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月关
正德皇帝为之动容:“能让杨凌如此赞誉的……..。他好象还没夸过人。这是头一个吧,什么人才这么了得?”
正德急忙追问。杨凌昂然答道:“此人姓杨名慎,四川新都人氏,所学博杂无比,可为栋梁之材”。
“杨慎?四川新都人氏?”群臣中还有人记得这个十三岁进京时,以诗文名噪京师,被李东阳收为门下弟子,却以小友尊之地京都第一神童,不由失声道:“杨慎?杨大学士之子?”
“正是”,杨凌接口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子大才,可堪大用,故此臣虽与其父同朝为官,亦不避嫌疑,为之举荐”。
李东阳捻须道:“杨慎确是一位才子,可为朝廷所用”。
焦芳、王华等人齐齐一揖,说道:“臣等同荐”。
正德想了想道:“好,既然众位爱卿举荐,这个杨慎的才学一定是不凡地,那就以荐科入朝,朕亲书特旨便是。不过……..授予什么官职合适呢?”
杨凌道:“杨慎年方十七,才学、见识出众,但是尚无从政经验,不可贸然使之,可择一职令其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六部军政咨文,三年两载之后,便是一位能臣干吏,可为我皇肱股。”
焦芳立即道:“既如此,老臣以为,可令杨慎任吏部都给事中,正七品之官”。
张彩已经被杨凌绕晕了,这一早在干什么呀?先是杨一清进京,杨廷和跟他不和,谁不知道呀,这么做杨廷和能给你好脸色才怪。紧跟着外放严嵩去杭州,一个小小的五品知府……..,现在又举荐杨廷和的儿子当官,这是什么意思?以此求得杨廷和的谅解么?不过走荐科入朝,管他是否闲职,怎么也得先给个五品吧,这才七品……..,吏科?!”
张彩想到这里心里一紧,只听皇上说道:“既然众卿没有意见,那么便下旨,杨慎入朝,任吏科都给事中之职。以后政绩卓越再予升赏”。
张彩张了张嘴,却只咽了口唾沫。时机稍纵即逝,又失了一局。任吏科都给事中,这是给自已脖子上套了一个大枷呀。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重。
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受理冤讼,这权力还小么?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在这职位上混久了,那也是门生故旧遍天下呀。
最最主要地是,他任的是吏科都给事中。自已以后还能肆无忌惮地升降官员么?只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已做事就别想痛快了,
张彩悔恨交集,愤然上前一步,大声说道:“皇上,臣也有本奏,蜀中前几日误报杨凌杨大人死讯,皇上因功追封杨大人为威国公。并赐谥号文成武德,现杨大人吉人天相,得返京师,这谥号自应收回,但皇上是因追功加封杨大人为威国功。
何谓追功?乃是杨大人所立功绩当得此爵。但尚未及封赏,所以杨大人生还与否,并不影响皇上对他地恩赏,皇上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岂有出尔反尔,收回成命的道理,这样做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说我大明朝廷封国公,只有死人封得,活人封不得,以后臣子们还有谁会立此雄心。效仿杨大人立此不世之功?”
张彩说完,后边呼啦跪倒一片,齐声说道:“皇上下诏,非同儿戏,臣等以为,杨凌当封威国公!”
杨廷和袖子一拂,正要上前争辩,忽觉衣襟一紧。扭头一看。只见李东阳若无其事,右手却紧紧地拽住他的袍子。
正德心中一跳。不由自主地望向杨凌:“他会推辞还是应承?”
正德迟疑道:“杨卿,朕以为杨卿之功,足以封赏国公之爵,是以听闻爱卿身故,悲痛中追封你为威国公,现在爱卿生还,朝中官员有人以为朕应收回成命,亦有官员认为爱卿之功可称此爵,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杨凌一脸惶恐,慌忙跪倒,俯首道:“君赐之爵,臣不敢辞”。
“君赐之爵,臣不敢辞!”这句话群臣在心里又重复了一遍才回过味儿来,无论本来就打定主意想硬逼着他接受威国公爵禄的官员,还是卯足了劲准备把他拉下马来地人,全都愣住了。
正德皇帝长吁一口气,在心里只说了一句话:“那四个小黄门,散朝后朕一定要掌嘴!”
杨凌坦然道:“微臣所立之功,比起先贤,不过是米粒光华,得皇上如此恩赏,臣不胜惶恐。但为人臣者,不敢辞君王所赐,臣愿受威国公之职,辞去内厂提督、外四家军威武将军职,以及督管开海解禁之责”。
正德眉开眼笑,心道:辞了就辞了吧,朕在你就在,还不是想用就用?还在乎那几个固定的官职么?
正德颔首道:“卿之所言,甚是有理,既如此,朕允你所奏,对这几桩差事,爱卿可有合适人选继任?”
杨凌道:“内厂大档头吴杰,乃是一手操办,成立内厂地人,能力出众,办事谨慎,可升厂督之职”。
“准!”
“现在开海通商已有数月,因准备充份,市舶司、海事衙门运转平稳,已不必设专职督管,臣以为由海事衙门镇守总监谷大用和地方官府相互配合,足以保证海事正常,商运、税赋等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准!”
“至于入京边军,吾皇万岁英明神武,精通兵法,外四家军直属皇上,以我皇为统帅,以四镇总兵为天子门生。臣只兼了个副帅,皇上国事繁忙时代为分忧罢了,何敢妄言代皇上决定替代人选?”
“哈哈,好,那么朕就要你继续替朕分忧,这外四家军,你还得帮朕管着,朕忙啊”
文武百官也很忙,忙着听这君臣二人地对话,分析每一件事代表着的人事变动,对自已的影响、对朝政的影响、对朝中三股势力地强弱影响。
“是,食君之禄,臣自该为君分忧!”
正德龙颜大悦,笑眯眯地道:“一会散了朝,杨卿不要走,且去后宫见过太后,太后有话对你说”。
刷~,文武百官地耳朵一下子竖了起来。
正德说完提声问道:“诸位爱卿还有本奏么?”
大家正在忙着‘消化’,谁也没顾上搭茬,正德摆摆手道:“退朝!”
他抬起屁股,高高兴兴地先转回后宫去了
杨凌顿时傻在那儿:“你说呀,你倒是说呀,你不说……..,百官不知又会猜测些什么,唉!这个不着调地皇上”。
他抖了抖蟒袍,抖落了身后无数道好奇地目光,无可示何地追着正德去了。
回到明朝当王爷 第320章海选驸马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王爷最新章节!
第320章海选驸马
椅子是海南老黄花梨的麒麟纹官帽椅,手艺饰而不繁,干净利落,沉甸甸的,生了根似的矗在那里,上边坐着的人却在不停地哆嗦,好象下边装了弹簧,随时都能被弹起来。
旁边是一张其貌不扬的书桌,式样深沉稳重,花纹古雅静穆,木质颜色已黑了,竟是名贵的紫檀,可是在那人毫不怜惜的捶打下不停地晃悠,好象随时会散了架。
张文冕心疼地移开了眼神,因为刘瑾又一拳捶上去了。
刘瑾恨声道:“杨凌啊……..杨凌!这个混账为什么一定要和咱家过不去,临下台还要阴我一把。竹蓝打水一场空啊、,白白成全了谷大用!”
“砰!”又是一拳,刘瑾满腔悲愤地道:“难道我刘瑾上辈子是个裁缝吗!注定了要给别人做嫁衣裳?”
张彩捂着嘴轻咳一声,袍袖微展向刘瑾一礼,仍是衣冠楚楚,气度不凡:“刘公何必生气,我们想要的不是已经得到了么?”
“得到个屁!内厂啊,你们不知道内厂的势力现在有多大?他们还做着生意,可谓财源滚滚,这条财路已经被他们占了,别人想挤进去夺口食,难呐,可是现在杨凌退是退了,却把内厂交给了吴杰,吴杰是什么人?那还不是和杨凌亲自掌着内厂一样?
再说海关市舶司,他是上了船就抽跳板呐,居然请旨把这个官儿撤了,他不做了,我也做不成,倒成全了谷大用那个混蛋,独霸海市衙门大权。那是肥的流油的衙门呀。还有还有,还有外四家军、外四家军……..”。
刘瑾气的说不下去了,接过小丫环递过来的茶水咕咚喝了一大口,呼呼地喘着粗气。
张彩皱了皱眉,心道:“外四家军怎么了,现在又不打仗,不需要动兵,最不怕的就是他掌兵权。难过的是我呀。杨慎……..那是杨凌、李东阳、王华等人联袂推荐地,他老子又是杨廷和,这个人我动得了吗?一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成了我的拦路撅子,指不定什么时候不留神,就让他绊个大跟头”。
张文冕苦思半晌说话了:“刘公,看来杨凌身边也有能人呐。昨天皇上明显偏帮着咱们,想让杨凌当上国公。如今要是杨凌坚决请辞。不当这个威国公,就算咱们不用计给皇上递话听,皇上早晚也能回过味儿来,明白杨凌这是恋权不放。
他这一手,的确是更得皇上的宠信了。也顺势成为国公爷,荣华无限了,不过他到底算是放弃了权力,不再成为公公的对头。公公已大获全胜,何必生气呢?”
“咱家大获全胜了?哪儿呢?咱家怎么没发现他放弃了一点权力?”刘瑾愤然道。
“呵呵,刘公息怒,请听学生一言。首先,杨凌这官儿是真的辞了,仅靠旧日恩威,他能对这些部属约束多久?之所以说县官不如现官,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前程。掌握在能影响他地现管手中。
一旦失去这份权力,仅靠旧日声威和恩惠,他的影响力不会超过半年,到那时这些人就要控制不住了。杨凌做了国公,荣华富贵那是享用不尽了,不过却休想再和刘公您较一日之长短。旁的不说,单只这一项,您。就已胜了。而且是大获全胜!”。
刘瑾颜色和缓下来,他睨了张文冕一眼。坐回椅上轻轻揉着红肿的手背,目光闪烁半晌,慢慢点了点头:“嗯……..有道理,咱家的对头,就这个杨凌让人看着讨厌,偏又奈何不了他,只要他老老实实去当他的公爷,不再和我调皮捣蛋,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张文冕又道:“由杨凌的安排来看,他也是自知大势已去,在做垂死挣扎。他调杨一清回京做什么?因为他地势力主要是厂卫和军队,仅靠一个刘宇,他怕不是公公的对手,这才调回一个更臭更硬名气也更大的的杨一清。
同时一石二鸟,让他的另一个亲信王守仁上位,顺顺当当做上三关镇帅地金交椅。可是一个兵部尚书、一个兵部侍郎,能奈何得了公公你吗?何况到时候杨廷和就得跟他干起来,二杨较劲,刘公就能坐享其成。
他调严嵩去江南,荐杨慎为给事中,莫不是抱着这个目的,想临下台在朝廷中留下几个得力的干将,免得人走茶凉,可是少了他这棵大树的庇护,这些小草能撑得了多久呢?”
刘瑾越想越是那么回事,眉毛眼睛忍不住一齐飞了起来,他咧开嘴笑道:“文冕说地是,咱家性子是急了,嗯嗯,不错,只要没有杨凌,这些人咱家还不放在眼里。
可我还是不甘心,杨凌当了国公爷,虽说没了权,可这荣华富贵可安享万年,与大明同在,惠及子孙万代。临走被他还阴了一下,他掌握的势力我愣是没沾到边儿,不甘心呐”。
张彩听到这里,对于张文冕的分析也颇为赞同,平心静气一想,他的思维也敏捷起来:“公公,下官觉得文冕分析的甚有道理,依下官看来,杨凌下台,对他这一派系的人影响甚大。
他着急安插这些亲信,就是因为他没把握下台后还能让众多官员聚集在他门下,如果下官所料不差,这些人走投无路,唯一的选择,就是弃杨,会投奔到公公门下。这一来会带动更多的人投奔过来。
到最后杨凌安插地那几个亲信在朝中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就象现在的三大学士一样,毫无做为。就是留着他们不动,他们也没本事给公公添麻烦。”
刘瑾听了他的分析,越想越开心,连连点头称是。
杨凌的自保计谋虽妙,可是根基依靠的是他越来越雄厚的百官基础。他的明升暗降对与和他休戚相关地几个人来说没关系,但是对许多投靠他是出于想升官、想找棵大树乘凉心理地官员来说,却足以使他们背叛杨凌,投靠刘瑾了。
如果这些枝叶全投靠到刘瑾一面,杨凌留下几根孤零零地主干,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是现在的三大学士。被吊在半空之中,什么也干不了,还有什么好怕地呢?
张文冕一直以来都和张彩争风吃醋,彼此互不服气,如今见他又捡自已的便宜点醒刘瑾,心中争宠之心更胜,立即说道:“如今杨凌倒了,公公正该趁热打铁。现在到了年底。该是对京中百官考评政绩的时候了,张大人掌着吏部,如果趁机对那些杨凌一派的官儿们‘好好地’考核一番,想必会让墙头草看清楚谁才是当今朝廷地参天大树,能为他遮风挡雨”。
“哈哈哈!绝。文冕真是咱家的小诸葛,此计妙极”。
“不妥呀公公”,张彩恨不得踹张文冕一脚:这个混帐,小人得意。也太糊涂了,等着百官自已求上门来,他们才没了退路,从此死心踏地跟着刘公公走,如果以刁难压迫,他们在对杨凌余心未死的状态下被迫投降,这军心能安吗?
再者说,自已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百官投靠的先后。判断出他们诚心的多少,哪些可以迅速拉拢,哪些列入外围阵营,这些一股脑地把人夺过来,良莠不齐的,还怎么区分?而且要得罪多少人?
他还没等说明原因,张文冕已冷冷一笑,阴阳怪气地道:“张大人。您是吏部尚书。这是您份内的事,怕什么呢?怕得罪人还是想收买人心?呵呵。有刘公公在,谁敢把你怎么样?那些墙头草不给他点厉害,能那么快投到公公门下么?依在下地意见,大人只要用这软刀子吓唬吓唬他们,等过了大年,天象已变,满朝文武尽出公公门下!”
刘瑾被他说的热血沸腾,他不满地瞪了张彩一眼,说道:“你呀,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胆子反而越做越小,还比不上文冕这个秀才,就按文冕说的办!”
张彩见刘瑾怒了,只得硬着头皮拱手道:“是,下官遵命!”
张文冕得意地瞟了张彩一眼,继续道:“公公,刘健、谢迁、韩文、刘大夏,昔日睥睨群雄,何等了得?如果他们今日重返朝廷,还能有昔日威风么?不能了。忠于他们的党羽已经散了,龙没了云、虎失了风,还有什么气势?
用不了多久,杨凌也是这般下场,那时谷大用就撑不住了,向公公您低头是必然地,所以不妨先放一放。要说难啃的,是内厂,内厂是杨凌一手组建,是不会主动向公公低头的,可有一条,公公您是司礼监的大总管,厂卫按制全归您管辖。
杨凌做厂督时有权直接上达天听,公公辖制不了内厂,如今内厂还有谁有那个本事?大档头吴杰,在锦衣卫时就没混出个名堂;二档头于永,是有名地守门千户。这么两块废料,全靠杨凌撑着才顺风顺水。
到如今蜀中无大将,杨凌竟用这么两个无能的货色看守他最紧要的的势力,可见杨凌也是黔驴技穷了。公公只要扳倒了这两个人,内厂唾手可得。”
张彩紧张地道:“下官听说当初设内行厂,是因为皇上不放心王岳,这才别辟一厂以为钳制。公公在皇上心中的宠信那是没得说的。杨凌去职,内厂必然划归你的名下管理。
可是您管着内厂,却无权更换内厂厂督,他们要是铁了心和公公为难,有杨凌在,皇上不会太过为难他们。所以,公公不如对内厂新提拔的那些官员示之以恩,拉拢渗透,对吴杰、于永等几个首脑打击限制,示之威,双管齐下,恩威并施,一年半载之后,内厂便是公公地臂指。”
张文冕神气地道:“何须如此费力?直取中枢,接管内厂,吴杰、于永挪不走,那就不挪!把他们高高抬起,挂在墙上。从司礼监挑选几个得力的人去内厂做档头,接手他们的生意和秘探,内厂便是公公囊中之物了,让他们连反抗都来不及,此所谓以迅雷不及掩耳”。
刘瑾欣然道:“文冕的计划好,嘿嘿,杨凌年轻轻的就做到了国公,再不安份要招天忌的。咱家这是替他消灾弥祸,做善事呐。”
这时,一个小厮捧进一堆奏折,放在桌上,轻声说道:“公公,这是今天百官送来地奏折”。
刘瑾定下的规矩,给皇帝上奏折,先要用红色帖子送给他。称为“红本”,然后再上报通政司,称为“白本”。这一来完全剥夺了通政司有权直接上达天听地权力,通政司偌大地衙门成了司礼监的收发室。
刘瑾这么做一是为了剥夺通政司之权,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刘瑾这人读书不多。读书人写奏折又喜欢怎么深奥怎么写,他看着吃力,也看不懂,又不愿意这么稀里糊涂给皇上呈上去。所以想出这么个办法,所有奏折一式两份,提前送到他地私宅一份,以便什么事都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可以和手下商量。
“有紧要的事吗?”刘瑾顺口问了一句。
“公公,百官送来的贴子都没写上‘急’字,不过最上边一贴是通政司转过来地,说这是内廷事务。与外廷无关,不应通过通政司登记、上奏”。
刘瑾好奇地拿过那份奏疏,外边是红色信封,上边工工整整写着“转传刘瑾”。
刘瑾一见勃然在怒,“嗵!”紫檀木的竹节脚桌又受了重重一击:“混帐!好大的狗胆!通政司越来越放肆了!”
张彩和张文冕都吓了一跳,不知道朝中又出了什么大事,惹得刘公公如此大发雷霆,两人急忙走近了一看。刘公公手里拿着奏折还没打开呢。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呀?
只见刘瑾冷笑着道:“通政司通政使马卿更想来是干够了,竟敢直呼咱家名讳。哼!刘瑾也是他叫的么?三儿,拿我的贴子回访马卿更,就说刘瑾多谢他老人家把奏折给我转来,改天儿刘瑾还会登门拜访!”
那个小厮连声称是,慌慌张张地退下去了。原来文武百官给刘瑾送奏折,封皮上都得写上“刘太监亲启,官某某顿首拜禀见”,有些投靠到刘瑾门下的居然恬不知耻写上“顶上亲启,门下小厮某某某拜”,就是李东阳等人也是客客气气,只有通政司头一回给他转折子,不知道规矩。
二人好言规劝一番,刘瑾才愤愤然地打开信封,瞧了奏折内容,刘瑾立即转怒为喜,哈哈大笑道:“原来是内厂的折子,呵呵,离了杨凌,他们连怎么和皇上打交道都不懂,吴杰做了厂督,居然不知道怎么向皇上谢恩,把折子稀哩糊涂地送到通政司去了”。
张文冕刚刚劝说刘瑾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内厂,刘瑾从恶如流,果然迅雷,立即起身说道:“来人呐,快快备轿!”
他对张彩二人笑道:“咱家要马上去豹园儿把这谢恩折子送呈皇上,顺道儿求下皇上一道旨意,只要皇上开了金口,把内厂划归我的辖下,便马上安排人手接管内厂、架空吴杰、于永!”
“呵呵,威国公爷,皇上亲自点选您为永福公主作媒招驸马,这是皇上极大的信任呐。要说起来,咱们三人之中,威国公爵位最高,当然一切唯您马首是瞻。寿宁侯爷是国舅,是永福公主的至亲,也比咱家有资格说话,这驸马要怎么招,咱家听公爷、侯爷的”。
毕真身材瘦削,一双眼睛却挺精神,他笑容满面,左边一个揖、右边一个躬,说话极为客气。毕真原是尚膳监太监,因善于钻营,先被提拔为少监。然后又升为太监。杨凌以前常在宫中行走,见过这个人,不过彼此没说过话,也不熟。
寿宁侯张鹤龄却知道此人是典型地笑面虎,他原本是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心狠手辣、贪财如命,王岳掌权时,他讨好王岳做了山东德州镇守太监。刘瑾从杨凌手中接管司礼监之后,他又头一个派人进京送礼,表示对刘瑾的忠心,因此被提拔为山东镇守太监。
刘瑾矫召下令,各府道镇守太监可以和同级地方官员享有相同的权力之后,毕真立即响应,越权擅自受理诉讼案件,并借此敲诈勒索军民财物。青州地猎户抚恤案就是由于他的蛮横欺压,激起了民变。刘瑾虽调动五卫兵马将民变百姓血腥镇压下去,可是也担心毕真再闹出大麻烦,便把他调回了司礼监。
“哪里哪里,本官年轻识浅。不懂地招驸马的规矩,听说本来招驸成该由司礼内臣主持,皇上疼爱幼妹,着司礼内臣、当今国舅和下官一同主持。是为了以示隆重,这大主意还得寿宁侯爷和毕公公作主才是”,杨凌忙也还礼说道。
杨凌辞去一众职务,一身轻松,身上的蟒袍换了赤红色的国公袍服,更显威武。寿宁侯知道他虽没了实权,在皇上面前却仍比自已吃的开,再说两个人一块做生意发大财呢。那是哥们儿呀,当初一点小小愉快早不放在心上了,忙笑吟吟地道:“国公爷为公主招驸马,这是前所未有的盛事,威国公莫要客气,眼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该入场了”。
“好好好,公爷。侯爷。您二位请”,毕真蹭地一下跳了起来。搬开椅子,笑容可掬地道。
三个人正在‘诸王馆’前门大街上地‘隆兴阁’吃早茶,这是就是为永福公主选驸马的主要地点,最后选出三个人选,才能带进宫去请皇太后和皇上亲自看看。
因为来到早,三人地官轿打了个照面,干脆一块儿上茶楼吃茶了,眼看着街上人流不息,涌往‘诸王馆’的人越来越多,三人这才起身下楼。
“六婶啊,帮我看下摊子,我去报名。啥?三文钱十个,五文钱二十个呗,嗯……..行啊,差不多就行,我要是被招为驸马,就不卖驴打滚儿了”,一个脸色黝黑,笑的还挺甜的小后生一边匆匆地解着围裙,一边往‘诸王馆’跑。
猜你喜欢