是让小沙皇与自己的女儿亲近。并强迫他们订亲。但在巩固个人权力的斗争中,缅希科夫没有得到禁卫军的支持,更未能消除敌视他的老贵族们对彼得二世的影响。在后来的女皇安娜和德国使臣的阴谋策划下。老贵族多尔戈鲁基教唆彼得二世从缅希科夫的府中逃了出来,并马上让人把缅希科夫抓了起来,还充公了这位大公爵、大元帅的全部家业,逼迫他们全家流放到寒冷、遥远的西伯利亚荒原终其残生。
缅希科夫的失势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惨遭遇,它反映了彼得大帝去世后老贵族们对改革的反扑。正因为他在改革中大权独揽,对反对派老贵族势力粗暴打压,激起了广泛的仇恨,在彼得一世在世时,因为彼得一世的信任。没有人动得了他,但彼得一世去世后。老贵族们便立刻反击,结果这位在彼得大帝为改变俄罗斯落后于西欧强国而进行的伟大事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三朝权臣、特级公爵、大元帅、最高枢密院长官、陆军院(陆军部前身)院长。海军上将、圣彼得堡省省长、法兰西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各种勋章获得者,在西伯利亚一个偏僻小镇别廖佐夫度其余生,仅仅过了两年,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我大乾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贵使熟读经史,学贯中西,当知贵国首相大久保之死,可比俄国之大元帅缅希科夫了!”敬亲王转同了柳原前光,“贵使言大久保为林逸青所害,须知以大久保之悖行种种,即便不为林逸青所杀,他日亦有别人取其性命!此人下场,可为日本政府各官之戒!”
柳原前光听了敬亲王的训斥之言,想起这些天来的遭遇,心中一时愤懑欲死。
“亲王殿下,既然您无法对林逸青采取有效的行动,我在这里提醒亲王殿下,林逸青的行为给俄国、德国和日本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三国政府会在必要时针对他采取自主的联合行动,希望贵国政府不要干涉,而要约束贵国人民,不要再出现第二个林逸青,可以吗?”布策换了缓和的口气,对敬亲王说道。
“这是自然。”敬亲王答道,“不过,如果你们抓到了林逸青,不得随意处置,盖林逸青乃我大乾之民,纵有不法之事,亦当交由我国,此是和约明载,列国皆遵,若随意伤其性命,我国必不答应!”
听到敬亲王竟然引用了条约上的“治外法权”条款来保护林逸青,巴兰德和布策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既愤怒尴尬却又无可奈何。
这场会谈的结果,最终以敬亲王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离开总理衙门之后,三国公使各自给本国政府发去了电报。报告在北京发生的这场交涉的结果,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国公使的电报内容各有不同。
碰了一鼻子灰、本来是最应该也最有理由愤怒要求本国政府采取行动的德国公使巴兰德。发出的报告却最为心平气和,他在报告中指出。“对于日本的‘过度关注’已经影响到了德国和大乾帝国的友好关系”,建议政府在适当的时候“撤回军事顾问团”,“避免出现更多的悲惨事件”,“德国在亚洲的重心,是乾国而不是日本,保持同乾国在商业和军事领域的密切合作最符合德国的利益”。
而布策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却称“乾国政府有意纵容甚至支持林逸青的行动,敬亲王的态度很明确的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并且声称“乾国的行动背后似乎有英国的支持”,因此他建议“尽快结束在日本的行动,不给乾国和英国以干涉的机会”,“对于林逸青,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战场上消灭他,而不是要求乾国政府逮捕审判他”。
柳原前光给日本政府的报告则很简略,称“乾国政府有意推脱责任,无法指望乾国政府对林逸青采取行动”,并指出要求乾国出兵捉拿林逸青的危险性,“乾国会借机将日本变成乾国的属国”。建议日本政府“不要再就此事同乾国交涉,避免给乾国干涉的借口”。
而就在三国公使各自忙碌之际,敬亲王却上了进清绮园的皇家火车。前往“永庆长春”觐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小说《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后交底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ps:,,“”,给《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更多支持!也就是在清绮园火光四起之时,面对洋人的枪炮威逼,他签下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想不到这么多年了,还能再见到昔年胜景遗存……”仁曦太后哽咽道,“大行皇帝若是能得见国宝回归,不知该如何高兴才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敬亲王轻抚着铜兽首,话语中带着说不出的感慨,“今日国宝回归,正可为今日之鉴,显凤十年这事,尤率土臣民所刻不能忘记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大乾若不发奋自强,难保将来不再无蹉跌之日。愿诸位臣工洞悉天下中外真情,勿使务虚名而忘实际,狃常见而忘远图,则国家幸甚!天下万民幸甚!”
“要说这法兰西国主也还是个讲究的人,送回来的,件件都是当年园子里的精品。”仁曦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指着展开的《清绮园四十景图》说道。
清绮园被毁前一共有一百多个园林群,但风景绘制成图的只有四十景。《清绮园四十景图》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这套图是根据清全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全隆九年(8044年)前后,由当时最著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人历经11年时间绘制而成。90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绮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法军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里,并全部被盖上了该馆的馆藏印章。成为法国的“国宝”。而这一次出于中法交好的目的,法国皇室将这套煌煌巨制送还了中国。
《清绮园四十景图》在画成之后,由全隆御笔题诗。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清绮园四十景图》所绘的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所以看到《清绮园四十景图》就如同看到清绮园当时的盛况,仁曦今天让敬亲王和自己一起一睹这部画作,也等于让他参观了一回清绮园,可以说是格外的恩宠。
“六爷,你来看!”仁曦太后指着“武陵春色”画卷上的一处园林建筑,微笑着说道,“六爷还记不记得这儿了?”
敬亲王应声上前,来到了母亲身边。仔细地看了起来。
“臣当然记得,‘永庆长春’那会儿原挂高其佩的画作一幅,是荣方十一年十二月奉旨收贮的。‘永庆长春’的殿阁亦称‘山容水态’,上面还挂着匾,这匾原挂在‘永庆长春’后檐前,全隆四年正月遵旨移至屋内,向北悬挂。殿内陈设有铜药王佛一尊。‘永庆长春’后殿还挂着一幅《多子图》,是全隆二十七年由徐扬画的。‘永庆长春’最北之十五间房叫‘泉石自娱’,此房荣方七年挂的御书‘茂育斋’匾,后又易为‘水容峰翠’。全隆五年最终定名为‘泉石自娱’。‘永庆长春’殿西北的小院叫做‘杏树院’,这里便是太后接见臣等的‘春芳斋’,这里是‘翰墨斋’、‘思顺斋’、‘积善堂’和‘福寿仁恩’……”
“六爷好记性。呵呵,昔年大行皇帝各妃嫔的寝居之处都在这里:‘永庆长春’殿穿堂西侧三间便是我住的,我那会儿还是曦嫔,女子下屋(即宫女的工作屋舍)在南边偏西院里。后殿东三间、西三间分别住着敦贵人和容贵人。‘泉石自娱’东头五间分别住着明常在、英贵人,西边三、四次间住鑫常在。‘杏树院’三间正房住着玫贵人。又西北东院后正房三间住着丽嫔,前正房三间住着踌贵人。西院前正房三间住着婉嫔。各妃嫔宫女下屋都在就近南房或厢房。‘永庆长春’各妃嫔寝殿里都设有床和火炕,铺地毡、床毡和帐幔、褥子,夏天天儿热的时候铺的是凉席。寝宫每年春季还要搭安秋千架……”仁曦太后笑着说道,“多亏了林义哲。这些地方儿,现在都重修起来了。和原来几乎一模一样呢,六爷现在要是过去看看。说不定就会以为,又回去当年了呢。”
听到仁曦太后说起了林义哲,敬亲王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息起来。
“林义哲之才,天下少有,可惜去得太早……”敬亲王叹道。
“是啊!若是他还在,用不几年,这园子也修起来了,洋务也办起来了。”仁曦也感叹道,“这里放着的宝贝,多数都是他弄回来的,他这一去,我原本以为,法兰西国便不会再把当年从咱们园子里拿走的宝贝送回来了,不曾想法主极讲信义,这一次竟然把高宗皇帝的御制宝刀宝剑都给送回来了。”
“噢?竟有这事?”敬亲王讶然道。对于法国按照协议再次还宝这件事,其实他从天津海关那里已得到了消息,但法国方面归还的这些宝贵的刀剑都有哪些,他并不知道。
“六爷请过来看。”仁曦说着,引敬亲王来到了一张紫檀木桌前,随行的刘晟印亲手揭开上面盖着的锦缎龙绸,十把金光闪闪精美绝伦的刀剑现在了敬亲王的面前。
大乾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丹雅、达罕、真玉、舜致,宁煦、荣方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全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宁全盛世”。全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于全隆十三年(8048年),特命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制造腰刀九十把和宝剑三十把作为永久收藏,告诫后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备。
这批御用刀剑全部由内务府造办处承旨造办。造办处属乾朝宫廷内务府管辖,由内务府大臣亲自领导,是专门为皇帝和宫廷制作修理各种生活用品和珍玩赏物的机构。造办处下设众多作、处、馆等作坊,有玉作、画作、裱匣作、皮作、广木作、油漆作、安甲作、珐琅作、雕刻作、皮作。枪炮处、做钟处,如意馆等,最繁盛时多达三十几个作处。每做一件用品。各作各有分工,共同协作完成。九十把腰刀的制作。由内务府画出图样,玉作制作玉把,枪炮处制作刀刃,木作制作刀的木样,雕刻作商制图案,皮作制作皮签和书写满、汉文字,铁器作制造刀的什件等,最后交武备院组装完成。全隆皇帝对于制作腰刀一事颇费心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安排。从最初的画样、木样,到刀的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楠木箱匣和所附皮签上的满、汉文字等,无不按照“谕旨”行事。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由司库,首领太监交总管太监呈请全隆帝御览,全隆帝详细审看后,每每降旨,提出修改意见。全隆御制九十把腰刀,从全隆十三年(8048年)开始制作。到全隆六十年(8095年)最终完成,前后共分四批。第一批从全隆十三年开始,至全隆二十二年完成。制腰刀三十把;第二批于全隆四十四年(8079年)完成;第三批于全隆五十八年(8093年)完成;第四批于全隆六十年(8095年)完成。四批腰刀中,第一批腰刀都在三尺左右,重量在二十三两至三十一两之间;第二至第四批腰刀,每把均重十八两,其长度、造型、图记、款识等与第一批腰刀基本相同,仅护手、刀柄、刀鞘略有区别。
1...191192193194195...6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