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王爷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月关
杨凌笑道:“正是,刘瑾一直着意取媚皇上,没有犯下必杀之过,你说的对。如果我和他一直朝争不断,满朝文武分成两派,这样斗上几十年,朝廷必定元气大伤。恐怕花上一百年的功夫也未必恢复的过来。
长痛不如断痛,若纵他为祸,自取死路,由得他违法乱政,败坏朝纲,待收集到足够扳倒他地证据,再一举歼之。别处乱得,兵部却乱不得。兵部掌着天下兵马。我调杨一清回京,就是要加强兵部的实力,以免为刘瑾所得.
天下大乱,尚可大治,若是军队也乱了,朝廷失去了保障,一旦此时出了大事,那就大乱而不能大治。纵是管仲乐毅复生。也没有妙手回春的办法来收拾这个乱摊子了”。
“嗯,国公所虑长远。朝政在刘瑾的把持下,本来就乌烟瘴气,靡烂不堪,索性让它彻底溃烂,然后削去这块腐肉。不过军队将领如果随意迁调,整治起来就不是一时半晌了,如果这时发生战乱,大人地除奸妙计就要胎死腹中,难以实现了”。
杨凌叹道:“是呀,有备无患,预防万一。其实不止是民变,如果任由刘瑾在所有衙门胡搞,恐怕军队自身就要起了暴乱了。前些日子我接到消息,辽东有两卫官兵暴乱,吓地卫指挥逃之夭夭,起因竟是军饷发不出来,最后上边拿出两千五百两银子,暴乱才平息。区区两千多两银子,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动乱,为了防止士兵反弹,辽东卫所甚至不敢追究暴乱者,有鉴于此,我对兵部才不敢大意”。
杨慎微微点头,不过他是文人出身,说实话对于政治,‘枪杆子里出政权’地这句朴素真理,他也不能理解。在杨慎地心里,也不觉得那些没什么头脑的大兵会酿成大害,他关心的主要还在朝中,在于把持政策的文人。
于是杨慎避开话题,问道:“不知国公所虑之二是什么?”
杨凌道:“自然是速战速决,那些墙头草投靠刘瑾,我并没有阻拦,这些人的归属,完全取决于一个势字。谁能造势,谁地势大,他们便投向哪边,完全没有忠心和立场,所以这些人根本难成威胁,我自然有办法在收集到足以扳倒刘瑾的证据时,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再拉回来,现在由得他们去攀附,反而能够助长刘瑾的气焰,更利于我们的计划。
可是这里边唯一地问题就是时间不能太久,半年!顶多一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还不能对刘瑾动手,他的势力就会稳固下来,再动他就难了,我们的‘姑息养奸、一击而杀’计划必然成为一个泡影。
刘瑾手下两大智囊,张彩为人机警,不会做太出格的事;张文冕因科举不中,性情偏激,其实这人对于官场**真的很憎恨,不过他的激进,注定了他只能处处树敌,而且他到底是个秀才,眼界不够远大,若让他做一府一县的幕僚智囊足矣,为刘瑾献计,却难当大任。
要让刘瑾越走越远,越干越出格。尽快自已踏上黄泉路,他还需要一个好帮手,可是这样的‘人才’难寻,而且也不易取得刘瑾地信任,我还在物色当中”。
杨慎目光一闪,忽然微微笑了,他坐直了身子,轻轻掸掸袍子。微笑道:“下官举荐一个人,不知国公意下如何?”
“什么人?”
“青城狂士卢士杰!”
“青城狂士?”杨凌忽地想起那个狷狂自傲穷摆谱儿的蜀中名士,夸夸其谈讲什么以琴曲悟出治世良策的卢士杰来,这个人……..眼高于顶,不切实际,就算用他来辅佐一位名君能臣,若依着他的主意来治政,也只能好心办坏事。
让这位仁兄去祸害刘瑾。他都不用起坏心事儿,直接按照他‘忧国忧民’地远大包袱,就足以把**害死了,可是他……..这样重要的事,他能靠得住吗?
杨慎正色道:“国公爷。卢兄为人狷狂、目高于顶,这是他的毛病。但是人无完人,卢兄的才学确实既博而深,只是他不象我和朱让槿从小生长在官宦人家。对于朝政耳濡目染,再与所学一一印证,才能有些心得,所以不免显得浮华不实了。若是让他经过一番磨励,未尝不能学以致用。
卢士杰性情狷狂,但是德性品质却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而且……..他虽表现地淡泊名利。可是空负一身才学,其实他也很想有所作为。如果能有机会为国除奸,我相信卢兄会屏弃与大人地前嫌。
卢兄居于青城,却是陕西人氏,刘瑾极重视乡谊,而且卢兄在巴蜀、陕西一带名气甚大,所以他是最好的人选,无论是才气还是关系。都能迅速取得刘瑾地信任和重用。恰好我赴京时曾修书给他。请他赴京游学,算算日子也快到了。如果大人觉得可行,待他来了我可与他一谈”
杨凌沉吟不语,杨慎道:“如果国公还不放心,我便以私人名义相劝,并不透露国公地计划。以往与卢兄交往,谈起古之才子书生意气,用智计才学为国除奸的事来,卢兄常常击节赞赏,钦佩不已,我想只要我开口,卢兄必会欣然做这以身事贼、纵贼取祸的义士!”
“此人……..靠得住?”杨凌徐徐问道。
杨慎知道他想起了朱让槿,不由苦笑一声,沉默良久才缓缓地道:“大人既信得过我,何必疑于卢兄。让槿他……..他太过偏执,故作姿态是为了掩人耳目,但是卢士杰则不然,他的狂傲只是令他屡屡得罪人,名气虽大,并无丝毫好处,此人……..决无贪利之心”。
“好!那么,便请这位青城狂士出马吧,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暂以个人名义,劝他诱贼为祸、使刘瑾结怨于天下自取灭亡吧。我们走的是险棋,一步错,步步错,关乎江山社稷、万千黎民,还是小心些好。”
皇上散了早朝就匆匆赶回豹园去了,他要和唐一仙在飘雪的冬季大婚,如今正亲手设计、忙碌着自已的亲事,很少住在宫中。
皇上一走,刘瑾也乘着小轿出了宫,回了自已的豪宅。
换了一身熏香地袍子,正要往身上喷洒点香料,张文冕急勿勿地从后院儿赶来,刘瑾只得放下自制的喷壶,有点不耐烦地道:“有什么要紧事么?”
张文冕一揖道:“刘公,听说您今儿请旨要盘查天下军民府库钱粮、各边年例银、盐引、军器、乃至夫运、柴炭?”
“不错!”刘瑾沾沾自喜地道:“彻底清查,有贪腐公款,浪费税赋的,查出一个办一个,不管多大的官儿,不管是谁的人,该赔地赔、该罚的罚、该充军的充军、该杀头地杀头!
这些事儿。六部地官儿哪有不沾边的,只要风声一放出去,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就得乖乖来投靠咱家。而且只考核京官政绩,那是明显在整杨凌的人,来个全国大清查,就不显山不露水了,而且也能干出些政绩,叫那些满口道德文章的读书人看看。我刘瑾主政,也是很有些本事的”。
张文冕埋怨道:“刘公,您有这份雄心壮志,那自然是好,可是听说您把这差使派给了户部和刑部,他们现在还不是咱们的人,明着顺从公公您,暗地里还是听李东阳、杨廷和地。他们能诚心给您办事儿么?要是敷衍了事怎么办?公公地一番心血不就白费了么?”
“这个……..”,刘瑾也有点儿烦,投靠他的人是不少,可是能够交付大事的却不多,司礼监到是有许多亲信。可是刘瑾并不大愿意任用太监,各地的镇守太监他也是没办法,才竭力拉拢,司礼监的那帮货色他又不是不知道。让他们搜刮民财行,哪有一个会办事儿的呀,把他们派出去,那不是坏了我刘瑾的名声吗?
刘瑾自已也贪,而且贪地厉害,寻常送礼地,少于三千两银子,门儿都别想进。如果是求官地,那起价就是一万两。可是他自已一身白毛儿,偏偏瞅着别人象妖精,如果听说谁贪污收贿,那是真的气冲斗牛。
“唉!文冕呐,投靠咱家地人虽多,可是能独挡一面地人才却少呀,不交给户部、刑部。你让咱家派谁出去?”
“公公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行事刚毅果断。权威无人能及,学生听说,内廷的公公们都称您是‘小太祖’呢,难道还招揽不到可用之才?”
刘瑾一听来了精神,连忙问道:“什么什么?什么小太祖?”
张文冕道:“公公杀伐果断,以酷法严刑对待贪官污吏、庸糠之臣,颇有当年太祖皇帝遗风,所以内廷的公公们私下里都恭维您是‘小太祖’,我是听罗公公说的”。
刘瑾听说内廷地太监们把他比喻成朱元璋,不由眉开眼笑,嘴都合不拢了,他笑道:“罗祥又来了?呵呵,咱家又把他的事儿给忘了,他这灌肠大使做是忒可怜了点儿,回头我写个条子,你着人送去,把他调内厂办差吧”。
“是,”张文冕答应一声。
“唉,咱家虽有太祖皇帝那般的雄心壮志,可惜却没有太祖皇帝那么多的能臣干吏可用,依附与我的那班官儿,大都是趋炎附势之辈,除了张彩、曹文锦、石文义……..嗯?”
刘瑾忽然醒悟过来,看了张文冕一眼,笑道:“文冕呐,对咱家还有什么话儿需要绕着弯说么?想要个出身是吧?嗯……..明儿吧,明天我和李东阳商量商量,先调你做个户部主事,有你在那儿,这差使就不怕他们糊弄我”。
张文冕一听喜出望向,连忙跪地磕头,说道:“多谢公公栽培,文冕没齿不忘!”一个落第秀才,如今一跃进了朝廷六部之一的户部,而且马上担升户部主事,刘瑾还真的没亏待他。
张文冕欣喜之余,不由感激涕零地说道:“公公,您的眼光准呐,现在投靠公公地外臣,论才干,大多没什么本事,都是些只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的墙头草罢了。
现在朝廷大事,全由公公决定,公公要想在朝廷中长青不老,上边得有皇上的宠信,手下也得有几个能人为公公分忧办差才行。对些才子名人,公公不妨礼贤下士,许以前程,必会有人肯忠心为公公办事,公公有了干吏相助,才能独掌内外权柄,而且留芳百世,名垂千古!”
刘瑾被他一番话说的雄心发酵,腰板儿也挺了起来,可是心头那股热乎劲儿过去了,仔细一想手下那帮歪瓜裂枣儿,他的肩膀又塌了下来。要在外臣中找几个肯死心踏地跟着他干的能臣,难啊。
手下的人,曹文锦、杨玉、石文玉等人只能做个打手,其他的大多是废物,真正能办差地。张彩算一个,可他管着吏部,替他牢牢把着这个最重要地衙门,已经没有余力去帮他完成那么多地宏图大志了。
张文冕是一个,而且自已对他有知遇之恩,这个张文冕对自已绝对是忠心耿耿地,除了这两个人,还能有谁?刘瑾抿了抿嘴唇。才轻叹一声,摆手道:“咱家知道了,你先忙去吧”。
张文冕不知道这句话哪儿又惹他不痛快了,见他脸色不好,不敢多说,忙应了一声,悄然退下去收拾行装准备走马上任了。
刘瑾提着喷壶走进内室,又是长长一叹。真正有节气、有本事的人。谁肯归附我呢?杨凌也不是正途出身,可是就连李东阳、焦芳那般人,包括跟他不大合得来的杨廷和,见了他都客客气气,对我呢?也客气。可那种隔着八丈远的味道,难道以为咱家看不出来?
我比杨凌差在哪儿?论权、论势、论才能,难道我比他差么?不就是胯下少了一嘟噜吗?朝廷取士,五官、身材不好的都不用。我是个宦官,那些人……..瞧不起我呀。
悲伤地解开衣袍,向下体上喷洒着香料,刘瑾愤懑地想:外臣们看不起我,从骨子里讨厌我,我何尝不知道?我也痛恨自已残缺不全、阴不阴、阳不阳的模样。
别的不说,每次往身上喷洒香料,粘乎乎地就令人懊恼。可不这样做怎么掩盖身上那股子尿骚味呢?他们能理解我的痛苦吗?去势的人十有**伤了尿道,整日的总是淋淋漓漓控制不住。
他们叫我辈什么来着?腐人?腐臭的人,一点没错啊!我就是腐人!妈的,看不起我,你们能骑在女人身上,咱家却能骑在你们身上,一个个的再瞧不起我,谁敢在我面前不跪得规规矩矩的?咱家一声令下。满朝文武就得长跪不起、天下衣冠就得臣服在我脚下!
哼哼。上朝见皇帝,跪完了也就起来了。咱家能叫你们在奉天殿外跪到晕过去!瞧不起我?不投靠我?我还瞧不起你们呢,下边比咱家多了一截,可是脊梁骨却比咱家少了一大截,咱家只跪皇上,你们却得跪我这个让你们看不起地阉人!我凭什么?就凭咱家有权,咱家就能比你们还要男人!
刘瑾掩好袍子,自顾发出一阵渗人的奸笑。权力!现然大权都在我的手里,杨凌已经完蛋了,没人能够威胁到我了,我要牢牢的把着权力,要是有一天一旦大权旁落,我可没杨凌那么好福气,不知有多少混蛋会立即翻脸,一窝蜂扑上来噬咬的。
权力啊,我得一天紧似一天地捏着,做梦也得睁开一只眼,谁敢抢我的权,我就要他的命。可是天下皇权并不是真的在我手里,我是‘小太祖’?我哪比得在真正地太祖的宏图大略呀,他定下的周密制度根本不可能让皇权真正从皇帝手中转移到我这个宦官手里。
汉朝的内侍是真的掌权,皇上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是大明朝的太监比不了哇。正德皇帝只要一翻脸,自已的权力就得转眼成空。现在大权在握,需要办地事也多,这些事儿我要是办不好,就得把它交给别人去办,那我辛辛苦苦抓来的权力,就得一点点的再分出去。
可是不放权,我就得自已把天下大事办好了,不叫人去烦皇上,那样才行。人才!该死的人才啊!为什么就不肯为我所用,还总是跟我作对?
刘瑾越想越气,他摞下喷壶,正想唤人打水洗手,一个小厮跑进来道:“公公,门外有位自称青城狂士卢士杰的人,说是要拜见公公”。
卢士杰?谁呀?喔……..青城狂士,这个知道,大哥来探亲时还提到过,那是咱陕西老乡,有名的才子呀。刘瑾大喜,听说这位才子目高于顶,没有几个让他看得上眼的,陕西布政使请他吃酒,听说他还托大不去呢,这样的才子来拜望我?
刘瑾连忙整整帽子,束束带子,一迭声道:“请请请,快快有请”。
那小厮为难地道:“公公,这人……..这人自到了门口,就鼻孔朝天,小地到现在还没看见他长什么样儿呢,这人狂地够可以的,指名道姓要您亲自接出门去,要不……..要不……..他马上就走。您看,小地要不要找几个家人,一顿棍棒把这个狂夫打出去?”
“放你的臭狗屁!”刘瑾上前就是一个大嘴巴,扇的那小厮原地打了个转儿,顿时半边脸就肿了。
“滚一边去,咱家亲自去接”,刘瑾可不觉得有什么掉价,他官儿肯定比卢士杰大了不知多少倍,可这个布衣才子,那是有权也请不来的,他肯登门,自已多大的面子呀?
刘瑾急急忙忙往门外迎,心道:“这位才子不是来投靠我的吧?不能不能,这样的山野奇士,想做官早做官了,会来投我么?许是回乡没了盘缠,嗯嗯,这是我们老家的名人才子,他肯来找我,那是太给我面子了,我备上一份重重的程仪送他便是”。
势力如日中天、气焰不可一世的大太监刘瑾把卢士杰喜孜孜地迎进厅来,一迭声地叫人上茶。卢士杰的下巴可能仰的太久,脖子有点酸了,这才傲然低头,不屑地打量打量大厅,还是那副特讨人嫌的德性。
“卢公子何时来的京城,怎么没通知咱家一声?你可是咱们陕西的名士才子,咱家久已有心结纳了,若知卢公子进京,一定前去相迎呀。呃……..卢公子今日到我府上是……..?”
青城狂士卢士杰把驴脸一板,对这位满朝文武敬畏万分的特务头子大太监一点都不客气,杨慎不是说了么,发扬本色,越狂越好,何况……..他心里确实瞧不起刘瑾。
卢士杰劈头便问:“在下听说,当年高力士宠冠群臣,内外臣工无不敬畏,如此显赫人物尚且能屈能伸,为李太白脱靴,不知刘公亦能为之乎?”
他说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眼睛乜斜着刘瑾,刚歇地劲儿来的脖子又习惯性地往上一梗,比皇上还有派头,看的两边侍候的人恨不得冲上去就是一顿大嘴巴。
刘瑾也不含糊,他书是读得少,可人家卢大才子这几句话说的还不算太深奥,能听得懂。
刘瑾立即道:“这有何难?青城狂士便是李太白,我刘瑾便是高力士,公子宽坐,刘瑾来为您脱靴”。





回到明朝当王爷 第325章雪花渐欲迷人眼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王爷最新章节!
第325章雪花渐欲迷人眼
刘瑾并不蠢,青城狂士如此自拿身价,决不会是闲的无聊上门来找他刘太监的不痛快。故作姿态,必有目的,莫非他是想投靠我,求个正大出身?
想到这里,刘瑾毫不犹疑,立即恭恭敬敬弯腰脱靴。读书人就是这样,喜欢玩花样、摆架子,无所谓,刘备还三顾茅芦呢,我给你脱双靴子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就象些青年谈恋爱,甜言蜜语哄的姑娘心花怒放,你让我向东我不向西,尽享公主的气派,等到成了亲,睡觉我在上头,吃饭我在前头,刷碗我在外头,短期投资、长期受益。
刘瑾是什么人?正值用人之际,青城狂士主动送上门来,光他的名声就给自已提气呀。咱家是能做人上人的人,岂会连这点气量都没有。
刘瑾的手都摸到他的靴子了,卢士杰忽然扶住他的手,满脸堆笑地道:‘不敢不敢,在下只是和刘公开个玩笑而已。刘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莫不俯首,却能如此礼贤下士,实令卢某衷心钦佩‘。
刘瑾也便就势停了手,起身笑道:‘卢公子是咱家的同乡,又是秦川巴蜀有名的才子,刘瑾慕公子大名久矣。咱家回乡省亲时来去匆忙,没有机会拜会公子,今日公子登门,刘瑾喜出望外。便是真的为卢公子牵马坠镫、研磨脱靴,那也是心甘情愿的‘。
卢士杰大为感动,连忙站起身来,长长一揖道:‘百闻不如一见,刘公高风亮节,卢某佩服之至‘。
‘哎呀呀,何必这般客气,快快请坐、请坐‘。刘瑾自已也在主座就坐,候丫环端上香茗退下,这才握拳轻咳一声,探询地道:‘卢公子是什么时候到京的,不知今日登门是……?‘
卢士杰哈哈一笑,袍袖随之一拂,动作十分的飘逸。可惜眼瞅着快进腊月了,手里不能拿扇子。不然的话羽扇纶巾,可就更有派头了。
卢士杰朗声笑罢,脸色一整道:‘卢某观天下大势,当今朝廷,能言政主政,为皇上分忧者,舍刘公再不作第二人想。刘公蒙皇上信任,重任在肩。权倾天下,可谓春风得意,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刘公得天下之权。主天下之政,胸中可有成竹乎?‘
刘瑾目光一闪,也敛起笑容拱手道:‘刘闻愿闻卢公子高见!‘
卢士杰道:‘刘公论威望才学,从政经历。不及李焦杨三大学士,论文韬武略,政绩战功,不及当今威国公爷,可是现在刘公身负天下、位居中枢、代天子秉政,试问天下人怎么能服呢?”
刘瑾颔首道:“公子说的是!”要不是天下人不肯屈服,他又何必酷法严刑,造出一百八十斤的大枷来压着人低头?
卢士杰抚膝道:“当今皇上年幼。性喜耽乐,于是将天下大事尽付于刘公。刘公如果不能建立非常地功勋、卓越的政绩,就不足以镇服人心。如果皇上再年长几岁,关心起朝廷大事来,见刘公毫无建树,那时纵然宠信不减,也必然剥夺实权。
给个闲职让公公安祥纳福、贻养天年。但是,主政便有政敌。施政便树仇怨。公公若没了这份大权,还想安详纳福、贻养天年么?‘
卢士杰所说正好击中刘瑾的心事。他是内宦,虽有皇上宠信却难服外臣,靠的就是绝对的权力,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征服百官,这种方法见效虽快,可是一旦失势,反弹报复也必然最为酷烈。
在外臣们眼中,宦官连条狗都不如,王岳那样的老实人,都被刘健、谢迁这些年老德昭的大臣们提议处死,如果自已失势,不被他们活刮了才怪。
刘瑾立即肃然起立,拱手作揖,如稚子求教于师,恭谨地道:“以公子高见,刘瑾当此局面,该如何施政立威、镇慑群臣、威服天下呢?还望公子为瑾指点迷津。”
卢士杰端起茶来,‘滋儿’地喝了一口,摇头摆尾地道:‘为政难乎?为政易乎?说难也难,说易亦易也。为政者,须知民之利益,须知官场无常,须知做人之难为。为政者,能者居之,强者赢之,智者为之。谙民之所求,在于富政之所求,在于廉……‘。
卢士杰说到口干,端起杯来喝茶,被唿悠的一头雾水地刘瑾抻着脖子左右看看,左右两排家人也都满脸的莫名其妙,刘瑾暗暗一叹:才子就是才子,莫测高深呐,可惜张文冕不在,也不知道这位才子到底说的什么?
他吧嗒吧嗒嘴,咽了口唾沫,陪着笑坐下道:“是是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卢公子高才,刘瑾粗浅一听,实难了悟其中真谛,唉!真是可惜呀,公子只是游历京师,不能在此长住,否则瑾朝夕求教,用之江山社稷,造福黎民百姓,该是一桩何等好事呀‘。
卢士杰微微一笑,说道:‘刘公,在下求学多年,如今年逾三旬,也希望能够稳定下来,安家立业、报效朝廷,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可是壮志欲伸,还须高枝梧栖,不知刘公可愿接纳?‘
刘瑾大喜,赶忙学着戏词儿彬彬有礼地施了一礼:‘固所愿,不敢请耳。卢公子若肯为瑾之智幕,瑾必以上宾相待‘。
刘瑾倒也心诚,立即吩咐摆酒设宴,款待卢士杰,又着人把张文冕请来陪酒。张文冕虽然嫉妒卢士杰的声名才学,可是却不象对张彩那么厌恶,因为卢士杰也是未入仕的人,在张文冕眼中,大有怀才不遇,同为天涯沦落人之感。所以一相交谈,倒颇投机。
两个愤世嫉俗的书生以酒为引,抨击时政,贬摘百官。大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这酒也越喝越是开心,最后抛开了刘瑾这个东家,两个幕僚勾肩搭背,痛饮唾骂,极为痛快。
1...263264265266267...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